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研究甘油二酯的热力学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赵欣欣 杜洪振 +1 位作者 李龙祥 孔保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04-208,共5页
甘油二酯是存在于各种动植物油脂中的天然微量成分,因其具有安全、营养、人体相容性高和加工适应性好等优点而被作为一种多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中。甘油二酯的热力学性质对其功能性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来源的甘油二... 甘油二酯是存在于各种动植物油脂中的天然微量成分,因其具有安全、营养、人体相容性高和加工适应性好等优点而被作为一种多功能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等行业中。甘油二酯的热力学性质对其功能性有很大的影响,不同来源的甘油二酯的初始结晶温度、峰值温度和热晗值等热力学性质不同。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是甘油二酯热力学性质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热分析技术之一,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快速和重现性好等优点。主要对差示扫描量热技术的原理和分类进行论述,进一步对该技术在甘油二酯的热力学性质的研究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甘油二醋 力学性质 功能性 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量热技术在含能材料寿命评估领域的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2
作者 张昊 庞爱民 彭松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A01期249-252,共4页
评述了微量量热技术在含能材料寿命评估领域的应用,以及该技术在特征参数选择、试验方法优化和临界点确定等方面的技术进展,并展望了微量量热技术在这一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量热技术 含能材料 寿命评估 发展趋势 特征参数 临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化学反应热效应理论和量热技术的教学研究
3
作者 刘浪 张志红 《昌吉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81-85,共5页
化学反应热效应和量热技术是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大部分无机化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阐释得过于简单。本文以本科无机化学原理为基础,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相关规定及其意义、热化学原理在热效应测量技术中的体现和应用进... 化学反应热效应和量热技术是大学一年级无机化学课程的重要教学内容,大部分无机化学教材对这部分内容阐释得过于简单。本文以本科无机化学原理为基础,对化学反应热效应的相关规定及其意义、热化学原理在热效应测量技术中的体现和应用进行深入讨论,以期对教师教学有所启发,对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反应效应 量热技术 教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在淀粉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金丽 《食品与机械》 CSCD 2000年第3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淀粉 糊化性质 老化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金属磁量热技术的拾波线圈电磁性能仿真模拟
5
作者 李睿 孟思勤 +5 位作者 郝丽杰 王洪亮 徐利军 孙凯 刘蕴韬 陈东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835-1840,共6页
金属磁量热技术是利用稀土金属的磁化在低温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特性,对低能射线能谱进行高分辨的探测。拾波线圈作为拾取磁信号变化的重要部分,在金属磁量热技术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其设计构型及电磁参数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能量分辨能力。... 金属磁量热技术是利用稀土金属的磁化在低温随温度变化明显的特性,对低能射线能谱进行高分辨的探测。拾波线圈作为拾取磁信号变化的重要部分,在金属磁量热技术中担任重要的角色,其设计构型及电磁参数直接影响到传感器的能量分辨能力。本文利用有限元模拟仿真技术对线圈的匝数、占空比等参数对电磁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计算,并通过与实测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仿真模型与参数的正确性,为拾波线圈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磁量热技术 低能γ射线 拾波线圈 电磁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在生物大分子体系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沈菊林 王保怀 刘京生 《保定师专学报》 1999年第2期34-42,共9页
着重介绍了该技术在蛋白质及核酸两类生物大分子体系研究中的应用。内容包括了蛋白质完整分子、分子片段及超分子化合物热力学性质的研究;给出了蛋白质热变性、降解及与小分子化合物作用的有关信息;
关键词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分析 蛋白质 核酸 生物大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栎种子和胚方脱水敏感性及其低温贮藏技术
7
作者 张铭佳 仝伯强 +5 位作者 曲凯 咸洋 崔程程 王永正 臧一村 韩彪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9,共11页
【目的】研究麻栎种子和胚方的脱水敏感性特征与临界含水量,探索麻栎种子低温保存技术和胚方超低温保存技术,为麻栎等顽拗性种子的保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野生麻栎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硅胶减重法快速脱水至目标含水量,测定不同含... 【目的】研究麻栎种子和胚方的脱水敏感性特征与临界含水量,探索麻栎种子低温保存技术和胚方超低温保存技术,为麻栎等顽拗性种子的保存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野生麻栎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硅胶减重法快速脱水至目标含水量,测定不同含水量种子和胚方的萌发指标;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测定不同含水量胚轴和子叶的热力学参数,根据含水量和对应热焓的关系测算胚方结晶临界含水量;应用低温密封保存法保存不同含水量的种子,运用玻璃化法在超低温环境中保存不同含水量的胚方。【结果】1)麻栎不同含水量种子和胚方萌发特征显示,二者分别从初始含水量34.90%和44.14%降至10.00%,萌发率从93.00%和90.00%降至5.00%和60.00%。2)不同含水量麻栎胚轴和子叶DSC结果显示,随着胚轴和子叶含水量降低,结晶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和热焓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与含水量显著正相关;不同含水量胚轴平均热焓高于子叶平均热焓,胚轴自由水含量高于子叶自由水含量,初步判定本批次麻栎胚方理论结晶临界含水量为11.72%。3)脱水对麻栎种子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脱水程度加深,种子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4)麻栎种子低温保存结果显示,初始含水量种子在4℃下保存21天,萌发活力没有变化,重度脱水(10.00%~20.00%)种子能够忍受一定程度的低温伤害;不同含水量胚方超低温保存结果显示,含水量对超低温保存结果有显著影响,PVS2预处理30 min时10.00%和15.00%含水量麻栎胚方成活率分别为5.00%和3.00%,不同含水量胚方经预处理和超低温保存后,热力学特征发生改变,15.00%含水量麻栎胚方重新获得自由水。【结论】麻栎种子和胚方萌发率随含水量下降而降低,具有脱水敏感性特征,脱水对麻栎种子生理生化特性有显著影响;麻栎胚方理论结晶临界含水量为11.72%;超低温保存麻栎胚方具有可行性,但仍需完善保存方法,提高胚方超低温保存后恢复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栎 顽拗性种子 脱水敏感性 超低温保存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检测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的气体释放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酒少武 杨爱武 陈延信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77-1281,共5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进行在线检测,对水泥生料基固硫剂煅烧过程的气体释放特性进行研究。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综合热分析仪上模拟煅烧过程,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气体产物成分。结果显示:水泥生料基固硫剂中在35~1 450℃煅烧过程中主要释放二氧化碳、水、二氧化硫气体,共发生四步反应。第一步反应为吸附水解吸附和石膏脱结晶水,水积分流量峰值为121.56,154.72℃,总失重为3.19%;第二步反应为矿物相中结晶水的脱除,失重为0.29%,水积分流量峰值为423.83℃;第三步反应为碳酸钙分解,失重为24.40%,二氧化碳气体积分流量出现最大值为818.87℃,在819.54℃水积分流量峰出现最小值;第四步反应为硫酸钙分解,共失重1.83%,二氧化硫气体积分流量在1 415.69℃出现释放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差示扫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技术 气体 释放特征 水泥生料 固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热阵列式激光束能量分布测量系统研制 被引量:6
9
作者 段刘华 谢永杰 +4 位作者 戢运峰 王立君 刘峰 林新伟 陈振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10-1114,共5页
为了实现对高能密度激光束分布的测量,提出了高占空比蜂窝阵列结合分立隔热式能量探头的设计思想,研制出了一种耐激光辐照能力强、测量稳定的激光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蜂窝状阵列板、多路量热探头、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单元和相应... 为了实现对高能密度激光束分布的测量,提出了高占空比蜂窝阵列结合分立隔热式能量探头的设计思想,研制出了一种耐激光辐照能力强、测量稳定的激光参数测量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蜂窝状阵列板、多路量热探头、多通道高速数据采集单元和相应数据处理软件组成。测量系统空间占空比为62%,光强分布测量不均匀性优于5%,测量动态范围达600倍,总能量测量不确定度优于8.5%。量热阵列测量系统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大面积、大动态范围激光束总能量和光强分布绝对测量的技术难题,为激光束能量绝对分布测量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量热技术 空间能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照相光谱增感染料在溴化银沉淀表面的吸附及吸附热测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耿信鹏 申洁如 +1 位作者 张祖训 钟广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4期549-554,共6页
用离心分离法得到25℃菁染料Ⅱ和Ⅲ分别在几种溶剂的溴化银分散系中的吸附等温线;记录了染料溶液的吸收光谱和吸附态染料的反射光谱。采用精密量热技术得到25±0.01℃溴化银从DMF-水溶液中吸附染料Ⅱ等位摩尔吸附热为-(3.18±0.... 用离心分离法得到25℃菁染料Ⅱ和Ⅲ分别在几种溶剂的溴化银分散系中的吸附等温线;记录了染料溶液的吸收光谱和吸附态染料的反射光谱。采用精密量热技术得到25±0.01℃溴化银从DMF-水溶液中吸附染料Ⅱ等位摩尔吸附热为-(3.18±0.09)KJ/mol(θ=0.87)。还对从DMF溶液中吸附染料Ⅱ的体系绘制了以单位溴化银表面的吸附热表示的吸附等温线,表明用精密量热技术可以研究染料的吸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等温线 量热技术 溴化银 吸附 表面的吸附 吸附染料 离心分离法 吸附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90K~400K自动精密绝热量热装置的建立
11
作者 袁野 刘寿松 《山西建筑》 2015年第34期202-204,共3页
采用绝热量热法建立了固体比热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及操作要点,并测试了标准物质Al2O3和石英粉的比热容,指出该装置具有测试范围广,测试精度高的优点,可保证实验系统的良好绝热条件。
关键词 量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硝酰胺铵的燃烧和热分解 被引量:5
12
作者 翟进贤 杨荣杰 李晓东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83-86,共4页
通过燃速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和热失重技术(TG)研究了有机金属化合物(OME)对二硝酰胺铵(ADN)单元推进剂的热分解和燃烧性能的影响.1~12 MPa范围内,1%OME可以提高ADN单元推进剂的燃速.TG和DSC分析表明,OME可以显著降低ADN的起... 通过燃速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和热失重技术(TG)研究了有机金属化合物(OME)对二硝酰胺铵(ADN)单元推进剂的热分解和燃烧性能的影响.1~12 MPa范围内,1%OME可以提高ADN单元推进剂的燃速.TG和DSC分析表明,OME可以显著降低ADN的起始分解、放热温度;OME含量对ADN的起始热分解温度有明显的影响.热分解动力学分析显示,加入1%OME后,ADN的热分解活化能降低3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二硝酰胺铵 有机金属催化剂 分解 分解温度 二硝酰胺铵 燃烧性能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有机金属化合物 单元推进剂 DSC分析 动力学分析 A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的燃烧和催化热分解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杰 杨荣杰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通过燃速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DSC)和热失重技术 (TG)研究了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OME)对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 (HNIW )单元推进剂热分解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在 1~ 13MPa的燃烧压力范围内 ,OME能够提高HNIW低压燃速和降低高压燃速 ... 通过燃速测定、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DSC)和热失重技术 (TG)研究了有机金属化合物催化剂(OME)对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 (HNIW )单元推进剂热分解和燃烧性能的影响。在 1~ 13MPa的燃烧压力范围内 ,OME能够提高HNIW低压燃速和降低高压燃速 ,显著地降低燃速压力指数 ;不同加热速率下的DSC和TG分析显示 ,OME加速了HNIW的初始热分解 ,但提高了后期分解的活化能。讨论了OME +HNIW的燃烧性能与热分解之间的关系 ,提出HNIW的燃烧在低压和高压下分别有不同的燃速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 燃烧 催化分解 固体推进剂 燃速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失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DSC-MS联用研究不同气氛下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的热裂解特性 被引量:4
14
作者 戴燕 谭卫红 +2 位作者 胡立红 马艳 蔡燕燕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87-394,共8页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质谱联用技术(TG-DSC-MS)研究了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在不同气氛下热分解过程中质量、能量、气体产物的变化规律,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裂... 采用热重-差示扫描量热-质谱联用技术(TG-DSC-MS)研究了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在不同气氛下热分解过程中质量、能量、气体产物的变化规律,利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腰果壳油改性热塑性酚醛树脂热分解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裂解气氛能显著影响样品的热解过程:与氮气气氛下相比,样品在空气气氛下的失重区间总数和主失重区温度范围均增加,且有2个主失重区,裂解更加完全;氮气气氛下,在主失重区表现明显的吸热效应,而在空气气氛下,第Ⅰ主失重区的热效应与升温速率有关,第Ⅱ主失重区放热明显;在反应深度α为0.10~0.90的区间内,分别采用一级四段、一级六段对样品在氮气、空气气氛下的热裂解过程进行模拟,得到氮气气氛下各段的平均活化能为17、65、32、13 kJ&#183;mol-1,空气气氛下各段的平均活化能为72、23、14、12、19、57 kJ&#183;mol-1.不同气氛下,MS总离子流图信号强度与TG曲线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但气氛种类对裂解产物种类和相对含量有较大影响:惰性气氛(Ar气)下,样品更容易裂解成烷基酚(苯酚、甲基苯酚、乙基苯酚、二甲苯酚、三甲苯酚)、烷基苯(苯、甲苯、二甲苯、三甲苯、乙基甲苯)等芳香烃类和烷烃类(甲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气态产物,芳香烃化合物为主产物,生成量在305~333℃达到第一个峰值,408~460℃附近达到第二峰值;而在有氧的空气气氛中,CO2、H2O和甲酸为主要气体产物,释放量明显比惰性气氛下大,芳香烃类化合物只在第一个主失重区有逸出,种类和释放量明显较少,且未检测到烷烃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果壳油 塑性酚醛树脂 分解 重-差示扫描-质谱联用技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灵敏度DSC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15
作者 陆立明 《中国食品工业》 2007年第4期46-46,共1页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的发展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材料、药物、食品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流型DSC基于Boersma原理(1955年):仪器的热阻与样品无关,因此热流可以定量测定。功率补偿型DSC基于Watson和O’Neill在1963年提...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DSC)的发展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在材料、药物、食品等领域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热流型DSC基于Boersma原理(1955年):仪器的热阻与样品无关,因此热流可以定量测定。功率补偿型DSC基于Watson和O’Neill在1963年提出的原理,测量输入到样品和参比之间的功率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C技术 高灵敏度 突破性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测定 补偿型 样品 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醇与DPPC二元体系的液态有序相(英文)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文颖 陈琳 +1 位作者 吴富根 尉志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49-1154,共6页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由不同结构的固醇(胆固醇、脱氢胆固醇、豆固醇、谷固醇、麦角固醇以及固醇核)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元体系形成的液态有序相.研究表明,胆固醇比植物固醇(豆固醇和谷固醇)和真菌固醇... 应用同步辐射X射线衍射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由不同结构的固醇(胆固醇、脱氢胆固醇、豆固醇、谷固醇、麦角固醇以及固醇核)和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PPC)二元体系形成的液态有序相.研究表明,胆固醇比植物固醇(豆固醇和谷固醇)和真菌固醇(麦角固醇)能更有效地与DPPC形成液态有序相(Lo);有胆固醇或者脱氢胆固醇参与的液态有序相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稳定,而由植物固醇和真菌固醇参与的液态有序相对温度有较强的依赖性,在DPPC主相变温度附近有明显的热致相变过程,因此这一液态有序相应该进一步区分为Loβ和Loα相.研究结果有助于阐明固醇尾链在液态有序相以及脂筏中的作用,也有助于理解在进化过程中动物细胞膜为何选择胆固醇作为主要固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醇 DPPC 脂筏 X射线衍射 量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固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国彬 范晓东 +3 位作者 孔杰 刘郁杨 王生杰 佀庆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98-1605,共8页
采用等温差示光量热技术(DPC)研究了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固化动力学.探索了引发剂浓度、光强度、聚合温度和环境气氛对固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光引发剂浓度和光强度及提高环境温度均可提高其固化速率和双... 采用等温差示光量热技术(DPC)研究了超支化聚硅氧烷的紫外光固化行为及固化动力学.探索了引发剂浓度、光强度、聚合温度和环境气氛对固化行为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光引发剂浓度和光强度及提高环境温度均可提高其固化速率和双键最终转化率.在空气中固化时存在氧阻聚现象,增大光强度可以显著缩短诱导期.运用带扩散因子的自催化固化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其光固化动力学,计算出特定条件下的光固化动力学参数,反应总级数约为6~7,表观活化能为9.95 kJ/mol.通过超支化聚合物与两种结构类似的低官能度单体光固化行为的对比,研究了超支化聚合物固化行为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发现由于超支化大分子的独特结构,在固化初始阶段便产生凝胶,因此双键的最终转化率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硅氧烷 紫外光固化 动力学 差示光量热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护剂溶液固化性质的DSC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桐记 高才 +2 位作者 周国燕 胥义 华泽钊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41,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乙二醇、丙三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和2,3丁二醇水溶液的水合性质、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反玻璃化转变温度,得出了这些性质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研究发现未冻水含量在低浓度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在中高浓度则随...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乙二醇、丙三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和2,3丁二醇水溶液的水合性质、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反玻璃化转变温度,得出了这些性质与溶液浓度的关系。研究发现未冻水含量在低浓度时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而在中高浓度则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对于玻璃化转变,中低浓度区溶液形成的是部分晶体的玻璃态,紧接着在高浓度区溶液形成完全的玻璃态。部分玻璃化的温度不随浓度变化,而玻璃化的温度随浓度增大而升高。形成反玻璃化的浓度范围比较小,反玻璃化的温度随浓度增大而升高。保护剂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反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明显差异,则反映它们在玻璃化能力方面的强与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保护剂溶液 固化性质 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多元醇 水合 玻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性学研究方法在变性淀粉研究中应用
19
作者 何继文 洪雁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8,共3页
该文介绍物性学研究方法,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技术(XRD)、差式扫描量热技术(DSC)、核磁共振技术(NMR)等在研究变性淀粉颗粒形貌、糊化特性、老化特性和乳化能力等方面应用。
关键词 变性淀粉 扫描电子显微镜 差式扫描量热技术 核磁共振 X-射线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块状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强 吴能友 +3 位作者 李彦龙 刘昌岭 孙建业 孟庆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1-148,共8页
与冷泉相关的块状甲烷水合物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为了了解其分解动力学特征以便于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实验测试了块状甲烷水合物的生成与分解过程,将分解的吸热效应与分解速度相关联,分析不... 与冷泉相关的块状甲烷水合物是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开发的重点目标之一。为了了解其分解动力学特征以便于制订合理的开发方案,利用高压差示扫描量热仪实验测试了块状甲烷水合物的生成与分解过程,将分解的吸热效应与分解速度相关联,分析不同环境下块状甲烷水合物分解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变化特征,然后,基于实验结果采用经典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压力下甲烷水合物分解活化能,进而评价分解表面积、温度、压力和矿化度等因素对甲烷水合物分解速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压力升高,甲烷水合物分解活化能逐渐增大,在此次实验测试条件下其数值介于27.5~28.5 kJ/mol;②在去离子水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的分解瞬时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分解早中期其累计分解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呈指数函数形式增长,后期则呈缓慢线性增长;③在孔隙水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的分解瞬时速度也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但较之于去离子水溶液,孔隙水溶液中甲烷水合物的分解瞬时速度峰值出现的时间较晚,孔隙水溶液矿化度对水合物分解速度的促进作用弱于温度的影响;④对影响去离子水溶液中块状甲烷水合物分解速度的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结果依次为分解表面积、温度、压力。结论认为,在储层改造的基础上,热激法是块状甲烷水合物开采的合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状甲烷水合物 高压差示扫描量热技术 分解动力学 分解速度 分解活化能 储层改造 激法 合理开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