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与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在戊四唑致癫痫大鼠海马部位的改变
1
作者 罗爱华 廖卫平 +2 位作者 苏涛 孙卫文 张灼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9期842-844,F0003,共4页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制作急性戊四唑癫痫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脑中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与GABA... 目的研究钾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在癫痫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γ-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元的关系。方法成年大鼠制作急性戊四唑癫痫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观察大鼠脑中KChIP1免疫阳性神经元与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海马部位的表达及改变。结果急性戊四唑癫痫大鼠海马部KChIP1阳性神经元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GABA能阳性神经元、KChIP1/GABA双标阳性神经元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KChIP1和GABA能阳性神经元在海马部位的共存率约为63.9%。结论KChIP1在癫痫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KChIP1与GABA能神经元虽有密切的共存关系,但在功能上并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离子通道相互作用蛋白1(kchip1) Γ-氨基丁酸能神经元 戊四唑 海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钾离子通道AKT1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培培 郝浩浩 +10 位作者 吴俊林 周权 李昂 姜山 刘哲 陈剑晖 李翔 马金婷 王杭 肖金胜 贾峰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2期174-177,共4页
本研究对普通烟草钾离子通道AKT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9个烟草钾离子通道蛋白中6个为碱性,3个为酸性;5个为疏水性蛋白,4个为亲水性蛋白。烟草NIATv7_g04651钾离子通道蛋白由4个亚基组成,一半作为跨膜结构通道,一半在膜外... 本研究对普通烟草钾离子通道AKT1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9个烟草钾离子通道蛋白中6个为碱性,3个为酸性;5个为疏水性蛋白,4个为亲水性蛋白。烟草NIATv7_g04651钾离子通道蛋白由4个亚基组成,一半作为跨膜结构通道,一半在膜外作为辅助开关结构。NIATv7_g04651、NIATv7_g07244和NIATv7_g14627等3个钾离子通道蛋白磷酸化位点在蛋白两端分布比较密集,在中间分布比较稀疏;NIATv7_g04651、NIATv7_g07244和NIATv7_g14627等3个基因的组织表达具有特异性,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钾离子通道基因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离子通道 AKT1蛋白 理化特性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亚基KChIPs对Kv4钾通道的“钳制”调节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媛媛 王克威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快速失活电压门控型钾通道对于神经元兴奋性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如疼痛的信号传导等。拥有四个钙结合位点"EF-hand"的胞浆蛋白KChIPs(Kv channel-interac-ting proteins)属于神经钙感受器(NCS)家族,与Kv... 快速失活电压门控型钾通道对于神经元兴奋性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如疼痛的信号传导等。拥有四个钙结合位点"EF-hand"的胞浆蛋白KChIPs(Kv channel-interac-ting proteins)属于神经钙感受器(NCS)家族,与Kv4(Shal)的α亚基共组装成为天然复合体,在神经元和心肌分别编码瞬间低阈值A型K+电流ISA(transient subthreshold A-type K+ current)和瞬间外向K+电流ITO(transient outward K+current)。辅助亚基KChIPs与Kv4N端的特异性结合有助于电压门控钾通道四聚体的形成和稳定,从而增加通道向细胞膜表面的转运,并调节通道的失活动力学和恢复速率等。本文基于近期解析出的Kv4N末端与KChIP1的复合晶体结构,着重阐述Kv4钾通道与其辅助亚基KChIPs的相互作用机制。在Kv4N端/KChIP1复合结晶体中,每一个KChIP1分子分别与两个邻近的Kv4N末端相结合,即单个KChIP1同时与周围的两个Kv4相互作用,而形成分子数比为4:4的"钳制"结构。Kv4和KChIPs相互作用的结构机制为基于结构的化合物设计以及治疗膜兴奋性相关疾病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Kv4通道 kchip1 Kv4和kchips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双抗体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立羚 关鸿志 +13 位作者 黄颜 郝红琳 牛婧雯 柳青 卢强 徐丹 张君怡 周立新 金丽日 任海涛 朱以诚 彭斌 崔丽英 周祥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44-350,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psr2)双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例血清抗LGI1和抗Caspr2双抗体阳性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血清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LGI1)和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Capsr2)双抗体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7例血清抗LGI1和抗Caspr2双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抗LGI1和抗Capsr2双抗体阳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均存在中枢、周围和自主神经受累。在临床症状中,出现率最高的是失眠、肌肉颤搐、疼痛和多汗(100%);71%(5/7)伴有记忆下降或精神行为异常,57%(4/7)伴有尿便障碍,43%(3/7)伴有癫痫发作。在实验室检查中,100%(6//6)肌电图显示M波后发放电位和/或安静状态下异常自发放电;71%(5/7)脑电图显示慢波增多或基本节律变慢;71%(5/7)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偏转、QT间期延长。1例在免疫治疗前因心律失常死亡,1例在治疗后因肺部感染死亡;5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诊1~2年,均未复发。结论抗LGI1和抗Caspr2双抗体阳性疾病的神经系统受累广泛,全面累及中枢、周围和自主神经。对于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的神经精神症状,尤其是伴有失眠、肌肉颤搐和多汗者,需要考虑本病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电压门控性离子通道抗体 抗富含亮氨酸胶质瘤失活蛋白1抗体 抗接触蛋白相关蛋白2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酸化经ASIC1/RIP1途径抑制TFEB介导的巨噬细胞脂噬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娟 欧翔 +4 位作者 刘情 郭淼 宁子萍 顾洪丰 唐雅玲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4,共13页
目的 探讨胞外酸化对巨噬细胞脂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以pH 6.5培养液与25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24 h构建胞外酸化诱导的泡沫细胞模型。分别以ASIC1特异性阻断剂PcTx-1和RIP1抑制剂Nec-1干预... 目的 探讨胞外酸化对巨噬细胞脂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RAW264.7巨噬细胞,以pH 6.5培养液与25 mg/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共孵育24 h构建胞外酸化诱导的泡沫细胞模型。分别以ASIC1特异性阻断剂PcTx-1和RIP1抑制剂Nec-1干预胞外酸化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24 h,油红O染色检测细胞内脂质蓄积;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总ASIC1、膜ASIC1、p-RIP1 Ser166、p-TFEB Ser142、LC3和p62蛋白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脂滴(Bodipy示踪)与自噬标志物LC3II和LAMP1共定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内脂滴和脂噬泡的数量变化;胆固醇荧光试剂盒检测ABCA1介导的胆固醇流出。结果 与pH 7.4组相比较,pH 6.5胞外酸化组胞内的脂质蓄积和细胞质膜上的ASIC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RIP1Ser166、p-TFEB Ser142水平升高,LC3II蛋白减少和p62蛋白增加,脂滴与LC3II和LAMP1的共定位都分别减少,细胞内的脂滴数量显著增加,自噬体和脂噬泡的数量则明显减少,ABCA1介导的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显著减少。然而,胞外酸化对RAW264.7巨噬细胞的上述效应能被ASIC1特异性阻断剂PcTx-1和RIP1抑制剂Nec-1所取消。结论 胞外酸化经激活ASIC1/RIP1途径促进TFEB磷酸化抑制巨噬细胞脂噬,ASIC1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脂质蓄积疾病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敏感离子通道1 胞外酸化 动脉粥样硬化 脂噬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 转录因子E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诱导大鼠镇痛耐受和脊髓GIRK1-2表达减少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翘睿 王晓娥 +1 位作者 崔宇 肖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1-708,共8页
【目的】观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GIRK)亚单位GIRK1和GIRK2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5μg/d)建立吗啡耐受模型。在每天吗啡注射前30 min,鞘内注射蛋白... 【目的】观察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钾离子通道(GIRK)亚单位GIRK1和GIRK2在吗啡耐受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调控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15μg/d)建立吗啡耐受模型。在每天吗啡注射前30 min,鞘内注射蛋白激酶C-ε(PKCε)选择性抑制剂εV1-2(10μg),观察对吗啡耐受以及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表达的影响。24只大鼠随机平均分成四组:生理盐水组(saline)、吗啡组(morphine)、吗啡+生理盐水组(morphine+saline)和吗啡+εV1-2组(morphine+εV1-2)。所有大鼠在1 d、3 d、5 d和7 d,药物注射前和吗啡注射后30 min后检测热痛阈值,在第7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免疫荧光检测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的表达。【结果】荧光双染显示,GIRK1和GIRK2主要分布于大鼠脊髓背角I-Ⅱ板层,且与μ阿片受体(MOR)共染。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连续7 d鞘内注射吗啡导致吗啡镇痛效应显著下降(P<0.001),同时导致脊髓背角GIRK1(22.45±10.58vs.62.83±20.80,P<0.001)和GIRK2(23.67±8.78 vs.50.17±11.05,P=0.001)表达显著降低。荧光双染显示,PKCε与GIRK1和GIRK2在脊髓背角共染。鞘内注射εV1-2可以有效抑制吗啡耐受的形成(P<0.001),且抑制吗啡诱导的GIRK1(54.50±10.37 vs.19.33±9.48,P<0.001)和GIRK2(39.83±6.24 vs.15.83±9.58,P=0.001)表达降低。【结论】脊髓背角GIRK1和GIRK2下调与吗啡耐受密切相关,PKCε是吗啡诱导GIRK1和GIRK2下调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耐受 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离子通道亚单位1 G蛋白门控内向整流离子通道亚单位2 蛋白激酶C-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