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OXO1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泡上皮钠通道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婧 王导新 邓旺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55-1161,I0003,共8页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O1(FOXO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肺泡上皮钠通道(ENaC)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10只。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留取标本,HE染色观察2组小鼠肺组... 目的:探讨叉头框蛋白O1(FOXO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肺泡上皮钠通道(ENaC)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LPS组,每组10只。经相应处理后分别留取标本,HE染色观察2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小鼠肺组织中α亚基ΕΝαC(αENaC)mRNA表达水平及磷酸化FOXO1(pFOXO1)表达水平。培养肺泡上皮A549细胞,分别进行基因干预,使A549细胞过表达或沉默FOXO1基因,RT-PCR法检测αENaC mRNA表达水平。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胰岛素组、胰岛素+PI3K抑制剂组和胰岛素+AKT抑制剂组,分别干预后收集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pFOXO1(Ser256)蛋白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各组A549细胞中αENaC 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FOXO1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小鼠肺组织病理评分明显升高(P<0.05),肺组织中pFOXO1(Ser256)和αENa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703,P<0.05);与对照组比较,过表达FOXO1组A549细胞中αENaC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沉默FOXO1组αENaC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组A549细胞中pFOXO1(Ser256)蛋白和αENaC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FOXO1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而胰岛素+PI3K抑制剂和胰岛素+AKT抑制剂组A549细胞中αENaC mRNA和pFOXO1蛋白表达水平低于胰岛素组P<0.05)。结论:FOXO1磷酸化失活后由细胞核穿梭至细胞浆,对αENaC的抑制作用减弱,从而上调αENaC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O1 上皮细胞离子通道 胰岛素 急性肺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升高细胞内钙离子机制研究
2
作者 王君 何生松 +2 位作者 刘亚男 张盼 姚景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调节细胞内钙离子可能的分子机制,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导肝癌的可能途径。方法培养人胚肾细胞(HEK293),取第2代HEK293细胞共转染HBx基因、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基因或者间质相互作用因子1(ST...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调节细胞内钙离子可能的分子机制,揭示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导肝癌的可能途径。方法培养人胚肾细胞(HEK293),取第2代HEK293细胞共转染HBx基因、钙释放激活钙通道蛋白1(Orai1)基因或者间质相互作用因子1(STIM1)基因,免疫共沉淀(co-IP)实验观察细胞内蛋白结合情况,并使用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pull-down实验研究HBx与Orai1作用位点,使用钙离子测量/成像系统检测HBx蛋白对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结果转染后细胞生长状态良好,co-IP实验结果显示HBx蛋白在细胞内可以与Orai1蛋白结合,GST pull-down实验显示HBx蛋白可以与Orai1蛋白C末端结合,钙离子测量/成像系统检测显示HBx蛋白可升高活细胞钙内流。结论 HBx蛋白通过与细胞膜钙离子通道Oria1结合蛋白的C末端结合,增加细胞钙内流,扰乱细胞内钙离子平衡,从而影响细胞增殖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X蛋白 Orai1蛋白 通透性钙池调节离子通道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脉冲超声对大鼠牙本质损伤修复过程中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左静 甄佳秀 +2 位作者 杨正艳 李月恒 罗俊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辐照SD大鼠牙本质损伤模型后对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上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360±13)g]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备洞建立牙本质损伤模型,随机对其中20只大鼠备洞牙及剩余20只大鼠...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辐照SD大鼠牙本质损伤模型后对成牙本质细胞及牙髓细胞上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360±13)g]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备洞建立牙本质损伤模型,随机对其中20只大鼠备洞牙及剩余20只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予以超声辐照(强度30 mw/cm^2,频率1.5 MHz,频宽200μm,重复率1 kHz),形成备洞组、备洞+LIPUS组、LIPUS组及空白对照组(n=10),超声辐照每日1次,持续20 min,分别在辐照1、3、7、14 d后处死实验动物,应用HE染色观察牙本质-牙髓复合体组织结构及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检测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Cav 1.2、NCX1)的表达差异。结果:组织形态学分析发现牙本质损伤后LIPUS可协同炎症反应促进第三期牙本质的形成,而LIPUS辐照正常牙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出现。免疫组化分析发现备洞+LIPUS组在1 d及3 d时较备洞组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LIPUS组1 d时Cav1.2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高(P<0.05),其余时间点两者无差异。结论:LIPUS可能在牙本质损伤早期积极调控钙离子转运相关蛋白,加快第三期牙本质修复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及机械效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脉冲超声 L型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2 钙交换体NCX1 牙本质牙髓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N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吴珏堃 熊志勇 +1 位作者 林良奕 凌云彪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钠离子通道调节蛋白1(SCN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收治疗的10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 目的:研究钠离子通道调节蛋白1(SCN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差异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标本来源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收治疗的108例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结合公共数据库中的肝癌资料,分析SCNM1的m RNA表达水平;应用RT-qPCR检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SCNM1的m RNA表达水平,并分析SCNM1的表达水平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SCNM1与肝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和Oncomine数据库的分析结果显示,SCNM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 <0. 01)。SCNM1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T-qPCR检测结果显示,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SCNM1的m RNA中位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配对癌旁组织(t=8. 082,P <0. 01)。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中SCNM1的表达水平与肝硬化、丙氨酸转氨酶和肿瘤大小具有相关性(P <0. 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肿瘤包膜等临床病理特征无相关,SCNM1高表达的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较低表的患者达短(HR=1. 53,P=0. 016),SCNM1高表达的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总生存时间更短(HR=2. 41,P=0. 015)。结论:在乙肝相关性肝癌中,SCNM1高表达并且和患者的预后相关。SCNM1在乙肝相关性肝癌的发生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 钠离子通道调节蛋白1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蛋白50(EBP50)——一种新的抑癌蛋白 被引量:7
5
作者 郑君芳 贺俊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0-624,共5页
磷酸化蛋白50(ERM-binding phosphoprotein-50,EBP50)是由35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连接蛋白.EBP50通过其PDZ-Ⅰ、PDZ-Ⅱ和ERM结合结构域与多种蛋白质结合,对PI3K/Akt、PLCβ等生长信号途径及对细胞迁移进行调控.目前有很多证据提示,ebp5... 磷酸化蛋白50(ERM-binding phosphoprotein-50,EBP50)是由35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功能连接蛋白.EBP50通过其PDZ-Ⅰ、PDZ-Ⅱ和ERM结合结构域与多种蛋白质结合,对PI3K/Akt、PLCβ等生长信号途径及对细胞迁移进行调控.目前有很多证据提示,ebp50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在乳腺癌病人临床标本和细胞系中可检测到ebp50基因的杂合性丢失(LOH)和突变,其抑癌作用可能是通过它与多种抑癌蛋白(如抑癌蛋白PTEN、MERLIN和SYK)的相互作用并增强它们的稳定性,并与致癌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其致癌功能来达到的.通过对其分子结构、调控的信号途径及其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为乳腺癌的防治提供新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50(EBP50)/氢交换子调节因子1(NHERF1) 抑癌蛋白 杂合性丢失(LOH) 基因突变 信号转异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