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镍合金镀液中铜和镍的快速光度法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歆欣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39,共4页
制定了快速测定铜-镍合金镀液中铜和镍的分光光度法。在强碱性条件下三异丙醇胺与铜离子生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与镍离子生成稳定的橙黄色配合物。用光度法在波长430nm处测定镍,铜配离子对测定无影响,可以直接得到镀液中镍的质量浓度。... 制定了快速测定铜-镍合金镀液中铜和镍的分光光度法。在强碱性条件下三异丙醇胺与铜离子生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与镍离子生成稳定的橙黄色配合物。用光度法在波长430nm处测定镍,铜配离子对测定无影响,可以直接得到镀液中镍的质量浓度。在波长680nm处测定铜和镍的总吸光度,利用已测得的镍的质量浓度用差减法计算铜的质量浓度。镀液中的铁杂质与三异丙醇胺生成无色配离子,不干扰铜和镍的测定,镀液中的配位剂焦磷酸钾及其它组分对测定无影响。实验表明,本法测定铜和镍的相对平均偏差分别为0.85%和1.0%,回收率分别为100.7%和98.3%。本法简练,快速而准确,优于其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合金镀液 质量浓度 质量浓度 三异丙醇胺 显色剂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磷酸盐铜-镍合金镀液中硫酸镍的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黎小阳 郭崇武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38,共3页
制定了测定焦磷酸盐铜-镍合金镀液中硫酸镍的返滴定法。在加热条件下用硫酸分解焦磷酸,使其转变为磷酸。用抗坏血酸和硫脲掩蔽镀液中的铜离子和铁杂质,在pH=5.4的条件下,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滴定溶液配合镍离子,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硫... 制定了测定焦磷酸盐铜-镍合金镀液中硫酸镍的返滴定法。在加热条件下用硫酸分解焦磷酸,使其转变为磷酸。用抗坏血酸和硫脲掩蔽镀液中的铜离子和铁杂质,在pH=5.4的条件下,加入过量的EDTA标准滴定溶液配合镍离子,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硫酸锌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EDTA,从而得到硫酸镍的质量浓度。试验表明,本法的相对平均偏差为0.22%,回收率为99.68%。用返滴定法解决了镍离子对二甲酚橙指示剂的封闭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磷酸盐 铜-镍合金镀液 焦磷酸 正磷酸 硫酸 返滴定 掩蔽剂 二甲酚橙指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电路用铜-镍-硅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 被引量:2
3
作者 范莉 刘平 +2 位作者 贾淑果 陈少华 于志生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8,共4页
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铜-镍-硅合金在应变速率0.01~5s^-1、变形温度600~800℃压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及其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影响较大,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 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铜-镍-硅合金在应变速率0.01~5s^-1、变形温度600~800℃压缩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及其动态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对合金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影响较大,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小,合金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利用Arrhenius双曲正弦函数求得铜-镍-硅合金的热变形激活能为245.4kJ·mol^-1;得到的Zener-Hollomon指数函数形式为ε=e^28.47[sinh(0.013σ)]^5.52exp[-245.4×10^3/(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动态再结晶 物理热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型连铸铜-铝-镍合金的超弹和形状记忆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宏雷 严建肃 +2 位作者 刘永刚 林春芳 董元源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3-65,68,共4页
用热型连铸技术制备了铜-铝-镍合金,对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合金进行了形状记忆和超弹性试验,并分析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该合金的超弹性变形高达13.3%~20%,远高于传统镍钛系合金,形状记忆性能也大为增加;合金组织为柱状晶,在外力作用下晶... 用热型连铸技术制备了铜-铝-镍合金,对经不同热处理后的合金进行了形状记忆和超弹性试验,并分析了相关机理。结果表明:该合金的超弹性变形高达13.3%~20%,远高于传统镍钛系合金,形状记忆性能也大为增加;合金组织为柱状晶,在外力作用下晶体取向与应力方向一致,不存在与应力方向垂直的晶界,不易发生晶界断裂;在超弹性变形过程中,发生了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使晶体向应力有利的方向流动而得到准单晶体,材料塑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热型连铸 形状记忆性能 超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铜-磷三元合金层的制备及其组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周丽 殷凤仕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57,共3页
对45钢表面用化学镀方法镀镍-铜-磷三元合金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镀层的组织、相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600℃×1h热处理后,镀层由Ni基固溶体、Ni3P和Cu3P化合物相组成;镀层的硬度随着... 对45钢表面用化学镀方法镀镍-铜-磷三元合金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镀层的组织、相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600℃×1h热处理后,镀层由Ni基固溶体、Ni3P和Cu3P化合物相组成;镀层的硬度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先增大后降低,400℃热处理后的硬度最高;在相同的模拟酸性腐蚀条件下,Ni-Cu-P三元合金化学镀层与1Cr18Ni9不锈钢相比,具有更加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磷三元合金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导电率研究Cu-Ni-Si合金的相变动力学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东锋 康布熙 +2 位作者 刘平 田保红 黄金亮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5期8-10,36,共4页
通过测量Cu -Ni-Si合金恒温时效过程中的导电率变化和根据导电率与新相的转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计算出了时效过程中新相的转变比率 ,并由此确定了不同温度下描述新相转变比率与时效时间关系的Avrami经验方程。在此基础上 ,确定了一定温... 通过测量Cu -Ni-Si合金恒温时效过程中的导电率变化和根据导电率与新相的转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计算出了时效过程中新相的转变比率 ,并由此确定了不同温度下描述新相转变比率与时效时间关系的Avrami经验方程。在此基础上 ,确定了一定温度下计算导电率随时效时间变化的导电率方程 ,同时又根据Avrami经验方程中各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得出了导电率随时效温度和时间变化的二元方程。最后又根据Avrami经验方程判断该合金于 5 5 0℃时效 4 80min后新相的形状为圆盘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率 --合金 相变动力学 恒温时效 Avrami经验方程 大规模集成电路 转变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Cu-P合金镀层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志明 黄新民 +1 位作者 刘岩 何美清 《电镀与精饰》 CAS 2007年第2期12-15,共4页
研究了化学镀镍-铜-磷镀液的组成、pH、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化学镀镍-铜-磷镀层镀速和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仪等仪器对镀层的组织性能进行研究,从而得到组成与工艺对于镀层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 研究了化学镀镍-铜-磷镀液的组成、pH、温度等工艺参数对化学镀镍-铜-磷镀层镀速和组织性能的影响。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显微硬度仪等仪器对镀层的组织性能进行研究,从而得到组成与工艺对于镀层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在400℃时,镀层的显微硬度最高,可以达到1080 H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合金镀层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挤压温度对热挤压Cu-17Ni-3Al-X合金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罗宗强 刘宇轩 +2 位作者 谭伟 白鸽玲 张卫文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0-34,38,共6页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10001100℃热挤压后Cu-17Ni-3Al—X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热挤压变形后合金的耐磨性比铸态舍金的有显著提高,随挤压温度升高,合金耐磨性降低,1... 采用显微组织观察、力学性能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等方法,研究了10001100℃热挤压后Cu-17Ni-3Al—X合金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热挤压变形后合金的耐磨性比铸态舍金的有显著提高,随挤压温度升高,合金耐磨性降低,1000℃时,合金获得最佳的耐磨性能;随挤压温度升高,合金抗拉强度和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伸长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挤压温度为1075℃时,合金抗拉强度达994MPa,伸长率达89/6,硬度为292HBS,基体显微硬度为319HV,分别比铸态合金提高了31%,280%,7%和11%;热挤压态合金耐磨性相对铸态合金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热挤压变形细化了合金的晶粒,减弱了合金的粘着磨损,合金的主要磨损机理是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挤压温度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Ni-Cu-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 被引量:2
9
作者 于会生 罗守福 王永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43-347,共5页
利用 DSC和 XRD研究了化学沉积 Ni- Cu- 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晶化过程 .结果表明 :随着镀层中 Cu含量的升高 ,Ni- Cu- P合金镀层向亚稳中间相 Ni5P2 及 Ni12 P5转变和亚稳中间相Ni5P2 及 Ni12 P5向热力学稳定的 Ni3P相转变的温度均逐... 利用 DSC和 XRD研究了化学沉积 Ni- Cu- P合金镀层的组织结构和晶化过程 .结果表明 :随着镀层中 Cu含量的升高 ,Ni- Cu- P合金镀层向亚稳中间相 Ni5P2 及 Ni12 P5转变和亚稳中间相Ni5P2 及 Ni12 P5向热力学稳定的 Ni3P相转变的温度均逐渐升高 ;非晶态结构的合金镀层 (质量分数 ) Ni- 8.47% Cu- 1 5.39% P、Ni- 1 5.35% Cu- 1 3.90 % P及 Ni- 1 9.71 % Cu- 1 2 .83% P在 30 0°C加热后仍保持非晶态 ,而在 363.39°C、363.69°C及 370 .0 4°C,这 3种合金镀层分别转变为亚稳中间相Ni5P2 及 Ni12 P5,随着温度的升高在 42 8.2 0°C、442 .54°C及 453.96°C,合金镀层中的亚稳中间相Ni5P2 及 Ni12 P5又进而转变为稳定相 Ni3P;对于晶态结构 (质量分数 ) Ni- 56.49% Cu- 6.0 1 % P合金镀层 ,在 1 70~ 330°C,镀层中 Ni- Cu晶粒粗化、磷元素向晶界偏聚 ,在 397.80°C镀层中的非晶相转变为亚稳中间相 Ni5P2 ,在 464.89°C亚稳中间相 Ni5P2 转变为稳定相 Ni3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中间相 --合金 化学镀层 组织结构 晶化过程 非晶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黑色Ni-Cu-P合金镀层 被引量:1
10
作者 文松林 张璇 邵忠财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6,共4页
采用化学镀法在钢铁件表面制备了黑色镍-铜-磷合金层。研究了发黑剂对化学镀层表面颜色的影响,及影响化学镀层性能的各个因素。最佳工艺为:28g/L硫酸镍,30g/L次磷酸钠,15g/L柠檬酸钠,1g/L硫酸铜,8g/L硫氰酸钾,15g/L醋酸钠,2mg/L硫脲,pH... 采用化学镀法在钢铁件表面制备了黑色镍-铜-磷合金层。研究了发黑剂对化学镀层表面颜色的影响,及影响化学镀层性能的各个因素。最佳工艺为:28g/L硫酸镍,30g/L次磷酸钠,15g/L柠檬酸钠,1g/L硫酸铜,8g/L硫氰酸钾,15g/L醋酸钠,2mg/L硫脲,pH为7.0,θ为80℃,得到耐磨耐蚀、结合力较好的黑色Ni-Cu-P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合金镀层 镀速 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对Cu-1.0Ni-0.25Si-0.10Zn合金硬度与导电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凌峰 刘平 +3 位作者 康布熙 赵冬梅 田保红 黄金亮 《洛阳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7-9,16,共4页
分析了时效与冷变形对Cu 1.0Ni 0 .2 5Si 0 .10Zn合金的硬度与导电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合金经 85 0℃固溶处理后在 4 5 0℃时效时 ,第二相呈弥散分布 ,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 ,在 5 2 5℃时效时第二相的析出速度较快 ,时效后可获得较... 分析了时效与冷变形对Cu 1.0Ni 0 .2 5Si 0 .10Zn合金的硬度与导电率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 :合金经 85 0℃固溶处理后在 4 5 0℃时效时 ,第二相呈弥散分布 ,表现出较大的稳定性 ,在 5 2 5℃时效时第二相的析出速度较快 ,时效后可获得较高的导电率 ;时效前的冷变形可以加速时效析出过程 ,在时效的初期尤为明显。合金采用分级时效工艺处理后 ,可得到高的硬度 (HV171)和较高的导电率 (5 9.5 %IA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硬度 导电率 冷变形 分级时效 工艺流程 时效时间 时效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体组织的Cu-Mo-Ni合金球铁热疲劳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远睿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4-87,95,共5页
将同炉熔制并同时浇铸的 ,名义成分为 0 .8%Cu - 0 .4 %Mo - 0 .7%Ni的合金球铁楔形试块粗加工后将其基体热处理成下贝氏体、奥 -贝组织、细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 4种不同组织后 ,再精加工成2 0mm× 2 0mm等直圆柱试样。对样品... 将同炉熔制并同时浇铸的 ,名义成分为 0 .8%Cu - 0 .4 %Mo - 0 .7%Ni的合金球铁楔形试块粗加工后将其基体热处理成下贝氏体、奥 -贝组织、细片状珠光体和粒状珠光体 4种不同组织后 ,再精加工成2 0mm× 2 0mm等直圆柱试样。对样品进行了 (6 0 0± 10 )℃ (盐浴 )~ (70± 30 )℃ (油 )和 6 5 0± 10℃(盐浴 )~ (2 5± 5 )℃ (水 )的 2种热循环试验 ,得到了一致的结果 :该合金球铁的基体组织不同 ,其热疲劳性能有很大的差异。此项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 :下贝氏体基体→调质 (粒状珠光体 )基体→正火 (片状珠光体 )基体→奥 -贝基体。笔者结合不同基体组织的强度和Ac1点以下的温度范围内组织的热力学稳定性等因素对热疲劳性能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体组织 Cu-Mo-Ni合金 --合金 热疲劳 热循环试验 球黑铸铁 发动机 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ickel-aluminum-bronze alloy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HAN Chang-jun ZOU Yu-jin +7 位作者 HU Gao-ling DONG Zhi LI Kai HUANG Jin-miao LI Bo-yuan ZHOU Kun YANG Yong-qiang WANG D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944-2960,共17页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nsification,microstructur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ickel-aluminum-bronze(NAB)alloy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additive manufacturing... This work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on densification,microstructure,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 nickel-aluminum-bronze(NAB)alloy fabricated b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additive manufacturing.The LPBF-printed NAB alloy samples with relative densities of over 98.5%were obtained under the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range of 200−250 J/mm^(3).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NAB alloy printed i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planes primarily consisted ofβ'martensitic phase and bandedαphase.In particular,a coarser-columnar grain structure and stronger crystallographic texture were achieved in the vertical plane,where the maximum texture intensity was 30.56 times greater than that of random textures at the(100)plane.Increasing the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columnar grain size,while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αphase.Notably,β_(1)'martensitic structures with nanotwins and nanoscaleκ-phase precipitat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microstructure of LPBF-printed NAB samples with a volumetric energy density of 250 J/mm^(3).Furthermore,under optimal process parameters with a laser power of 350 W and scanning speed of 800 mm/s,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microhardness(HV 386)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671 MPa),which was attributed to an increase in refined acicular marten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alloy nickel-aluminum-bronze alloy laser powder bed fusio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rrosion behavior of B10 copper-nickel alloy beneath a deposit caused by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with carbon source starvat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14
作者 JIN Zheng-yu WANG Zhi +7 位作者 FAN Yu-xing LIU Hai-xian LIU Ruo-ling ZHANG Yi YIN Yan-sheng LIU Hong-fang FAN Shao-jia LIU Hong-w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382-3393,共12页
Copper-nickel alloys can suffer severe localized corros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containing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but the effect of SRB on the under-deposit corrosion of copper-nickel alloys is unknown.In th... Copper-nickel alloys can suffer severe localized corrosion in marine environments containing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but the effect of SRB on the under-deposit corrosion of copper-nickel alloys is unknown.In this work,the corrosion behavior of B10 copper-nickel alloy beneath a deposit caused by SRB with carbon source starvation in artificial seawater was studied based on electrochemical measurements and surface analysis.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SRB with an organic carbon starvation can survive in artificial water but most SRB cells have died.The survived SRB cells can attach to the bare and deposit-covered B10 copper-nickel alloy,leading to the corrosion acceleration.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organic carbon source,the pitting corrosion of B10 copper-nickel alloy caused by SRB is not serious.However,serious pitting corrosion of the deposit-covered B10 copper-nickel alloy can be found both in abiotic and biotic conditions,and the pitting corrosion and uniform corrosion are further accelerated by SRB.There is a galvanic effect between the bare and deposit-covered specimens in the presence of SRB in the early stage but the galvanic effect after 5 d of testing can be neglected due to the low OCP difference val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copper-nickel alloys 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 under-deposit corrosion pitting corrosion organic carbon starv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元液态金属Cu-Ni和Ag-Cu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郑采星 刘让苏 彭平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3-168,共6页
用QuantumSutton -Chen多体势对Ag6Cu4和CuNi液态金属凝固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在冷却速率 2× 10 12 到 2× 10 14 K/s范围内 ,CuNi总是形成fcc晶体结构 ,而Ag6Cu4总是形成非晶态结构。考虑到CuNi及AgCu中原子半径... 用QuantumSutton -Chen多体势对Ag6Cu4和CuNi液态金属凝固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在冷却速率 2× 10 12 到 2× 10 14 K/s范围内 ,CuNi总是形成fcc晶体结构 ,而Ag6Cu4总是形成非晶态结构。考虑到CuNi及AgCu中原子半径之比分别为 1.0 2 5和 1.13,那么模拟结果证实了原子的尺寸差别是非晶态合金形成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此外采用键对及原子多面体类型指数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结构组态变化的分析 ,不但能说明二十面体结构在非晶态合金形成和稳定性中所起的关键作用 ,又有助于对液态金属的凝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液态金属 分子动力学模拟 凝固过程 微观结构 AG-CU合金 CU-NI合金 -合金 铜-镍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10合金的硫酸盐还原菌腐蚀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光洲 钱建华 +1 位作者 马焱 吴建华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91-194,共4页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B1 0合金在含有硫酸盐还原菌的PostgateC培养基中的腐蚀电化学为 .结果表明 ,在有菌培养基中 ,B1 0合金的腐蚀电位剧烈负移 ,腐蚀速率显著增加 ,同时 ,由于硫化物覆盖层的形成 ,其阳极极化曲线出现“钝化”现象 .... 利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B1 0合金在含有硫酸盐还原菌的PostgateC培养基中的腐蚀电化学为 .结果表明 ,在有菌培养基中 ,B1 0合金的腐蚀电位剧烈负移 ,腐蚀速率显著增加 ,同时 ,由于硫化物覆盖层的形成 ,其阳极极化曲线出现“钝化”现象 .电子探针测量表明合金发生了镍和铁的选择性溶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0合金 铜-镍合金 微生物腐蚀 硫酸盐还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catalytic behaviour of Ni and NiCu alloy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 in electro-oxidation of contraflam 被引量:1
17
作者 Naeemy Ali Mohammadi Ali +1 位作者 Ehsani Ali Aghassi Al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8期1703-1712,共10页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ntraflam was investigated in alkaline solution on nickel and nickel–copper alloy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GC/Ni and GC/NiCu). We prepared these electrodes by galvanostatic... The electrocatalytic oxidation of contraflam was investigated in alkaline solution on nickel and nickel–copper alloy modified glassy carbon electrodes(GC/Ni and GC/NiCu). We prepared these electrodes by galvanostatic deposition and the surface morphologies and compositions of electrodes were determined by energy-dispersive X-ray(EDX)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ic method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oxidation process and its kinetics. Voltammetric studies exhibit one pair of well-defined redox peaks, which is ascribed to the redox process of the nickel and followed by the greatly enhanced current response of the anodic peak in the presence of contraflam and a decrease in the corresponding cathodic current peak.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mmobilized redox mediator on the electrode surface was oxidized contraflam via an electrocatalytic mechanism. The catalytic current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ntraflam in the range of 0.25– 1.5 mmol/L. The anodic peak currents were linear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root of scan rate. This behaviour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diffusion-controlled process. The determination of contraflam in capsules is applied satisfactorily by modified electr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vanostatic deposition nickel nickel-copper alloy contraflam modified electrodes cyclic voltammetry oxid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纳米碳纤维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4
18
作者 于立岩 张乾 崔作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利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 -镍合金作为催化剂 ,通过乙炔的催化热解制备了对称生长的螺旋纳米碳纤维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和红外 (IR)对其进行表征 ,发现在单个纳米铜 -镍合金粒子上对称生长出两... 利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了纳米铜 -镍合金作为催化剂 ,通过乙炔的催化热解制备了对称生长的螺旋纳米碳纤维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和红外 (IR)对其进行表征 ,发现在单个纳米铜 -镍合金粒子上对称生长出两根螺旋纳米碳纤维 ,它们的旋向相反 ,但是具有相同的螺旋直径、螺旋长度和碳纤维直径 ,而且纳米铜 -镍合金粒子也有各种不同的形状 .此外 ,这两根对称生长的螺旋纳米碳纤维之间的夹角也不同 ,分别为 60°,90°,1 1 0°和 1 60°.IR结果表明 ,螺旋纳米碳纤维分子结构中既含有不饱和的 C C双键 ,又含有饱和的— CH2 —和— CH3—基团 .然而 ,利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的纳米铜和纳米镍作为催化剂 ,催化热解乙炔 ,得到的产物均是直线型碳纤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纳米碳纤维 氢电弧等离子体 铜-镍合金 热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涤纶织物的硅烷偶联剂处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京迪 刘峥 +2 位作者 董善许 周英智 刘海雪 《印染》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6-9,共4页
基于分子自组装理论,采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YDH602)在涤纶织物表面形成硅烷自组装层,吸附镍离子形成均匀的镍离子层,以硼氢化钠直接还原镍离子形成镍自催化活化中心,代替传统的贵金属钯活化法,在织物表面... 基于分子自组装理论,采用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偶联剂(YDH602)在涤纶织物表面形成硅烷自组装层,吸附镍离子形成均匀的镍离子层,以硼氢化钠直接还原镍离子形成镍自催化活化中心,代替传统的贵金属钯活化法,在织物表面引发化学镀,建立硅烷偶联剂整理辅助涤纶织物化学镀铜-镍合金新工艺。采用正交试验对偶联剂整理工艺和活化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镀铜-镍合金织物镀层形貌、组分和表面电阻。制备的铜-镍合金/涤纶复合织物导电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 硅烷偶联剂 活化 化学镀 铜-镍合金 织物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additives on anode passivation in direct electrolysis process of copper–nickel based alloy scraps 被引量:2
20
作者 LI Lei LI Hong-juan +1 位作者 QIU Shi-wei WANG Hu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54-763,共10页
Effects of nickel component,thiourea,glue and chloride 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the passivation of copper–nickel based alloy scrap an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conventional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R... Effects of nickel component,thiourea,glue and chloride ion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on the passivation of copper–nickel based alloy scrap anodes were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conventional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Results obtained from chronopotentiometry and linear voltammetry curves showed that the Ni component made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of the anode strong and difficult to be corroded,caused by the adsorption of generated Cu2O,NiO or copper powder to the anode surface.The Ni2+reducing Cu2+to Cu+or copper powder aggravated the anode passivation.In a certain range of the glue concentration≤8×10–6 or thiourea concentration≤4×10–6,the increase of glue or thiourea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 anode passivation time.Over this range,glue and thiourea played an adverse effect.The increase of chloride ions concentration led to the increase in passiva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nickel based alloy scrap direct electrolysis nickel component anode passivation addit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