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联合莲芪煎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贺文娟 郭志勇 +1 位作者 武磊 李瑛琪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4,I0036,共5页
目的探究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 目的探究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5例,其中常规组采取射频消融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莲芪煎剂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血清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血清种球标志物表达水平、肝功能、肝脏硬度及安全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近期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_(3)^(+)、CD_(4)^(+)高于常规组,CD_(8)^(+)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LT、AST、TBIL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SM值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两年内随访情况较常规组更佳(P<0.05)。结论超声介入射频消融术治疗联合莲芪煎剂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临床治疗效果更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改善肝脏弹性和肝功能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超声介入治疗 射频消融术 莲芪煎剂 肿瘤标志物 肝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并肝动脉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133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2
作者 董海涛 赵炜 +4 位作者 卢雯平 陈丽珠 尹全珍 张月 贺用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8-380,共3页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发病比较隐袭,一旦发现即为中晚期。近十几年来,对于大多数不能切除的中...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tocellular carcinomaPH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其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发病率逐年增高,而且发病比较隐袭,一旦发现即为中晚期。近十几年来,对于大多数不能切除的中晚期HCC以及手术后复发的HCC,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aef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使HCC非手术治疗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疗效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 介入治疗 原发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苑天文 温树伟 +3 位作者 党之俊 张晓前 畅俊平 薛耀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1116-1118,共3页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经临床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第3天开始口服金龙胶囊,3次/日,4粒/次,30d为...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经临床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介入治疗后第3天开始口服金龙胶囊,3次/日,4粒/次,30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介入治疗。治疗过程中两组均不使用其他免疫调节剂。两组患者均于介入治疗前3~5d及介入治疗后1个月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CD4/CD8比值、SIL-2R和TSGF数量(均值)与治疗前均无显著变化。对照组患者介入治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CD4/CD8比值、SIL-2R和TSGF数量(均值)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金龙胶囊有助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 原发肝癌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联合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晓前 郭鹏 +1 位作者 党之俊 温树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观察分别接受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介入疗法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51例肝癌患者进行随访和分析,其中74例进行介入疗法的同时加服中药金龙... 目的观察分别接受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和单纯介入疗法的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预后,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51例肝癌患者进行随访和分析,其中74例进行介入疗法的同时加服中药金龙胶囊,77例进行单纯介入疗法,记录治疗前后生物学标志改变,并存各组指标均衡可比的基础上,采用Kappa-Menire方法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平均生存率,中位生存期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疗效、不良反应等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51例肝癌患者中位生存14个月。治疗前两组资料各指标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组间均具可比性。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8.5个月,单纯介入疗法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1.7个月,经Log-Rank检验,两组中位生存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32,P<0.01)。两组病例疗效、生活质量变化(KP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等的比较,差别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金龙胶囊联合介入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介入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介入治疗 金龙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曾春生 蔡联明 +5 位作者 李金伟 黄作超 肖幼华 张才友 王小毛 罗会俊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评价金龙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金龙胶囊联合TACE)30例,对照组(单纯TACE)30例。每30天为1个周期,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症状、AFP变化... 目的:评价金龙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金龙胶囊联合TACE)30例,对照组(单纯TACE)30例。每30天为1个周期,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观察两组临床症状、AFP变化、肝功能分级改善、不良反应等,用肝癌患者特异性生命质量评价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果:①治疗组CR 0例,PR 7例,SD 18例,PD5例,控制率(CR+PR+SD)83.33%;对照组CR 0例,PR 5例,SD 13例,PD 12例,控制率(CR+PR+SD)6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检测AFP含量,改善率23.33%、稳定率为60.00%、恶化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AFP含量改善率20.00%、稳定率为53.33%、恶化率为26.67%,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肝功能分级(Child-Pugh)改善率、分级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胃肠反应、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生存质量的评价:在改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金龙胶囊配合肝动脉介入化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减轻肝癌TACE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先期干预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佩颖 孙一予 +3 位作者 张蕴超 张欣 孙彬栩 贾英杰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先期干预联合肝动脉栓塞介入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TACE组36例(对照组),TACE+金龙胶囊组34例(治疗组)。对照组... 目的:观察金龙胶囊先期干预联合肝动脉栓塞介入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TACE组36例(对照组),TACE+金龙胶囊组34例(治疗组)。对照组进行E-ADM+5-FU+DDP TACE治疗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治疗前7天始口服金龙胶囊1 g/次,3次/日,连续服用5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肿瘤病灶大小、肝功能指标、中医证候评分、KPS评分及Th1、Th2细胞因子漂移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肿瘤病灶大小变化、肝功能评价指标数值变化、KPS评分值、中医症状评分及Th1、Th2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等多方面,单纯TACE组与金龙胶囊先期干预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资料显示金龙胶囊先期干预对原发性肝癌具有抑制肿瘤、减毒增效保肝、提高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功能等疗效,且经证实无出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 原发肝癌 TACE 肝功能损害 先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金龙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5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叶欣 葛忠民 +4 位作者 费兴波 王双 程园园 陈祥明 魏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金龙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HIFU组40例(对照组),HIFU+金龙胶囊54例(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和AF...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联合金龙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tocellular carcinoma PHC)的临床疗效。方法:94例PH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HIFU组40例(对照组),HIFU+金龙胶囊54例(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和AFP变化情况及两组1、2、3年生存率。结果:AFP变化情况,对照组和治疗组由治疗前的482.3±94.8μg/L和501.8±116.2μg/L,降为治疗后的112.5±56.3μg/L和80.2±39.1μg/L。1、2、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81.6%、59.2%、33.3%;对照组为67.6%、40.5%、21.6%。两组均未发生皮肤烧伤、出血、胃肠道穿孔等并发症。结论:HIFU联合金龙胶囊是治疗PHC的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明显延长PHC患者的生存期,并且优于单纯HIFU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金龙胶囊 原发肝癌(P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梁铁军 秦成勇 +1 位作者 张才擎 赵小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641-643,共3页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224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治疗组116例)及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对照组108例),观察治疗后6个月、1、2、3年疗效、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作用。方法:224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金龙胶囊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组(治疗组116例)及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对照组108例),观察治疗后6个月、1、2、3年疗效、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3年生存率为77.6%、47.4%、19.8%,对照组为64.8%、34.3%、10.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金龙胶囊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 肝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原发性肝癌96例 被引量:7
9
作者 尹立杰 赵国华 +1 位作者 丁田贵 彭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81-382,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多属中晚期,生存时间短,手术切除率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放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抗肿瘤制剂,是临床常用的增加放疗效果的方法。金龙胶囊是由北京建生药业...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确诊时多属中晚期,生存时间短,手术切除率低。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放疗过程中联合使用抗肿瘤制剂,是临床常用的增加放疗效果的方法。金龙胶囊是由北京建生药业有限公司以鲜活动物(如鲜活守宫、鲜活金钱白花蛇等)为原料,运用低温冷冻干燥生化技术精制而成的胶囊.具有抗肿瘤及免疫调节双重作用。根据这一原理.我科于2000年10月~2005年10月以金龙胶囊联合全身伽玛刀治疗中晚期肝癌,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 原发肝癌 全身伽玛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龙胶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宏斌 杨俊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5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分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金龙胶囊治疗组(研究组)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6MVX线三维适形放疗,每天1次,每次2 Gy,... 目的:探讨金龙胶囊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85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分成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金龙胶囊治疗组(研究组)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对照组)。所有病例均采用6MVX线三维适形放疗,每天1次,每次2 Gy,每周照射5次,共计6周,总量60 Gy。42例对照组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研究组43例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同时金龙口服胶囊,每次1 g,每日3次,直至病变进展或至少1年。治疗结束后2个月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随访结束后评价远期疗效。结果:研究组客观有效率74.4%(32/43)明显高于对照组47.6%(20/42,P=0.011);研究组疾病控制率97.7%(42/43)高于对照组83.3%(35/42,P=0.030);两组CR率20.9%(9/43)和14.3%(6/42)无显著性差异,P=0.422。研究组1年、3年总生存率74.4%(32/43)和34.9%(15/43)高于对照组66.7%(28/42)和16.7%(7/42,P=0.046)。研究组1年、3年无进展生存率74.4%(32/43)和27.9%(12/43)明显高于对照组61.9%(26/42)和9.5%(4/42,P=0.034)。主要不良反应为1~2度骨髓抑制,腹胀恶心呕吐,转氨酶升高,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金龙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优于单纯适形放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龙胶囊 三维适形放疗 原发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指标相关性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惠梦雨 苏式兵 +7 位作者 周汶君 杨梦蝶 陈晓乐 季青 王文海 王鹏 孟志强 张华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60-466,共7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四诊信息、诊疗过程记录及理化检查指标结果,由专人辨证,分析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治疗方法、理化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结果:414例患者中发生转移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及其与理化检查指标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癌患者的四诊信息、诊疗过程记录及理化检查指标结果,由专人辨证,分析各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治疗方法、理化检查指标间的关系。结果:414例患者中发生转移75例;总体证候分布以脾虚证最多,占42%,其余为隐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和肝郁脾虚证。复发转移者中,脾虚证最多,占41%,与总体证候分布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是否采用手术、放化疗及介入患者的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证3种证候间的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凝血酶原时间(PT)、糖类抗原125及199(CA125、1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两两比较,脾虚及肝肾阴虚证的TBIL、PT降低,胆碱酯酶(CHE)升高,脾虚证ALP、CA125、CA199降低(均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尤以脾虚证为多,其次为无症状或无证可辨者(隐证)。不同治法的患者证候分布特征不同。不同证候的理化检查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可为辨证提供一定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证候分布特征 复发转移 中医药 手术治疗 介入治疗 理化指标 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斑蝥胶囊对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的效果及机制 被引量:25
12
作者 赵士冲 谢长远 姚平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785-2787,共3页
目的:考察复方斑蝥胶囊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试验组接受TACE+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实体瘤变化、血清丙氨酸... 目的:考察复方斑蝥胶囊联合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TACE治疗,试验组接受TACE+复方斑蝥胶囊治疗。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实体瘤变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CD3+、CD4+、CD8+、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和甲胎蛋白,体外培养肝癌细胞,考察复方斑蝥胶囊对肝癌细胞C-Myc和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实体瘤肿瘤控制率高于对照组(χ^2=4.50,P<0.05);治疗后,试验组CD+3和CD+4显著高于对照组(t=7.03,P<0.05;t=5.63,P<0.05);治疗后,试验组AFP显著低于对照组(t=2.86,P<0.05);高剂量组C-Myc基因表达量低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C-Myc基因表达量低于低剂量组(F=15.63,P<0.05);高剂量组P53基因表达量高于中剂量组,中剂量组P53基因表达量高于低剂量组(F=14.21,P<0.05)。结论:复方斑蝥胶囊联合者介入治疗对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复方斑蝥胶囊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肝癌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斑蝥胶囊 原发肝癌 介入治疗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正消积胶囊配合介入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13
作者 孙利 任君霞 +1 位作者 田野 高学东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对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利用SAS统计软件将604例病例分成治疗组402例和对照组202例,2组均采用化学疗法,治疗组加服养正消积胶囊,1次4粒,3次/d,饭后30min温... 目的:观察养正消积胶囊对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术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利用SAS统计软件将604例病例分成治疗组402例和对照组202例,2组均采用化学疗法,治疗组加服养正消积胶囊,1次4粒,3次/d,饭后30min温开水送服,对照组加服安慰剂,观察比较两组实体肿瘤疗效及中医证候、生存质量、体重、免疫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疗程为4周。结果:实体肿瘤的疗效,治疗组缓解率22.4%,对照组1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和体征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5.2%,对照组总有效率3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质量疗效,治疗组升高稳定率为85.0%,对照组升高稳定率为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体重疗效,治疗组升高稳定率为78.3%,对照组升高稳定率为7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学指标变化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NK细胞均数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正消积胶囊对介入化疗术后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正消积胶囊 原发肝癌 络病理论 介入化疗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荟通便胶囊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载药微球介入术后便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庆东 柏祥云 +2 位作者 徐慧超 刘松 杜可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85-387,共3页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载药微球介入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筛选出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接受载药微球介入术治疗后发生便秘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通便药物的不同... 目的:探讨首荟通便胶囊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载药微球介入术后便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筛选出临沂市肿瘤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以接受载药微球介入术治疗后发生便秘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通便药物的不同分为2组,口服通便灵胶囊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口服首荟通便胶囊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治疗后中医病症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具体评价指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病症临床疗效、便秘症状皆有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载药微球介入术后易发生便秘等情况,首荟通便胶囊可较好地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相较于常规药物疗效更加显著,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患者 首荟通便胶囊 通便灵胶囊 载药微球介入 便秘 疗效评价 不良反应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沙利铂与吡喃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王少雷 李森 +2 位作者 魏宏 华阳 刘德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38-742,共5页
目的评价并比较奥沙利铂与吡哺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以奥沙利铂和吡喃阿霉素为主的药物组合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评价两组病例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下降率、临床症状改善率、疾病进展时间... 目的评价并比较奥沙利铂与吡哺阿霉素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别以奥沙利铂和吡喃阿霉素为主的药物组合灌注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评价两组病例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肿瘤标志物下降率、临床症状改善率、疾病进展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判断疗效及安全性。通过两组中疾病进展时间超过12个月的患者的比较判断影响介入治疗远期疗效的因素。结果奥沙利铂组比吡喃阿霉素组的治疗有效牢高,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有无包膜、门静脉受累、术后合并应用抗癌药物对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有影响(P<0.05)。结论使用奥沙利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无进展时间。但对于远期疗效的影响与吡喃阿霉素没有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奥沙利铂 吡喃阿霉素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分析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伟昱 吕维富 +4 位作者 侯昌龙 张行明 张正峰 鲁东 高宗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8期538-54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32例患者共见37支肝外营养血管,分别为肠系膜上...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的血管造影表现及其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本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及肝外血供探查,并对其行超选择性插管及化疗栓塞治疗(TACE)。结果32例患者共见37支肝外营养血管,分别为肠系膜上动脉12支,右膈下动脉9支,左膈下动脉1支,胃左动脉6支,胰十二指肠动脉弓2支,胃网膜动脉2条,胃十二指肠动脉2支,右胸廓内动脉1支,右肋间动脉1支,脾动脉1支。大多数肝外血供为肠系膜上动脉和右膈下动脉;4支肝外营养血管因未能成功行超选择性插管而只予化疗药灌注治疗,其余33支肝外血供均行超选择性插管和化疗栓塞治疗。结论原发性肝癌的肝外血供较为常见和多变,对肝外血供的化疗栓塞在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肝外动脉血供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 被引量:25
17
作者 汪建成 胡道予 +3 位作者 姚洪亮 陈代明 陈建中 邹晓媚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85-287,共3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1例患者在3天后由于严重休克肝动脉栓塞治疗死于肝、肾衰竭.其余均无复发出...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8例肝癌破裂出血患者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结果:本组18例患者均得以有效止血.1例患者在3天后由于严重休克肝动脉栓塞治疗死于肝、肾衰竭.其余均无复发出血及急性肝功能衰竭.8例门静脉部分或完全阻塞患者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5例患者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被施行肝肿瘤切除术.12例患者被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破裂 自发破裂出血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途径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 被引量:14
18
作者 施海彬 刘圣 +4 位作者 王杰 冯耀良 陈惠珠 陈玉勤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52-354,共3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栓塞术双介入途径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对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采用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行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双介入治疗。...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和动脉内栓塞术双介入途径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对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梗阻性黄疸的患者采用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内支架置入术的基础上,行动脉内化疗栓塞术的双介入治疗。肝内肿瘤5例为巨块型,6例为多发结节型,1例为弥漫型,病变均累及肝门部或左右肝管。结果 12例患者共置入14枚支架,3支外引流管。7例左右肝管之间相通,各置入1枚支架;5例左右肝管之间无法相通,分别通过支架或外引流管进行内引流或外引流,其中1例于左右肝管间及左肝管与胆总管之间各置入1枚支架。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的(405.3±175.4)μmol/L降至(188.3±101.5)μmol/L(P<0.01),碱性磷酸酶与丙氨酸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均<0.05)。术后1个月,TBIL均降至100μmol/L以下,其中5例降至正常范围。胆道引流术后进行肝内肿瘤的动脉内化疗栓塞术1~4次(平均2.1次)。均未出现与介入治疗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平均生存9.5个月,5例仍存活。结论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与动脉内栓塞术双途径介入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合并梗阻性黄疸的原发性肝癌,可明显缓解黄疸,改善肝脏功能,延长患者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原发肝癌 合并症 梗阻黄疸 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 动脉内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爱华 李小亮 +3 位作者 孙达春 彭秀斌 梁翠微 黎义锦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0,29,共4页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Ⅱ(FVⅡ)、凝血因子VⅢ(FVⅢ )、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凝血及纤溶功能的变化。方法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g)、凝血因子VⅡ(FVⅡ)、凝血因子VⅢ(FVⅢ )、因子X(FX)采用光散射比浊法。P-选择素(P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 采用ELISA法测定。uPA抑制物(PAI)采用发色底物法。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PT、APTT、TT、Ps、 VWF、uPA升高,Fg、FVⅡ、FVⅢ、FX降低。(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PT、APTT、Ps、vWF、uPA降低,FVⅡ、 FVⅢ升高。(3)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PT、APTT、TT、Ps、vWF、uPA升高,Fg、FVⅡ、FVⅢ、FX降低。结论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凝降低,纤溶亢进,血小板活化,介入治疗后减轻,但未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 介入治疗 纤溶功能 凝血 APTT 升高 治疗 PA 降低 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榕华 刘向东 卢春雨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3-163,共1页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是各种原因认为不能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相对于外科手术和全身化疗,它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了解这些并发症发生的...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是各种原因认为不能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治疗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首选的主要治疗方法。相对于外科手术和全身化疗,它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但也可能出现一些甚至是严重的并发症.了解这些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正确认识处理这些并发症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肝癌患者 并发症 介入治疗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 中晚期肝癌 不能手术切除 TACE治疗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