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钯铜合金膜的化学镀制备过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小亮 卢胜林 +2 位作者 胡志洋 马瑞 黄彦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6-519,共4页
采用正交法研究了Pd-Cu合金膜的化学镀制备过程,考察了镀液组成和制备条件对镀膜速率的影响.在化学镀膜过程中,CuCl2浓度对镀膜沉积速度的影响最大,最优Cu镀液组成和制备条件为CuCl20.04 mol/L,KNaC4H4O60.05 mol/L,HCHO 15.0 mL/L,温... 采用正交法研究了Pd-Cu合金膜的化学镀制备过程,考察了镀液组成和制备条件对镀膜速率的影响.在化学镀膜过程中,CuCl2浓度对镀膜沉积速度的影响最大,最优Cu镀液组成和制备条件为CuCl20.04 mol/L,KNaC4H4O60.05 mol/L,HCHO 15.0 mL/L,温度30℃.根据Pd、Cu的沉积速率,控制化学镀Cu的时间可制备出一系列精确Pd/Cu质量比的致密Pd-Cu合金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铜合金 化学镀 正交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钯-铜合金镀液中微量铜的光度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丘星初 丘山 《电镀与精饰》 CAS 2000年第4期12-13,共2页
研究了铜离子与铜腙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及其光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 ,在 p H8.2~ 9.8的氨铵缓冲介质中 ,铜离子与铜腙形成蓝色配合物 ,其λmax=60 0 nm,铜浓度介于 5~ 50μg/2 5m 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r=0 .9998。用柠檬酸铵作掩蔽剂 ... 研究了铜离子与铜腙形成配合物的条件及其光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 ,在 p H8.2~ 9.8的氨铵缓冲介质中 ,铜离子与铜腙形成蓝色配合物 ,其λmax=60 0 nm,铜浓度介于 5~ 50μg/2 5m 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r=0 .9998。用柠檬酸铵作掩蔽剂 ,方法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应用于金 -钯 -铜合金镀液中铜的测定 ,其准确度和精确度与原子吸收法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铜合金镀液 光度法 电镀 测定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u合金复合膜的制备与评测 被引量:1
3
作者 袁立祥 徐恒泳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非对称氧化铝管状载体上制备出3μm厚的Pd59Cu41(质量分数,%)合金复合膜.考察了合金膜在473~953K间的氢气渗透性能.在高于873K和低于723K温度区间内,氢气渗透都遵循单一的Arrhenius方程,活化能分别为30.0和9... 采用化学镀方法在非对称氧化铝管状载体上制备出3μm厚的Pd59Cu41(质量分数,%)合金复合膜.考察了合金膜在473~953K间的氢气渗透性能.在高于873K和低于723K温度区间内,氢气渗透都遵循单一的Arrhenius方程,活化能分别为30.0和9.8kJ/mol.在723~873K温度区间内,氢气渗透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的现象说明此时晶体结构为fcc和bcc的混合相,并且晶体结构正逐渐从fcc相向bcc相转变.0.5的压力指数说明在473~873K温度区间内氢气扩散都遵循Sievert’s方程.合金膜的厚度,组成和晶体结构分别用SEM,EDS和XRD进行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铜合金 复合膜 化学镀 氢气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In合金的色度测量
4
作者 文飞 张婕 +3 位作者 胡新 陈丽华 杜军 王明东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6-22,共7页
用孟塞尔颜色系统和CIE 色度学系统研究不同In 含量的Pd - In 合金的颜色变化及退火温度的影响, 发现含36 % ~60 % (wt% 下同) In 的Pd - In 合金呈黄色或黄红色。在低温区观察Pd - In 合金的颜色... 用孟塞尔颜色系统和CIE 色度学系统研究不同In 含量的Pd - In 合金的颜色变化及退火温度的影响, 发现含36 % ~60 % (wt% 下同) In 的Pd - In 合金呈黄色或黄红色。在低温区观察Pd - In 合金的颜色变化, 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 合金的彩度提高, 对光的反射率和明度反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色度 反射率 色度测量 钯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u/C上甲酸根电催化氧化及其去合金化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蒋昆 王晔 +1 位作者 林涛 蔡文斌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3-348,共6页
以柠檬酸钠为稳定剂,通过一锅法在乙二醇体系中制得高分散的Pd-Cu/C二元合金催化剂.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XRD观察、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经重复循环扫描对Pd-Cu/C催化剂进行去合金化处理,研究了去合金效应对甲酸根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 以柠檬酸钠为稳定剂,通过一锅法在乙二醇体系中制得高分散的Pd-Cu/C二元合金催化剂.用高分辨透射电镜和XRD观察、表征其形貌和结构,经重复循环扫描对Pd-Cu/C催化剂进行去合金化处理,研究了去合金效应对甲酸根电催化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吸附CO的原位ATR-IR光谱测量,初步探讨了去合金前后催化剂表面结构的改变.研究表明,Cu的去合金化可提高Pd-Cu/C电极初始的电催化氧化活性,但不利于其长时间的活性保持;合金化Pd-Cu/C电极电催化稳定性有显著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铜合金 电催化剂 甲酸根 电氧化 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薄Pd~Cu/Al2O3合金膜的透氢性能 被引量:2
6
作者 宋昭钧 张小亮 黄彦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7-81,共5页
以多孔Al2O3陶瓷管为基体,采用化学镀法分步沉积Pd和Cu金属层,再经高温合金化处理,制备组分不同的Pd—Cu合金膜,膜厚均约为4μm.研究合金膜在100—650℃范围内的透氢性能,考察温度和膜组成对透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在膜表... 以多孔Al2O3陶瓷管为基体,采用化学镀法分步沉积Pd和Cu金属层,再经高温合金化处理,制备组分不同的Pd—Cu合金膜,膜厚均约为4μm.研究合金膜在100—650℃范围内的透氢性能,考察温度和膜组成对透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H2在膜表面的扩散过程是H2渗透速率的主要控制步骤;温度对膜透氢性能的影响规律因膜组成而异,这可能与合金膜在不同组成、不同温度条件下所呈现的晶相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铜合金 复合膜 氢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u二元合金纳米晶体的合成及其自组装
7
作者 侯飞 谭轶巍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胶体合成的方法,在十八烯、油胺的存在下,以1,2-十六烷基二醇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乙酰丙酮铜和乙酰丙酮钯的混合物,得到高质量的PdCu合金纳米晶体。所合成的PdCu纳米晶体能够分散在正己烷或甲苯中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缓慢地蒸发... 采用胶体合成的方法,在十八烯、油胺的存在下,以1,2-十六烷基二醇作为还原剂直接还原乙酰丙酮铜和乙酰丙酮钯的混合物,得到高质量的PdCu合金纳米晶体。所合成的PdCu纳米晶体能够分散在正己烷或甲苯中形成稳定的胶体溶液,通过缓慢地蒸发溶剂,纳米晶体能够在基底上自组装成长程有序的二维(2D)超晶格。考察了反应温度对纳米晶体尺寸的影响,以及胶体溶液的浓度和溶剂的蒸发速率对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并采用X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所得纳米晶体及其自组装超晶格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越高,PdCu纳米晶体的尺寸越小。240℃下,平均粒径为(3.9±0.2)nm;200℃下,平均粒径为(5.9±0.5)nm。超晶格中,PdCu纳米晶体是以六方密堆积(hcp)的方式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铜合金 纳米晶体 溶液相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基两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催化析氢性能
8
作者 赵文潇 裴刘军 +1 位作者 贾伟科 王际平 《化工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60-6768,共9页
TiO_(2)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金属氧化物,加工改性后提高其催化活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催化领域。本文制备了一种亲水性锐钛矿型TiO_(2)多级花状结构,在其表面负载PdCu NPs,所得PdCu NPs@TiO_(2)两相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 TiO_(2)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应用广泛的金属氧化物,加工改性后提高其催化活性,可广泛应用于电催化领域。本文制备了一种亲水性锐钛矿型TiO_(2)多级花状结构,在其表面负载PdCu NPs,所得PdCu NPs@TiO_(2)两相复合纳米材料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多的活性位点。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BET分析等手段对PbCu NPs质量分数为5%、10%和20%的PdCu NPs@TiO_(2)样品进行表征,并利用电化学测试观察其催化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d_(2)Cu NPs@TiO_(2)-10(Pd与Cu之比为2∶1)两相复合纳米材料作为析氢反应(HER)电催化剂性能最优,具有较低的水吸附/解离能垒和H中间体脱附能垒。在酸性条件下电流密度达到10mA/cm^(2)时具有35.8mV的低过电位,46.3mV/dec的低Tafel斜率,表现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钯铜合金颗粒 催化剂 制氢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同步降解水中硝酸盐氮和有机氯化物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范经华 范彬 +3 位作者 陈朝阳 张忠国 李燕中 鹿道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8-691,共4页
在利用电化学反应器单独脱硝脱卤的电催化实验基础上,对电化学催化方法同步脱硝脱卤进行研究.试验采用化学沉积法负载钯-铜合金(4∶1)的多孔钛板作为电解反应器阴极,电解硝酸盐氮(NO-3-N)和五氯酚(PCP)的混合溶液.结果表明:PCP的脱卤效... 在利用电化学反应器单独脱硝脱卤的电催化实验基础上,对电化学催化方法同步脱硝脱卤进行研究.试验采用化学沉积法负载钯-铜合金(4∶1)的多孔钛板作为电解反应器阴极,电解硝酸盐氮(NO-3-N)和五氯酚(PCP)的混合溶液.结果表明:PCP的脱卤效果与单独脱卤时相似,但PCP的存在对NO-3-N的还原脱除有明显影响.PCP在钯原子上的竞争性吸附抑制了NO3--N还原反应的中间产物NO2--N继续还原,导致在反应初期出现NO2--N的积累;随着PCP的充分还原,前期积累的副产物NO-2-N可以逐渐被降解.分批试验和推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多孔钛板负载的钯-铜二元合金电极,选择合适的反应参数,可有效地脱除水中的硝酸盐氮和卤代有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钛 钯铜合金 电催化加氢 同步脱硝脱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玻璃Pd-Cu-Si的耐磨特性
10
作者 冯本政 杜军 +3 位作者 童泽新 徐国枢 袁波 阚家德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3-35,共3页
用X-射线衍射研究Pd-Cu-Si合金玻璃丝和Ni-P非晶态镀膜摩擦付的结构,及其滑动磨损特性,表明负荷对磨损影响很大,磨损试验中,硬度没有增加。还探讨了磨损机制。
关键词 耐磨性 金属玻璃 钯铜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