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子点荧光标记在重组噬菌体表面展示肽与胰岛素受体相互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鸿梅 刘含智 +4 位作者 张皓 朱贵宾 王丽萍 杨柏 李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982-984,共3页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QDs) ar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organic dyes for fluorescence-based applications. Filamentous phage was labeled with QDs and its infective capability is observed after labeling. The experi... Luminescent quantum dots(QDs) are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organic dyes for fluorescence-based applications. Filamentous phage was labeled with QDs and its infective capability is observed after label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labeling phage can still infect E.coli K91 normally. We have also developed the procedures for using QDs to label CHO-IR cells and Mouse Kidney tissue slice. The tissue slice remained stably labeled for over 10 d and the cells remained stably labeled even for over 5 mont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荧光标记 重组噬菌体表面展示肽 胰岛素受体 相互作用 生物荧光标记 光谱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PPING重组噬菌体中插入片段的“分/合”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戴旭明 薛红 +2 位作者 杨桦 胡以平 傅继梁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54-459,共6页
随着胚胎干细胞基因打靶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如何有效地从小鼠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得到基因组DNA并进行结构分析(如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即mapping等)已成为一个被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应用了“分/合”的策略,即... 随着胚胎干细胞基因打靶技术不断推广应用,如何有效地从小鼠基因组DNA文库中筛选得到基因组DNA并进行结构分析(如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即mapping等)已成为一个被普遍关心的问题.设计应用了“分/合”的策略,即先对重组噬菌体插入片段制备一套亚克隆,在对亚克隆进行详细的mapping的基础上,再对完整的大分子噬菌体DNA进行酶切分析,将两者相结合,可以分析得到完整的酶切图谱.应用此策略,简便准确地对所克隆的含有小鼠凝血因子IX基因组DNA的大分子插入片段进行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图谱分析,结果得到了DNA印迹等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噬菌体 “分/合”策略 基因打靶 MAPP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G-CSF抗原结合活性的三个重组噬菌体单链抗体基因的筛选及序列测定
3
作者 贾松惠 郭鹞 +2 位作者 范灵芝 梁米芳 侯云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利用固相化GCSF亲和吸附法,从已构建的抗rhGCSF全套单链抗体(ScFv)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中,筛选出含有特异抗体片段的噬菌体颗粒。结合直接感染法和酸性洗脱液洗脱法,进行4轮亲和富集筛选,并通过ELISA法结合双酶切鉴定,共筛选出9个具有GCS... 利用固相化GCSF亲和吸附法,从已构建的抗rhGCSF全套单链抗体(ScFv)噬菌体表面展示文库中,筛选出含有特异抗体片段的噬菌体颗粒。结合直接感染法和酸性洗脱液洗脱法,进行4轮亲和富集筛选,并通过ELISA法结合双酶切鉴定,共筛选出9个具有GCSF结合活性的完整的重组噬菌粒克隆。对其中3个阳性克隆进行了ScFv基因全序列测定,获得6个抗体可变区基因的全序列。计算机分析表明,它们均为新发现的小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SF 重组噬菌体抗体 可变区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销售重组噬菌体抗体系统,加速抗体工程
4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8期8-9,共2页
瑞典 Pharmacia 公司美国法人 Pharmacia P-L Biochemicals 公司与英国 Cambridge AntibodyTechnology 公司共同开发利用噬菌体的抗体片段的克隆化和表达系统"Recombiant Phage Antibo-dy System(RPAS)",年内开始商品化。预... 瑞典 Pharmacia 公司美国法人 Pharmacia P-L Biochemicals 公司与英国 Cambridge AntibodyTechnology 公司共同开发利用噬菌体的抗体片段的克隆化和表达系统"Recombiant Phage Antibo-dy System(RPAS)",年内开始商品化。预计在日本于93年4月开始销售此系统。由于"RPAS"的商品化,大大加速了用利基因重组技术开发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抗体 抗体工程 抗体片段 Pharmacia PHAGE 表达系统 基因重组技术 CAMBRIDGE 重组噬菌体 克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PCV2 ORF2的重组T7噬菌体在猪体内的存留分析
5
作者 杨柳 牟豪 +5 位作者 吕林丹 胡霞 许国洋 郑华 张邑帆 沈克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3,共6页
为了检测经颈部肌肉注射入猪体的、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ORF2)的重组T7噬菌体(T7-ORF2)在体内的存留情况,本试验将PCV2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的20日龄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试验组猪只以1.5mL/只剂量颈部肌肉注... 为了检测经颈部肌肉注射入猪体的、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衣壳蛋白(ORF2)的重组T7噬菌体(T7-ORF2)在体内的存留情况,本试验将PCV2抗原和抗体均为阴性的20日龄仔猪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试验组猪只以1.5mL/只剂量颈部肌肉注射增殖收获的T7-ORF2,对照组猪只以相同途径注射等体积的洗脱液;于注射前1 d、注射后10 h、1~7 d测量体温,观察猪只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分别于注射后1 h、3 h、5 h、10 h、1 d、3 d、5 d和7 d采集猪只的血液和粪便样品,注射后10 h、1 d、3 d、5 d和7 d采集肝脏、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样品;将收集的各样品处理上清与宿主菌(大肠埃希菌BLT5403株)混合培养,通过细菌裂解分析T7-ORF2的感染性;以细菌裂解液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检测ORF2基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7-ORF2在肝脏、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的分布和存留时间。结果显示,试验组猪只在试验期体温、采食、饮水和精神状态正常,无不良症状和死亡发生;注射后5 d能从血清和粪便中检测到感染性的T7-ORF2;注射后3 d能从肝脏、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检测到感染性的T7-ORF2;从细菌裂解液中可扩增检测到PCV2 ORF2基因片段;免疫组织化学切片观察结果显示,T7-ORF2在机体中逐渐被清除,在脾脏中存留至少5 d,在肝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存留至少7 d。结果表明,T7-ORF2可进入猪只的血液循环、肝脏、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本试验为利用T7-ORF2深入开发PCV2新型疫苗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T7噬菌体 猪圆环病毒2型(PCV2) 肌肉注射 检测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T7噬菌体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义伟 徐海 +2 位作者 陈瑾 郑其升 侯继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6-40,共5页
以大肠埃希菌BL21为宿主菌研究重组T7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将构建好的重组T7噬菌体扩增纯化,分析其对PH、温度及离子浓度的敏感性,并将重组噬菌体与宿主菌以不同比例混合测定最佳感染复数并绘制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T7噬菌体... 以大肠埃希菌BL21为宿主菌研究重组T7噬菌体生物学特性。将构建好的重组T7噬菌体扩增纯化,分析其对PH、温度及离子浓度的敏感性,并将重组噬菌体与宿主菌以不同比例混合测定最佳感染复数并绘制其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重组T7噬菌体的热稳定性较弱,在60℃时20min效价明显下降,在70℃时5min内即会全部失活;PH4~11的范围内重组T7噬菌体均可稳定存在;培养基中Mg件浓度为10mmol/L及Ca2+浓度为5mmol/L时最有利于噬斑的形成,出斑率提高了约20%;重组噬菌体感染其宿主大肠埃希菌的最佳感染复数为10-5;其一步生长曲线的潜伏期约30min,裂解期约150min,裂解量为126pfu/cell。构建的重组T7噬菌体具有较强的裂解能力,潜伏期短,裂解量大,对理化因素稳定性好,为进一步大规模、高效率制造口蹄疫表位疫苗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T7噬菌体 疫苗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分枝杆菌噬菌体检测分枝杆菌的发光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吕斌 徐顺清 +3 位作者 符志军 陈志飞 李开赏 周宜开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采用生物发光方法检测重组的分支杆菌噬菌体对不同细菌的发光反应 ,并比较了仅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繁殖的温敏噬菌体Phage 88和正常噬菌体Phage 40对分枝杆菌感染活力测定时发光强度的差异 ,以建立用不同类型重组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 采用生物发光方法检测重组的分支杆菌噬菌体对不同细菌的发光反应 ,并比较了仅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繁殖的温敏噬菌体Phage 88和正常噬菌体Phage 40对分枝杆菌感染活力测定时发光强度的差异 ,以建立用不同类型重组噬菌体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方法和条件 .结果显示两种噬菌体对各种分枝杆菌作用后均有发光 ,对非分枝杆菌发光值很低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不同的分枝杆菌发光值有差异 :卡介苗的发光值最高 ,结核分枝杆菌的发光值最低 ;温敏噬菌体Phage 88的检测灵敏度大于正常噬菌体Phage 40 ,差异显著 .因此可认为两株噬菌体均可特异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 ,但Phage 88的效果优于Phage 4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分枝杆菌噬菌体 生物发光 结构分枝杆菌 结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枝杆菌噬菌体重组体TM4-RpfE的构建
8
作者 杜丽娟 杨婷 +4 位作者 徐莉 邢爱英 刘忠泉 张宗德 郭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30-935,共6页
目的·构建分枝杆菌噬菌体(TM4)与复苏促进因子(Rpf)的重组体(TM4-RpfE),为联合抗结核药物实现杀灭结核休眠菌、缩短结核化疗疗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电转化法将pJV53质粒转入耻垢分枝杆菌,制备重组工程菌;提取TM4基因组DNA;重... 目的·构建分枝杆菌噬菌体(TM4)与复苏促进因子(Rpf)的重组体(TM4-RpfE),为联合抗结核药物实现杀灭结核休眠菌、缩短结核化疗疗程奠定实验基础。方法·电转化法将pJV53质粒转入耻垢分枝杆菌,制备重组工程菌;提取TM4基因组DNA;重叠PCR扩增目的融合基因hsp60-RpfE,多步重叠PCR扩增插入长片段HHRH(homologous+hsp60-RpfE+homologous);电转化法将噬菌体DNA与插入长片段HHRH共同转入重组工程菌,挑取单噬菌斑进行PCR和测序验证;SDS-PAGE分析重组噬菌体的蛋白表达。结果·重叠PCR扩增出全长901 bp大小的目的融合基因hsp60-RpfE和1 873 bp大小的插入长片段HHRH;PCR验证重组后的噬菌斑,分别在955 bp和301 bp处出现特异性条带;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型噬菌体在21 000处出现特异性蛋白条带。结论·分枝杆菌噬菌体重组体TM4-RpfE构建成功,初步验证目的基因RpfE得到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噬菌体 噬菌体重组 RpfE pJV53质粒 潜伏结核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Rv2647蛋白对肺组织损伤效应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金霄 陈晓林 +4 位作者 姚静 杜兴冉 颜海豪 李国莉 冯旰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17-1524,共8页
目的:通过噬菌体重组技术分别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的敲除株和回补株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评估结核分枝杆菌Rv2647蛋白对模型鼠肺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构建同源交换位点并整合到结核分... 目的:通过噬菌体重组技术分别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的敲除株和回补株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评估结核分枝杆菌Rv2647蛋白对模型鼠肺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构建同源交换位点并整合到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基因组,获取噬菌粒并将其导入Ms,构建具有同源交换位点的重组噬菌体。体外扩增获得高滴度重组噬菌体并转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v),37℃静置培养28 d,挑取单克隆进行PCR验证,获得Rv2647基因敲除株(H37RvΔRv2647)。PCR扩增Rv2647基因并通过无缝克隆分别将其整合到载体pMV361和pMV261多克隆位点处,获得阳性质粒后分别电转化H37RvΔRv2647和Ms,获得结核分枝杆菌回补株(H37RvΔRv2647::Rv2647)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s::Rv2647)。分别以H37Rv、H37RvΔRv2647、H37RvΔRv2647::Rv2647、Ms及Ms::Rv2647的菌液经气管攻击C57BL/6小鼠,分别比较H37Rv(30 d)与Ms(7 d)模型鼠的存活率、肺组织细菌负荷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PCR结果显示,H37RvΔRv2647中Rv2647基因缺失,而H37RvΔRv2647::Rv2647及Ms::Rv2647中Rv2647基因皆存在。H37RvΔRv2647、H37Rv及H37RvΔRv2647::Rv2647组模型鼠30 d存活率分别为100.00%、83.33%及83.33%;Ms和Ms::Rv2647组模型鼠的7 d存活率分别为100.00%和83.33%;H37RvΔRv2647组模型鼠肺组织细菌负荷(lgCFU)为(3.40±0.18),显著低于H37Rv组(3.86±0.15,P<0.001)和H37RvΔRv2647::Rv2647组(3.80±0.16,P<0.01);H37RvΔRv2647组模型鼠肺组织炎症面积(%)为(4.37±3.06),显著低于H37Rv组(62.76±14.24,P<0.001)和H37RvΔRv2647::Rv2647组(67.37±0.45,P<0.001);Ms组模型鼠肺组织lgCFU为(2.53±0.16),显著低于Ms::Rv2647组(2.81±0.13,P<0.01);Ms组模型鼠肺组织炎症面积(%)为(5.71±1.29),显著低于Ms::Rv2647组(33.13±13.84,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敲除株(H37RvΔRv2647)及回补株(H37RvΔRv2647::Rv2647)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s::Rv2647)。Rv2647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宿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加重了模型鼠肺组织病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差异区域 Rv2647蛋白 噬菌体重组技术 肺组织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一氧化氮合成酶(NOS)cDNA的克隆
10
作者 周洪 赵新荣 +3 位作者 王瑜 张晨晖 汤健 徐国威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21-23,共3页
人一氧化氮合成酶(NOS)cDNA的克隆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周洪,赵新荣,王瑜,张晨晖,汤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徐国威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血管和神经的信使分子(1)。它也可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具... 人一氧化氮合成酶(NOS)cDNA的克隆北京医科大学心血管基础研究所周洪,赵新荣,王瑜,张晨晖,汤健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徐国威NO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血管和神经的信使分子(1)。它也可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压、抑制血管平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 舒张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 基础研究所 信使分子 汤健 周洪 北京医科大学 重组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mRNA的分离及其cDNA的合成和克隆
11
作者 罗进贤 李文清 张添元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3期154-161,共8页
采用酚一蛋白酶K抽提和氯化锂沉淀法,从10g黑曲霉细胞中获得8mg总RNA,经二次寡聚(dT)-纤维素亲和层析纯化得60μg poly(A)^+mRNA。经紫外分光,6M尿素—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体外翻译试验结果证明:纯化的poly(A)^+mRNA的纯度及完整性好,... 采用酚一蛋白酶K抽提和氯化锂沉淀法,从10g黑曲霉细胞中获得8mg总RNA,经二次寡聚(dT)-纤维素亲和层析纯化得60μg poly(A)^+mRNA。经紫外分光,6M尿素—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及体外翻译试验结果证明:纯化的poly(A)^+mRNA的纯度及完整性好,无降解并具翻译活性。以纯化的poly(A)^+mRWA为模板,以寡聚(dT)_(12-18)及随机的寡聚核苷酸为引物,用AMV反向转录酶合成了第一链cDNA。用RNaseH及DNA聚合酶Ⅰ水解模板mRNA并合成双链cDNA。第一链及第二链cDNA合成的产率分别为25.8%及96%。合成的cDNA的长度在200~5000bp之间与纯化的poly(A)^+mRNA的长度相等。合成的双链cDNA,经酚-氯仿抽提及2M醋酸钠-乙醇沉淀,除去游离的核苷酸后与EcoRI接头连接,再经EcoRI消化后与λgt10DNA连接,然后进行体外包装,包装物感染大肠杆菌BNN93及BNN102。λgt10及重组的λgt10都能在大肠杆菌BNN93上长出噬菌斑,而只有重组的噬菌体才能在BNN102上长出噬菌斑,按此法筛选,每μgcDNA可获得8×10~4个重组噬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MRNA CDNA 重组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球蛋白G5A3亚基加工破坏表位的初步定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一超 席俊 +3 位作者 陈慧彬 李英英 段宇莹 孙富宇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98,共7页
大豆球蛋白是重要的大豆过敏原,为探究大豆球蛋白G5亚基中A3酸性多肽链的破坏表位,对A3亚基的基因进行重叠分段并设计合成引物、构建克隆载体后进行双酶切,与T7 vector arms连接构建重组噬菌体并表达目的蛋白;制作热处理及超高压联合热... 大豆球蛋白是重要的大豆过敏原,为探究大豆球蛋白G5亚基中A3酸性多肽链的破坏表位,对A3亚基的基因进行重叠分段并设计合成引物、构建克隆载体后进行双酶切,与T7 vector arms连接构建重组噬菌体并表达目的蛋白;制作热处理及超高压联合热处理破坏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用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不同肽段的抗原性高低及加工破坏表位。结果表明,A3链与其3个分段基因的长度分别为:960、420、450、450 bp,与预期片段大小相符;经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后,片段1抗原性最高,通过阴性对照,超高压联合热处理对该亚基的破坏效果优于单独热处理试验,其中对片段1的破坏效果最好。因此,超高压联合热处理的方法对蛋白抗原性破坏效果显著,且对片段1破坏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G5A3 重叠分段 重组噬菌体 抗原性鉴定 破坏表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