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磨损自修复层的X光电子能谱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鹤 张正业 +1 位作者 李生华 金元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45-948,共4页
金属磨损自修复剂可在机器运行状态下不解体地原位修复零件磨损表面。铁路内燃机车应用修复剂在中修约(30 0 0 0 0km)时解体观测表明,柴油机缸套表面生成自修复保护层,缸套和活塞环均无磨耗。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纳米硬度计表征... 金属磨损自修复剂可在机器运行状态下不解体地原位修复零件磨损表面。铁路内燃机车应用修复剂在中修约(30 0 0 0 0km)时解体观测表明,柴油机缸套表面生成自修复保护层,缸套和活塞环均无磨耗。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纳米硬度计表征自修复保护层的形貌和力学性能,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技术分析自修复保护层的表面化学组成,应用氩离子溅射方法对自修复保护层的化学组成进行深度剖析,研究自修复保护层中主要组分的纵向分布特性。实验结果表明:保护层厚度达8~10 μm ,表面纳米硬度比铸铁基体提高1倍,保护层主要由Fe ,C和O三种元素组成,它们构成Fe3O4 和Fe3C两种化学态。初步推测自修复保护层是修复剂发生力化学活化并与磨损表面之间发生力化学反应生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自修复 力化学 保护层 XPS 金属磨损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磨损自修复剂在DF型铁路机车柴油机上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正业 杨鹤 +2 位作者 李生华 金元生 张伍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5-76,80,共3页
金属磨损自修复剂可在机器运行状态下不解体地原位修复零件磨损表面。该修复剂应用于DF型铁路机车柴油机 (1 6V2 80型 ) ,中修 (30 0 0 0 0km)解体观测表明 ,活塞、活塞环和气缸套均接近“零磨耗” ,气缸套表面生成 8~9μm厚的自修复... 金属磨损自修复剂可在机器运行状态下不解体地原位修复零件磨损表面。该修复剂应用于DF型铁路机车柴油机 (1 6V2 80型 ) ,中修 (30 0 0 0 0km)解体观测表明 ,活塞、活塞环和气缸套均接近“零磨耗” ,气缸套表面生成 8~9μm厚的自修复层 ,其表面粗糙度Ra=0 0 6 94 μm ,属极光表面类中的亮光泽面 ,纳米硬度比铸铁基材增加一倍以上 ,SRV摩擦磨损试验测定活塞环 /气缸套配副的无油摩擦系数稳定地保持在 0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磨损自修复剂 DF型 内燃机车 柴油机 羟基硅酸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径向滑动轴承金属磨损自修复实验机研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齐效文 杨育林 范兵利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0-133,共4页
基于通用摩擦磨损实验机设计思想,模拟边界条件下的径向滑动轴承,依据金属磨损自修复边界润滑状态下发生的特点,应用自主开发的润滑状态判断软件,研制了径向滑动轴承金属磨损自修复实验机。介绍了该实验机的设计原理及特殊功能,采用该... 基于通用摩擦磨损实验机设计思想,模拟边界条件下的径向滑动轴承,依据金属磨损自修复边界润滑状态下发生的特点,应用自主开发的润滑状态判断软件,研制了径向滑动轴承金属磨损自修复实验机。介绍了该实验机的设计原理及特殊功能,采用该实验机进行了自修复实验。实验结果证明,金属磨损自修复专用实验机能模拟实际工况润滑状态和工况载荷,具有实时监测摩擦副胶合和磨损失效瞬间状态,在线测量摩擦副温度、摩擦扭矩、振动加速度、试件转速及摩擦力等功能,并能实现急停,可用于金属摩擦磨损自修复保护膜生成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机 金属磨损自修复 径向滑动轴承 边界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在铁路内燃机车柴油机上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24
4
作者 周培钰 《铁道机车车辆》 2003年第5期13-15,53,共4页
介绍了北京铁路局开展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在内燃机车柴油机上扩大试验的情况 ,对试验所产生的效果做了全面、客观的分析 ,明确了今后试验工作的重点和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的安排。
关键词 内燃机车 柴油机 扩大试验 铁路 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在汽车发动机维修中的运用 被引量:9
5
作者 宣峰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6年第9期65-65,共1页
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应用金属摩擦表面产生的热能发生置换反应,在金属磨损表面形成耐磨保护层,从而实现磨损部位的自动修复。该技术在汽车发动机维修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分析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的原理,探究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在汽车发... 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应用金属摩擦表面产生的热能发生置换反应,在金属磨损表面形成耐磨保护层,从而实现磨损部位的自动修复。该技术在汽车发动机维修中应用比较广泛。通过分析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的原理,探究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在汽车发动机维修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动机 金属磨损自修复 置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析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在汽车发动机维修中的运用 被引量:2
6
作者 葛晶 《南方农机》 2018年第7期156-156,共1页
金属磨损自修复技术应用原理是依靠金属摩擦在表面产生的热能置换反应,在金属磨损表面形成一种耐磨的保护结构。以此使磨损部位具有自动修复能力。本文结合金属磨损自动修复技术在实际维修中应用,为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发动机 金属磨损修复 置换反应 汽车维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射光谱分析金属磨损诊断真实值规律研究
7
作者 陈志瑾 《铁道机车车辆》 2005年第6期28-31,共4页
介绍了南昌铁路局针对现行发射光谱分析金属磨损诊断理论的不足,运用数理统计原理通过建立金属磨损真实值,创建新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完善发射光谱分析金属磨损诊断理论的研究过程。
关键词 发射光谱分析 磨损金属元素浓度真实值 零公里 一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回流萃取-MPT全谱仪测定航空润滑油中磨损金属的含量 被引量:4
8
作者 汪淑华 冯国栋 +4 位作者 邹向宇 姜杰 郇延富 窦文超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48-2051,共4页
将萃取与回流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处理航空润滑油中磨损金属的新方法,并用MPT全谱仪对磨损金属含量进行了同时检测.该方法基本上实现了样品处理的全自动化,克服了常用方法的部分缺点,对Zn,Cd,Cu,Fe和Ph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08... 将萃取与回流相结合,建立了一种处理航空润滑油中磨损金属的新方法,并用MPT全谱仪对磨损金属含量进行了同时检测.该方法基本上实现了样品处理的全自动化,克服了常用方法的部分缺点,对Zn,Cd,Cu,Fe和Ph的检出限(3σ)分别为0.084,0.043,0、022,0.052和0.064μg/g;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n=5);回收率为94.5%~107.4%、对3个润滑油样品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T全谱仪 航空润滑油 磨损金属 回流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轴承的损伤机理与大颗粒磨损金属的状态监测 被引量:11
9
作者 万耀青 马彪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1-163,193,共4页
论述了滚动轴承的失效机理及在线监测的重要性。介绍了加拿大GasTops公司研制开发的在线、全液流、大颗粒磨损金属监测的金属扫描仪MetalSCAN的原理和功能。其测试结果与试验台验证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已在实际中应用。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损伤机理 状态监测 大颗粒磨损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润滑油中磨损金属元素的含量 被引量:37
10
作者 赵金伟 程薇 封亚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3-736,共4页
提出了用ICP AES直接测定润滑油中主要磨损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 ,以多元素油基贮备液配制而成的ConostanS 2 1和Conostan 75油基标样制作校正曲线 ,油样品采用煤油稀释 5倍 ,测定了润滑油中主要磨损金属元... 提出了用ICP AES直接测定润滑油中主要磨损金属元素的分析方法。对仪器的工作条件进行了优化 ,以多元素油基贮备液配制而成的ConostanS 2 1和Conostan 75油基标样制作校正曲线 ,油样品采用煤油稀释 5倍 ,测定了润滑油中主要磨损金属元素 ,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均小于 1%。阐述了LeemanLabs多道ProfileICP的分析效力以及具有多元素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磨损金属元素 含量测定 ICP-AES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氧系统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抗燃油中的8种磨损金属的含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飞梅 明菊兰 +2 位作者 潘芝瑛 汤治 焦晨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24-1427,共4页
取适量于60℃均匀化的样品(称准至±0.1mg),必要时按一定比例加入基础油稀释后再加入含有钴内标的航空煤油稀释至要求体积。此作为样品溶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铁、镍、铜、钒、锌、锰、铬及铝等8种磨损... 取适量于60℃均匀化的样品(称准至±0.1mg),必要时按一定比例加入基础油稀释后再加入含有钴内标的航空煤油稀释至要求体积。此作为样品溶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其中铁、镍、铜、钒、锌、锰、铬及铝等8种磨损金属的含量。仪器带有加氧系统,以流量40mL·min^-1供氧以除去矩管积碳。选择上述8种元素的分析谱线依次为259.94,217.467,324.754,311.837,213.856,257.610,283.563,308.22nm。8种磨损,金属的线性范围均为100.0mg·L^-1以内,方法的检出限(3s)在0.0021-0.056μg·g^-1之间。在3个浓度水平上对方法的回收率进行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9.59/6-1089/6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0.16%-2.0%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加氧系统 抗燃油 磨损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22种添加剂元素和磨损金属元素 被引量:15
12
作者 周天龙 龚坚强 +3 位作者 黎鸿举 亓高扬 唐芳 郑江宁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79-282,共4页
提出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钙、锌、磷、镁、钡、锑、铜、铁、铝、铬、锰、钛、镍、锡、镉、铅、钒、钼、银、硅、钾和钠等22种添加剂元素和磨损金属元素的方法。将理论α影响系数法与经验系数法相结合校正基体效应。以2009年度... 提出了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钙、锌、磷、镁、钡、锑、铜、铁、铝、铬、锰、钛、镍、锡、镉、铅、钒、钼、银、硅、钾和钠等22种添加剂元素和磨损金属元素的方法。将理论α影响系数法与经验系数法相结合校正基体效应。以2009年度RoundRobin比对样品作为未知样,按此方法进行测定,所得结果与已知值相符,也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直接测定的结果一致。22元素的检出限在0.3~9.5μg.g-1之间,各元素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在0.2%~11.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 基体效应 添加剂 磨损金属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润滑油中机械磨损金属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思巧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磨损金属 原子吸收法 润滑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G1002A型弹簧机构几起故障原因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栋 《电气制造》 2013年第7期47-51,共5页
通过对BLG1002A型弹簧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运动原理、机械设计原理和故障过程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该种机构出现拒动、机件损坏等故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设备的材质、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元件磨损,相对运动配合,转换间隙的改变出现误差,从而造成机... 通过对BLG1002A型弹簧机构的结构和工作运动原理、机械设计原理和故障过程等方面的分析,提出该种机构出现拒动、机件损坏等故障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设备的材质、工艺等原因造成的元件磨损,相对运动配合,转换间隙的改变出现误差,从而造成机构运动不能过渡设计死点位置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G1002A型弹簧机构 拒动 曲柄摇杆机构 死点位置 金属磨损 油缓冲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止接头发热的新材料 被引量:1
15
作者 方华林 《农村电气化》 2006年第9期59-60,共2页
接头发热一直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一个重要难题。通常引起接头发热的原因有以下四种:金属腐蚀、被覆层失效、接头压力失当、金属磨损。其中又以金属腐蚀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金属腐蚀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腐蚀金属的因素包括:... 接头发热一直是影响电力系统安全供电的一个重要难题。通常引起接头发热的原因有以下四种:金属腐蚀、被覆层失效、接头压力失当、金属磨损。其中又以金属腐蚀造成的影响最为明显。金属腐蚀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腐蚀金属的因素包括:大气中的氧、二氧化硫、硫化氢和潮湿水蒸汽等的侵蚀,微生物的侵蚀,以及不同种类金属相接触所产生的电化学腐蚀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头发热 新材料 金属腐蚀 二氧化硫 电化学腐蚀 安全供电 电力系统 金属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机液压系统故障分析排除实例
16
作者 提宝成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12年第5期56-56,共1页
一、因装配不到位引起的连锁故障今年春耕播种时节,某农场一台东方红904拖拉机出现一种奇怪的故障。当发动机启动运转时,在没有操纵液压分配器的情况下后悬挂自动升起,而又无法降落。根据故障征兆分析:应该是分配器的主控制阀处于开启... 一、因装配不到位引起的连锁故障今年春耕播种时节,某农场一台东方红904拖拉机出现一种奇怪的故障。当发动机启动运转时,在没有操纵液压分配器的情况下后悬挂自动升起,而又无法降落。根据故障征兆分析:应该是分配器的主控制阀处于开启供油位置,阀芯没有自动回位所致。1.检查步骤(1)卸下分配器,检查发现分配器主控阀内有金属磨料,使阀芯卡在供油(提升)位置,中立位置时,回位弹簧不能将滑阀推回到中立位置,造成后悬挂自动升起,升到最高位置时,安全阀开启,油温增高,油泵发热。(2)分析、检查磨料产生原因。该机型设计的是吸油过滤器,即过滤器装在油池(箱)和油泵之间的管路上(该机型液压系统与传动系统共用后桥液力传动油)。因分配器前方元件是液压泵,滤清器装在液压泵前,所以磨料就是液压泵磨损掉下来的。拆检液压齿轮油泵,检查发现浮动轴套严重磨损,控制阀里的磨料是浮动轴套金属磨损脱落所造成的。2.故障排除(1)对分配器中的主控阀及分配器壳体进行彻底清洗,然后在主控制阀上涂油,进行研磨,直到主控制阀能在阀体中灵活移动无卡滞为止。清洗后,涂油装复,并对回油阀、安全阀和液压单向阀的阀芯和阀体进行彻底清洗后装复。(2)对管路、油箱、过滤器壳体进行彻底清理,并换新的液压传动两用油。(3)更换液压齿轮油泵。(4)更换液压油滤芯。装复后,启动车辆进行试检,自动提升现象排除,但使用时,仍旧伴有噪声,用手触摸油泵出油(压力油)管,明显有气泡冲击管壁的感觉。经分析,应是低压管路有空气进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系统故障 分析排除 液压分配器 齿轮油泵 主控制阀 检查步骤 金属磨损 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尔滨示范应用环保新技术治理汽车尾气污染
17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14年第5期49-49,共1页
近日,来自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控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天津汽车检测中心等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专家专程赴哈尔滨,与黑龙江省专家共同论证了"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项目。"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下文简称新材料)由哈尔滨工业... 近日,来自国家环保部机动车排污控制中心、北京理工大学、天津汽车检测中心等单位的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专家专程赴哈尔滨,与黑龙江省专家共同论证了"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项目。"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下文简称新材料)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研发,目前产品已由黑龙江省企业生产。新材料是以润滑油或润滑脂作为载体,通过提高发动机的密封性能,使油料、燃气燃烧充分,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和颗粒物排放,同时可使汽车平均节省燃油10%以上.从而大幅减少由于汽车发动机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工业大学 汽车尾气污染 环保新技术 污染治理 示范应用 金属磨损自修复材料 天津汽车检测中心 机动车排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配方体系变速箱油在车辆齿轮箱上的使用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郎需进 周亚斌 +3 位作者 程型国 续景 唐友云 裴明刚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基于油液监测技术,考察一种新型多效车辆齿轮油在车辆齿轮箱上的使用性能,并分析比较该新型多效车辆齿轮油与传统车辆齿轮油在实际使用中极压、抗磨、抗氧和抗腐蚀等方面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新型多效车辆齿轮油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 基于油液监测技术,考察一种新型多效车辆齿轮油在车辆齿轮箱上的使用性能,并分析比较该新型多效车辆齿轮油与传统车辆齿轮油在实际使用中极压、抗磨、抗氧和抗腐蚀等方面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新型多效车辆齿轮油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极压、抗磨、抗氧和抗腐蚀等性能,可实现重负荷齿轮箱长时间正常运行和较长换油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液监测 变速箱 齿轮油 磨损金属 铁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汽油中的铁、锰、铅和硅 被引量:6
19
作者 马放钧 申黛瑞 +3 位作者 苏明扬 夏晓峰 丁海波 陈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76-1079,共4页
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可同时测定多元素,已广泛应用于溶液中元素的分析。因为对润滑油中磨损金属,以及汽油、原油、柴油和石脑油等样品中杂质元素的检测需求在逐步提高,故开发有机进样系统十分必要。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同时测定 汽油 磨损金属 杂质元素 进样系统 多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in-situ Al3Ti/Al composites using aluminum and titanium fibers under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被引量:1
20
作者 MA Jun NIU Li-bin +2 位作者 WU Hong GAO Chong AN Yu-ji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594-3602,共9页
Under various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powers,different Al3Ti/Al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in-situ synthesis method from aluminum and titanium fibers.Microstructures and particles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 Under various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heating powers,different Al3Ti/Al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by in-situ synthesis method from aluminum and titanium fibers.Microstructures and particles distribution of the composites were examined by XRD,SEM and EDS.The results show that no other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beside Al3Ti can be in-situ synthesized.Around the titanium fibers,the reaction zones and diffusion zones can be obviously found.Due to the stirring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unction,the formation of the micro-cracks inside the reaction zone was conducive to the peeling off of the Al3Ti particles,and ensures the continuous reaction between liquid aluminum and titanium fibers,as well as the diffusion of Al3Ti particles.At the same time,there were secondary splits of Al3Ti particles located in diffusion zones.Two-body abrasion test shows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induction heating power,the wear rates of the composites reduced and the number of grooves de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tu synthesis induction heating Al3Ti intermetallic particle distribution wear behavio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