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小麦株高QTL分析
1
作者 周淼平 宋桂成 +3 位作者 张鹏 杨学明 张平平 何漪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21-431,共11页
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株高相关且适合标记辅助育种需求的QTL,采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骨干亲本扬麦158和西风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使用55K芯片技术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联合4个年度群体株高表型资料,对影响群体株高的QTL进行分子定... 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株高相关且适合标记辅助育种需求的QTL,采用长江中下游麦区骨干亲本扬麦158和西风配制重组自交系群体,使用55K芯片技术分析群体基因型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联合4个年度群体株高表型资料,对影响群体株高的QTL进行分子定位。结果表明,群体遗传连锁图含有3830个SNP标记,覆盖2784.9 cM,标记间平均距离0.7 cM;21条染色体共定位了39个可重复的与株高相关QTL,其中18个QTL为2个年度可重复定位,8个QTL为3个年度可重复定位,13个QTL为4个年度可重复定位,单个QTL可解释3.2%~13.6%的株高表型变异。4个年度可重复定位的QTL分别来自西风的1B、1D、4A、4B、4D、5A、5B、7A染色体以及扬麦158的3A、3D、6A、7B、7D染色体,其中扬麦158贡献的QPh·jaas-3A.3和QPh·jaas-7B.1分别解释8.4%~13.4%以及9.1%~13.1%的株高变异。这些株高QTL位点有望为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重组自交系 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58/西风重组自交系群体千粒重QTL的初步定位
2
作者 周淼平 张鹏 +3 位作者 杨学明 张平平 宋桂成 何漪 《江苏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共8页
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该性状遗传率高,所以研究者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提高小麦千粒重。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千粒重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并用于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采用长江中下游曾经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扬麦... 千粒重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该性状遗传率高,所以研究者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效提高小麦千粒重。为了挖掘更多与小麦千粒重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并用于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采用长江中下游曾经大面积推广的品种扬麦158与引进品种西风组配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55 K芯片技术分析重组自交系群体基因型,结合3年的群体千粒重表型资料,对影响小麦千粒重的QTL进行初步分子定位。结果共检测到22个可重复的QTL,这些QTL分布于20条染色体,其中12个QTL只在2个年度被发现;10个QTL能在3个年度重复检测到,为稳定QTL。10个稳定QTL位于染色体1B、2A、4A、4B、4D、5A、5D、7A(2个QTL)和7D共9条染色体上,其中位于染色体4B、5A、5D、7A、7D上的QTL为新发现的千粒重相关QTL。在稳定QTL中,9个来自高千粒重亲本扬麦158,1个来自低千粒重亲本西风。位于染色体4B、4D、5A的稳定QTL,在3个年度的表型解释率均超过10.0%,为主效QTL,并且增加千粒重的性状均来自亲本扬麦158,这些QTL可以在今后提高小麦千粒重的标记辅助育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千粒重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重组自交系亲缘关系分析
3
作者 闵开芳 陈洪俭 +3 位作者 杨子腾 金彦刚 夏中华 王歆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0-88,共9页
【目的】明确玉米重组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为玉米杂交组合筛选优良重组自交系。【方法】利用InDel分子标记检测玉米重组自交系及亲本的遗传差异,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0对InDel分子标记在亲本间筛选出19对InDel标记具有稳定... 【目的】明确玉米重组自交系间的亲缘关系,为玉米杂交组合筛选优良重组自交系。【方法】利用InDel分子标记检测玉米重组自交系及亲本的遗传差异,进行多样性和聚类分析。【结果】70对InDel分子标记在亲本间筛选出19对InDel标记具有稳定的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27.14%,19对InDel标记共扩增出46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标记扩增出2.4211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值是0.1310。聚类分析表明188份玉米重组自交系遗传背景与母本相近,可将188份玉米重组自交系分为两个亚群,第2亚群又划分2个次亚群。【结论】明确188份玉米重组自交系的遗传背景与聚类划分,为玉米杂交种选育和亲本配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重组自交系 INDEL标记 亲缘关系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穗扬花期高温对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47结实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浩 胡文彬 +2 位作者 王作平 彭克勤 肖国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9-74,共6页
以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47的254个株系为材料,在抽穗扬花期于逆境气候鉴定室进行高温处理,并设自然常温对照,研究了高温对RIL47群体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该群体结实率正常且呈正态分布;而高温处理下RIL47群体结实率极显... 以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RIL47的254个株系为材料,在抽穗扬花期于逆境气候鉴定室进行高温处理,并设自然常温对照,研究了高温对RIL47群体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该群体结实率正常且呈正态分布;而高温处理下RIL47群体结实率极显著下降,平均降幅达81.6%,结实率下降绝对值符合正态分布。同时,以热害指数为筛选指标,从RIL47中筛选出5个耐高温株系(07H1619、1590、1521、1706、1608)和3个高温敏感株系(07H1751、1710、1719),可用于水稻抗高温相关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结实率 抽穗扬花期 重组自交系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NP标记和宁7840×Clark重组自交系(RIL)群体检测小麦染色体偏分离区域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朋 李婷婷 +3 位作者 张芸芸 王娜 李春莲 王中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53-1458,共6页
为给小麦偏分离规律研究及小麦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提供相关信息,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宁7840和Clark杂交得到的F12重组自交系(RIL)为试验材料,利用筛选出的2 40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和291个SSR标记对该群体进行遗传... 为给小麦偏分离规律研究及小麦农艺性状的QTL定位研究提供相关信息,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宁7840和Clark杂交得到的F12重组自交系(RIL)为试验材料,利用筛选出的2 40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标记和291个SSR标记对该群体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共有494个标记位点表现偏分离,占总标记数的18.3%,其中有429个标记偏向父本Clark,占偏分离标记数的86.8%,65个标记偏向母本宁7840,占偏分离标记数的13.2%。大多数偏分离标记在连锁图谱上成簇分布,形成偏分离区域(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gion,SDR),共检测到33个SDR,分别位于1A、1B、2A、2B、3A、4B、5A、6A、6B、7A、7B和7D染色体上,其中有6个SDR偏向母本宁7840,27个SDR偏向父本Clark。杂合致死基因Ne2、导致偏分离的QSd.ksu-7D、核质互作增强子基因scs所在染色体区间分别与SDR-2B.1、SDR-7D.1、SDR-1A.2存在部分重合,这3个SDR中可能存在上述基因或其同源基因,在合子体选择和配子体选择共同作用下造成偏分离,形成S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SNP标记 偏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遗传模型和小麦产量性状遗传 被引量:22
6
作者 李斯深 陈茂学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6-904,共9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 RIL 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 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 ,模型 、 、 、 分别表示性状受 1对主基因、 2对独立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 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 本文提出了利用 RIL 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 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 ,模型 、 、 、 分别表示性状受 1对主基因、 2对独立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 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可估算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 (dma,dmb)、互作效应 (im)、遗传方差 (σ2m)和连锁图距 (R) ,以及微效基因的遗传方差 (σ2 )等参数。利用 2个RIL s群体对小麦 8个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 ,不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都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 ,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也都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 ,所分析的性状均是由主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 ;主基因配适的模型有模型 、模型 和模型 ,其中 ,模型 即 2对主基因相斥型连锁所占比例较大 ;在 2对主基因存在时 ,大都有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其值一般小于加性效应 ;主基因对变异的贡献大于微效基因 ,平均为 5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 重组自交系 主基因 微效基因 小麦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小麦重组自交系品质性状与产量、生理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斯霜 王敬东 +5 位作者 白海波 惠建 陈晓军 石磊 张尚沛 李树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6-415,共10页
以‘宁春4号’与‘宁春27号’为亲本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的128份家系为材料,测定该群体的产量、叶面积指数、碳同位素分辨率、面筋含量等20个性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群体有丰富的变异类型,各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存在较大... 以‘宁春4号’与‘宁春27号’为亲本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的128份家系为材料,测定该群体的产量、叶面积指数、碳同位素分辨率、面筋含量等20个性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群体有丰富的变异类型,各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存在较大程度的超亲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理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较强相关性,冠层温度、碳同位素分辨率对品质与产量性状影响较大;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大都呈正相关。以差异极显著的2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7%的性状,分别是沉降值、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硬度指数、粗蛋白含量、不实小穗数、穗粒数、吸水率、株高、结实小穗数、冠层温度、千粒质量与碳同位素分辨率;基于各性状聚类共分为9个类群,第九类群材料高产优质且农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今后育种工作提供重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重组自交系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生理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苦荞麦重组自交系农艺性状综合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薛贤滨 贾琼 +3 位作者 陈峥峰 黎瑞源 陈庆富 石桃雄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8-759,共12页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为苦荞麦高产品种的选育推荐材料,对选取的58个具有高产潜质的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双亲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个RILs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 为筛选出综合性状优良的种质,为苦荞麦高产品种的选育推荐材料,对选取的58个具有高产潜质的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双亲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8个RILs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71%~31.55%,其中,产量、生育期和主茎分枝数的变异系数较大,粒宽和籽粒周长的变异系数较小。产量与籽粒面积、籽粒周长、株高和千粒重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与粒长和粒宽呈显著(P<0.05)正相关,与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产量与上述指标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从大到小依次为千粒重>株高>籽粒面积>生育期>籽粒周长>粒宽>粒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4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6.987%,分别是粒形与产量因子(39.940%)、粒宽因子(24.478%)、株高因子(11.667%)、主茎分枝数与生育期因子(10.893%)。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及RILs与亲本间的方差分析,共筛选出R64、R103、R164、R84、R192、R153和R214等7个综合性状优良的非米荞型RILs。这7个株系在聚类分析中均被划分在了高产、大粒、高秆和生育期短的C2类群,可将其作为示范推广品种或西南地区常规苦荞育种的优良种质资源加以利用。米荞型株系R52、R198和R101的产量极显著或显著高于米荞型亲本小米荞,可用于苦荞麦高产薄壳品种的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麦 重组自交系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RIL)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郭菊卉 石桃雄 +1 位作者 黄凯丰 陈庆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18-522,共5页
为给荞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将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栽培于植物生长室内设计随机试验,研究其总分枝数、株高、单株产量、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花直径、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各农艺性状与单株... 为给荞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将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栽培于植物生长室内设计随机试验,研究其总分枝数、株高、单株产量、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花直径、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农艺性状中,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变异度,达到了87.1%;株高与分枝数和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和种子长度、种子长度与种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和总分枝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且结实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效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重组自交系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麦44/济麦229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QTL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单宝雪 刘秀坤 +9 位作者 肖延军 展晓孟 黄金鑫 刘百川 张玉梅 李豪圣 刘建军 高欣 曹新有 赵振东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 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及加工特性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研究在2020—2021年济南试验基地(E1)及2021—2022年济南试验基地(E2)和济阳试验基地(E3)三个环境下,以“济麦44×济麦229”构建的包含2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F2∶6RILs)为材料,利用小麦55K SNP芯片构建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分析。结果共筛选到2344个SNP标记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度3349.95 cM,平均标记密度为1.43 cM/标记。通过对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分析,共检测到18个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QTL,分布在1A、1B、2B、3D、4B、4D、5A、5B、5D、7A、7B共11条染色体上。Qpc.saas.4B-1在E1、E2和E3三个环境和BLUE(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中均被稳定检测到,可以解释3.26%~23.79%的表型变异。Qpc.saas.4D和Qpc.saas.5A在两个环境和BLUE值中被检测到,分别解释2.42%~11.18%和2.48%~5.47%的表型变异,且Qpc.saas.4D与小麦矮秆基因Rht-D1b物理位置重合。本研究中检测到的QTL新位点Qpc.saas.4B-1、Qpc.saas.4D和Qpc.saas.5A是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主效基因,具有高表型变异解释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小麦品质育种提供分子标记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蛋白质含量 QTL分析 重组自交系 55K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重组自交系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效率筛选 被引量:1
11
作者 乐愉 王涛 +1 位作者 张献龙 林忠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2-1180,共9页
转基因工程育种是棉花种质创新的有效手段,为了拓展陆地棉可再生基因型,丰富棉花转基因受体,本研究以湖北省高产阔叶棉品种‘鄂棉22’(E22)为母本、高再生能力的鸡脚叶品种‘豫早1号’(YZ1)为父本,通过单籽传法构建了F9重组自交系群体(Y... 转基因工程育种是棉花种质创新的有效手段,为了拓展陆地棉可再生基因型,丰富棉花转基因受体,本研究以湖北省高产阔叶棉品种‘鄂棉22’(E22)为母本、高再生能力的鸡脚叶品种‘豫早1号’(YZ1)为父本,通过单籽传法构建了F9重组自交系群体(YE);利用棉花中比较成熟的IBA+KT(IK)和2,4-D+KT(DK)2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体系,分别对重组自交系群体的164个家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CIF)、愈伤组织继代繁殖力(CSC)、愈伤组织的出胚率(CRE)以及愈伤组织出胚时间(CET)进行比较,共获得12个可再生的阔叶棉家系;利用目前成熟的棉花遗传转化体系对可再生阔叶棉家系进行遗传转化效率分析,同时对其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考察,最终获得了一个遗传转化效率为82.9%并且农艺性状更优良的家系YE3。本研究为棉花的遗传转化及基因功能研究拓展了陆地棉基因型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重组自交系 体细胞胚胎发生 再生能力 遗传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甜瓜第一雌花节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高美玲 袁成志 栾非时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69-73,共5页
以美国厚皮甜瓜品系WI998为母本,中国薄皮甜瓜品系3-2-2为父本杂交所得的包括1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试验材料,通过RIL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在不同季节研究第一雌花节位(NFF)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春季性状遗传... 以美国厚皮甜瓜品系WI998为母本,中国薄皮甜瓜品系3-2-2为父本杂交所得的包括185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试验材料,通过RIL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法,在不同季节研究第一雌花节位(NFF)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春季性状遗传受2对重叠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_1_8)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79.17%,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0.83%;秋季受2对互补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_1_7)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1.94%,多基因遗传率分36.77%。甜瓜第一雌花节位受2对主基因控制,还受环境变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重组自交系群体 第一雌花节位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州野生稻重组自交系的构建及穗粒数性状QTL鉴定
13
作者 霍兴 于咏梅 +4 位作者 邱树青 刘迪林 孔乐 柳武革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69-77,共9页
【目的】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通过构建野生稻重组自交系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鉴定控制水稻穗粒数的QTL,进而为水稻遗传改良提供分子基础和遗传资源。【方法】通过高州野生稻和‘中花11’的杂交和多代自... 【目的】野生稻(Oryza rufipogon)具有丰富的基因资源,通过构建野生稻重组自交系并进行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分析,鉴定控制水稻穗粒数的QTL,进而为水稻遗传改良提供分子基础和遗传资源。【方法】通过高州野生稻和‘中花11’的杂交和多代自交,构建了具有野生稻血缘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利用高密度基因芯片对群体进行基因型鉴定,并基于分子标记分析构建了高密度遗传图谱。进一步对群体穗粒数表型进行2年考察,结合表型数据和SNP标记信息,利用QTL IciMapping软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316个重组自交系的群体,表型观察显示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改良穗粒数上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检测到10个调控水稻穗粒数的QTL,其中2022年检测到4个QTL,2023年检测到6个QTL,第11号染色体上的1个QTL表型贡献率最高、为13.78%。位于2号染色体上的QTL在两年中均可被稳定检测到。2年检测到的10个QTL中,有9个加性效应为正值。【结论】成功构建了高州野生稻重组自交系,揭示出高州野生稻在改良水稻穗粒数中的应用潜力,通过QTL分析揭示了控制水稻穗粒数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稻 重组自交系 穗粒数 高密度基因芯片 QTL分析 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重组自交系主要产量性状的变异分析
14
作者 苗任重 杨一帆 +3 位作者 陈志愿 王得宝 盛奥莹 邓跟望 《耕作与栽培》 2024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解(驻麦305/中麦578)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产量性状遗传作图和基因定位上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388份(驻麦305/中麦578)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品系为材料,利用卡平方测验法对该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驻麦305/中麦5... 为了解(驻麦305/中麦578)重组自交系群体在产量性状遗传作图和基因定位上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388份(驻麦305/中麦578)重组自交系群体的品系为材料,利用卡平方测验法对该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驻麦305/中麦578)重组自交系的分蘖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等指标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变异,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3.54%、11.37%、7.30%、14.16%、20.12%和25.63%。除穗粒重和分蘖数外,其余4个性状均符合正态分布,呈现出数量性状的遗传特征,表明这是一个理想的遗传作图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 产量性状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SX豆腐和豆乳得率的QTL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红梅 周斌 +3 位作者 赵团结 邢邯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5,共9页
以176个家系组成的苏88-M21×新沂小黑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SX为材料,通过MAPMAKER3.0构建了包含131个SSR标记、24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044.6cM,标记平均间距15.6cM;经2005和2006两年试验,所获数据按主基因... 以176个家系组成的苏88-M21×新沂小黑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RISX为材料,通过MAPMAKER3.0构建了包含131个SSR标记、24个连锁群的遗传图谱,覆盖大豆基因组2044.6cM,标记平均间距15.6cM;经2005和2006两年试验,所获数据按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干豆腐、湿豆腐和干豆乳得率的遗传机制;应用软件win QTL Cartographer Version2.5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和多区间作图法(MIM)检测QTL。结果显示,在A2连锁群的Satt424-Sat_162区间检测到控制干豆腐和干豆乳得率的主效QTL各1个,qODT-A2-1可以解释15.7%-28.2%的表型变异,qODS-A2-1可以解释30.0%-34.8%的表型变异。检测到湿豆腐得率2个主效QTL,qOWT-A2-1位于A2连锁群的Satt424-Sat_162区间,可以解释20.7%-30.7%的表型变异,qOWT-L位于L连锁群的Satt481-Sat_397区间,可以解释19.0%-27.4%的表型变异。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干豆腐和干豆乳得率均属于1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湿豆腐得率属于2对非连锁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模型。上述QTL定位结果与分离分析所获的主基因数、贡献率及其和多基因的相对贡献可以相互验证,建议育种中要兼顾主基因和多基因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重组自交系(ril) 豆腐 豆乳 得率 分离分析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大豆根重QTL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宏林 喻德跃 +2 位作者 王永军 陈受宜 盖钧镒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应用构建的NJRIKY(科丰1号×1138-2)大豆重组自交家系群体,对大豆根重QTL进行8次重复的随机区组分析;以该群体所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artographer V.1.21)检测到3个与根重有关的QTL位于连锁群N3-B1和N6-C... 应用构建的NJRIKY(科丰1号×1138-2)大豆重组自交家系群体,对大豆根重QTL进行8次重复的随机区组分析;以该群体所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artographer V.1.21)检测到3个与根重有关的QTL位于连锁群N3-B1和N6-C2上。其中rw1在N3-B1的端距离是66.31cM,位于A520T~ACCCA-GO5区间,rw2和rw3分别在N6-C2的端距离是169.91cM和179.71cM,并与OPW13和ACGCATO6重叠。LOD值分别是10.34、4.01和3.15,可以解释26.3%、9.2%和6.8%的遗传变异。加性效应估计值分别为-0.514、-0.303和-0.2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重 QTL定位 重组自交系(ril) 分子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钾处理下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表型变异及其相关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梁雪 吴春红 +4 位作者 宫晓平 郭营 李斯深 李絮花 孔凡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0-528,共9页
以"山农483×川35050"组合衍生的小麦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的131个株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于2008年和2009年采用盆栽土培法,对低、中、高钾处理条件下[0、0.1 g(K2O).kg 1、0.3 g(K2O).kg 1]小麦... 以"山农483×川35050"组合衍生的小麦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群体的131个株系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于2008年和2009年采用盆栽土培法,对低、中、高钾处理条件下[0、0.1 g(K2O).kg 1、0.3 g(K2O).kg 1]小麦RIL群体的株高、单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粒宽和单株籽粒产量共9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2008—2009年3个钾处理中,9个农艺性状在RIL群体中的表型变异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遗传力分别为80.6%(株高)、44.7%(单株穗数)、69.9%(穗长)、71.4%(小穗数)、76.0%(穗粒数)、74.8%(千粒重)、64.9%(粒长)、40.0%(粒宽)和33.2%(单株籽粒产量)。株高、小穗数、穗粒数和粒长4个性状的表型变异以基因型控制为主,千粒重和粒宽以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为主,穗长以基因型和基因型×年份互作效应为主,单株穗数以基因型×钾水平互作效应为主,单株籽粒产量的表型变异则主要受基因型×年份×钾水平互作效应控制。在不同钾处理条件下,RIL群体的平均单株籽粒产量与单株穗数、穗长和穗粒数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但与千粒重的关系不稳定。千粒重与穗粒数、单株穗数无关或显著负相关(r为0.07~0.28);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的关系不稳定(r为0.03~0.27)。千粒重、穗粒数和单株穗数在遗传过程中的相关系数较低,彼此具有较强的相对独立性,不存在绝对的顾此失彼现象。单株籽粒产量与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粒长和粒宽间的相关系数受年份间环境差异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ril) 农艺性状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检测调整方法及其在大豆NJRIKY群体的应用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永军 吴晓雷 +3 位作者 喻德跃 章元明 陈受宜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3-418,共6页
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是遗传作图和QTL定位研究中常用的群体 ,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偏分离会影响群体的使用。根据理论群体的分析 ,提出了用均等性、对称性和代表性 3类 χ2 检验评价试验群体 ;利用代表性测验的家系最大 χ2 值和... 重组自交系 (RIL)群体是遗传作图和QTL定位研究中常用的群体 ,构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偏分离会影响群体的使用。根据理论群体的分析 ,提出了用均等性、对称性和代表性 3类 χ2 检验评价试验群体 ;利用代表性测验的家系最大 χ2 值和家系异常偏分离率调整异常偏分离的群体 ;并且应用计算机模拟方法编制了确定群体代表性测验参数临界值的有关程序 (GenoSim) ;从而提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评价与调整的方法 ,称为模拟群体抽样标准法 (SPSC)。应用此方法 ,对大豆RIL群体NJRIKY进行了检测和调整。该群体由科丰 1号×南农 1138 2的 2 0 1个F2∶7∶9家系组成 ,经SPSC 3个测验后淘汰了 17个家系、5个标记 ,调整后的群体能通过 3个测验 ,且在构建遗传图谱中 ,改变了 19个标记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检测方法 调整方法 大豆 NJRIKY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性状籼粳分类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梅捍卫 黎志康 +4 位作者 王一平 余新桥 钟代彬 罗利军 应存山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研究了287个“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个籼粳分类性状(程氏指数法)和154个RFI.P位点的遗传组成。群体的六性状总分呈连续分布,略偏向粳型,该方法将把大部分株系分入籼粳中间类型。遗传组成的分布略偏向特青并有更多的极端株... 研究了287个“Lemont/特青”重组自交系的六个籼粳分类性状(程氏指数法)和154个RFI.P位点的遗传组成。群体的六性状总分呈连续分布,略偏向粳型,该方法将把大部分株系分入籼粳中间类型。遗传组成的分布略偏向特青并有更多的极端株系,六性状总分和分子标记的相关不明显。还就单个性状的分布和性状间重组情况,以及不同性状间及其与总分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系 灿粳分类 群体分布 水稻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9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法计 常鑫 +3 位作者 王宇娟 宋全昊 田芳慧 孙道杰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8,共6页
为了初步判断小麦重要性状的遗传组成,并筛选适于QTL定位的性状,以小偃81和西农1376及其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7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株高、叶面积、穗下茎长、穗下节长、穗下节间直径、穗... 为了初步判断小麦重要性状的遗传组成,并筛选适于QTL定位的性状,以小偃81和西农1376及其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F7代为材料,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株高、叶面积、穗下茎长、穗下节长、穗下节间直径、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抽穗期等9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穗下节长性状符合多基因遗传,无主基因存在;株高、小穗数、穗粒数、叶面积、穗长和抽穗期6个性状符合2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穗下节间直径性状符合3对主基因遗传,无多基因存在;穗下茎长性状则符合3对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株高、穗长、抽穗期和穗下节间直径等4个性状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2.32%、75.75%、81.98%和91.04%,可能含有较大的主效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重组自交系群体 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