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豆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鉴定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分析
1
作者 张均 郭飞翔 +2 位作者 田文仲 李春霞 马超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875-1885,I0008-I0010,共14页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 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非生物胁迫应答和生长发育等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明确C2H2型锌指转录因子家族在绿豆生长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利用绿豆(Vigna radiata L.)基因组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技术鉴定了C2H2转录因子,对其理化性质、系统进化、染色体定位、共线性、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基因结构做了预测分析,并通过绿豆转录组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了其在不同组织与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共鉴定到60个C2H2转录因子成员,其中53个分布于9条染色体,7个成员染色体信息未知;Motif1和Motif3是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所特有的保守基序,Motif3则是部分C2H2转录因子家族成员所特有的一段保守序列“QALGGH”;编码155~1 581个氨基酸,均为亲水性蛋白且均定位在细胞核中;系统进化将绿豆C2H2转录因子家族分为7个亚组(V1~V7)。共线性分析表明,片段复制事件均进行了纯化选择;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绿豆C2H2基因启动子区含有大量与生长发育、逆境胁迫和激素相关的响应元件;基因表达分析表明,叶柄、叶片、下胚轴、籽粒种皮中表达量较高(FPKM值大于10)的基因分别占25.0%、26.7%、20.0%、26.7%;qRT-PCR分析发现,VrC2H2-22和VrC2H2-46对于温度胁迫具有特异性的调控作用,VrC2H2-51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程度较强。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绿豆C2H2锌指转录因子家族的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生物信息学 共线性分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成员的鉴定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明磊 晁江涛 +4 位作者 王大伟 胡军华 吴华 龚达平 刘贯山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37-349,共13页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植物叶的发生、花器官的调控、侧枝的形成及逆境胁迫等生命过程。植物C2H2锌指蛋白不仅结合DNA和RNA,而且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广泛参与植物叶的发生、花器官的调控、侧枝的形成及逆境胁迫等生命过程。植物C2H2锌指蛋白不仅结合DNA和RNA,而且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基因组数据库,运用Blastp比对,结合Pfam和SMART分析,鉴定了118条普通烟草C2H2锌指蛋白家族成员;对烟草C2H2锌指蛋白家族进行了进化树分析、结构域分析、物理化学性质分析、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分析、三维结构分析及组织表达分析等。结果表明:不同成员的氨基酸长度差异较大;系统进化及结构域分析显示,所有C2H2家族成员可以被分为5个亚家族,同一亚家族成员之间在结构域和理化性质上呈现较高一致性;每个成员都含有C2H2结构域,在数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将所有基因家族成员定位在22条染色体上;组织表达分析表明,每个C2H2亚家族都有成员在不同组织中表达,在叶及根中有些基因的表达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H2锌指蛋白转录因子 烟草 基因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ZBTB20是调控肝脏甲胎蛋白基因转录的关键抑制因子
3
作者 谢志芳 张海 +15 位作者 Wenwei Tsai 张晔 杜宇 钟纪根 Claude Szpirer 朱明华 曹雪涛 Michelle Craig Barton Michael J. Grusby 章卫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8-1098,共1页
甲胎蛋白(AFP)在胎肝中高表达,出生后不久就快速下调至很低水平。有关肝脏AFP基因出生后的转录抑制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AFP基因的增强子、抑制区域和启动子等顺式调控元件可能参与其转录抑制的调节,但有关的关键性转录抑制因子尚不明... 甲胎蛋白(AFP)在胎肝中高表达,出生后不久就快速下调至很低水平。有关肝脏AFP基因出生后的转录抑制机制一直是未解之谜。AFP基因的增强子、抑制区域和启动子等顺式调控元件可能参与其转录抑制的调节,但有关的关键性转录抑制因子尚不明确。我们发现了一种新型锌指蛋白ZBTB20,为研究其体内的生理功能,我们利用条件打靶技术,建立了ZBTB20的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肝细胞特异性ZBTB20基因敲除小鼠出生后的肝脏AFP基因一直维持近乎胎肝的高水平表达,而其肝细胞处于正常的静息状态。生化分析显示,ZBTB20具有转录抑制活性,体外可有效抑制AFP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染色质免疫沉淀和EMSA实验结果显示ZBTB20体内和体外能直接结合AFP启动子。在小鼠肝脏的发育过程中,ZBTB20基因被渐进激活,与AFP基因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提示激活的ZBTB20参与了AFP基因的转录抑制。上述结果表明ZBTB20是调控AFP基因表达的关键转录因子,由此我们认为肝脏ZBTB20基因出生后的表达上调及其发挥的转录抑制作用是导致AFP基因出生后快速下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调控元件 基因转录 抑制因子 甲胎蛋白 锌指蛋白 肝脏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 AFP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核转录因子AP-1活化及原癌基因c-jun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敏 闻良珍 +1 位作者 凌霞珍 赵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 (HEL)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 (HCMV)后 ,转录激活蛋白 1(AP 1)活化和原癌基因c junmRNA表达的时序性变化 ,探讨其在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 junmRNA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 目的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 (HEL)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 (HCMV)后 ,转录激活蛋白 1(AP 1)活化和原癌基因c junmRNA表达的时序性变化 ,探讨其在HCM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c junmRNA的表达 ,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试验 (EMSA)检测AP 1活性。结果 HEL细胞感染HCMV后 15min ,c junmRNA即有阳性表达 ,30~ 6 0min达高峰 (P <0 0 1) ,以后逐渐下降 ,正常对照组HEL细胞无c junmRNA表达。HCMV感染后AP 1亦迅速被活化 ,至 2h达高峰 (P <0 0 1) ,其后有所下降 ,维持于一定水平。结论 HEL细胞感染HCMV后 ,c junmRNA表达迅速增加 ,AP 1活化。提示HCMV可能通过刺激原癌基因过度表达而参与细胞的信号传导 ,以干扰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控 ;AP 1活化为早期病毒基因有效表达所必需 ,并可启动一系列前炎性细胞因子的基因转录与蛋白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1 原癌基因C-JUN HCMV感染 mRNA表达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 体外 转录因子 HEL细胞 转录激活蛋白 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ERF104超表达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对核盘菌的抗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汪承刚 蔡丽 +4 位作者 董彩华 黄军艳 赵美霞 周瑢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5-330,共6页
根据拟南芥乙烯响应因子AtERF104的序列设计保守引物,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中克隆到同源基因BnERF104。序列分析表明BnERF104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ERF domain保守结构域,属于乙烯响应转录因子ERF家族的成员。甘蓝型油菜用核盘菌(Sclero... 根据拟南芥乙烯响应因子AtERF104的序列设计保守引物,从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中克隆到同源基因BnERF104。序列分析表明BnERF104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ERF domain保守结构域,属于乙烯响应转录因子ERF家族的成员。甘蓝型油菜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接种6h后,BnERF104基因被诱导显著上调表达。BnERF104基因在转基因拟南芥中的超表达提高了病原相关蛋白(PR)防御素PDF1.2和几丁质酶ChiB基因的表达量,显著增强了对腐生营养型真菌核盘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响应转录因子 BnERF104 PR蛋白基因 盘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M观察小鼠心肌核DNA转录调控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袁明秀 任重 +2 位作者 郑飞 邓爱平 李健伟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38,共5页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观察、体外转录、PAGE电泳等多种实验技术组合,发现小白鼠(Balb/c)心肌核DNA片段中非转录状态的活性基因仅两端的调控序列结合支架蛋白(不可解离蛋白),同时非共价键特异结合自己编码的蛋白质与特定辅助信息小分... 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直接观察、体外转录、PAGE电泳等多种实验技术组合,发现小白鼠(Balb/c)心肌核DNA片段中非转录状态的活性基因仅两端的调控序列结合支架蛋白(不可解离蛋白),同时非共价键特异结合自己编码的蛋白质与特定辅助信息小分子所形成的复合体(可解离蛋白)等多种转录调控蛋白质,中间的编码序列无结合蛋白质。转录状态的基因除两端的调控序列特异结合上述两类蛋白质外,中间的编码序列还以非共价键特异结合可完全解离的转录活性因子等多种蛋白质。本工作展示了未来运用AFM观察和体外转录等技术组合研究基因表达与调控机制的前景,并为阅读人类基因组图谱中确定某一特定基因的位置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FM 小鼠 心肌 DNA 转录调控因子 分子生物学 蛋白 相互作用 辅助信息小分子 NAD^+ 调节控制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人类锌指蛋白家族新基因ZFP28的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周亮 袁婺洲 +3 位作者 王跃群 皮花亮 朱传炳 吴秀山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72-76,共5页
Krpple型锌指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功能的转录调节因子 .初步克隆了一个新的人类kr櫣pple型锌指蛋白基因 ,经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为ZFP2 8.此基因长 4 0 76个碱基 ,含 8个外显子 ,在基因组DNA上长 1 8kb .它编码的蛋白质全... Krpple型锌指蛋白是一类具有重要功能的转录调节因子 .初步克隆了一个新的人类kr櫣pple型锌指蛋白基因 ,经国际基因命名委员会批准命名为ZFP2 8.此基因长 4 0 76个碱基 ,含 8个外显子 ,在基因组DNA上长 1 8kb .它编码的蛋白质全长 868个氨基酸 ,含 1个信号肽 ,2个KRAB框和 1 4个C2H2型的锌指 .NorthernBolt分析表明该基因在人类早期胚胎的各个组织中普遍表达 ,在肺和肝中的表达水平最强 .其结构和表达特征预示着它编码的是一个具DNA结合功能的转录调控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锌指蛋白 ZFP28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转录调节因子 基因编码 基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MAZ对c1orf109基因转录表达调控的体外研究
8
作者 王雪伟 任剑波 +3 位作者 王小怡 王博 高哲 郭大玮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1-146,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转录因子Myc相关锌指蛋白(MAZ)在体外对人类1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109(c1orf109)基因的转录表达调控。方法:体外条件下,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筛选c1orf109基因启动子区MAZ的结合位点,并利用本室构建的由c1orf109启动子...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转录因子Myc相关锌指蛋白(MAZ)在体外对人类1号染色体开放阅读框109(c1orf109)基因的转录表达调控。方法:体外条件下,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筛选c1orf109基因启动子区MAZ的结合位点,并利用本室构建的由c1orf109启动子驱动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载体与MAZ和转录因子特化蛋白1(Sp1)的表达质粒共转染He La细胞,24 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1orf109基因的转录表达情况。结果:c1orf109启动子区可与MAZ结合,且有与Sp1共享的结合位点;MAZ与Sp1皆可抑制c1orf109的转录表达,且Sp1的抑制作用大于MAZ(P<0.05)。结论:MAZ与Sp1两个转录因子共同调控c1orf109基因在生理及病理条件的表达,且调控方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因子 Myc相关锌指蛋白 特化蛋白1 c1orf109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KLF4在内皮祖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董红梅 黄岚 +2 位作者 邓梦杨 李佳蓓 宋明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97-1997,共1页
关键词 祖细胞 KLF4 转录因子 梭形细胞 大鼠 骨髓单个细胞 EPCS 细胞团 体外培养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BnERF50的超表达增强了转基因拟南芥对核盘菌的抗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承刚 李丹 +4 位作者 许李明 董彩华 黄军艳 方菊萍 刘胜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7-432,共6页
从接种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后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cDNA芯片中筛选出一个新的抗性相关基因BnERF50。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产物BnERF50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ERF(乙烯相应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属于ERF家族成员。接种核盘菌24h... 从接种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后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cDNA芯片中筛选出一个新的抗性相关基因BnERF50。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产物BnERF50蛋白含有一个典型的ERF(乙烯相应转录因子)保守结构域,属于ERF家族成员。接种核盘菌24h后,该基因的表达量被诱导显著上调。在它的超表达转基因拟南芥中,病原相关蛋白(PR)防御素基因PDF1.2和几丁质酶基因ChiB的表达量升高,对腐生营养型真菌核盘菌的抗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响应转录因子 BnERF50 病原相关蛋白基因 盘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断Kupffer细胞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彦 吴皓 +1 位作者 龚建平 李旭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8-55,共8页
目的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Western blot检测KC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 目的探讨阻断Kupffer细胞(Kupffer cells,KCs)的TIM-4蛋白功能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HIRI)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Western blot检测KCs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 TIM-4表达,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TIM-4表达;IR小鼠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ham组(PBS处理)、Ctr Ig组(TIM-4同型对照抗体处理)以及TIM-4 m Ab组(TIM-4抗体处理),术后检测血清肝功、炎症指标、肝组织病理变化、肝细胞凋亡以及NF-κB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KCs表达TIM-4蛋白随再灌注时间逐渐增加,然而DCs表达TIM-4不随时间变化;组化结果提示TIM-4主要表达于肝血窦巨噬细胞;与Ctr Ig组比较,TIM-4 m Ab组血清肝功、促炎因子产物水平明显减低,而抗炎因子IL-10以及抗氧化应激产物CAT、SOD逐渐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示Ctr Ig组部分炎症细胞浸润,肝血窦轻度充血,TIM-4m Ab组无明显变化;TUNEL结果示,TIM-4 m Ab组凋亡程度明显低于Ctr Ig组,Ctr Ig组和TIM-4 m Ab组细胞早期凋亡程度分别为(25. 56±1. 26)%、(5. 35±0. 33)%,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阻断KCs TIM-4功能后,KCs TLR4以及下游p-IKKα、p-IκBα、p-p65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减低;另外,TPCA-1(IKK-2阻断剂)进行预处理小鼠,进一步验证了阻断KCs TIM-4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IRI程度。结论阻断KCs TIM-4的功能能够抑制NF-κB炎症通路的激活,改善IR炎症反应以及肝细胞凋亡,从而对HIRI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免疫球蛋白蛋白4 KUPFFER细胞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4基因rs10181656位点的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银广 李婕 +3 位作者 刘俊 赖嘉杰 何善阳 游泽山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1-555,共5页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表达及其表达量与rs10181656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332名URSA患者和260名健康对照者rs10181656... 【目的】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STAT4)基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URSA)表达及其表达量与rs10181656位点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332名URSA患者和260名健康对照者rs10181656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其中的86名URSA患者及77名健康对照者蜕膜STAT4基因的蛋白表达量。【结果】rs10181656C/G:URSA组中C/C、C/G及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36.45%、46.99%及16.57%,而对照组中的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46.54%、45.38%及8.0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G等位基因增加URSA组发病风险(OR=1.50,P<0.05)。STAT4蛋白表达量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RSA组内分为C/C、C/G及G/G基因型的三个亚组STAT4蛋白表达:三个亚组的STAT4蛋白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亦然(P<0.05),具有G/G基因型样本STAT4蛋白高表达于C/C基因型(P均<0.05);相同基因型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STAT4蛋白表达:C/C基因型样本在URSA组和对照组中STAT4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G及G/G基因型样本亦然(P>0.05)。【结论】rs10181656位点多态性通过影响STAT4蛋白表达,从而与增加URSA发病风险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自然流产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4 基因多态性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IκB-α Hae Ⅲ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超贤 郭李柯 +1 位作者 秦咏梅 李光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2-281,共10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NF-κB抑制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αHae III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与NF-κB抑制因子(nuclear factor kappa B,IκB)-αHae III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和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AP患者450例(AP组),AP组又分为轻度AP组(MAP亚组)、中度AP组(MSAP亚组)和重度AP组(SAP亚组)各150例,以1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以上述各组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利用PCR技术检测TLR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和IκB-αHae III多态性。每位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对资料进行分析,估算G11367C和IκB-αHae III多态性与AP发病风险的调整比值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并分析G11367C与IκB-αHae III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结果:G11367C(GC),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频率AP组的分布分别为69.56%,33.78%和36.22%;MAP亚组分别为49.33%,24.67%和26.00%;MSAP亚组分别为70.67%,34.67%和36.67%;SAP亚组分别为88.67%,42.00%和46.00%;对照组分别为26.67%,14.00%和14.67%;上述基因型频率在AP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AP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11367C(GC)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均显著增加(ORAP=6.2828,ORMAP=2.6776,ORMSAP=6.6250,ORSAP=21.5147),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分别ORAP=5.7369,ORMAP=2.5277,ORMSAP=6.1824,ORSAP=17.85751;ORAP=5.8724,ORMAP=2.5902,ORMSAP=6.4027,ORSAP=18.9022)。基因突变的协同分析发现:G11367C(GC)/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频率在AP组、MAP亚组、MSAP亚组、SAP亚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6.44%,12.67%,26.00%,40.67%和4.00%,AP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AP亚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G11367C(GC)/IκB-αHae III(GG)基因型者患AP的风险显著增加(ORAP=30.1314,ORMAP=6.7612,ORMSAP=39.5000,ORSAP=401.5833),G11367C(GC)与IκB-αHae III(GG)基因型在AP发生、发展存在正向的交互作用(均γ>1),另外在G11367C(GC)和IκB-αHae III(AG)之间也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均γ>1)。结论:携带G11367C(GC),IκB-αHae III(AG)和IκB-αHae III(GG)基因型的个体属AP高危险人群,基因型多态性的交互作用促进了AP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Toll样受体4基因3'未翻译区G11367C 转录因子-κB抑制因子-αHae III 多态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PE2、Foxp3、CTLA-4 mRNA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孔丽 金萌 +2 位作者 王卫真 赵素贤 王闪闪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3-327,共5页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分子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功能分子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未经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8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BMC中TIPE2、Foxp3、CTLA-4 mRNA表达水平,并观察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及HCV RNA水平的相关性及TIPE2对Foxp3和CTLA-4的影响。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中TIPE2 mRNA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0. 564±0. 232 vs 0. 704±0. 165,t=3. 569,P <0. 001); Foxp3 mRNA和CTLA-4 mRNA表达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0. 701±0. 405 vs 0. 527±0. 184,t=2. 725,P=0. 007; 0. 638±0. 211vs 0. 448±0. 134,t=5. 449,P <0. 001)。TIPE2 mRNA表达与ALT、AST、TBil水平及HCV RNA载量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 368、-0. 417、-0. 416、-0. 327,P值分别为0. 001、<0. 001、<0. 001、0. 003); Foxp3 mRNA表达与TBil水平呈负相关(r=-0. 284,P=0. 011); 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CTLA-4 mRNA表达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 461、0. 257,P值分别为<0. 001、0. 021)。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存在TIPE2基因表达及Treg功能分子Foxp3、CTLA-4 mRNA表达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并且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病毒复制有一定的关系,TIPE2基因可能通过正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了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慢性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叉头转录因子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 外周血单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糖蛋白Ⅱb/Ⅲa单抗通过抑制HMGB1/TLR4途径减轻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洪丰 蒋剑红 +2 位作者 廖端芳 童巧珍 杨永宗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4-844,共11页
观察膜糖蛋白(GP)Ⅱb/Ⅲa单抗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和HMGB1/TLR4途径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As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30只5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50... 观察膜糖蛋白(GP)Ⅱb/Ⅲa单抗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病变和HMGB1/TLR4途径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以探讨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As进程的影响及其机制.30只5周龄雄性ApoE-/-小鼠随机均分为3组: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50μl,腹腔注射),IgG对照组(50μg,腹腔注射),GPⅡb/Ⅲa单抗组(50μg,腹腔注射).实验ApoE-/-小鼠均已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10周后处死动物.油红O染色观察主动脉窦As病变;活体荧光显微镜观察颈总动脉As病变处血小板黏附;Western blot检测HMGB-1、TLR4与NF-κB蛋白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主动脉窦As病变部位MOMA-2和VCAM-1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中HMGB-1、IL-1β、TNF-α与MCP-1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GPⅡb/Ⅲa单抗组ApoE-/-小鼠As病变和血小板黏附显著减少(P<0.05);且该组小鼠主动脉TLR4与NF-κB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其血清中的HMGB-1、IL-1β、TNF-α与MCP-1的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此外,GPⅡb/Ⅲa单抗治疗显著减少As病变处MOMA-2和VCAM-1的表达(P<0.05).GPⅡb/Ⅲa单抗减轻ApoE-/-小鼠As病变可能与抑制HMGB1/TLR4途径介导的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糖蛋白Ⅱb Ⅲa 动脉粥样硬化 高迁移族蛋白-1 Toll样受体4 转录因子-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转录因子AfMcrA的克隆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付亚娟 陈红豆 +3 位作者 高梦迪 许笑晴 张慧敏 张文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6-52,共7页
为初步探究黄曲霉McrA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克隆黄曲霉转录因子AfMcrA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实时... 为初步探究黄曲霉McrA的生物学功能,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克隆黄曲霉转录因子AfMcrA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等进行预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对不同培养时间AfMcr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fMcrA基因全长1448 bp,由3个内含子和4个外显子组成。cDNA为1101 bp,编码36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预测,AfMcrA是一个分子质量为39.82 kDa,理论等电点为8.97,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且不含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AfMcrA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Zn(Ⅱ)2Cys 6锌指结构域,属于C6转录转因子;PredictNLS预测AfMcrA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AfMcrA二级结构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组成,延伸链、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较低。qRT-PCR结果显示,AfMcrA的相对表达量在培养6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培养2 d和8 d的15.79倍和14.76倍。结合qRT-PCR结果及已报道McrA的功能,推测AfMcrA可能参与黄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 转录因子 锌指蛋白 次级代谢 基因克隆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长龙 孟和 潘玉春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ADD1不但是脂肪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同时还可以调控与脂肪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在人类和老鼠的研究发现ADD1基因与肝脏、脾脏等非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有明确的连锁关系。实验... 脂肪细胞定向和分化因子1(ADD1)是重要的核转录因子。ADD1不但是脂肪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同时还可以调控与脂肪代谢相关酶基因的表达。在人类和老鼠的研究发现ADD1基因与肝脏、脾脏等非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有明确的连锁关系。实验研究提示:ADD1基因可能是影响动物肉质性状和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细胞定向分化因子1 ADD1 侯选基因 转录因子 脂肪沉积 肉质 胰岛素 蛋白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C2C2型锌指蛋白MiLSDs的生物信息及胁迫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志鑫 孙宇 +5 位作者 叶子 罗睿雄 李忠 蒲金基 张贺 龚德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75-1184,共10页
LSD(lesion simulating disease,LSD)基因编码一类特殊的C2C2型锌指蛋白,在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和其他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鉴定杧果LSD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究杧果LSD转录因子在... LSD(lesion simulating disease,LSD)基因编码一类特殊的C2C2型锌指蛋白,在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和其他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鉴定杧果LSD基因家族成员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为探究杧果LSD转录因子在植物进化与发育中的生物功能奠定基础。根据杧果全基因组数据,对杧果LSD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包括理化性质、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系统进化树分析等;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探究MiLSD基因在生物胁迫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杧果中共有3个LSD转录因子,其分子质量为10.36~17.58 ku,理论等电点(pI)为6.68~8.93;保守结构域、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分析发现MiLSDs成员具有较高保守性;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MiLSD1、MiLSD2、MiLSD3分别分布在2个亚家族(ClassⅥ和ClassⅨ)。实时荧光定量PCR对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Cg)、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itri pv.Mangiferaeindicae,Xcm)、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侵染下杧果叶片基因表达量的分析显示,MiLSD1在Cg侵染下表达量明显升高,说明MiLSD1可能对胶孢炭疽菌侵染起正调控作用;MiLSD2在Xcm、SA处理下表达量也显著上调,说明MiLSD2可能通过诱导SA来增加杧果对细菌性黑斑病的抗性;MiLSD3除在MeJA处理下表达量较高外其余3个处理均少量表达,说明MiLSD3可能参与杧果对MeJA胁迫的响应而对于真菌和细菌侵染以及水杨酸胁迫并不表达;此外,在MeJA处理下MiLSD1、MiLSD2的表达量也显著上调,表明茉莉酸甲酯可能受MiLSDs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LSD1基因 杧果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指蛋白ZBTB20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淦 陈李斌佶 +1 位作者 谢志芳 章卫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25-529,共5页
锌指蛋白ZBTB20是ZBTB锌指蛋白亚家族的新成员,与已知的BCL6和PLZF同源。通过基因打靶小鼠和疾病人群研究,学者们发现ZBTB20在肝脏、胰岛、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个器官与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理学功能,是个体发育、学习记忆、痛觉感受、... 锌指蛋白ZBTB20是ZBTB锌指蛋白亚家族的新成员,与已知的BCL6和PLZF同源。通过基因打靶小鼠和疾病人群研究,学者们发现ZBTB20在肝脏、胰岛、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多个器官与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理学功能,是个体发育、学习记忆、痛觉感受、糖脂代谢等正常生理过程所必需的调节分子。ZBTB20表达或功能异常可导致个体发育障碍,与智障、肿瘤和代谢性疾病等多种重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作为甲胎蛋白基因的主要转录抑制因子,ZBTB20在出生后肝脏甲胎蛋白基因的表达失活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且与肝癌预后密切相关。人群中ZBTB20基因的缺失与多种肿瘤有关,其点突变可导致Primrose综合征。本文就ZBTB20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指蛋白 ZBTB20 转录因子 生理与病理生理 基因打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运蛋白α2(KPNA2)通过激活Snail 1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及迁移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淑莲 马军 +1 位作者 齐宝华 范志刚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30-437,共8页
目的研究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相互作用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PNA2蛋白相对表达量。将KPNA2短发夹RNA转入至高表达KPNA2的MKN45胃癌细胞,将KPNA2质粒转入... 目的研究核转运蛋白α2(KPNA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生物学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基因表达谱相互作用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KPNA2蛋白相对表达量。将KPNA2短发夹RNA转入至高表达KPNA2的MKN45胃癌细胞,将KPNA2质粒转入至MKN45胃癌细胞,在敲低和过表达KPNA2细胞中,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TM小室实验、创伤愈合实验检测细胞侵袭和迁移;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D133、CD44、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神经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KPNA2、cyclinD1、PCNA、CD133、CD44、SOX2及Snail 1蛋白水平。结果KPNA2在胃癌组织高表达,过表达KPNA2能够促进MKN45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同时促进胃癌细胞的cyclin D1、PCNA、CD133、CD44、SOX2、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MMP2、MMP9以及Snail 1的表达。结论KPNA2通过刺激上皮间质转化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蛋白2(KPNA2) 胃癌 锌指转录因子(Snail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