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钇离子注入硅薄层硅化钇的合成的研究
1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62-64,共3页
用大束流密度的钇金属离子注入硅 ,能够直接合成性能良好的薄层硅化物。随束流密度的增加 ,硅化钇生长 ,薄层硅化物的方块电阻Rs 明显下降 ,当束流密度为 0 .5A/m2 时 ,Rs达到最小值 54Ω/□ ,说明连续的硅化物已经形成。X衍射分析表明 ...
用大束流密度的钇金属离子注入硅 ,能够直接合成性能良好的薄层硅化物。随束流密度的增加 ,硅化钇生长 ,薄层硅化物的方块电阻Rs 明显下降 ,当束流密度为 0 .5A/m2 时 ,Rs达到最小值 54Ω/□ ,说明连续的硅化物已经形成。X衍射分析表明 ,注入层中形成了二种硅化钇YSi和YSi2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当束流密度为 0 .5A/m2 时 ,连续硅化钇薄层已经形成 ,硅化钇薄层厚度为 80nm ,但是在硅化钇层下有高密度损伤层 ,增大束流密度注入 ,连续硅化钇薄层起皱 ,说明为改善硅化钇层质量 ,不能依靠加大束流密度 ,而必须要退火。经过10 50℃退火 6 0s后 ,Rs 下降至 14Ω/□ ,电阻率可小到 0 .56 μΩ·cm ,说明硅化钇薄层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离子注入
硅化
钇
合成
大束流密度
全文增补中
稀土钇注入H13钢抗氧化模型和增强抗氧化特性的途径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通和
孙贵如
谢晋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7-52,共6页
用俄歇、扫描电镜和微区分析研究了Y注入低铬钢(H13)抗氧化机理。注入适当量的Y到钢中是提高H13钢抗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注入和氧化过程中Cr向钇注入层下面富集则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观察到了Y,Cr和氧的相互作用,以...
用俄歇、扫描电镜和微区分析研究了Y注入低铬钢(H13)抗氧化机理。注入适当量的Y到钢中是提高H13钢抗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注入和氧化过程中Cr向钇注入层下面富集则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观察到了Y,Cr和氧的相互作用,以及多层氧化物结构的氧化皮,这种结构的出现将氧原子限制在0.5μm范围之内.观察到易脱落的菜花状氧化物在未注入区和表面缺陷处生成,并研究了这种氧化物生成条件和防止的措施.最后给出了Y注入H13抗氧化多层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离子注入
抗氧化机理
合金钢
S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Y升温注入Al形成Y-Al合金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钱卫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5-618,共4页
利用金属蒸汽真空弧 (MEVVA)源所产生的强束流离子注入铝研究了相变、增强扩散和钇铝合金的形成条件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注入层有Al3 Y和Al2 O3 出现 .从背散射分析可以发现 ,Y原子有着明显的增强扩散和外扩散效应 ,Y离子的深度分布已达...
利用金属蒸汽真空弧 (MEVVA)源所产生的强束流离子注入铝研究了相变、增强扩散和钇铝合金的形成条件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注入层有Al3 Y和Al2 O3 出现 .从背散射分析可以发现 ,Y原子有着明显的增强扩散和外扩散效应 ,Y离子的深度分布已达 62 0nm ,远大于LSS理论的预计值 .注入层钇铝原子比可达到 17%~ 2 4 %.连续铝合金层已经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离子注入
铝
深度分布
增强扩散
钇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钇离子注入硅薄层硅化钇的合成的研究
1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所
出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B05期62-64,共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59671 0 51 )
863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用大束流密度的钇金属离子注入硅 ,能够直接合成性能良好的薄层硅化物。随束流密度的增加 ,硅化钇生长 ,薄层硅化物的方块电阻Rs 明显下降 ,当束流密度为 0 .5A/m2 时 ,Rs达到最小值 54Ω/□ ,说明连续的硅化物已经形成。X衍射分析表明 ,注入层中形成了二种硅化钇YSi和YSi2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 ,当束流密度为 0 .5A/m2 时 ,连续硅化钇薄层已经形成 ,硅化钇薄层厚度为 80nm ,但是在硅化钇层下有高密度损伤层 ,增大束流密度注入 ,连续硅化钇薄层起皱 ,说明为改善硅化钇层质量 ,不能依靠加大束流密度 ,而必须要退火。经过10 50℃退火 6 0s后 ,Rs 下降至 14Ω/□ ,电阻率可小到 0 .56 μΩ·cm ,说明硅化钇薄层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
钇离子注入
硅化
钇
合成
大束流密度
Keywords
Y ion
implantation
yttrium silicide synthesis
high ion flux
分类号
TN304.12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稀土钇注入H13钢抗氧化模型和增强抗氧化特性的途径
被引量:
5
2
作者
张通和
孙贵如
谢晋东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低能核物理研究所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7-5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八六三"高科技资助
文摘
用俄歇、扫描电镜和微区分析研究了Y注入低铬钢(H13)抗氧化机理。注入适当量的Y到钢中是提高H13钢抗氧化性能的关键因素.注入和氧化过程中Cr向钇注入层下面富集则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观察到了Y,Cr和氧的相互作用,以及多层氧化物结构的氧化皮,这种结构的出现将氧原子限制在0.5μm范围之内.观察到易脱落的菜花状氧化物在未注入区和表面缺陷处生成,并研究了这种氧化物生成条件和防止的措施.最后给出了Y注入H13抗氧化多层结构模型.
关键词
钇离子注入
抗氧化机理
合金钢
SEM
Keywords
Y ion implantation
H13 steel
mechanism of oxidation resistance
Auger analysis
scanning electronic microscope
分类号
TG142.13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Y升温注入Al形成Y-Al合金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张通和
吴瑜光
钱卫东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射线束技术和材料改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15-618,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5 96710 5 1)
国家"八六三"计划资助项目
文摘
利用金属蒸汽真空弧 (MEVVA)源所产生的强束流离子注入铝研究了相变、增强扩散和钇铝合金的形成条件 .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注入层有Al3 Y和Al2 O3 出现 .从背散射分析可以发现 ,Y原子有着明显的增强扩散和外扩散效应 ,Y离子的深度分布已达 62 0nm ,远大于LSS理论的预计值 .注入层钇铝原子比可达到 17%~ 2 4 %.连续铝合金层已经形成 .
关键词
钇离子注入
铝
深度分布
增强扩散
钇
-铝合金
Keywords
Y ion implantation
aluminum
formation of Y-Al alloy
depth distribu-tion
enhanced diffusion
分类号
TG174.44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TN305.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钇离子注入硅薄层硅化钇的合成的研究
张通和
吴瑜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
0
全文增补中
2
稀土钇注入H13钢抗氧化模型和增强抗氧化特性的途径
张通和
孙贵如
谢晋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Y升温注入Al形成Y-Al合金研究
张通和
吴瑜光
钱卫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