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属氧化物/三维泡沫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现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林轩宇 岳红彦 +3 位作者 高鑫 张虹 姚龙辉 王宝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3-35,共3页
综述了金属氧化物/三维泡沫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生物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金属氧化物/三维泡沫石墨烯 制备方法 应用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u与金属氧化物-KCl熔融介质的甲烷热解制备少层石墨烯与氢气联产研究
2
作者 杨茗凯 黄泽皑 +7 位作者 周芸霄 刘彤 张魁魁 谭浩 刘梦颖 詹俊杰 陈国星 周莹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3-480,I0001,I0002,共10页
甲烷热解是一种利用化石能源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和氢气的技术。然而,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和熔融金属催化法在制备石墨烯时存在固体催化剂失活、石墨烯与催化剂分离困难以及反应温度高(≥1100℃)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 甲烷热解是一种利用化石能源制备高附加值碳材料和氢气的技术。然而,传统的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和熔融金属催化法在制备石墨烯时存在固体催化剂失活、石墨烯与催化剂分离困难以及反应温度高(≥1100℃)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应用。本研究提出了通过金属Cu与金属氧化物-KCl熔融介质催化甲烷热解制备石墨烯的创新方案。通过添加金属氧化物(Al_(2)O_(3)、TiO_(2)、ZrO_(2)、MgO、SiO_(2))作为分散剂,增强了Cu球活性位点的分散性,特别是Cu球体积分数为50%的Cu/ZrO_(2)和Cu球体积分数为75%的Cu/MgO催化剂,可有效制备少层石墨烯。前者表现出最佳活性,其甲烷转化率为22%,氢气产率为21.5 mmol/h,而且能产生大面积、平整的少层石墨烯。本研究为甲烷热解联产石墨烯与氢气的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未来有望实现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热解 熔融介质 少层石墨 氢气 铜/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宁 林家一 +3 位作者 李涛 薛安 陈璐 黎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3-72,共10页
光催化剂因其具有强氧化性、高化学稳定性、环保、无毒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疾病治疗、环境修复等领域。为改善纳米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添加石墨烯基系列材料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石墨烯基材料与半导体... 光催化剂因其具有强氧化性、高化学稳定性、环保、无毒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疾病治疗、环境修复等领域。为改善纳米光催化剂的光响应范围,添加石墨烯基系列材料已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综述了石墨烯基材料与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复合光催化剂研究现状,总结了不同制备工艺对石墨烯基/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复合光催化剂形貌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对各类制备工艺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相关工艺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问题,展望了石墨烯基/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复合光催化剂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提高半导体金属氧化物的光催化性能和石墨烯基/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复合光催化剂制备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半导体金属氧化物 光催化剂 制备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电控分离膜排异性回收废水中低浓度磷酸盐
4
作者 刘堰 过嘉鑫 +4 位作者 杨颂 徐世娴 杨言言 余钟亮 郝晓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5-1783,共9页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 采用滴涂结合电化学沉积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具有优良电活性的三维花状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CoNi-LDH/G)杂化膜,用于电控离子交换过程(electrically switched ion exchange,ESIX)吸附水溶液中低浓度的磷酸根(PO_(4)^(3-))离子。结合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CoNi-LDH/G杂化膜进行形貌、组成及结构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该杂化膜在不同吸附电压、不同初始浓度、共存离子及不同pH值条件下对PO_(4)^(3-)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氧化还原电位,即使在低浓度下,杂化膜对PO_(4)^(3-)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且可以在较宽的pH值(4~10)范围内使用,同时受共存离子及其浓度变化影响甚小。此外,G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0 mg·g^(-1),CoNi-LDH对PO_(4)^(3-)的吸附容量为11.74 mg·g^(-1),二者吸附容量之和小于CoNi-LDH/G对PO_(4)^(3-)的吸附容量(16.25 mg·g^(-1))。同时,结合O1s的XPS数据分析发现,CoNi-LDH/G杂化膜对PO_(4)^(3-)的吸附过程除了层间阴离子交换、PO_(4)^(3-)与层板金属离子配位的配体交换外,还存在G与CoNi-LDH之间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镍双金属氧化物/石墨 电控离子交换 排异性 低浓度 磷酸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石墨烯气凝胶/Co_(3)O_(4)纳米线酶抑制比色传感器的构建
5
作者 王奇瑞 刘洋 +2 位作者 韩绿化 严玉婷 毛罕平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4-281,共8页
为了提高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催化活性以及设计新颖的检测策略,从而实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高性能、低成本的可视化检测。该文利用三维石墨烯气凝胶/Co_(3)O_(4)纳米线作为人工纳米酶,设计了一种可视化传感器用于甲基对硫磷的检测。1)通... 为了提高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催化活性以及设计新颖的检测策略,从而实现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高性能、低成本的可视化检测。该文利用三维石墨烯气凝胶/Co_(3)O_(4)纳米线作为人工纳米酶,设计了一种可视化传感器用于甲基对硫磷的检测。1)通过一锅水热法合成了3D GA/Co_(3)O_(4) NWs敏化结构。2)基于3D GA/Co_(3)O_(4) NWs优异的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以及有机磷农药对AChE的抑制作用,构建一种比色传感器。3)将比色传感器用于甲基对硫磷的可视化检测。结果表明在30~1 000 nmol/L浓度范围内,3D GA/Co_(3)O_(4)纳米线比色体系的吸光度和毒死蜱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mol/L。该比色传感不仅为利用三维结构的石墨烯气凝胶(GA)作为新型敏化剂,提升过氧化物酶模拟物的催化活性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为农药残留可视化检测开辟了有前景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气凝胶 Co_(3)O_(4)纳米线 氧化物酶样活性 比色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和应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黄磊 张艳华 涂铭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013-8019,共7页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能有效提高各项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薄片和金属氧化... 石墨烯是一种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质。其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时,能有效提高各项电化学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了锂离子电池中石墨烯基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薄片和金属氧化物之间不同的复合结构和强烈的协同作用对提高石墨烯基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锂离子电池 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超级电容器 被引量:4
7
作者 姚龙辉 岳红彦 +2 位作者 郭二军 高鑫 林轩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6-319,共4页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结合了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两种材料的优点,既可以提高材料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又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综述了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结合了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两种材料的优点,既可以提高材料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又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综述了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现状,并简述了其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海燕 石高全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35,共14页
高效的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功能材料及其器件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LDH/G)复合物就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材料。它们兼具LDH和石墨烯的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克服了LDH导电性差和石墨烯片易于团聚的问... 高效的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功能材料及其器件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石墨烯(LDH/G)复合物就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材料。它们兼具LDH和石墨烯的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同时克服了LDH导电性差和石墨烯片易于团聚的问题;在超级电容器和电化学催化分解水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LDH与化学修饰石墨烯(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有效复合的方法及其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与转换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基于该类材料的超级电容器及电化学析氧反应催化的研究;对LDH/G复合材料研究领域中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纳米复合物 超级电容器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承焕 涂飞跃 +1 位作者 覃事彪 周有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36-140,144,共6页
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比克容量是石墨的两倍,但是纯石墨烯因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团聚,导电循环性能差.为了延长石墨烯的循环寿命,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石墨烯中加入过渡金属氧化物(CoOx,CuOx,NiOx,FeOx和MnOx等).这些过渡金属... 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比克容量是石墨的两倍,但是纯石墨烯因其在充放电过程中团聚,导电循环性能差.为了延长石墨烯的循环寿命,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石墨烯中加入过渡金属氧化物(CoOx,CuOx,NiOx,FeOx和MnOx等).这些过渡金属氧化物比克容量高(700~1000 mAh/g),但是在充放电过程中发生体积膨胀,导致其循环性能差.过渡金属氧化物与石墨烯复合后,能够弥补彼此的缺点,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综述了石墨烯/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物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上的应用,并研究了石墨烯加入后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提升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过渡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纳米筛负载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重金属离子电化学传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韩卓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0-416,共7页
本文采用自组装-碳热造孔-刻蚀的方法将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_(3)FeLDH)与石墨烯纳米筛(HG)复合,进而制备了基于Co_(3)FeLDH/H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水中Pb^(2+)、Cd^(2+)和Zn^(2+)。由于HG的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和... 本文采用自组装-碳热造孔-刻蚀的方法将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_(3)FeLDH)与石墨烯纳米筛(HG)复合,进而制备了基于Co_(3)FeLDH/HG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同时检测水中Pb^(2+)、Cd^(2+)和Zn^(2+)。由于HG的高比表面积、多孔性和良好的导电性,以及Co_(3)FeLDH阵列结构对重金属离子的强亲和性,所制备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分析性能。实验结果显示,Pb^(2+)与Cd^(2+)的峰电流与浓度在1~1500μg·L^(-1)、Zn^(2+)峰电流与浓度在5~1800μg·L^(-1)范围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对Pb^(2+)、Cd^(2+)和Zn^(2+)的检测限分别达2.41 nmol·L^(-1)、4.45 nmol·L^(-1)和15.38 nmol·L^(-1),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允许的生活水中3μg·L^(-1)(27 nmol·L^(-1))、10μg·L^(-1)(48 nmol·L^(-1))和1 mg·L^(-1)(33 mmol·L^(-1))的阈值。所制备的电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在环境分析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纳米筛 金属层状氢氧化物 电化学传感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最佳制备条件选取研究
11
作者 李延吉 杨振涛 +1 位作者 赵明 许多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3-78,共6页
以金属氧化物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通过正交实验选取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恒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以及对电化学数据进行Origin拟合分析,以电极比电容和Nyquist图中低... 以金属氧化物和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采用水热法,通过正交实验选取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制备复合电极材料。通过对复合材料的恒流充放电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以及对电化学数据进行Origin拟合分析,以电极比电容和Nyquist图中低频直线的斜率为实验评价指标,对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确定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金属氧化物MnO_(2),金属氧化物与氧化石墨烯质量比1:1,水热温度160℃,水热时间10 h。该研究为水热法制备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提供一条参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正交实验 复合电极材料 金属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制备L-半胱氨酸传感器 被引量:7
12
作者 袁爱国 李斌 +1 位作者 陈健平 晋冠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44-148,共5页
采用尿素水解法一步制备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掺杂的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graphene oxide/CeO_2-Ni 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composite,GO/CeO_2-Ni Al-LDHs)。采用红外光谱、X-晶体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 采用尿素水解法一步制备氧化石墨烯/二氧化铈掺杂的镍铝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graphene oxide/CeO_2-Ni Al-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composite,GO/CeO_2-Ni Al-LDHs)。采用红外光谱、X-晶体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和性能。GO/CeO_2-Ni Al-LDHs为层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利用GO/CeO_2-Ni Al-LDHs修饰充蜡石墨电极制备了L-半胱氨酸(Cys)传感器,Cys的氧化峰电流和其在3×10^(-7)~1×10^(-6) mol/L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传感器可用于实际样品中Cys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层状双金属氧化物 电化学检测 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蓝蔚 侯朝霞 +6 位作者 王少洪 王美涵 胡小丹 孙丹 李霖 孔令西 史鹏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共3页
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主要是利用石墨烯大的比表面积及其可负载功能性粒子的特性,来使之与金属氧化物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复合材料,同时提高其性能。重点介绍了导电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并对其未来的... 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主要是利用石墨烯大的比表面积及其可负载功能性粒子的特性,来使之与金属氧化物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复合材料,同时提高其性能。重点介绍了导电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其应用,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应用领域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莹 苏钰 +2 位作者 李军 陈成 崔浩田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4-799,共6页
超级电容器是新颖的储能材料,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优秀电极材料。石墨烯的褶皱结构促进了离子电子的快速传输并且促进了电解质和电极材料之间的充分接触,金属氧化物具有高的理论比电容,并且可以通过协同效应进行快... 超级电容器是新颖的储能材料,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优秀电极材料。石墨烯的褶皱结构促进了离子电子的快速传输并且促进了电解质和电极材料之间的充分接触,金属氧化物具有高的理论比电容,并且可以通过协同效应进行快速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它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比功率和比能量,还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综合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研究现状,对未来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牛玉莲 金鑫 +4 位作者 郑佳 李在均 顾志国 严涛 方银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78-1884,共7页
采用微波辐射与高温裂解相结合的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二步还原使氧化石墨被充分还原和剥离,所得到的石墨烯有较好的传导性,其比表面达675.4 m2.g-1。以此石墨烯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出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 采用微波辐射与高温裂解相结合的二步还原法制备石墨烯。二步还原使氧化石墨被充分还原和剥离,所得到的石墨烯有较好的传导性,其比表面达675.4 m2.g-1。以此石墨烯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出石墨烯/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并考察了复合材料作为超级电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发现,褶皱的石墨烯纳米片均匀分散在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中,这改善了钴镍双金属氢氧化物的传导性和结构稳定性。在0.25 A.g-1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的比电容量是800.2 F.g-1。当电流密度增加至10 A.g-1,比电容量为386.5 F.g-1,恒电流充-放电500次后比电容量仍能保持99%以上,这些呈示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钴镍双金属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应用于气敏材料的研究
16
作者 冯秋霞 王兢 李晓干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06-10012,10018,共8页
综述了最近报道的关于石墨烯与不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重点强调了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应用于气敏传感器领域在响应提高,响应恢复速度提高,工作温度降低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优势,并分析了关于气敏特性改善的可能因素... 综述了最近报道的关于石墨烯与不同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重点强调了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应用于气敏传感器领域在响应提高,响应恢复速度提高,工作温度降低等方面所体现出的优势,并分析了关于气敏特性改善的可能因素,同时考虑了关于石墨烯与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气敏响应可能的作用机理。同时也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技术挑战,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金属氧化物 复合材料 气敏材料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尹香槟 辛明亮 +5 位作者 黄国家 林建达 李茂东 刘一铭 代祖洋 戴永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5-59,共5页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高的比容量,石墨烯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作为电极材料,充分发挥了石墨烯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电极材料应用方面的优势,在确保高比容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与优异的循环稳定...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和热学性能,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高的比容量,石墨烯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作为电极材料,充分发挥了石墨烯与过渡金属氧化物在电极材料应用方面的优势,在确保高比容量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与优异的循环稳定性。综述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4种模型结构,即表面固定模型、叠层模型、包裹模型和混合模型,然后从三维纳米结构、杂元素掺杂、使用多元过渡金属氧化物、构建碳壳包裹结构等四方面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功能化修饰,构建高性能电极材料作了详细分析,最后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过渡金属氧化物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珺 杜真真 +3 位作者 王晶 于帆 王旭东 李炯利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3-126,共14页
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为寻找可替代Pt金属的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付出了诸多努力。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具备优异ORR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之一,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在ORR催化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因而引起广... 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为寻找可替代Pt金属的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付出了诸多努力。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具备优异ORR催化活性的催化剂之一,成本低廉、储量丰富,在ORR催化领域具有巨大潜力,因而引起广泛的研究。但由于大部分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性差,极大地阻碍了其催化活性,所以将其负载于合适的载体上,对提高ORR性能有重要意义。石墨烯以其独特的电子特性、优异的导电性以及其他良好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作为载体使用。本文综述了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OR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石墨烯载体分类、制备方法、过渡金属氧化物分类等多角度讨论了该类催化剂在ORR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指出石墨烯负载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ORR催化剂应致力于将开发杂原子掺杂石墨烯作为载体、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活性物质的主要发展方向,并趋向于降低制备工艺的能耗和周期,提高催化剂的性能,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还原反应 催化剂 过渡金属氧化物 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石墨烯/泡沫镍基底上制备Ni掺杂Co(OH)_2复合材料及其超电容性能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铁明 王力群 +1 位作者 李小成 寇生中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三维网状石墨烯/泡沫镍(3DGE/NF)为基底,电化学沉积Ni掺杂Co(OH)2纳米片得到三维镍钴双氢氧化物/石墨烯/泡沫镍(3D NixCo1-x(OH)2/GE/NF)复合电极材料,研究Ni掺杂量对材料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 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的三维网状石墨烯/泡沫镍(3DGE/NF)为基底,电化学沉积Ni掺杂Co(OH)2纳米片得到三维镍钴双氢氧化物/石墨烯/泡沫镍(3D NixCo1-x(OH)2/GE/NF)复合电极材料,研究Ni掺杂量对材料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o(OH)2中掺杂适量的Ni可以改善材料的表面形貌;高质量、高导电性石墨烯的存在促进电极与电解液的电荷传输,加上镍钴的协同作用,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倍率性能.当Ni掺杂量为34%时,3D Ni0.34Co0.66(OH)2/GE/NF复合电极材料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当电流密度为3 A/g时,其在1mol/L的KOH电解液中比容量达到1 714F/g,当电流密度升高到30A/g时比容量仍保持有73%达到1 254F/g,显示出较好的倍率性,且在10A/g的大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率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墨 镍钴双氢氧化物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石墨烯基Co-Ni双氢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20
作者 祁永东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2210-2213,2216,共5页
石墨烯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大的比表面积。以石墨烯、硝酸镍和硝酸钴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基Co-Ni双氢氧化物(GCN),用XRD、SEM、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方法对石墨烯和不同比例的GCN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 石墨烯具有高的机械强度和大的比表面积。以石墨烯、硝酸镍和硝酸钴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三维石墨烯基Co-Ni双氢氧化物(GCN),用XRD、SEM、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方法对石墨烯和不同比例的GCN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 A/g时,比容量可达1 230 F/g,并且循环500周后,比容量仍能保持91.6%,有望成为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级电容器 三维石墨 Co-Ni双氢氧化物 水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