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一个新的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鉴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光涛 唐纪良 +2 位作者 何勇强 陈保善 危广宁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91-598,共8页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的病原菌,能引起十字花科作物发生黑腐病。本课题组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Xcc野生型菌株8004诱变,获得17280株Tn5gusA5突变体,并从中筛选到一批致病缺陷突变体,采用TAIL-PCR对致病...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cc)是十字花科植物重要的病原菌,能引起十字花科作物发生黑腐病。本课题组采用转座子Tn5gusA5对Xcc野生型菌株8004诱变,获得17280株Tn5gusA5突变体,并从中筛选到一批致病缺陷突变体,采用TAIL-PCR对致病缺陷突变体的Tn5gusA5插入位点进行定位,发现5株突变体的Tn5gusA5插在8004菌株的基因组ORF1857内(未发表资料),该ORF功能尚未见报道。序列分析表明,ORF1857演绎的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eaeruginosa)的wbpL基因演绎的编码产物具有33%的一致性和45%的相似性,并具有第4家族的糖基转移酶功能域,因此本文暂将ORF1857命名为wbxL基因。对wbxL基因进行缺失,获得的缺失突变体用剪叶法接种到寄主萝卜叶片时,缺失突变体完全丧失致病性,一段PCR合成的包含wbxL基因的DNA片段能互补缺失突变体,恢复缺失突变体的致病性。这证实wbxL基因是Xcc的一个新的致病相关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 wbxL基因 致病相关基因 缺失突变体 致病 克隆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脯氨酸亚氨基肽酶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致病力
2
作者 邢芸 占昭宏 +2 位作者 吴可建 魏炳峥 陶均 《热带生物学报》 2025年第3期406-414,共9页
为探究脯氨酸亚氨基肽酶是否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的致病力,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Xcc中潜在的脯氨酸亚氨基肽酶,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这些蛋白,体外检测其脯氨酸亚氨基... 为探究脯氨酸亚氨基肽酶是否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野油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的致病力,首先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Xcc中潜在的脯氨酸亚氨基肽酶,然后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这些蛋白,体外检测其脯氨酸亚氨基肽酶酶活性,最后在Xcc中突变及回补这些基因,通过分析突变及回补菌株的致病力、生长特性、运动力和胞外酶活性,初步确定脯氨酸亚氨基肽酶在调控Xcc致病力中的作用。结果表明,Xcc编码两个脯氨酸亚氨基肽酶(PipA和PipB),突变其中任何一个都导致Xcc致病力下降。进一步分析发现pipA和pipB过表达均导致病原菌运动力增强。此外,pipA过表达提高了Xcc胞外蛋白酶活性,但pipB不具备这种活性。因此,脯氨酸亚氨基肽酶PipA和PipB可能通过调控Xcc的运动性,进而影响病原菌的致病能力,PipA还可能通过调控胞外蛋白酶活性,进而影响Xcc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脯氨酸亚氨基肽酶 致病 运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调节因子VrhR负调控野油菜黄单胞菌的致病力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钰 林茂娟 +3 位作者 李婷 李春霞 陈银华 陶均 《热带生物学报》 2020年第2期217-222,237,共7页
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转录调节因子VrhR,VrhA和VrhB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敲除和致病性分析确定它们在Xcc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VrhR只含有HTH(helix-turn-helix)结构域;在基因组上vrh... 以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Xcc)转录调节因子VrhR,VrhA和VrhB为研究对象,通过基因敲除和致病性分析确定它们在Xcc与宿主互作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VrhR只含有HTH(helix-turn-helix)结构域;在基因组上vrhR位于其他2个lysR类转录调节因子(vrhA和vrhB)之间,但转录方向相反。vrhR突变会提高Xcc的致病能力,但vrhA和vrhB突变对病原菌的致病能力没有影响。同时,vrhR,vrhA和vrhB突变均不影响细菌的运动性及胞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HTH转录调节因子 VrhR 致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重组克隆pIXU9278对黄原胶生物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姚仕义 王金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6-40,共5页
用pIJ3200作为载体,构建了包含1562个重组克隆野生型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粘粒文库,通过三亲交配法,基因文库中的重组克隆可以在pRK2013的帮助下,从E.coli中转移到XCCNAU-92中,绝大多数重组克隆对黄... 用pIJ3200作为载体,构建了包含1562个重组克隆野生型野油菜黄单胞菌的粘粒文库,通过三亲交配法,基因文库中的重组克隆可以在pRK2013的帮助下,从E.coli中转移到XCCNAU-92中,绝大多数重组克隆对黄原胶合成无影响,但导致菌株生长缓慢。工程菌株XCCNAU-9278(pIXU9278)在28℃、120r/min条件下发酵72h,产量达37.50g/kg,发酵液粘度为14600mPa·s,与XCCNAU-92相比,产量增加7.14%,发酵液粘度增加7.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重组克隆 原胶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烯脂酰ACP还原酶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4
5
作者 余永红 马建荣 王海洪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4-522,共9页
烯脂酰ACP还原酶是细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Xcc)8004基因组中XC_0119(Xccfab V)注释为反-2-烯脂酰Co A还原酶基因.但其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烯脂酰ACP还原... 烯脂酰ACP还原酶是细菌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Xcc)8004基因组中XC_0119(Xccfab V)注释为反-2-烯脂酰Co A还原酶基因.但其编码产物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烯脂酰ACP还原酶Fab V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并含有相同的催化活性中心Tyr-(Xaa)8-Lys序列.用携带Xccfab V的质粒载体互补大肠杆菌fab I温度敏感突变株JP1111,转化子能在42℃生长,表明Xccfab V能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 I突变.体外重建脂肪酸合成反应表明,Xcc Fab V能催化不同链长的烯脂酰ACP还原为脂酰ACP,且催化活性不受三氯森抑制.遗传学研究表明,Xccfab V是必需基因,不能获得Xccfab V基因敲除突变株.将携带大肠杆菌fab I的外源质粒导入野生菌后,可敲除染色体上的fab V基因,获得的替换突变株生长特性和脂肪酸组成未发生显著变化,但替换突变株对三氯森敏感.上述结果证实,野油菜黄单胞菌fab V是必需基因,编码烯脂酰ACP还原酶,参与脂肪酸从头合成反应,且Fab V是Xcc对三氯森耐受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脂肪酸合成 烯脂酰ACP还原酶 三氯森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烷烃对野油菜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欧杰 李柏林 程抒劼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73-276,共4页
本实验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以玉米淀粉作为碳源进行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添加作为携氧剂的混合烷烃对提高产胶率的影响,同时电镜观察不同发酵时期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产胶情况。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罐实验。添加8%混合烷烃发酵66h... 本实验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以玉米淀粉作为碳源进行黄原胶生物合成过程中,添加作为携氧剂的混合烷烃对提高产胶率的影响,同时电镜观察不同发酵时期野油菜黄单胞菌的产胶情况。在摇瓶发酵的基础上,进行发酵罐实验。添加8%混合烷烃发酵66h后,黄原胶产胶率和碳源转化率明显提高。结果显示:摇瓶发酵产胶率可达3.84%(对照组为2.58%),碳源转化率为76.8%(对照组为51.6%);发酵罐产胶率可达4.18%(对照组为2.90%),碳源转化率为83.6%(对照组为5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胶 混合烷烃 油菜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8004 α-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红歌 陈健 +2 位作者 王旭 胡渝 马向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3-146,154,共5页
 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α-淀粉酶进行了定位,确定该酶为胞外酶,且只有一型α-淀粉酶。采用切胶纯化得到纯酶,SDS-PAGE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2ku。研究显示,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2,通过酶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该酶热稳定性较...  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α-淀粉酶进行了定位,确定该酶为胞外酶,且只有一型α-淀粉酶。采用切胶纯化得到纯酶,SDS-PAGE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2ku。研究显示,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6.2,通过酶的稳定性研究发现该酶热稳定性较差,而pH值在4.86~10.47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Α-淀粉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葡萄糖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正久 钱静 +2 位作者 张连英 董红梅 陆光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17,共4页
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是糖酵解的第一步反应,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利用碳源代谢及其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初步鉴定Xcc葡萄糖激酶基因功能,为研究其利用碳源相关代谢及致病性提供理论依据,以pQE30为表达载... 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葡萄糖-6-磷酸,是糖酵解的第一步反应,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利用碳源代谢及其致病性中起重要作用。为了初步鉴定Xcc葡萄糖激酶基因功能,为研究其利用碳源相关代谢及致病性提供理论依据,以pQE30为表达载体,采用常规PCR技术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cc8004基因组上注释为葡萄糖激酶的3个基因(XC_1166、XC_1223和XC_1976)进行了克隆与表达,该3个基因在大肠杆菌JM109中有较高表达量,经Ni2+金属层析柱纯化后分别得到带有3个His的融合蛋白XC_1166-His6、XC_1223-His6和XC_1976-His6,分析表明仅XC_1976的表达产物具有葡萄糖激酶活性,为Xcc8004葡萄糖激酶基因,经测定XC_1976-His6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pH值为7.1,最适反应条件下比活力为(380.6±1.123)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葡萄糖激酶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产黄原胶的性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建国 黄勋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9-32,共4页
通过发酵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得到黄原胶,进而测定该黄原胶在不同质量浓度、p 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温度下黏度变化,分析黄原胶流变特性、丙酮酸质量分数和黏均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本实验菌株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8.4 g/L,黄原胶黏度在质... 通过发酵一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得到黄原胶,进而测定该黄原胶在不同质量浓度、p H值、氯化钠质量浓度、温度下黏度变化,分析黄原胶流变特性、丙酮酸质量分数和黏均分子质量。结果表明:本实验菌株的黄原胶产量达到28.4 g/L,黄原胶黏度在质量浓度高于4.0 g/L时迅速升高,黄原胶黏度在p H 3.0~10.0之间稳定。氯化钠质量浓度由10 g/L增加到70 g/L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提高20%,而温度高于35℃时使1.0 g/L黄原胶黏度降低。黄原胶的丙酮酸质量分数达到6.35%,黏均分子质量为5.7×106 D。1.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26.94和0.765 5,5.0 g/L黄原胶的稠度系数和流体指数分别为489.65和0.328 1。研究表明该株野油菜黄单胞菌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原胶 黏度 假塑性流体 丙酮酸质量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S-152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汪天虹 钟玲 +1 位作者 王春卉 朱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0-24,共5页
以质粒pUC9为载体,大肠杆菌JM83为宿主菌,用鸟枪法克隆到纤维素降解细菌野油菜黄单胞菌S-152的内切葡聚糖酶(CMCase)基因,克隆到的CMCase基因位于27kb的HindⅢ片段上,该重组质粒命名为pUC... 以质粒pUC9为载体,大肠杆菌JM83为宿主菌,用鸟枪法克隆到纤维素降解细菌野油菜黄单胞菌S-152的内切葡聚糖酶(CMCase)基因,克隆到的CMCase基因位于27kb的HindⅢ片段上,该重组质粒命名为pUC9H-1。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结果显示所克隆到的内切葡聚糖酶基因与野油菜黄单胞菌染色体DNA有亲和性。对克隆株的酶学性质分析表明,其CMCase活力为0310μmolGlu/mg蛋白·分钟,最适作用pH为64,最适作用温度为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基因克隆 CMCase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3-羟基脂酰ACP脱水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马建荣 陈程 +3 位作者 鄢明峰 李先其 张文彬 余永红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697,共10页
细菌采用II型脂肪酸系统合成脂肪酸,其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唯一的脱水反应,是细菌生长的关键酶之一.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引起几乎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黑腐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为研究Xcc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本研究利... 细菌采用II型脂肪酸系统合成脂肪酸,其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催化唯一的脱水反应,是细菌生长的关键酶之一.野油菜黄单胞菌(Xcc)引起几乎所有十字花科植物的黑腐病,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广泛的经济损失.为研究Xcc中3-羟脂酰ACP脱水酶,本研究利用大肠杆菌3-羟脂酰ACP脱水酶FabZ序列同源比对时,发现其与XC2876(XcfabZ)编码蛋白具有同源性,序列一致性达到46.1%,同时还具有保守的α螺旋结构和活性位点.将XcfabZ异体遗传互补大肠杆菌fabZ(EcfabZ)条件突变株HW7,结果显示添加IPTG能恢复突变株的生长,初步表明XcFabZ具有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而体外活性分析显示,XcFabZ能在脂肪酸合成的起始反应和延伸反应中发挥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作用.本研究不能直接获得XcfabZ基因敲除突变株,但将携带EcfabZ或XcfabZ的表达质粒导入后,获得基因替换突变株,证明XcfabZ是必需基因.EcfabZ替换突变株的脂肪酸组成与野生菌有差异,对逆境条件(高盐、低pH、H2O2和SDS)的耐受性显著下降,运动性也显著降低,但XcfabZ替换突变株恢复到野生菌水平,表明XcFabZ与EcFabZ虽然都具有3-羟脂酰ACP脱水酶活性,但在细胞中生理功能可能有一些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3-羟脂酰ACP脱水酶 脂肪酸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基因GumD克隆与重组质粒的构建
12
作者 欧杰 李柏林 +1 位作者 刘莹 徐明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82-184,共3页
目的:建立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基因GumD的克隆与重组质粒构建的方法。方法:以优化PCR实验条件扩增得到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基因GumD片断,与抗药性质粒pMD18-T连接,获得重组质粒,并用CaCl2法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细胞。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 目的:建立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基因GumD的克隆与重组质粒构建的方法。方法:以优化PCR实验条件扩增得到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基因GumD片断,与抗药性质粒pMD18-T连接,获得重组质粒,并用CaCl2法转化JM109大肠杆菌细胞。结果:DNA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产胶基因和构建重组质粒。结论:此方法可用于克隆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基因和构建产胶基因重组质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产胶基因 克隆 重组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抗药性质粒转化研究
13
作者 欧杰 刘以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74,共4页
本论文研究了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菌种的不同生长状态、不同转化液等因素对感受态细胞转化率的影响。旨在通过各方面因素的综合比较,获得一个最佳的菌种抗药转化方案。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基因组DNA 基因 质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中长链3-酮脂酰ACP合成酶的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董会娟 余永红 +1 位作者 王海洪 马金成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9-54,共6页
【目的】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8004基因组中3个标注为3-酮脂酰ACP合成酶的基因Xcfab F1、Xcfab F2和Xcfab B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将这3个基因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 BAD24M,然后转化大肠埃希菌Escheric... 【目的】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8004基因组中3个标注为3-酮脂酰ACP合成酶的基因Xcfab F1、Xcfab F2和Xcfab B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的功能.【方法】将这3个基因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 BAD24M,然后转化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的fab B和fab F温敏型突变株CY242和CY244,同时利用体外无细胞抽提物酶学分析Fab F1、Fab F2和Fab B蛋白活性.【结果和结论】Xcfab F1和Xcfab B基因分别能遗传互补大肠埃希菌fab F和fab B突变,而Xcfab F2基因则不能互补大肠埃希菌fab F或fab B突变.体外无细胞抽提物酶学分析表明Fab F1和Fab B都能完成辛脂酰-ACP的延伸,但Fab F2则不能完成该酶促反应.Xcfab B基因编码3-酮脂酰ACP合成酶I,Xcfab F1基因编码3-酮脂酰ACP合成酶II,而fab F2基因不参与中长链脂肪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3-酮脂酰ACP合成酶 遗传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S—152遗传转移系统的建立及外源性内切葡聚糖酶基因在其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4
15
作者 蔡勉 刘纯强 高培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0-44,共5页
通过细胞接合的方式将广宿主质粒pRK404、pKT230和RP4分别转入野油菜黄单胞菌S-152中,其转移频率均在10-4数量级上,从而建立起了S—152的转移系统.用同法将由载体质粒pRK404和白纹黄单胞菌XAI-1的CMC酶基因构成的重组质粒pND82转入到... 通过细胞接合的方式将广宿主质粒pRK404、pKT230和RP4分别转入野油菜黄单胞菌S-152中,其转移频率均在10-4数量级上,从而建立起了S—152的转移系统.用同法将由载体质粒pRK404和白纹黄单胞菌XAI-1的CMC酶基因构成的重组质粒pND82转入到S-152中共得到了表达,使S—152(pND82)的胞内CMC酶酶活比出发菌株S-152提高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单胞菌 遗传转移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茶素对野油菜黄单胞菌的抑菌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峰 邓江丽 +2 位作者 陈雯雯 余永红 毛雅慧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5-222,共8页
【目的】研究儿茶素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的抑制作用,开发儿茶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十字花科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天然杀菌剂模型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B滤纸片法初步确定儿茶素对Xcc的... 【目的】研究儿茶素对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Xcc)的抑制作用,开发儿茶素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价值,为十字花科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天然杀菌剂模型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K-B滤纸片法初步确定儿茶素对Xcc的抑制作用,利用液体稀释法测定儿茶素对Xcc的最低抑菌质量浓度(MIC)以及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在儿茶素的亚抑菌质量浓度下,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Xcc生物膜的形成,用生物化学方法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上分析Xcc胞外酶的分泌情况,在swarming培养基上检测Xcc的运动能力;通过生物活体试验检测儿茶素对萝卜黑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儿茶素对Xcc的MIC值为20μg/mL,MBC值为100μg/mL。在亚抑菌质量浓度为15μg/mL的条件下,儿茶素作用的Xcc所产生物被膜的量仅为阴性对照组的16%,说明此条件下儿茶素能够极显著抑制Xcc生物被膜的形成(P<0.001);能极显著抑制Xcc胞外蛋白酶的分泌(P<0.001),儿茶素作用时Xcc所分泌的蛋白酶产量仅为对照组的18%;对胞外淀粉酶及纤维素酶的分泌没有影响(P>0.05);对Xcc的运动能力有极显著抑制作用(P<0.001),儿茶素作用后导致Xcc运动性减弱,为对照组的73%。在使用儿茶素的情况下,白萝卜切片发生病害的程度较低。【结论】儿茶素对黑腐病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影响该菌部分毒力因子,具有良好的活体防治效果,有望为人工合成新型的黑腐病防治药剂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儿茶素 抑制作用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XanA基因的分离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39-241,共3页
本文主要建立了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XanA基因的分离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以黄原胶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PCR实验条件扩增得到XanA基因。最终以期使黄原胶的产量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方法能快速简便的从野油菜黄单胞菌中分离出产胶... 本文主要建立了野油菜黄单胞菌产胶XanA基因的分离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手段,以黄原胶菌株基因组DNA为模板,优化PCR实验条件扩增得到XanA基因。最终以期使黄原胶的产量成倍成数倍地增长。本方法能快速简便的从野油菜黄单胞菌中分离出产胶基因XanA,且其含量较高,纯度较好,可用于文库和重组质粒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基因组DNA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A基因与pUCm-T载体的连接
18
作者 袭凌 李柏林 欧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1-173,共3页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xanA基因与pUCm-T载体连接中的连接效果,并进行了转化实验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xanA基因与pUCm-T载体的适宜连接条件为16℃连接过夜。连接体系中,xanA基因与pUC... 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的连接方法在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xanA基因与pUCm-T载体连接中的连接效果,并进行了转化实验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xanA基因与pUCm-T载体的适宜连接条件为16℃连接过夜。连接体系中,xanA基因与pUCm-T载体的体积比为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xanA基因 pUCm-T载体 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钼对野油菜黄单胞菌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19
作者 陈永红 李柏林 +1 位作者 欧杰 田文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417-420,共4页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是一种利用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底物发酵产生酸性胞外杂多糖黄原胶的革兰氏阴性菌。本实验研究了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Mg2+、MoO2-对野油菜黄单胞菌代谢过程中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 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是一种利用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底物发酵产生酸性胞外杂多糖黄原胶的革兰氏阴性菌。本实验研究了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Mg2+、MoO2-对野油菜黄单胞菌代谢过程中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在不同发酵时期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Mg2+添加量为1ml即在发酵液中为0.5g/50ml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明显提高,MoO2-在发酵液中浓度为0.20g/50ml时丙酮酸激酶活性提高,表明适量的镁、钼对上述酶活性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丙酮酸激酶 MG^2+ MoO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油菜黄单胞菌群体感应的跨界信号交流被首次发现 被引量:1
20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24-124,共1页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根据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的浓度感应细胞密度进而产生细菌群体行为的基因调控方式。由信号分子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不仅发生在细菌之间,也存在于真核生物与细菌之间。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 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根据自身分泌的信号分子的浓度感应细胞密度进而产生细菌群体行为的基因调控方式。由信号分子介导的信号传递途径不仅发生在细菌之间,也存在于真核生物与细菌之间。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单胞菌 群体感应 信号分子 交流 信号传递途径 调控方式 群体行为 细胞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