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觉过敏及脊髓背角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思思 屠文展 +4 位作者 姜霞 陈温慈 胡奇妙 谷鹏鹏 蒋松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8-263,共6页
目的:观察患侧电针和健侧电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表现以及脊髓背角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患侧选穴和健侧选穴两种针刺方案的镇痛效应,以及KCC2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 目的:观察患侧电针和健侧电针足三里穴、阳陵泉穴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行为学表现以及脊髓背角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患侧选穴和健侧选穴两种针刺方案的镇痛效应,以及KCC2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组、模型组、患侧电针组、健侧电针组,每组1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电针治疗,每天1次,连续7天。各组于术前(0天)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机械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14天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脊髓背角KCC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01),电针治疗后大鼠MWT和TWL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升高,且患侧与健侧电针相比无明显差异。HE染色结果提示,患侧电针组与健侧电针组脊髓背角组织及神经元病变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术后14天患侧与健侧电针组较模型组脊髓背角患侧KCC2表达显著增加(P<0.05),并且患侧电针组与健侧电针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患侧电针和健侧电针能产生类似的镇痛效果,均可减轻外周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痛觉过敏。患侧电针与健侧电针治疗均可抑制KCC2蛋白的表达下调,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加脊髓背角中KCC2的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离子协同转运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痉挛大鼠脊髓内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方露 李向哲 +3 位作者 王红星 谢财忠 丁洁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26-1330,共5页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痉挛大鼠行为学表现及脊髓内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KCC2在运动训练的解痉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建立脊... 目的:研究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后痉挛大鼠行为学表现及脊髓内钾-氯离子协同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探讨KCC2在运动训练的解痉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Allen撞击法建立脊髓损伤后痉挛模型,使用BBB评分、Ashworth评分来评估三组大鼠术后行为学变化,并于术后5周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损伤远段脊髓KCC2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术后行为学评分一直保持正常。术后1d—5周,对照组和实验组的BBB评分均持续升高,且2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BBB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5周,实验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术后1周左右出现痉挛,后痉挛程度逐渐加重,至术后5周左右降低,2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Ashworth评定结果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3—5周,对照组评定等级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大鼠脊髓运动神经元胞膜上KCC2表达水平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两组大鼠KCC2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够明显上调KCC2蛋白的表达(P<0.05),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有效缓解痉挛,并可抑制KCC2表达的下调,运动训练的解痉效应可能是通过增加KCC2表达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脊髓损伤 痉挛 -离子协同转运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氯共转运体-2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华平 薛庆生 +1 位作者 于布为 张富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9-662,共4页
钾氯共转运体-2(KCC2)是阳离子和氯离子共转运体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NS),主要负责把细胞内的氯离子泵出细胞外,维持抑制性神经元的抑制功能所必需的低氯环境。KCC2的下调参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和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而K... 钾氯共转运体-2(KCC2)是阳离子和氯离子共转运体家族中的一员,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CNS),主要负责把细胞内的氯离子泵出细胞外,维持抑制性神经元的抑制功能所必需的低氯环境。KCC2的下调参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和疼痛的发生和发展,而KCC2本身亦受多种因素的调节。该文就KCC2的调节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体- 2 调节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黄瓜对霜霉病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云兴福 杜俊卿 +2 位作者 马立国 刘杰才 霍秀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5-108,共4页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用浓度为2g/kg、5g/kg、10g/kg、15g/kg、20g/kg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进行诱导处理,可使黄瓜植株产生对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的抗病性。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用浓度为2g/kg、5g/kg、10g/kg、15g/kg、20g/kg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进行诱导处理,可使黄瓜植株产生对霜霉病[Pseudoperonospor cubensis(Berk.et Curt.)Rostov.]的抗病性。在自然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经2g/kg、5g/kg、10g/kg、15g/kg、20g/kg浓度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诱导处理的植株比对照植株推迟发病3~6d,平均病株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5.26%、26.63%、31.46%、39.12%和33.38%,平均病叶率分别比对照降低22.89%、28.08%、34.02%、38.36%和36.59%,平均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18.32%、28.97%、34.80%、35.89%和36.77%,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平均相对免疫效果分别为31.99%、43.75%、51.23%、53.43%和53.70%。在人工接种病原激发病害试验中,自诱导后第6d接种各处理浓度的平均病情指数分别比对照降低38.51%、44.86%、40.81%、43.00%和43.33%,且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植株产生对霜霉病诱导抗性的迟滞期为2~4d,潜育期为7~9d,诱导抗性保持的有效期达27d。氯钾离子共体液诱导处理的最佳浓度为10g/kg和15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黄瓜霜霉病 诱导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后黄瓜叶片内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8
5
作者 杜俊卿 云兴福 +1 位作者 马立国 刘杰才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36,共5页
分别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子叶充分展开)和第一真叶期(第一真叶横宽 5 cm)进行2次诱导。然后对其第一真叶的POD,PPO,PAL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氯钾离子共体液处理后,POD,... 分别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子叶充分展开)和第一真叶期(第一真叶横宽 5 cm)进行2次诱导。然后对其第一真叶的POD,PPO,PAL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氯钾离子共体液处理后,POD,PPO,PAL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趋势均为随时间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诱导后10 d左右达到最大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试验还筛选出导致POD,PPO,PAL活性变化最大的氯钾离子共体液的浓度范围为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叶片 酶活性 离子体液 诱导抗病性 多酚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苯丙氨酸解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钾离子共体诱导后黄瓜叶片内几种物质含量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云兴福 贾俊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85,共7页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进行诱导处理,结果表明:诱导后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5d后各处理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也呈先升高... 在黄瓜幼苗子叶期及第一真叶期用浓度为0.2%,0.5%,1.0%,1.5%,2.0%的氯钾离子共体液进行诱导处理,结果表明:诱导后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5d后各处理达到最大值;叶绿素含量也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诱导初期对照和各处理变化平缓,10d后急剧升高,15d达到最大值,各处理均高于对照;单宁含量诱导后即开始升高,15d达到峰值,阿魏酸含量前期变化平缓,15d后急剧升高,20d后达到峰值,绿原酸含量诱导后急剧升高,5d后即达到最大值;木质素的含量各处理均高于对照。在诱导物浓度为0.5%~1.5%的范围内,黄瓜叶片内各生理生化指标较对照差异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诱导 黄瓜叶片 物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离子转运蛋白NKCC1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7
作者 史翠娜 王雷原 +1 位作者 吴鑫淼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1-975,共5页
目的探讨氯离子转运蛋白钠离子钾离子氯共转运体1(NKCCl)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18~20月龄,体重28~32 g。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生理盐水组(N组),对照+布美他尼(NKCC1抑制剂)... 目的探讨氯离子转运蛋白钠离子钾离子氯共转运体1(NKCCl)在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老年雄性C57BL/6小鼠40只,18~20月龄,体重28~32 g。将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生理盐水组(N组),对照+布美他尼(NKCC1抑制剂)组(B组),POCD模型+生理盐水组(M组)和POCD模型+布美他尼组(MB组),每组10只。采用异氟醚麻醉和剖腹探查术建立POCD动物模型,于术后3~7 d行旷场与条件恐惧实验评估认知功能;行为学结束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NKCC1、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突触后密度蛋白95(PSD95)的蛋白含量,免疫组织荧光检测海马组织CA1、CA3、DG区NKCC1免疫荧光强度。结果与N组比较,M组场景僵直时间明显缩短(P<0.05),海马NKCC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BDNF、PSD95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CA1、CA3、DG区NKCC1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N组和B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M组比较,MB组场景僵直时间明显延长(P<0.05),海马NKCC1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BDNF、PSD95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海马组织CA1、CA3、DG区NKCC1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P<0.05)。结论NKCC1可能在老年小鼠POCD中发挥关键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突触相关蛋白BDNF与PSD95表达水平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转运蛋白 离子离子转运体1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钾对小鼠远端肾小管离子通道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阳 张娅 +1 位作者 郭琴 张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4-990,984,共7页
目的·探索细胞外钾在短时间内浓度的变化对小鼠远端肾小管离子通道钠氯共转运体(sod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NCC)、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BK)活性的影响。方法·6只8~10周龄... 目的·探索细胞外钾在短时间内浓度的变化对小鼠远端肾小管离子通道钠氯共转运体(sodium chloride co-transporter,NCC)、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2+-activated K^+channel,BK)活性的影响。方法·6只8~10周龄的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C57BL/6小鼠取肾后获得肾片,并随机放入正常钾溶液、高钾溶液、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铷溶液中进行孵育。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观察在不同浓度钾离子溶液及不同时间下,肾片NCC蛋白的表达丰度及磷酸化水平变化,以及经2种钾离子溶液孵育2h后肾片BK中总蛋白和膜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钾溶液相比,经高钾溶液孵育5、15、30min后NCC磷酸化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而经氯化钡或氯化铷干预后,NCC磷酸化水平亦受到显著抑制(均P<0.05)。经2种钾离子溶液处理2h后,BK核心亚基α和β4的总蛋白表达间无明显变化,且BKα亚基的膜蛋白表达间亦无显著差异。结论·细胞外高浓度的钾离子可直接下调NCC的磷酸化水平,且该下调可能是为下游离子通道的迅速排钾做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小管通道 转运体 大电导钙激活通道 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缰内侧核神经元缺少MAP2和KCC2的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德广 张红红 +2 位作者 张静 郑殿杰 陈幽婷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7-310,共4页
为了观察神经元结构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在缰内侧核神经元内的表达,本实验采用2组成年SD大鼠,一组作常规灌注固定,冰冻切片,KCC2和MAP2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另一组断头取脑,分别取缰内侧核和缰外... 为了观察神经元结构蛋白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KCC2)在缰内侧核神经元内的表达,本实验采用2组成年SD大鼠,一组作常规灌注固定,冰冻切片,KCC2和MAP2的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另一组断头取脑,分别取缰内侧核和缰外侧核,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KCC2和MAP2的表达。结果显示:KCC2和MAP2在缰内侧核内的表达非常弱,但在缰外侧核有丰富表达。以上结果表明,缰内侧核神经元缺少神经元结构蛋白MAP2和KCC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缰内侧核 微管相关蛋白2 离子-离子转运体2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素对脊神经结扎大鼠的镇痛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爱苹 章巧琪 +3 位作者 谷桢 薛纯纯 王开强 谢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3054-3058,共5页
目的探讨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大鼠鞘内注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素(BDNF)对神经病理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NL组、生理盐水(NS)组、空载(AAV0... 目的探讨脊神经结扎(spinal nerve ligation,SNL)大鼠鞘内注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介导的脑源性神经营养素(BDNF)对神经病理痛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SNL组、生理盐水(NS)组、空载(AAV0)组、BDNF组、BDNF+KCC2拮抗剂(Furos)组、BDNF+NS组。于造模前、注射后0、3、7、14、21 d分别测量大鼠患侧痛阈值。结束后WB检测脊髓背角BDNF、KCC2蛋白表达。结果造模后,各组与正常组比较痛阈值明显下降(P<0.001);注射后14、21 d,BDNF组与SNL、NS、AAV0组比较痛阈值升高(P<0.001)。BDNF+Furos组注射后痛阈值明显低于BDNF、BDNF+NS组(P<0.001)。注射后21 d,BDNF组与SNL、NS、AAV0组比较BDNF、KCC2表达上调(P<0.001);BDNF+Furos组与BDNF、BDNF+NS组比较,KCC2表达下降(P<0.001)。结论AAV介导的BDNF在鞘内表达对SNL大鼠可起到镇痛作用,此作用与KCC2的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素 腺相关病毒 钾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2 脊神经结扎模型 神经病理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张建云 李婧雯 +6 位作者 梅紧紧 王艺莹 段昭远 高静 苏凯奇(综述) 郭健 李瑞青(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1-336,341,共7页
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WNK)和下游Ste20相关的富含脯氨酸-丙氨酸激酶(SPAK)或SPAK同源物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OSR1)以及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CCCs)有关。大量证据表明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是缺血性... 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WNK)和下游Ste20相关的富含脯氨酸-丙氨酸激酶(SPAK)或SPAK同源物氧化应激反应激酶1(OSR1)以及阳离子-氯离子共转运体(CCCs)有关。大量证据表明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是缺血性脑卒中期间细胞水肿、氯离子稳态失衡和缺血性脑卒中后痉挛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因素,遂提出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机制有关这一理念。该文将以CCCs家族中的钠钾氯共转运体亚型1(NKCC1)、钾氯共转运体亚型2(KCC2)、钾氯共转运体亚型3(KCC3)为切入点综述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为明确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过程中的具体机制以及临床治疗脑卒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离子-离子转运体 Γ-氨基丁酸 离子稳态 WNK-SPAK/OSR1-CCC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