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mRNA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宝维 陈苗璐 +3 位作者 王秉翰 张名爱 葛文华 岳斌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6-108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 MT-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Ⅰ~Ⅵ组)... 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对1~4周龄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及金属硫蛋白-Ⅰ( MT-Ⅰ) mRNA表达量的影响,以确定鹅饲粮中锌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选用1日龄青农灰鹅36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各组(Ⅰ~Ⅵ组)饲粮锌水平分别为31.28、81.28、131.28、181.28、231.28、281.28 mg/kg(含基础饲粮中锌含量)。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饲粮锌水平为112.51 mg/kg时平均日增重最大,饲粮锌水平为106.05 mg/kg时料重比最低。2)器官指数均随饲粮锌水平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Ⅱ组胸腺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 P<0.01),Ⅱ、Ⅲ组脾脏指数极显著高于Ⅰ组( P<0.01)。3)免疫后7 d,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 P<0.05);免疫后14 d,Ⅲ、Ⅳ组抗体效价显著高于Ⅰ组( P<0.05)。4)除Ⅳ组肝脏总抗氧化能力( T-AOC)外,Ⅲ、Ⅳ组血清和肝脏T-AOC及过氧化氢酶( 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 P<0.01);Ⅲ组丙二醛( MDA)含量最低。5)Ⅱ、Ⅲ、Ⅳ组肝脏中MT-Ⅰ mRNA表达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组(P<0.05或P<0.01)。6)机体MT-Ⅰ mRNA表达量与抗氧化能力指标密切相关。由此可见,饲粮适宜锌水平能够提高鹅生长性能、免疫与抗氧化功能和MT-Ⅰ mRNA的表达量。高位免疫与抗氧化力状态下,锌的需要量要比最佳生长性能状态下锌的需要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性能 免疫 抗氧化 金属硫蛋白-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对重金属耐受性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曾文炉 赵飞飞 +1 位作者 曹照根 茹炳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6-70,共5页
研究了野生和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对Pb、Hg、Cd、Mg、Ni、Cu、Co、Zn和As9种重金属元素的耐受性,以及重金属对藻细胞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与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转基因藻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 研究了野生和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对Pb、Hg、Cd、Mg、Ni、Cu、Co、Zn和As9种重金属元素的耐受性,以及重金属对藻细胞生长的半抑制浓度(IC50),并与相关文献进行了比较,旨在为转基因藻的工业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转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每单位OD750最高可耐受4~5mmol/L的Pb2+、0.4~0.6mmol/L的Cd2+和0.8~1.2mmol/L的Hg2+,耐受性系数分别为1712.4~2140.5、92.9~139.4、331.6~497.3mg/g;相比野生聚球藻7002,它对Pb2+、Cd2+的耐受性提高了4~5倍,对Hg2+的耐受性提高了100倍左右。野生聚球藻7002的重金属耐受性系数(mg/g)大小依次为:As(Ⅲ)>Pb2+>Mg2+>Zn2+>Cu2+>Ni2+>Cd2+>Co2+>Hg2+,而转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的重金属耐受性系数(mg/g)大小依次为:As(Ⅲ)>Mg2+>Pb2+>Hg2+>Zn2+>Cu2+>Cd2+>Ni2+>Co2+。转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在重金属溶液中生长的IC50明显大于野生聚球藻7002和其他藻,其对Pb2+、Cd2+和Hg2+的IC50分别为96.60(72h)、3.94(72h)、7.57(96h)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金属硫蛋白-ⅰ 聚球藻7002 转基因 金属耐受性 IC5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7002的营养需求 被引量:1
3
作者 曾文炉 赵飞飞 +1 位作者 曹照根 茹炳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8-544,共7页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自1957年被发现以来,因其具有多种复杂多样的生理活性和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金属硫蛋白在生物体内,不仅参与必需金属元素如zn、cu等的储存、运... 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小分子蛋白。自1957年被发现以来,因其具有多种复杂多样的生理活性和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金属硫蛋白在生物体内,不仅参与必需金属元素如zn、cu等的储存、运输及代谢^[1],还具备清除自由基^[2]、抗辐射^[3]、参与激素调节增进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应激反应^[4]和重金属解毒作用^[5-7]。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金属硫蛋白-ⅰ 聚球藻7002 转基因 光合自养 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化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基因聚球藻去除重金属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文炉 赵飞飞 +1 位作者 曹照根 茹炳根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50,共5页
利用海藻酸钠/CaCl2凝胶包埋法固定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及其野生宿主藻,就固定化藻的生长、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其去除重金属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游离藻细胞生长较慢,培养周期较长,且... 利用海藻酸钠/CaCl2凝胶包埋法固定转小鼠金属硫蛋白-Ⅰ(mMT-Ⅰ)基因聚球藻7002及其野生宿主藻,就固定化藻的生长、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及其去除重金属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细胞比游离藻细胞生长较慢,培养周期较长,且最大细胞浓度偏低,但固定化可有效提高藻细胞对重金属的耐受性。固定化转mMT-Ⅰ聚球藻对Pb,Cd和Hg的耐受系数(以每单位的细胞吸光值OD750计)分别为6.077,0.610,1.093 mmol/L,而固定化野生聚球藻对于Pb,Cd和Hg的耐受系数分别为1.981,0.170,0.091 mmol/L;固定化转mMT-I聚球藻对重金属的去除效能明显优于游离藻:经3 d的处理,固定化转MT藻对Pb,Cd,Hg的去除率分别为88.09%,81.23%,91.45%,而固定化野生藻在相同的条件下则分别为77.3%,73.47%,85.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金属硫蛋白-ⅰ 聚球藻7002 转基因 固定化 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同源重组在聚球藻7002中表达小鼠金属硫蛋白-Ⅰ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杰 罗娜 +3 位作者 宁叶 施定基 俞梅敏 茹炳根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9-153,共5页
用PCR方法从海洋单细胞蓝藻聚球藻 70 0 2 (Synechococcussp .PCC 70 0 2 )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 (cpcβ)的上游序列 (Pcpcβ) ,及编码谷氨酰胺合成酶的 glnA基因片段 .以Pcpcβ作为启动子、以glnA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 用PCR方法从海洋单细胞蓝藻聚球藻 70 0 2 (Synechococcussp .PCC 70 0 2 )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藻蓝蛋白β亚基基因 (cpcβ)的上游序列 (Pcpcβ) ,及编码谷氨酰胺合成酶的 glnA基因片段 .以Pcpcβ作为启动子、以glnA基因片段作为整合平台 ,构建含有小鼠金属硫蛋白 Ⅰ (mMT Ⅰ )cDNA的同源整合表达载体 pKGC MT .通过自然转化法将整合表达载体导入聚球藻 70 0 2中 ,经氨苄青霉素筛选 ,得到遗传性状稳定的转基因藻 .PCR检测证明mMT Ⅰ基因已整合到蓝藻基因组DNA上 ;蛋白质印迹表明mMT Ⅰ已在蓝藻中表达 ;ELISA结果显示mMT Ⅰ在蓝藻中的表达量约为 80 0 μg/ g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金属硫蛋白-ⅰ 启动子Pcpcβ glnA整合平台 聚球藻7002 同源重组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特拉津对大鼠抗氧化功能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栾新红 石娇 +3 位作者 刘梅 宁志利 吕秋凤 姜丽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0-565,共6页
探讨阿特拉津对大鼠抗氧化功能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为阐明阿特拉津等环境激素损害动物机体的机理提供依据。选取雄性大鼠[(200±10)g]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正常饲喂,阿特拉津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按照阿特拉津LD50值(1,780m... 探讨阿特拉津对大鼠抗氧化功能及肝脏组织学变化的影响,为阐明阿特拉津等环境激素损害动物机体的机理提供依据。选取雄性大鼠[(200±10)g]6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正常饲喂,阿特拉津高、中、低3个剂量组,分别按照阿特拉津LD50值(1,780mg·kg-1)的1/8,1/16和1/32倍腹腔注射给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半定量RT-PCR技术等,检测大鼠血清抗氧化酶水平及肝脏金属硫蛋白-Ⅰ(metallothionein-Ⅰ,MT-Ⅰ)mRNA表达量的变化,并观察肝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阿特拉津作用下,肝脏出现脂肪性病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3个剂量组均显著增加,低、中、高剂量组分别上升19.83%、11.47%和8.81%;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两次给药后,各组均较一次给药后显著增加(p<0.05),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升高185.04%、26.4%和1.95%。在阿特拉津作用下,肝脏中MT-ⅠmRNA表达量,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一次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比对照组增加113.26%、163.98%和219.74%;二次给药后,分别增加146.03%、260.99%和247.81%,各剂量组二次给药后均显著高于一次给药后,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增加31.27%、55.61%和23.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拉津 抗氧化酶 组织学变化 金属硫蛋白-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