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带水产品中溶藻弧菌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钟键 孙良娟 +3 位作者 李红权 蔡永红 关睿 蔡双虎 《热带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72-77,共6页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以满足口岸和基层部门对食品安全监控的迫切需求。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的新型检测技术,在恒定37℃条件下,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核酸的指数级扩增,整个检... 研究旨在开发一种用于水产品中溶藻弧菌的快速检测技术,以满足口岸和基层部门对食品安全监控的迫切需求。研究建立了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的新型检测技术,在恒定37℃条件下,该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核酸的指数级扩增,整个检测流程仅需20 min。通过优化反应体系和条件,成功实现了对溶藻弧菌的高效和快速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在50 cfu/管的菌量下准确检测到溶藻弧菌;此外,该技术操作简便、快速且节能,非常适合在口岸和基层部门推广应用,具有高效、快速、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在20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为热带水产品的安全监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该技术不仅满足口岸和基层部门的快速检测需求,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 水产品 溶藻弧菌 重组聚合等温技术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的间日疟快速可视化检测研究
2
作者 李诗慧 高春花 +5 位作者 危芙蓉 王多全 贾孝凯 张璟 王颖 石锋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基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及侧流层析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建立一种快速、可视化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方法,并进行检测效果评价。方法以间日疟原虫18S rRNA基因保守序列(Ge... 目的基于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及侧流层析试纸条(lateral flow dipstick,LFD)建立一种快速、可视化检测间日疟原虫的方法,并进行检测效果评价。方法以间日疟原虫18S rRNA基因保守序列(GenBank:DQ660817.1)为靶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设计引物和探针,以间日疟原虫标准质粒(pUCPv)为模板进行RPA和LFD检测,建立敏感、特异的间日疟原虫核酸RPA-LFD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用RPA-LFD检测浓度为1×10^(3)、1×10^(2)、1×10^(1)、1×10^(0)、1×10^(-1) copies/μL的pUCPv,评价其灵敏度;用RPA-LFD检测恶性疟、三日疟、卵形疟、内脏利什曼病患者及健康参与者全血DNA,评价其特异性,并利用该方法检测24例确诊间日疟患者全血DNA样本,评价其敏感性。结果建立了敏感、特异、快速可视化检测间日疟核酸的RPA-LFD方法,该方法能够在39℃恒温条件下20 min内完成对间日疟原虫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 copy/μL,与其他疟原虫、内脏利什曼原虫无任何明显交叉反应,特异性为100%。24例确诊间日疟患者的DNA样本检测阳性率为100%。结论建立的检测间日疟原虫核酸的快速可视化RPA-LFD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操作简便,且只需简易加热装置即可进行,适用于低资源环境下间日疟原虫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重组聚合等温 侧流层析试纸条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铭石 周若言 +2 位作者 杨婧 林佳笛 赵晓民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3,128,共6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是近年来新发明的一种基于能结合单链核酸(寡核苷酸引物)的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和链置换DNA聚合酶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不需要PCR仪,其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对于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具有重...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方法是近年来新发明的一种基于能结合单链核酸(寡核苷酸引物)的重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和链置换DNA聚合酶的等温核酸扩增技术,不需要PCR仪,其操作简单、反应快速、特异性强、检测灵敏度高,对于动物疫病快速检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文综述了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的应用现状,展望了应用前景,旨在为动物疫病的快速诊断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 聚合 动物疫病 等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聚合酶扩增技术检测弓形虫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绍征 顾乐盈 +3 位作者 武颖超 孟雅琴 于康英 黄晓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重组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检测弓形虫的方法,并应用于宠物猫临床样本验证。方法 以弓形虫基因529重复序列(Rep-529)作为靶标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Rep-529重组质粒作... 目的 旨在建立一种基于重组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检测弓形虫的方法,并应用于宠物猫临床样本验证。方法 以弓形虫基因529重复序列(Rep-529)作为靶标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构建Rep-529重组质粒作为标准品,建立荧光RPA反应体系。将质粒标准品10倍比稀释成不同浓度作为检测模板,进行灵敏度测试;分别以弓形虫、隐孢子虫、新孢子虫、旋毛虫、贾第鞭毛虫、牛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等几种寄生虫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特异性测试;同时应用荧光RPA法和RT-PCR法对52例阳性和40例阴性猫临床样本进行检测,比较分析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一种以PTRep重组质粒为标准品、ToxD-F/ToxD-R为引物、RepD-P为荧光探针的RPA反应体系,反应恒定温度为39℃,反应时间为30 min,检测灵敏度为1拷贝/μL,与隐孢子虫、新孢子虫、旋毛虫、贾第鞭毛虫、牛巴贝斯虫、环形泰勒虫等寄生虫无任何明显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共检测了92例猫临床粪便样本,荧光RPA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高于常规RT-PCR法(98.08%vs.82.69%),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2,P>0.05)。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的弓形虫荧光RPA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准确等特点,有可能作为弓形虫临床现场快速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 弓形虫 检测 灵敏度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的方法建立及评价
5
作者 周臣清 张娟 +3 位作者 綦艳 赵玲 黄宝莹 杨纯佳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0,共6页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 文章开发一种基于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的方法,实现对食品中骆驼源性成分快速检测。针对骆驼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建立的RAA体系优化其反应扩增条件,评估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并用建立的RAA法与GB/T 38164标准方法分别对24份市售骆驼制品进行检测并比对结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RAA法特异性强,乳及乳制品检出限为1.0%,肉及肉制品检出限为0.1%,且2种方法对24份骆驼乳肉及其制品检测结果一致。因此,本研究开发的RAA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介导等温核酸技术 骆驼源性成分 细胞色素B基因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星状病毒实时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6
作者 赵俊柯 余丹 +4 位作者 喻华英 尹文巧 张艳芳 谢志勤 谢芝勋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2-27,共6页
为建立针对鸡星状病毒(CAstV)的实时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RT-RAA)检测方法,基于CAstV的ORF1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试验筛选,确定最优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好的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 为建立针对鸡星状病毒(CAstV)的实时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核酸等温扩增(RT-RAA)检测方法,基于CAstV的ORF1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通过试验筛选,确定最优的引物和探针组合,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好的反应条件进行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测试。针对从广西南宁不同地区采集的20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并将结果与RT-PCR和RT-qPCR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建立的实时荧光RT-RAA方法能在20 min内完成反应,最佳反应温度为41℃,显示出极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达到1.4×10^(1)copies/μL,比普通RT-PCR高100倍。所设计的引物特异性高,仅能扩增出CAstV病毒,而对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与RT-qPCR相比,实时荧光RT-RAA的检测结果符合率高达98.27%,而普通RT-PCR与RT-RAA相比符合率仅为82.45%。建立了一种高效、快速、准确、灵敏且特异性强的实时荧光RT-RAA方法,适用于CAstV的临床大规模鉴别检测,为CAstV感染的监控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星状病毒 逆转录重组介导核酸等温 快速检测 ORF1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技术(RAA)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毛迎雪 刘蒙达 +7 位作者 张皓博 曲瑶 南文龙 苏华彬 刘建柱 孙淑芳 胡莉萍 樊晓旭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是一种恒温快速核酸扩增技术,是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中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的检测技术,其弥补了现有核酸体外扩增技术需要热循环的局限性,使得核酸体外扩增更加简便快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本文介绍... 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是一种恒温快速核酸扩增技术,是重组酶等温扩增技术中具有代表性和前沿性的检测技术,其弥补了现有核酸体外扩增技术需要热循环的局限性,使得核酸体外扩增更加简便快捷,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疫病检测。本文介绍了RAA技术的检测原理、引物探针设计及优缺点,综述了其在病毒、细菌、寄生虫及抗生素耐药基因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国内现有RAA技术标准及检测产品开发情况,以期为拓展RAA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介导 等温 病原检测 生物安全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支原体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健霖 田兴苗 +4 位作者 王景松 戴莎莎 郭亚男 何生虎 李继东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11-1819,共9页
为建立一种对牛支原体高效、快捷的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LFD-RPA)临床诊断方法,以牛支原体uvrc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筛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并通过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样本检测试验进行验证... 为建立一种对牛支原体高效、快捷的可视化重组酶聚合酶扩增(LFD-RPA)临床诊断方法,以牛支原体uvrc基因序列为靶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筛选引物和探针、优化反应条件,并通过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临床样本检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试验建立的牛支原体LFD-RPA最佳引物为F2/R2,最佳反应条件为39℃、 25 min;检测灵敏度可达2.08 copies·μL^(-1),是普通PCR灵敏度的100倍;与滑液囊支原体、沙门氏菌、绵羊肺炎支原体、多杀性巴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和产气荚膜梭菌之间无交叉反应;重复性稳定;对50份鼻拭子样本进行检测,阳性率为26%,与我国行业标准PCR检测方法的符合率为89.6%。该试验成功建立了牛支原体LFD-RP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敏感等优点,为牛支原体的临床快速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支原体 重组聚合 可视化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结合侧向流动试纸条技术快速可视化检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季拓 高玉芝 +1 位作者 王彦 高绪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侧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异性序列(NC_010943.1)为模板,设计RPA引...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nt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和侧向流动试纸条(lateral flow strips,LFS)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以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特异性序列(NC_010943.1)为模板,设计RPA引物。通过基础型RPA反应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根据候选引物对的扩增性能及引物二聚体的形成情况筛选最佳引物对。根据最佳引物对,设计探针和修饰引物。在引物和探针中引入碱基错配以消除假阳性信号,建立RPA-LFS反应体系。根据检测线的显色情况,优化RPA-LFS的最佳反应条件。使用临床常见的12种致病菌和12个临床来源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以10倍梯度稀释的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基因组为模板,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收集108例临床样本,将该方法与qPCR检测法和生化培养法对比,对RPA-LFS检测法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及临床应用评价。结果:RPA-LFS检测法在37℃恒温条件下8 min即可完成扩增反应,1 min内可在LFS上观察到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1.107 CFU,并且与其他病原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应用于临床样本检测时,该方法与qPCR相比,检测结果准确性一致。与生化培养方法的符合率为99.07%,kappa指数值为0.972,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不依赖于精密仪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RPA-LFS检测方法,能够短时间内精准鉴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该方法的建立可为及时制定合理的抗菌治疗方案提供信息,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重组聚合 侧向流动试纸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在动物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蕾 陈亮 +12 位作者 江波涛 冯万宇 兰世捷 苗艳 沈思思 李丹 田秋丰 杨昊天 张艳 刘雪松 黄宣凯 钟鹏 史同瑞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9-94,共6页
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应用广泛。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在较低温度(37~42℃)下扩增DNA或RNA,具有反应时间短、样品制备量少、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优点。RPA突破了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 体外核酸扩增技术在动物疫病病原检测中应用广泛。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等温扩增技术,可在较低温度(37~42℃)下扩增DNA或RNA,具有反应时间短、样品制备量少、特异性和敏感性高等优点。RPA突破了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CR)实施时对实验室条件的依赖性,并能高效和灵敏地检测动物疫病病原。基于RPA技术的病原菌检测方法可实现对动物细菌病的现场快速诊断。论文综述了RPA技术的反应体系和条件、反应原理和产物检测方法等,介绍了RPA技术在动物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和潜在价值,以期为动物疾病快速诊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 快速检测 病原菌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足目虹彩病毒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海莉 田飞焱 +4 位作者 孟霞 裴建明 徐节华 刘文珍 周文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53-1158,共6页
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的宿主范围和流行区域广泛,已成为近些年危害我国虾类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建立一种DIV1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DIV1 ATPas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和1条探针,经过反应条件优化,结果显示... 十足目虹彩病毒(DIV1)的宿主范围和流行区域广泛,已成为近些年危害我国虾类养殖的重要病原之一。为建立一种DIV1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AA)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DIV1 ATPase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2对引物和1条探针,经过反应条件优化,结果显示,引物对DIV1-RAA-F1/R1与探针DIV1-RAA-P的组合扩增效率较高,在配制50μL反应体系中采用浓度为10μmol/L的DIV1-RAA-F1/R1各2μL,10μmol/L的DIV1-RAA-P 0.6μL,42℃恒温条件下反应15 min即可高效检出DIV1,初步建立了DIV1 RAA检测方法。提取DIV1、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HNV)、虾肝肠胞虫(EHP)、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嗜水气单胞菌(Ah)及弗氏柠檬酸杆菌(Cf)等病原的DNA为模板,利用该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检测到DIV1,与其他虾类病原均无交叉反应;以浓度为1.05×10^(7)拷贝/μL~1.05×10^(0)拷贝/μL的pUC57-DIV1质粒标准品为模板,利用该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05×10^(1)拷贝/μL,与qPCR的检测限一致;以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提取的2个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pUC57-DIV1为模板,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相同浓度质粒标准品的检测结果均一致,扩增曲线差异较小。利用该RAA方法与报道的qPCR、套式PCR方法分别对60份克氏原螯虾组织样品提取的DNA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结果显示RAA方法和qPCR方法均检测到6份DIV1阳性样品,而套式PCR仅检测到5份阳性样品,RAA方法和qPCR方法的符合率达100%,敏感性较套式PCR高。本研究建立的DIV1 RRA检测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结果可靠,可用于DIV1临床和现地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足目虹彩病毒 重组介导等温技术 快检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尼卡谷病毒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实时荧光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8
12
作者 樊晓旭 哈登楚日亚 +7 位作者 王英丽 王姣 刘春菊 迟田英 赵永刚 张志诚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7年第8期81-86,共6页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可感染猪,引起类似口蹄疫病毒感染造成的水疱性病变,新生仔猪病死率达30%~70%。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SVV 3D基因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以及敏感性、特... 塞尼卡谷病毒(Seneca valley virus,SVV)可感染猪,引起类似口蹄疫病毒感染造成的水疱性病变,新生仔猪病死率达30%~70%。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SVV 3D基因设计了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以及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本方法在40℃、10 min内检测的最低浓度为28拷贝/μL;与口蹄疫病毒、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无交叉反应;通过3次重复试验检测2.8×10~6~2.8×10~1拷贝/μL的6个稀释度样品,在荧光强度达1500 mV所需时间变异系数范围在2.44%~14.95%。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为猪群出现水疱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支持,对及时采取适当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尼卡谷病毒 实时 荧光 重组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鉴别鸽新城疫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La Sota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
13
作者 杜文珍 吴颖臻 +4 位作者 王鹏 陆凡 刘大利 梁海皇 韦天超 《广西畜牧兽医》 2024年第2期47-50,共4页
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鸽新城疫病毒(NDV)野毒株与常用新城疫疫苗株La Sota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RAA),本研究针对基因Ⅵ型鸽源NDV和La Sota的NP基因设计出1对特异性引物,经过优化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建立了能够区分鸽NDV... 为建立一种能够区分鸽新城疫病毒(NDV)野毒株与常用新城疫疫苗株La Sota的重组酶介导的等温扩增方法(RAA),本研究针对基因Ⅵ型鸽源NDV和La Sota的NP基因设计出1对特异性引物,经过优化引物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建立了能够区分鸽NDV野毒株与La Sota的RAA检测技术。对其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进行测试,并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了45份临床样品。结果显示:该技术在15℃~39℃的恒温条件下,可于15 min内完成对目标基因的扩增;对禽支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禽流感病毒和衣原体等常见病原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组质粒标准品检测下限为39.5 copies/反应;45份临床病死鸽样品的检测,检出28份阳性,与常规PCR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说明建立的RAA方法可应用于临床样品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新城疫病毒 重组介导的等温方法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及酶促重组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4
作者 王帅 杨艳歌 +4 位作者 吴占文 李红娜 李涛 孙冬梅 袁飞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7-305,共9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生物(微生物)因子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食品安全研究领域针对生物(微生物)因子的检测技术众多,其中等温扩增技术因不需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其中生物(微生物)因子是影响食品安全的最主要因素。食品安全研究领域针对生物(微生物)因子的检测技术众多,其中等温扩增技术因不需依赖复杂的仪器设备,能够快速、准确地进行生物成分检测而被广泛应用,尤其是新发展起来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AA)和酶促重组等温扩增(enzymatic recombinase amplification,ERA)技术。这3种等温扩增技术相对于其他等温扩增技术具有反应条件更温和、引物设计更简单等优点,且检测原理相似,本文对这3种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从原理、概念以及近年来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方面的研究应用情况进行综述,概括其在食品检测中的优势和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 重组介导等温 重组等温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3
15
作者 哈登楚日亚 樊晓旭 +6 位作者 赵永刚 王淑娟 张志诚 戈胜强 李林 吴晓东 王志亮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270-3277,共8页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B646L(p72)基因设计...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B646L(p72)基因设计了3组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20 min内即可检测10个拷贝的DNA分子,且与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5.5×106至5.5×100拷贝/μL共7个稀释度样品在各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变异系数范围在0.38%~28.30%。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可用于ASFV的定性检测,为中国ASFV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对疫情暴发后相应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ASFV) 实时荧光重组聚合(rpa) 灵敏性 特异性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兰海鸥 柯义强 +6 位作者 马咸莹 程浩 丁功涛 李明生 陈士恩 马忠仁 魏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233-238,共6页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该技术相对于PCR等其他核酸体外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等特点。RPA技术在常温下即可进行等温扩增,...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是一种新型核酸等温扩增技术。该技术相对于PCR等其他核酸体外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时间短、操作简便等特点。RPA技术在常温下即可进行等温扩增,其最适温度在37~42℃,RPA技术可在简单设备甚至恶劣环境对核酸的进行快速扩增,结合侧流层析技术荧光检测装置可对检测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文章综述了RPA技术的原理,操作条件及其在食源性病毒、食源性致病菌、动物源性检测及转基因食品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为该技术进行更加深入和广泛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等温技术 食品安全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出血热病毒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雪锋 康晓平 +5 位作者 李裕昌 张森 户义 李靖 吴晓燕 杨银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26-531,共6页
目的建立五种出血热相关病毒,即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苏丹型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和黄热病毒的一步法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技术,为病原体的确定提供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选择每种病毒的特异核酸... 目的建立五种出血热相关病毒,即扎伊尔型埃博拉病毒、苏丹型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拉沙病毒和黄热病毒的一步法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技术,为病原体的确定提供现场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通过基因组序列分析,选择每种病毒的特异核酸片段作为检测靶基因,针对靶基因序列设计RPA检测的引物和探针;取系列稀释的模板基因进行RPA检测,确定其灵敏性;取出血热相关病毒核酸为模板进行RPA检测,确定其特异性;验证不同温度反应条件(37~42℃)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五种出血热病毒的RPA反应体系均可有效扩增靶基因,灵敏性为1.5×102~1.5×103copies/反应,与其他出血热相关病毒的核酸无交叉反应;RPA实验在37~42℃均可实现靶基因的有效扩增。结论建立了五种出血热病毒的RPA等温扩增体系,该体系反应快速,温度范围宽,适用于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检测 等温 出血热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秦雪 付世骞 +6 位作者 杨鑫焱 杨涛 高平聘 代晓斐 苗超 满朝新 姜毓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49-455,共7页
食品安全是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也一直是各种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CR)核酸检测方法虽然已克服传统微生物培养耗时长、准确度不高等缺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致病菌检测方法,但由于需要精确温度控制... 食品安全是人类面对的重大问题,对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也一直是各种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聚合酶链式扩增(PCR)核酸检测方法虽然已克服传统微生物培养耗时长、准确度不高等缺点,成为目前应用最广的致病菌检测方法,但由于需要精确温度控制大大限制了其在现场检测中的应用。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技术(RPA),作为一种新兴等温扩增技术,在近十年来发展迅速。该技术打破PCR的壁垒,弥补热循环、需要昂贵仪器等不足,更加适用于资源有限的现场检测。本文总结了重组酶聚合酶等温扩增(RPA)反应机理、引物及探针的设计方法,全面论述RPA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概述RPA发展的热点问题并对RPA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等温 食源性致病菌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黄龙病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检测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玉 马志敏 +3 位作者 许建建 宾羽 宋震 周常勇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5,20,共6页
为了建立黄龙病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快速检测体系,丰富柑桔黄龙病的高效简便检测方法,以黄龙病菌株psy62全基因组中的单拷贝tufB-secE-nusG-rplKAJL-rpoB基因簇序列和5拷贝核糖核苷酸还原... 为了建立黄龙病菌的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快速检测体系,丰富柑桔黄龙病的高效简便检测方法,以黄龙病菌株psy62全基因组中的单拷贝tufB-secE-nusG-rplKAJL-rpoB基因簇序列和5拷贝核糖核苷酸还原酶β亚基基因(nrdB)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经灵敏度比较和检测特异性验证,建立该病的RPA检测体系,并经PCR、RPA和实时荧光PCR对87份柑桔样品的黄龙病菌进行对比检测,验证RPA检测体系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建立的黄龙病菌RPA检测方法能特异性检测柑桔黄龙病;灵敏度与实时荧光PCR相当,是PCR的100倍;扩增过程只需20 min,大幅提高检测效率;对田间疑似柑桔黄龙病的送检样品检测结果与实时荧光PCR一致,比PCR的检出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黄龙病 重组聚合恒温(rpa)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20
作者 景志刚 董浩 +2 位作者 狄栋栋 田莉莉 范伟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53,共7页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对核酸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核酸序列,结合侧流层析...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RP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反应快速等特点。利用RPA技术可以对核酸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并且可以同时检测多个靶标核酸序列,结合侧流层析试纸条或荧光信号监测装置等简易实验设备即可直接观察检测结果。就RPA技术的原理、发展、技术特点及其近年来在体外诊断、病原检测等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聚合技术 核酸恒温 核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