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豆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均 郭飞翔 +2 位作者 田文仲 李春霞 马超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5-1885,I0008-I0010,共14页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基因结构做了预测分析,并通过绿豆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到60个C2H2转录因子成员,其中53个分布于9条染色体,7个成员染色体信息未知;Motif1和Motif3是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所特有的保守基序,Motif3则是部分C2H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所特有的一段保守序列“QALGGH”;编码155~1 581个氨基酸,均为亲水性蛋白且均定位在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将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分为7个亚组(V1~V7)。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事件均进行了纯化选择;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绿豆C2H2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和激素相关的响应元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叶柄、叶片、下胚轴、籽粒种皮中表达量较高(FPKM值大于10)的基因分别占25.0%、26.7%、20.0%、26.7%;qRT-PCR分析发现,VrC2H2-22和VrC2H2-46对于温度胁迫具有特异性的调控作用,VrC2H2-51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较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绿豆C2H2锌指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共线性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结构转录因子锌指蛋白148和SP5对P53转录活性的作用
2
作者 王代伟 周晨 +7 位作者 张品正 王旭莹 李佳文 马雨凯 严佳琦 王志婷 王佳琪 郭志义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07-715,共9页
P53是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受到多方面的调控。ZNF148和SP5作为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抑制和癌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P53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P53表达水平差异的Ishikawa与A549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探讨ZNF... P53是关键的肿瘤抑制基因,受到多方面的调控。ZNF148和SP5作为锌指结构的转录因子,在肿瘤的抑制和癌症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与P53基因之间的调控关系未见报道。本文采用P53表达水平差异的Ishikawa与A549细胞系作为研究模型,探讨ZNF148与SP5对P53基因的转录调控。研究发现,转录因子ZNF148和SP5在细胞系中表达量存在差异,ZNF148在Ishikawa中mRNA表达是A549的1.9倍,SP5在A549中mRNA表达是Ishikawa的802.4倍。通过过表达以及敲低实验发现,在Ishikawa细胞中,ZNF148敲低后P53表达量下降(81.8%),过表达SP5后P53表达量上升(2.6倍);在A549细胞中分别转染si-SP5和ZNF148表达质粒,P53的mRNA表达量上升6.6倍和14.6倍。结果表明,转录因子ZNF148激活而SP5抑制P53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检索发现,在P53基因启动子的区域具有ZNF148与SP5转录因子结合的保守序列。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数据显示,Ishikawa和A549细胞中过表达ZNF148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提高了2.1倍和4.2倍(P<0.05);转染SP5质粒与对照组相比荧光素酶活性下降了约77.1%和35.7%(P<0.05);而突变了P53基因启动子的ZNF148与SP5的结合位点序列,则该效应消失。进一步转染不同比例的ZNF148与SP5表达质粒,发现SP5可以逆转ZNF148对P53的转录激活作用。研究表明,ZNF148与SP5在P53基因启动子的共有序列,以及二者的比例可能影响P53的转录活性。进一步研究了相关的Wnt通路基因的表达以及敲低ZNF148与SP5后细胞的增值情况,观察2转录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综上,ZNF148与SP5共同调控P53基因的转录活性,二者的表达水平有可能是影响P53基因活性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结构 锌指蛋白148 Sp5转录因子 P53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明磊 晁江涛 +4 位作者 王大伟 胡军华 吴华 龚达平 刘贯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9,共13页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植物叶的发生、花器官的调控、侧枝的形成及逆境胁迫等生命过程。植物C2H2锌指蛋白不仅结合DNA和RNA,而且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植物叶的发生、花器官的调控、侧枝的形成及逆境胁迫等生命过程。植物C2H2锌指蛋白不仅结合DNA和RNA,而且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基因组数据库,运用Blastp比对,结合Pfam和SMART分析,鉴定了118条普通烟草C2H2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对烟草C2H2锌指蛋白家族进行了进化树分析、结构域分析、物理化学性质分析、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分析、三维结构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等。结果表明:不同成员的氨基酸长度差异较大;系统进化及结构域分析显示,所有C2H2家族成员可以被分为5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之间在结构域和理化性质上呈现较高一致性;每个成员都含有C2H2结构域,在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将所有基因家族成员定位在22条染色体上;组织表达分析表明,每个C2H2亚家族都有成员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在叶及根中有些基因的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烟草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ZBTB20是调控肝脏甲胎蛋白基因转录的关键抑制因子
4
作者 谢志芳 张海 +15 位作者 Wenwei Tsai 张晔 杜宇 钟纪根 Claude Szpirer 朱明华 曹雪涛 Michelle Craig Barton Michael J. Grusby 章卫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8-1098,共1页
甲胎蛋白(AFP)在胎肝中高表达,出生后不久就快速下调至很低水平。有关肝脏AFP基因出生后的转录抑制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AFP基因的增强子、抑制区域和启动子等顺式调控元件可能参与其转录抑制的调节,但有关的关键性转录抑制因子尚不明... 甲胎蛋白(AFP)在胎肝中高表达,出生后不久就快速下调至很低水平。有关肝脏AFP基因出生后的转录抑制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AFP基因的增强子、抑制区域和启动子等顺式调控元件可能参与其转录抑制的调节,但有关的关键性转录抑制因子尚不明确。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锌指蛋白ZBTB20,为研究其体内的生理功能,我们利用条件打靶技术,建立了ZBTB20的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肝细胞特异性ZBTB20基因敲除小鼠出生后的肝脏AFP基因一直维持近乎胎肝的高水平表达,而其肝细胞处于正常的静息状态。生化分析显示,ZBTB20具有转录抑制活性,体外可有效抑制AF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染色质免疫沉淀和EMSA实验结果显示ZBTB20体内和体外能直接结合AFP启动子。在小鼠肝脏的发育过程中,ZBTB20基因被渐进激活,与AFP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激活的ZBTB20参与了AFP基因的转录抑制。上述结果表明ZBTB20是调控AFP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由此我们认为肝脏ZBTB20基因出生后的表达上调及其发挥的转录抑制作用是导致AFP基因出生后快速下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调控元件 基因转录 抑制因子 甲胎蛋白 锌指蛋白 肝脏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AF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结合蛋白HuR对NF-κB抑制因子α转录后调控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于文燕 马小娟 +5 位作者 孙宏卫 买买提祖农·买苏尔 马瑞斌 柯颖 刘玉新 马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8-694,共7页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HuR对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构建IκB-αmRNA 3'UTR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3T3细胞;体外生物素标记IκB-αmRNA 3'UTR并进行RNA pull-down;过表达及干扰HuR后,qPCR检测其对I... 目的:探讨RNA结合蛋白HuR对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转录后调控机制。方法:构建IκB-αmRNA 3'UTR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3T3细胞;体外生物素标记IκB-αmRNA 3'UTR并进行RNA pull-down;过表达及干扰HuR后,qPCR检测其对IκB-αmRNA稳定性的影响,Western bltting检测其对IκB-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IκB-αmRNA 3'UTR报告基因真核表达质粒构建成功;(2)报告基因检测:共转染pcDNA3-HA-HuR质粒及IκB-αmRNA 3'UTR报告基因质粒后与对照组相比其数值明显增高;(3)用生物素标记的IκB-αmRNA3'UTR探针进行RNA pull-down,可以检测到特异性结合的HuR蛋白;(4)过表达HuR,IκB-αmRNA稳定性无明显变化,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干扰HuR表达后,IκB-αmRNA稳定性无明显变化,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1)HuR可以与IκB-αmRNA 3'UTR特异性结合并参与调节IκB-αmRNA 3'UTR的功能;(2)HuR对IκB-αmRNA稳定性无明显影响,其主要调控IκB-α蛋白表达,使其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R蛋白 NF-κB抑制因子α 转录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转录因子Di19参与调控大豆干旱响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古文 沈立 +3 位作者 郑华章 刘娜 冯志娟 龚亚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干旱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影响农作物生产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锌指蛋白指含有锌离子、具有手指状结构域的一类蛋白质,是植物中发现种类最多、调控作用最显著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干旱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i19是最新发现... 干旱是人类面临的最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是影响农作物生产最主要的环境因素。锌指蛋白指含有锌离子、具有手指状结构域的一类蛋白质,是植物中发现种类最多、调控作用最显著的一类转录因子,在植物干旱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Di19是最新发现的一类小分子锌指蛋白,其含有两个C2H2型锌指结构域,受干旱和高盐诱导,在植物的抗旱响应中起积极作用。大豆根系不发达,需水量多,对干旱敏感,水分亏缺是制约其产量提高和品质提升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本文评述了大豆耐旱性研究现状,锌指蛋白及其家族最新成员Di19在大豆耐旱性响应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大豆耐旱性改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转录因子 Di19 大豆 干旱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及其蛋白抑制剂在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杨荟 徐安平 +1 位作者 吕军 刘亚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1-825,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其蛋白抑制剂(PIAS3)在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1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作为狼疮肾炎组,相同周龄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小鼠肾组织,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T...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及其蛋白抑制剂(PIAS3)在MRL/lpr狼疮小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方法以18周龄雌性MRL/lpr小鼠作为狼疮肾炎组,相同周龄的BALB/C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取两组小鼠肾组织,应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TAT3和PIAS3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磷酸化STAT3(p-STAT3)和STAT3的蛋白表达,同时检测小鼠实验室指标以及肾脏组织病理的表现。结果 MRL/lpr小鼠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均高于BALB/C小鼠(P<0.05)。MRL/lpr小鼠肾脏组织病理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间质炎症细胞浸润,而BALB/C小鼠肾小球、肾小管无异常。MRL/lpr小鼠肾组织STAT3 mRNA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均较BALB/C小鼠升高(P<0.05),其PIAS3mRNA表达则较BALB/C小鼠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小鼠STAT3总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差别。结论 MRL/lpr小鼠肾组织STAT3 mRNA和p-STAT3蛋白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而其PIAS3 mRNA表达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3转录因子 活化STAT的蛋白抑制 信号传导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α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钧蔚 王林 +1 位作者 葛红岩 刘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50,共6页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 背景长期全身或眼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可诱导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对LECs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F—κB抑制蛋白κ(IκBκ)表达的影响及LECs凋亡的发生情况,了解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方法取人LECs系(HLE283)在含质量分数20%胎牛血清的DMEM中进行培养和传代。将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0.01、0.1、1、10、100μmol/L)分别加入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中作为不同浓度地塞米松组,不含地塞米松的DMSO无血清DMEM培养液培养的LECs作为空白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分别在基因水平、蛋白水平检测LECs中NF—κB/IκB α浓度的改变及LECs凋亡率的变化。结果扩增的基因片段与所设计片段大小一致。地塞米松作用后NF—α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077,P=0.004);IκBα蛋白的表达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1,P=0.002)。在同浓度地塞米松组,NF—κB核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随作用时间的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606,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时的NF—κB核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与地塞米松作用24h时的表达量比较,36h和48hIκBα蛋白在LECs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P=0.002)。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LECs的凋亡率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通过上调IκBα的表达而过度抑制了NF—κB的活性,并导致LECs凋亡,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这可能是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发生发展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类固醇性白内障 地塞米松 转录因子ΚB 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 凋亡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p65蛋白及其抑制蛋白IκBα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道明 李珊珊 +5 位作者 赵志华 任秀花 高冬玲 曹静 李海梅 闫爱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97-500,512,共5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及其抑制蛋白IκBα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1例食管鳞癌中NF-κBp65、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p65、IκBα蛋白的胞浆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蛋白及其抑制蛋白IκBα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1例食管鳞癌中NF-κBp65、IκBα蛋白的表达。结果:p65、IκBα蛋白的胞浆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但p65蛋白的胞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IκBα蛋白的胞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食管鳞癌中IκBα蛋白的胞浆和胞核阳性率均高于p65蛋白,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也无相关关系。结论:NF-κBp65蛋白的胞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级、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IκBα蛋白的胞核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浸润转移 转录因子 抑制蛋白 白及 IκBα蛋白 淋巴结转移 NF-κBp65 P65蛋白 食管鳞癌 免疫组化SP法 组织学分级 浸润深度 核表达 相关关系 正相关 阳性率 统计学 胞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2转录抑制因子1、E-钙黏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表达及两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尚立娜 周彰映 +5 位作者 张城 龚川友 田世馨 安利锋 李晓琴 赵晋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7-1324,共8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 目的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肿瘤中央区失巢凋亡因子Bcl2转录抑制因子1(Bit1)、上皮-间质转化(EMT)标志物E-钙黏蛋白及P16INK4a的表达情况,探讨Bit1、E-钙黏蛋白在宫颈癌获得高侵袭力过程中的意义及二者与P16INK4a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甘肃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宫颈鳞状细胞癌石蜡包埋标本77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出芽区及中央区Bit1、E-钙黏蛋白、P16INK4a的表达情况。以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各蛋白质表达评分的中位数作为分界点,将标本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在不同P16INK4a表达情况下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及二者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在肿瘤中央区及出芽区Bit1与E-钙黏蛋白的相关关系。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或连续校正χ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77例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中,肿瘤中央区P16INK4a、E-钙黏蛋白、Bit1高表达率分别为32.5%(25/77)、67.5%(52/77)、63.6%(49/77),而在肿瘤出芽区分别为67.5%(52/77)、33.8%(26/77)、37.7%(2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35、17.561、10.391,P均<0.01)。无论在肿瘤出芽区还是中央区,P16INK4a高表达组与P16INK4a低表达组Bit1及E-钙黏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中央区Bit1低表达与脉管内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053、4.400,P均<0.05),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和Bit1低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有关(χ2=5.580、7.573,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肿瘤中央区及肿瘤出芽区E-钙黏蛋白与Bit1表达均呈正相关(r=0.287,P=0.011;r=0.236,P=0.039)。结论宫颈癌侵袭力的增高与Bit1及E-钙黏蛋白表达降低及P16INK4a表达增高有关,宫颈癌细胞可能通过抑制Bit1获得失巢凋亡抗性并影响EMT的发生从而获得更高的侵袭能力,但P16INK4a并未参与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鳞状细胞癌 肿瘤出芽 失巢凋亡 Bcl2转录抑制因子1 E-钙黏蛋白 上皮-间质转化 P16INK4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及抑制蛋白IκBa在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静 贾亚丁 周国宏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20-923,共4页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及抑制蛋白IκBa在视网膜脱离(RD)后继发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水平研究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a在RD后继发黄斑前膜的表达,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NF...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及抑制蛋白IκBa在视网膜脱离(RD)后继发黄斑前膜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从蛋白水平研究NF-κBP65亚基及抑制蛋白IκBa在RD后继发黄斑前膜的表达,电镜观察其病理特征。结果NF-κBP65和IκBa在RD后黄斑前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黄斑区视网膜组织(P<0.05),且复发性RD黄斑前膜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明显高于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黄斑前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P65和IκBa高表达与RD后黄斑前膜的发生关系密切,NF-κBp65的高表达还可能与复发性RD的黄斑前膜相关,NF-κB可望成为治疗黄斑前膜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黄斑前膜 转录因子-ΚB P65 抑制蛋白IκB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琳 丁峰 +8 位作者 潘介春 张树伟 黄幸 王金英 王颖 李浩然 徐炯志 彭宏祥 何新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65-75,共11页
锌指蛋白(zinc-finger protein,ZFP)因其具有指状结构特征且能与锌结合而得名,是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锌指蛋白主要通过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如与单链DNA、RNA结合或RNA/DNA双向结合以及蛋白-蛋白互作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 锌指蛋白(zinc-finger protein,ZFP)因其具有指状结构特征且能与锌结合而得名,是真核生物中最重要的转录因子之一。锌指蛋白主要通过与核酸的相互作用,如与单链DNA、RNA结合或RNA/DNA双向结合以及蛋白-蛋白互作来激活或抑制基因的转录,在植物的基因表达与调控、生长发育与衰老、非生物胁迫及生物胁迫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锌指蛋白转录因子的结构、分类、生物学功能以及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今后锌指蛋白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转录因子 生物学功能 胁迫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肥育猪背最长肌嫩度及骨骼肌特异性蛋白-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勇 崔岩 +4 位作者 陶亮 朱宇旌 邓科 孙璀 邵彩梅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42-1350,共9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理想蛋白质水平对背最长肌嫩度及骨骼肌特异性蛋白-核转录因子κB(P94-NFκB)信号途径相关蛋白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择初始重约50 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猪90头,随机分配到...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理想蛋白质水平对背最长肌嫩度及骨骼肌特异性蛋白-核转录因子κB(P94-NFκB)信号途径相关蛋白和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ST)mRNA表达量的影响。选择初始重约50 kg的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猪90头,随机分配到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公母各占1/2。3个处理分别采用12%、16%、20%理想蛋白质水平的饲粮,饲粮能量水平相同。正试期58 d,结束后屠宰取样,测定肌肉剪切力并利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猪背最长肌P94、NFκB、核转录因子抑制物(IκB)和CAST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背最长肌剪切力、P94、NFκB、IκB和CAST mRNA表达量有显著影响(P<0.05);随饲粮蛋白质水平升高,背最长肌剪切力、IκB和CAST mRNA表达量升高、P94和NFκB mRNA表达量降低。2)背最长肌剪切力与IκB(相关系数为0.513,P<0.05)、CASTmRNA表达量(相关系数为0.816,P<0.01)呈正相关。3)CAST与P94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96,P<0.05),与IκB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10,P<0.01)。4)P94与NFκB mRNA表达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50,P<0.05),与IκB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18,P<0.05);IκB与NFκB 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39,P<0.05)。结果提示:饲粮高蛋白质水平提高了猪背最长肌剪切力、CAST和IκBmRNA表达量,降低了肌肉嫩度和P94 mRNA表达量;猪背最长肌P94-NFκB信号途径在肌肉嫩度调控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水平 蛋白抑制蛋白 骨骼肌特异性蛋白 转录因子 κB 肌肉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人工转录因子的制备及其靶向抑制HBV增强子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伟 蒋清虎 +5 位作者 刘济铭 胡慧雯 温路 魏续福 刘锐 吴忠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50-455,共6页
目的构建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影响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应用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设计工具Zinc finger tools 3.0获取人工转录因子(artifici... 目的构建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的锌指蛋白人工转录因子真核表达载体,检测其在真核细胞内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影响及生物学活性分析。方法应用锌指蛋白(zinc finger protein,ZFP)设计工具Zinc finger tools 3.0获取人工转录因子(artificial transcription factor,ATF)结合结构域并融合抑制性效应结构域KRAB,全基因合成ATF克隆进真核表达载pcDNA3.1(+),酶切、测序来鉴定构建载体的正确性,X-tremeGENE HP转染pcDNA3.1-ATF于HepG2细胞,采用RT-PCR、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ATF 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CCK-8检测不同浓度的ATF表达载体转染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ATF对HBV增强子序列的靶向性抑制作用。结果成功构建pcDNA3.1-ATF真核表达载体;在HepG2细胞中能够正常表达;CCK-8检测ATF对细胞增殖生长无明显的毒性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ATF能靶向性结合增强子并抑制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pcDNA3.1-ATF的真核表达载体可正常表达且无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靶向性识别HBV增强子并具有相应的生物学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子 锌指蛋白 人工转录因子 真核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的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史永红 任韫卓 +5 位作者 赵松 郝军 姚芳 刘巍 吴海江 段惠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对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及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应用脂质体2000分别转染pCR3.1/SOCS-1表达质粒和pCR3.1空质粒载体,G418筛选阳性克隆。分别采用白蛋白和AGEs进行刺激。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SOCS-1、α-SMA、E-钙黏着糖蛋白(E-cadherin)、Ⅰ型胶原(collagenI,ColI)、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3(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蛋白(p-STAT1、p-STAT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α-SMA和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肾小管细胞α-SMA和ColI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细胞培养上清中TGF-β1含量增加,α-SMA mRNA的表达增加,而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SOCS-1过表达能够抑制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α-SMA和ColI的表达及STAT1和STAT3的磷酸化,减少TGF-β1的含量,下调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α-SMA mRNA的表达,同时能够逆转AGEs刺激引起的HKC细胞E-cadherin蛋白和mR-NA的下调表达。结论SOCS-1过表达抑制AGEs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活化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 糖基化终末产物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 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对培养巨噬细胞表达噬巨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林秋雄 单志新 +3 位作者 余细勇 杨敏 林曙光 Hui-yao LA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脂蛋白对培养的人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2 8SC人巨噬细胞株用含有1×10 5U·L-1青霉素、10 0mg·L-1链霉素和10 %FBS的RPMI 16 40培养基于37℃,5 %的CO2 中培养。以每... 目的:探讨不同脂蛋白对培养的人巨噬细胞表达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2 8SC人巨噬细胞株用含有1×10 5U·L-1青霉素、10 0mg·L-1链霉素和10 %FBS的RPMI 16 40培养基于37℃,5 %的CO2 中培养。以每孔1×10 4个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每孔2ml培养液,加入终浓度为15 0mg·L-1的不同脂蛋白,于37℃共同孵育2 4h收集细胞和培养介质。采用RT PCR和ELISA分别测定MI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巨噬细胞有MIF表达,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组诱导巨噬细胞MI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试验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 <0 .0 5 ) ;而高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组诱导巨噬细胞MIF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试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变化相近(P >0 .0 5 )。结论:不同脂质对巨噬细胞MIFmRNA和蛋白表达作用不同。MIF可能参与了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脂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培养 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抑制因子RYBP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美蓉 许平震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1-876,共6页
Pc G蛋白(polycomb group proteins)是多细胞有机体中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抑制因子,其功能是维持细胞分化和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的正确表达。转录抑制因子RYBP(Ring1 and YY1 binding protein)是Pc G蛋白家族成员,可以与Ring1A、YY1和... Pc G蛋白(polycomb group proteins)是多细胞有机体中一类重要的表观遗传抑制因子,其功能是维持细胞分化和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基因的正确表达。转录抑制因子RYBP(Ring1 and YY1 binding protein)是Pc G蛋白家族成员,可以与Ring1A、YY1和M33等其他Pc G蛋白家族成员相互作用,通过形成蛋白质复合体的形式行使功能。本文简述RYBP基因在小鼠(Mus musculus)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等模式生物中的表达特征,综述RYBP在基因转录调控、干细胞分化、细胞凋亡和恶性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转录抑制机制,以期较为详细了解RYBP的研究进展,为鳞翅目昆虫家蚕(Bombyx mori)RYBP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G蛋白家族 RYBP蛋白 转录抑制因子 细胞凋亡 肿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相关受体蛋白和转录调节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舒德忠 周岐新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2,共4页
一般认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IBD)主要与结肠粘膜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致炎细胞因子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理和病理状况下,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本文就IB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Toll... 一般认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s,IBD)主要与结肠粘膜免疫功能紊乱有关,致炎细胞因子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理和病理状况下,炎症细胞因子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本文就IBD发生和发展过程中,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proliferationactivatingreceptors,PPARs)及转录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signaltransducerandactivatoroftranscription,STATs)、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suppressorofcytokinesignaling,SOCSs)、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等相关信号传导转录调控因子的作用作一综合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受体蛋白 转录调节因子 TOLL样受体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Syk(L)在乳腺癌中具有转录抑制因子功能
19
作者 宋新明 王磊 +1 位作者 胡英 汪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35-2238,共4页
目的:研究移位到细胞核内抑癌基因Syk(L)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探讨Syk(L)抑制乳腺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yk(L)、失去激酶活性的Syk(L)以及Syk(L)各个功能域按正确读框插入到含有Gal4基因DNA结合功能域(Gal4-DBD)的pFA载体中,并... 目的:研究移位到细胞核内抑癌基因Syk(L)在乳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探讨Syk(L)抑制乳腺癌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yk(L)、失去激酶活性的Syk(L)以及Syk(L)各个功能域按正确读框插入到含有Gal4基因DNA结合功能域(Gal4-DBD)的pFA载体中,并在HEK293细胞中表达;利用Gal4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方法检测在乳腺癌细胞中Syk(L)、失去激酶活性的Syk(L)以及Syk(L)各个功能域对基因转录的影响。结果:在乳腺癌细胞MB231和MB435中,与Gal4-DBD结合的Syk(L)可以下调启动子上含有Gal4结合位点的萤光素酶基因的表达,这种调节与Syk(L)的激酶活性无关,是通过Syk(L)的SH2功能域和KD功能域完成的。结论:在乳腺癌中,Syk(L)具有转录抑制功能,该功能与Syk(L)的激酶活性无关,是通过Syk(L)的SH2功能域和激酶功能域实现的。Syk(L)在乳腺癌中的抑癌作用可能与其转录抑制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k(L)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转录抑制因子 乳腺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及其相关因子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治国 张继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3367-3369,共3页
目的观察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XIAP相关因子1(XAF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在CML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ML患者42例,其中慢性期24例(CML慢性期组),进展期18例(CML进展期组,其中加速期7例,急变... 目的观察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XIAP)及XIAP相关因子1(XAF1)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表达情况,评估其在CML诊断及预后分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CML患者42例,其中慢性期24例(CML慢性期组),进展期18例(CML进展期组,其中加速期7例,急变期11例)。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患者骨髓细胞XIAP及XAF1 mRNA表达水平。对照组为非恶性血液病患者21例(非恶性血液病组)及急性白血病(AL)患者28例(AL组)。结果 CML进展期组患者骨髓中XIAP mRNA表达水平高于CML慢性期组(P<0.01)和非恶性血液病组(P<0.01);而CML进展期患者骨髓中XAF1 mRNA表达水平低于CML慢性期(P<0.05)和非恶性血液病组(P<0.01);化疗后获得骨髓缓解的CML患者骨髓中XIAP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化疗前,而XAF1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化疗前;XIAP mRNA及XAF1 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CML患者进展期XIAP及XAF1的联合检测及动态观察可作为CML临床辅助诊断、分期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XIAP相关因子1 白血病 髓系 慢性 BCR-ABL阳性 细胞凋亡 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