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与蛋白质作用的光谱性质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胡秋娈
王春风
+3 位作者
李全民
张永花
曹向阳
刘尚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共4页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解释了初步机理,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以Cu(Ⅱ)-ARS络合物为光谱探针光度法测定人血清蛋白质的新方法.蛋白质在0~300mg/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8=2.37×105L·mol-1·cm-1(人血清白蛋白).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的测定基本无干扰,灵敏度比茜素红S探针法高2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
(
ⅱ
)
-
茜素红
s
络合物
蛋白质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血红蛋白与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小华
缪吉根
+1 位作者
缪煜清
陈建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8-1171,共4页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在pH4·2的H3PO4-KH2PO4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Hb)与铜(Ⅱ)-茜素红S(ARS)络合物的反应。结果表明:Hb与Cu(Ⅱ)-ARS络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红色的离子缔合复合物,该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7nm。在此波长下测得复合...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在pH4·2的H3PO4-KH2PO4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Hb)与铜(Ⅱ)-茜素红S(ARS)络合物的反应。结果表明:Hb与Cu(Ⅱ)-ARS络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红色的离子缔合复合物,该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7nm。在此波长下测得复合物的组成为nHb:nCu(Ⅱ):nARS=1:4: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2×105L·mol-1·cm-1,Hb浓度在1·0×10-7~2·0×10-6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69+151675c(mol·L-1),相关系数r=0·9972。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时间与温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发现Hb与Cu(Ⅱ)-ARS络合物之间主要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进一步考察了常见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铜
(
ⅱ
)
-
茜素红
s
络合物
UV
-
Vi
s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铁(Ⅲ)-茜素红S络合物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3
作者
唐宁莉
周炎宏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9-541,共3页
在pH为3.6的Clark—Lub’s(C—L)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Fe(Ⅲ)-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生成三元复合物,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A=567nm,考察了反应体系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在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BSA...
在pH为3.6的Clark—Lub’s(C—L)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Fe(Ⅲ)-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生成三元复合物,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A=567nm,考察了反应体系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在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BSA浓度在0—200mg/L、HSA在0~125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对BSA和HSA的摩尔吸光系数ε567分别为1.61×10^5和1.75×10^5 L·mol^-1·cm^-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凯氏定氮法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Ⅲ)
-
茜素红
s
络合物
蛋白质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铜(Ⅱ)-2-(2,3,5-三氮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杨澜
肖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79,共4页
研究了新试剂 2 (2 ,3,5 三氮唑偶氮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 (TZAMB)与铜 (Ⅱ )的络合物极谱行为 .在 0 .0lmol/LKHP HNO3 0 .1mol/LKNO3 底液中 ,络合物Cu(Ⅱ ) TZAMB在 - 0 .0 9V (Vs.SCE)产生灵敏的阴极化二阶导数波 ,峰电流与Cu(...
研究了新试剂 2 (2 ,3,5 三氮唑偶氮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 (TZAMB)与铜 (Ⅱ )的络合物极谱行为 .在 0 .0lmol/LKHP HNO3 0 .1mol/LKNO3 底液中 ,络合物Cu(Ⅱ ) TZAMB在 - 0 .0 9V (Vs.SCE)产生灵敏的阴极化二阶导数波 ,峰电流与Cu(Ⅱ )的浓度在 2 .0× 10 -7~ 2 .0× 1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达 1.0× 10 -8mol/L .该法成功检测出食品中铜的含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
吸附波
铜
(
ⅱ
)
-
2
-
(2
3
5
-
三氮唑偶氮)
-
5
-
二甲氨基苯甲酸
络合物
食品检测
极谱波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与蛋白质作用的光谱性质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胡秋娈
王春风
李全民
张永花
曹向阳
刘尚才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化学系
河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洛阳正骨医院
出处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77,共4页
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411021600)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项目(2003150005)
文摘
在pH 3.80~4.20的Clark-Lubs缓冲介质中,蛋白质与Cu(Ⅱ)-ARS络合物作用,其吸收光谱发生大幅度变化,生成的深红色三元复合物,λmax为538nm,比试剂本身红移118 nm,比络合物λmax红移30 nm.研究了有生物大分子参与的三元复合物反应体系的光谱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解释了初步机理,在确定的最佳实验条件下,建立了以Cu(Ⅱ)-ARS络合物为光谱探针光度法测定人血清蛋白质的新方法.蛋白质在0~300mg/L的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38=2.37×105L·mol-1·cm-1(人血清白蛋白).用于实际人血清样品的测定基本无干扰,灵敏度比茜素红S探针法高23.7倍.
关键词
铜
(
ⅱ
)
-
茜素红
s
络合物
蛋白质
光度法
Keywords
Copper(
ⅱ
)
-
Alizarin red
s
complex
Protein
s
pectrophotometry
分类号
O657.32 [理学—分析化学]
Q51 [生物学—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血红蛋白与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吴小华
缪吉根
缪煜清
陈建荣
机构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68-1171,共4页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404012)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
文摘
采用UV-Vis光谱法,研究在pH4·2的H3PO4-KH2PO4缓冲溶液中血红蛋白(Hb)与铜(Ⅱ)-茜素红S(ARS)络合物的反应。结果表明:Hb与Cu(Ⅱ)-ARS络合物相互作用形成红色的离子缔合复合物,该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7nm。在此波长下测得复合物的组成为nHb:nCu(Ⅱ):nARS=1:4:8,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52×105L·mol-1·cm-1,Hb浓度在1·0×10-7~2·0×10-6mol·L-1范围内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0·0269+151675c(mol·L-1),相关系数r=0·9972。考察了溶液酸度、试剂用量、反应时间与温度、离子强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并对反应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发现Hb与Cu(Ⅱ)-ARS络合物之间主要以静电引力相结合。进一步考察了常见氨基酸及金属离子对Hb-Cu(Ⅱ)-ARS复合物形成的影响。
关键词
血红蛋白
铜
(
ⅱ
)
-
茜素红
s
络合物
UV
-
Vi
s
光谱法
Keywords
Hemoglobin
Copper(
ⅱ
)
-
alizarin red
s
complex
Ultraviolet
-
vi
s
ible
s
pectrophotometry
分类号
O657.3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铁(Ⅲ)-茜素红S络合物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3
作者
唐宁莉
周炎宏
机构
桂林工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
出处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9-541,共3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桂科自0640176)
广西区教育厅科研项目(200507138)
文摘
在pH为3.6的Clark—Lub’s(C—L)缓冲溶液中,蛋白质与Fe(Ⅲ)-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生成三元复合物,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A=567nm,考察了反应体系的各个影响因素,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在确定的最佳试验条件下,BSA浓度在0—200mg/L、HSA在0~125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对BSA和HSA的摩尔吸光系数ε567分别为1.61×10^5和1.75×10^5 L·mol^-1·cm^-1,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总蛋白的测定,结果与凯氏定氮法基本一致。
关键词
铁(Ⅲ)
-
茜素红
s
络合物
蛋白质
光度法
Keywords
ferric ( Ⅲ )
-
alizarin red
s
complex
protein
s
pectrophotometry
分类号
O657.32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铜(Ⅱ)-2-(2,3,5-三氮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4
作者
杨澜
肖琴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3-75,79,共4页
基金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99J12 0 )
文摘
研究了新试剂 2 (2 ,3,5 三氮唑偶氮 ) 5 二甲氨基苯甲酸 (TZAMB)与铜 (Ⅱ )的络合物极谱行为 .在 0 .0lmol/LKHP HNO3 0 .1mol/LKNO3 底液中 ,络合物Cu(Ⅱ ) TZAMB在 - 0 .0 9V (Vs.SCE)产生灵敏的阴极化二阶导数波 ,峰电流与Cu(Ⅱ )的浓度在 2 .0× 10 -7~ 2 .0× 10 -6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达 1.0× 10 -8mol/L .该法成功检测出食品中铜的含量 。
关键词
络合
吸附波
铜
(
ⅱ
)
-
2
-
(2
3
5
-
三氮唑偶氮)
-
5
-
二甲氨基苯甲酸
络合物
食品检测
极谱波
含量测定
Keywords
copper
Cu(
ⅱ
) TZAMB
ad
s
orptive complex wave
分类号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O657.14 [理学—分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与蛋白质作用的光谱性质及应用研究
胡秋娈
王春风
李全民
张永花
曹向阳
刘尚才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血红蛋白与铜(Ⅱ)-茜素红S络合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吴小华
缪吉根
缪煜清
陈建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铁(Ⅲ)-茜素红S络合物光度法测定蛋白质
唐宁莉
周炎宏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铜(Ⅱ)-2-(2,3,5-三氮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络合物吸附波的研究及应用
杨澜
肖琴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