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株高QTL分析 |
周淼平
宋桂成
张鹏
杨学明
张平平
何漪
|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扬麦158/西风重组自交系群体千粒重QTL的初步定位 |
周淼平
张鹏
杨学明
张平平
宋桂成
何漪
|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3
|
玉米重组自交系亲缘关系分析 |
闵开芳
陈洪俭
杨子腾
金彦刚
夏中华
王歆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4
|
芥菜型油菜含油量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及重组自交系群体种子含油量的变异分析 |
刘天顺
况婷
姚艳梅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5
|
春小麦重组自交系品质性状与产量、生理性状相关性分析 |
马斯霜
王敬东
白海波
惠建
陈晓军
石磊
张尚沛
李树华
|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6
|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
单宝雪
刘秀坤
肖延军
展晓孟
黄金鑫
刘百川
张玉梅
李豪圣
刘建军
高欣
曹新有
赵振东
|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7
|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苦荞麦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
薛贤滨
贾琼
陈峥峰
黎瑞源
陈庆富
石桃雄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3
|
|
8
|
陆地棉重组自交系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效率筛选 |
乐愉
王涛
张献龙
林忠旭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9
|
高州野生稻重组自交系的构建及穗粒数性状QTL鉴定 |
霍兴
于咏梅
邱树青
刘迪林
孔乐
柳武革
王丰
|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
0 |
|
10
|
小麦重组自交系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
苗任重
杨一帆
陈志愿
王得宝
盛奥莹
邓跟望
|
《耕作与栽培》
|
2024 |
0 |
|
11
|
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检测调整方法及其在大豆NJRIKY群体的应用 |
王永军
吴晓雷
喻德跃
章元明
陈受宜
盖钧镒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26
|
|
12
|
“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性状籼粳分类研究 |
梅捍卫
黎志康
王一平
余新桥
钟代彬
罗利军
应存山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9
|
|
13
|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9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
李法计
常鑫
王宇娟
宋全昊
田芳慧
孙道杰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7
|
|
14
|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水稻粒形QTL定位 |
方先文
张云辉
肖西林
张所兵
林静
汪迎节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7 |
10
|
|
15
|
利用大粒籼/小粒粳重组自交系定位水稻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QTL |
占小登
于萍
林泽川
陈代波
沈希宏
张迎信
付君林
程式华
曹立勇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8
|
|
16
|
抽穗扬花期高温对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47结实率的影响 |
周浩
胡文彬
王作平
彭克勤
肖国樱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3
|
|
17
|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分析 |
石桃雄
黎瑞源
梁龙兵
朱丽伟
孟子烨
陈庆富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12
|
|
18
|
燕大1817/北农6号重组自交系群体穗部性状的QTL定位 |
吴秋红
陈娇娇
陈永兴
周升辉
傅琳
张德云
肖尧
王国鑫
王振忠
王立新
韩俊
袁成国
尤明山
刘志勇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8
|
|
19
|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三、四粒荚变异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
周新安
王贤智
蔡淑平
吴学军
沙爱华
邱德珍
张晓娟
|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5
|
|
20
|
陆地棉重组自交系群体纤维品质及产量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
孙福鼎
李俊文
刘爱英
石玉真
王涛
张建宏
王淑芳
袁有禄
|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