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癌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
作者 翟一阳 马韵翼 +2 位作者 翟俊英 钮红丽 王颖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EC)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TIPE2)、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切除的96例EC患者、120例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患者及120例行全子宫切除或刮宫患者的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分为EC组、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三组均随访至2023年3月28日。免疫组化法检测三组组织标本中TIPE2、Ki67表达水平,分析TIPE2、Ki67表达水平与EC组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其对不良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EC组患者癌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且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在FIGO手术病理分期为Ⅲ期、淋巴结有转移患者中高于Ⅱ期、淋巴结无转移患者(P<0.05),EC组织TIPE2表达水平在Ⅱ期、绝经及ER、PR阴性患者中高于Ⅰ期、未绝经及ER、PR阳性患者(P<0.05);EC组织Ki67表达水平在p53阳性患者中高于p53阴性患者(P<0.05),且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569,P<0.05)。与不良预后组相比,良好预后组EC组织TIPE2、Ki67表达水平下调(P<0.05),且TIPE2、Ki67表达水平联合检测的AUC值为0.905显著大于单一检测的AUC(P<0.05),敏感度为86.67%,特异度为87.88%,预测价值较高。结论EC组织中TIPE2、Ki67呈高表达水平,两者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其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EC不良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家族成员2 细胞增殖核抗原 临床病理 预后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和叉头样转录因子3 mRNA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孔丽 张玉卓 +6 位作者 金萌 王闪闪 杜静华 张玉果 王荣琦 任伟光 南月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21-2724,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和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叉头样转录因子3(Foxp3)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55例,同期选择健康自愿者35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PBMC中TIPE2 mRNA和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肝脏血清生化指标、AFP、血白细胞及肿瘤大小、数量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2组患者ALT、AST、AST/ALT、TBil、WBC、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IPE2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396±0.174 vs 1.045±0.330,t=12.187,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4.498±1.672 vs 1.922±1.297,t=7.746,P<0.01)。TIPE2 mRNA表达与血清ALT、AST、AST/ALT及AFP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52、-0.833、-0.992、-0.848,P值均<0.05),而Foxp3 mRNA表达与ALT、AST、AST/ALT及AF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9、0.536、0.843、0.640,P值均<0.05)。TIPE2 mRNA表达与Foxp3 mRNA呈负相关(r=-0.821,P<0.01)。结论肝癌患者的TIPE2 mRNA表达下调,而Foxp3 mRNA表达上调,并与肝细胞损伤程度和AFP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TIPE2基因可能通过负性调控Treg介导的免疫反应参与肝癌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 叉头样转录因子3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32例 被引量:6
3
作者 丁艳 尹薇 +2 位作者 刘凡 曾小燕 谢彤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193-197,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非全身型JI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每次0.4 mg&...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临床疗效。方法 52例非全身型JIA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皮下注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每次0.4 mg·kg-1,每周2次,共3个月,后减为每周0.4 mg·kg-1,总疗程6个月,允许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甲氨蝶呤,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允许合并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治疗后1,3,6个月采用ACR Pedi 30/50/70评分进行疗效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的放射学改变,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ACR Pedi 30达标率分别为87.50%,93.75%,100.00%,ACR Pedi 50达标率分别为31.25%,65.63%,96.88%,ACR Pedi 70达标率分别为18.75%,34.38%,87.50%。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ACR Pedi 30,治疗后3,6个月ACR Pedi 30,50,70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1,3,6个月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的Poznanski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个月治疗组的CRP、ES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的CR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放射学改变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传统药物治疗非全身型JIA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与单纯使用传统药物相比,临床疗效优于传统治疗,能更快、更有效地降低炎性指标,并能减轻放射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关节炎 特发性/幼年 生物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表达与鼻咽癌组织放疗敏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邓香群 贺印旎 叶旭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9-284,共6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表达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和Maspin多点标记的DIG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和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Maspin)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差异,探讨该表达差异与放疗抗拒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NFAIP3和Maspin多点标记的DIG探针原位杂交方法检测TNFAIP3 mRNA和Maspin mRNA在放疗敏感及放疗抗拒鼻咽癌中的表达。结果放疗敏感和放疗抗拒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50%和48.33%(P=0.037),Maspin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0%和46.67%(P=0.040)。放疗抗拒鼻咽癌中,TNFAIP3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05),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70.00%比37.50%,P=0.018);Maspin mRNA中度和强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P=0.039),与T分期亦呈正相关(P=0.021),有远处转移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者(65.00%比37.50%,P=0.044)。结论 TNFAIP3可能参与放疗抗拒鼻咽癌的发生和发展,Maspin可能参与放疗抗拒鼻咽癌的侵袭与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 乳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放射治疗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蛋白的鉴定
5
作者 宋水川 季军捷 +4 位作者 寇庚 钱卫珠 史菊鲜 王皓 郭亚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0-461,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鉴定 Ⅱ型膜糖蛋白 半胱氨酸蛋白 细胞凋亡 克隆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野百合碱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6
作者 王辉 王嫱 +2 位作者 左祥荣 王虹 解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8-762,共5页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的大鼠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rhTNFR-Fc组(R组)、MCT模型组(M组)、MCT+rhTNFR-Fc组(M+R组)。建立MCT诱导的PAH模型,测定各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心肥厚指数,检测各组肺小动脉血管管壁厚度占血管外径的百分比(WT%),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肺组织匀浆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测定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蛋白水平。结果:①M组大鼠mPAP、右心肥厚指数及WT%值较C组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大鼠mPAP的升高(P<0.05)及肺小动脉管壁的增厚(P<0.05);②M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IL-6、TNF-α水平与C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PAH大鼠肺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P<0.05);③M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表达与C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rhTNFR-Fc可抑制MCT诱导的PAH大鼠肺组织中NF-κB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rhTNFR-Fc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及IL-6、TNF-α等炎症因子的表达防治MCT诱导的大鼠P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肺动脉高压 野百合碱 肿瘤坏死因子 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叶夏云 宋锦文 +1 位作者 葛秀洁 赵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22-924,共3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h,20μg/mL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3T3-L1脂肪细胞急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TNF-α(5、10、20μg/mL)处理3T3-L1脂肪细胞48h,20μg/mLTNF-α处理不同时间(6、12、24、48h)及罗格列酮预处理的3T3-L1脂肪细胞与20μg/mLTNF-α作用48h后,用ELISA法检测各组A-SAA的表达。结果:TNF-α能显著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罗格列酮能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3T3-L1脂肪细胞A-SAA的表达和分泌,参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并发症的形成;罗格列酮可部分减低TNF-α对3T3-L1脂肪细胞A-SAA表达的促进作用而发挥其抗炎、抗胰岛素抵抗及抗动脉粥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罗格列酮 3T3-L1脂肪细胞 血清淀粉样蛋白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杨盈琳 沈暘 +4 位作者 王小强 柯霞 康厚墉 胡国华 洪苏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60-864,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ible protein 3,TNFAIP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30例AR患者和480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运用...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ible protein 3,TNFAIP3)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430例AR患者和480例正常对照的血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从抗凝血中提取的DNA样本中TNFAIP3基因的4个多态位点(rs5029928,rs9494885,rs610604,rs7753873)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TNFAIP3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分型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位点rs9494885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存在统计学差异。AR组TT基因型频率(PC=7.51×10-12)和T等位基因(PC=3.79×10-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CT基因型频率(PC=3.30×10-11)和C等位基因(PC=3.79×10-1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此外,CACA单体型频率在AR患者中明显降低(PC=3.29×10-10),TCCA单体型在AR患者中明显升高(PC=2.18×10-3)。结论:AR的遗传易感性与TNFAIP3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且TNFAIP3的rs9494885位点多态性与AR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诱导蛋白3 变应性鼻炎 基因多态性 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环指蛋白11与核因子κB调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付晓达 高美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7-600,共4页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 目的泛素化是机体重要的蛋白质的修饰方式,人环指蛋白(ring finger protein,RNF)11是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之一,可能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ed pro-tein 3-interacting protein 1,TNIP1)是重要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B,NF-κB)调控蛋白,可通过多种途径调控NF-κB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文中研究RNF11下游功能及其与TNIP1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RNF11的亚细胞定位。方法用PCR等方法构建人NFκB调控蛋白TNIP1全长及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观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方法鉴定其与人RNF11的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结合位点,用共聚焦显微镜观测其亚细胞定位。结果成功构建了人TNIP1的全长及其缺失不同位点的突变体并使其在293T细胞中表达。证实RNF11与TNIP1存在相互作用并确定其相互结合位点位于TNIP1的第311至535位氨基酸,。确定RNF11的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结论人RNF11可与TNIP1在细胞内相互结合,其主要的结合位点位于311至535位氨基酸。RNF1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可能参与细胞内蛋白的降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指蛋白11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免疫共沉淀 亚细胞定位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玉秀 马东升 +1 位作者 王萌 杨静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其编码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肿瘤细胞丰富区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其编码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肿瘤细胞丰富区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进行测定,并用原位杂交法对EBV编码的RNA进行测定以分析其感染状态。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A20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将所获数据纳入SPSS23. 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潜伏膜蛋白1阳性率为26. 15%(17/65),EBV编码的RNA阳性率也为26. 15%(17/65),二者符合率为100%。65例患者中A20蛋白表达丢失18例(27. 69%),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或杂合缺失14例(21. 54%)。仅1例出现A20丢失合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缺失。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BV感染阴性与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并无显著关系(P> 0. 05)。结论:EBV阴性与阳性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均出现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并非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技术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EB病毒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 A20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调控核因子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彭一鹏 周晓飞 +5 位作者 王剑 藏春光 张悦盼 辛雪 朱春丽 付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2002-2008,共7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TNIP1)调控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CGGA和TCGA数据库确定TNIP1在IDH野生型胶质瘤中的表达和预后价值。用特定的siRNA敲低了N33细胞中的TNIP1表达,并分析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免疫沉淀分析TNIP1与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相互作用及其对TRAF6的泛素化影响。分别将空载体、oe-TNIP1或si-TNIP1转染的U87细胞注射到裸鼠的大脑中,并通过BLI方法监测肿瘤生长情况。结果TNIP1表达与IDH野生型神经胶质瘤的较高恶性等级和较差的预后有关,但与IDH突变型神经胶质瘤无关。TNIP1敲低显著减弱了N3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P<0.05)。TNIP1与TRAF6相互作用,并且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与空载体的异种移植物相比,oe-TNIP1的异种移植物显示出加速肿瘤进展,而si-TNIP1的异种移植物则相反。结论TNIP1可以诱导TRAF6蛋白的去泛素化以激活NF-κB,进而促进IDH野生型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相互作用蛋白1 因子ΚB TNF受体相关因子6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家族与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涛 李敏 +1 位作者 姬新颖 朱玉楠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3-436,共4页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抗感染、引起发热,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而且参... 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主要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能杀伤和抑制肿瘤细胞、促进中性粒细胞吞噬、抗感染、引起发热,诱导肝细胞急性期蛋白合成、促进髓样白血病细胞向巨噬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而且参与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损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TNFAIP)是一个包含有多种蛋白的蛋白质家族,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有关,对TNFAIP家族的研究可以为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6
13
作者 魏艳林 吕青 +4 位作者 李秋霞 李丽 戈兰 曹双燕 古洁若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11,共6页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有效运动疗法;并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 【目的】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的运动疗法,建立一套方便强直性脊柱炎(AS)病人简单易行有效运动疗法;并探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联合该运动疗法治疗AS的有效性和价值。【方法】本研究共纳入符合1984修订的纽约诊断标准活动性AS患者60例,随机分配到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予每周一次50 mg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用药时间12周,研究组同时联合运动治疗。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第0、2、6和12周患者ASAS20、BASFI、BASDAI、ASDAS3、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 L、CRP、ESR等指标,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间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BASFI、BASDAI、ASDAS2、BASMI、患者总体评价、ASQo L、CRP和ESR在治疗后3个月均得到显著的改善(P<0.05)。对照组,ASAS20改善达到80.67%,其余指标除BASMI(P=0.681)、Schober(P=0.578)和胸廓活动度(P=0.161)外,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BASMI、Schober、扩胸度及ASQo L比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皆<0.05)。【结论】此运动疗法联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AS较之单独使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在活动度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均具有显著的疗效,且对患者的脊椎活动度、胸廓活动度和机体功能改善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运动疗法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与MAPK蛋白协同调节肿瘤坏死因子-α转录活性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丽萍 姚咏明 +2 位作者 李杰萍 叶棋浓 盛志勇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03-1011,共9页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体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并观察其作用如何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探讨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体内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并观察其作用如何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转录活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从人Flag-p38和Flag-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2(extracellular-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2,ERK2)中扩增出p38和ERK2基因,将其插入载体pcDNA3-HA中;用Westernblot方法在293T细胞中检测其表达后应用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STAT3蛋白与p38/ERK2蛋白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然后应用报告基因技术检测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TNF-α的转录表达,并在应用RNA干扰技术将STAT3通路抑制后,观察TNF-α启动子转录活性如何变化.酶切和测序结果表明,扩增的p38和ERK2基因序列正确,大小为1080bp,在293T细胞中正确表达大小约40ku的p38和ERK2蛋白.免疫共沉淀实验结果证实,p38和STAT3蛋白以及ERK2和STAT3蛋白在体内相互作用.下游基因TNF-α荧光素酶活性实验显示,p38和STAT3蛋白以及ERK2和STAT3蛋白复合物协同升高TNF-α的活性,应用STAT3的干扰RNA后其活性则明显下降.该研究表明,STAT3和p38/ERK2蛋白在体内存在相互作用,STAT3与p38、STAT3与ERK2均对TNF-α的表达发挥协同效应,在阻断STAT3通路后,STAT3与p38、STAT3与ERK2对TNF-α表达的协同效应将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细胞外信号蛋白调节激酶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在肝脏及胃肠道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丽 金萌 赵素贤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75-179,共5页
肝脏及胃肠道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差。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可负性调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具有维持免疫稳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TIPE2可通过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 肝脏及胃肠道肿瘤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恶性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差。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8样分子2(TIPE2)可负性调控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具有维持免疫稳态的作用。近年来发现TIPE2可通过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制作用。简述了TIPE2的结构及功能,介绍了TIPE2对Ras、Ral、Rac等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下游分子的调控作用,并对TIPE2在肝脏及胃肠道肿瘤中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 肿瘤 肿瘤坏死因子 α诱导蛋白 8 样分子 2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6
作者 韩凌 方栩 +6 位作者 黄琼 杨勤萍 傅雯雯 郑志忠 顾军 孙建方 许爱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30-732,共3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144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治疗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对144例中、重度寻常性银屑病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度指数(PASI)评分,其中益赛普组72例,甲氨蝶呤(MTX)组72例。结果:144例患者中124例完成了12周的治疗。治疗12周后,益赛普组PASI50、PASI75、PASI90的比例(PP人群)高于MTX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益赛普组从第4周起PASI评分的改善优于MTX组,且对躯干、四肢的疗效好于MTX组。结论:与MTX比较,益赛普具有起效快、治疗效果明显、PASI评分改善明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注射用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赵浩 赵福涛 王艳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09-151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rhTNFR:Fc治疗A组22例(rhTNFR:Fc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rhTNFR:Fc治疗B组24例(rhTNFR:Fc12.5mg/次,2次/周;甲氨蝶呤10mg/周)和对照组30例(甲氨蝶呤10mg/周)。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不同时间点(2、4、6、8、12、16、24周)进行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包括关节肿胀数、压痛数、疼痛程度、晨僵时间、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关节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治疗后各组关节功能改善情况,以达到ACR20、ACR50、ACR70改善标准来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关节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各项关节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rhTNFR:Fc治疗A、B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第2、4周,rhTNFR:Fc治疗A组达到ACR50改善标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B组(P<0.05);在治疗后第8、12、16、24周,A、B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rhTNFR:Fc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有效且经济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乔菊 李峰 +2 位作者 何春霞 吴超 晋红中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瘦素(leptin,LEP) 3种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 目的分析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对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视黄醇结合蛋白4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瘦素(leptin,LEP) 3种脂肪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就诊的30例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在本院健康医学部进行体检的25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治疗组均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50 mg皮下注射,每周1次,共12次。检测健康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基线)和治疗后12周血清APN、RBP4、LEP的浓度;分析两组之间以及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脂肪因子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评估治疗组基线血清APN、RBP4、LEP表达水平与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之间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结果治疗组基线APN水平[9. 73(6. 69,12. 37)比(14. 25 (10. 53,23. 28),P <0. 001]、LEP水平[0. 42 (0. 17,2. 60)比3. 90 (1. 38,7. 20),P=0. 002]较健康对照组降低, RBP4较健康对照组升高[12. 29 (10. 62, 21. 33)比9. 13 (7. 36,15. 78),P=0. 024];治疗组治疗后APN水平[11. 95 (8. 12,15. 26)比9. 73 (6. 69, 12. 37), P=0. 027]、LEP水平[2. 84 (1. 04,9. 34)比0. 42 (0. 17,2. 60),P<0. 001]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RBP4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25);基线APN、RBP4、LEP浓度均与PASI无线性相关关系。结论脂肪因子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慢性炎症过程,抗肿瘤坏死因子α治疗可能改善银屑病的炎症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脂联素 视黄醇结合蛋白4 瘦素 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因子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和纯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叶传忠 关明 +3 位作者 张芳林 苏兵 张永康 陈常庆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 表达及纯化人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因子 (secretedformTNF relatedactivation in ducedcytokine,sTRANCE)蛋白。方法 将sTRANCE结构基因重组到含麦芽糖结合蛋白 (MBP)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 pMAL c2x中 ,在大肠杆菌... 目的 表达及纯化人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因子 (secretedformTNF relatedactivation in ducedcytokine,sTRANCE)蛋白。方法 将sTRANCE结构基因重组到含麦芽糖结合蛋白 (MBP)的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 pMAL c2x中 ,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 结果 经IPTG诱导表达出的MBP sTRANCE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 70 0 0 0 ,并经Westernblot分析证实。用直链淀粉琼脂糖凝胶 (amyloseresin)亲和层析纯化得到电泳均一的融合蛋白。结论 成功地获得sTRANCE蛋白 ,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性能和用于肿瘤生物治疗的可能性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因子 原核表达 亲和层析 融合蛋白 STRANCE ODF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在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敏 杨军 +1 位作者 尚军 张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790-794,共5页
目的观察过敏性鼻炎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ible protein-2,TNFAIP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检测TNFAIP2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1)的... 目的观察过敏性鼻炎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tumor necrosis factor-α-inducible protein-2,TNFAIP2)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检测TNFAIP2和血管内皮细胞标记(CD31)的表达,并分析相关性。结果成功建立OVA诱导的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表现为小鼠挠鼻次数、血清OVA特异性IgE浓度、鼻黏膜局部嗜酸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聚集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NFAIP2 mRNA和蛋白及CD31mRNA在过敏性鼻炎小鼠鼻黏膜局部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TNFAIP2和CD31mRNA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 TNFAIP2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且可能与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2 血管生成 过敏性鼻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