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5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影响
1
作者 李安 孙丹邈 张璐璐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外周血象影响。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探讨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上皮性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及外周血象影响。方法选取上皮性卵巢癌患者70例,按入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化疗后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或rhG-CSF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圣愈汤合增液汤口服治疗,观察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及化疗前1 d、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结束时外周血象。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2个疗程、3个疗程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水平,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下降,且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圣愈汤合增液汤联合rhG-CSF能够降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改善化疗后外周血细胞下降情况,促进血细胞水平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愈汤 增液汤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上皮性卵巢癌 骨髓抑制 外周血象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杨晟 何小慧 +7 位作者 刘鹏 周生余 董梅 秦燕 杨建良 张长弓 韩晓红 石远凯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26-631,共6页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 目的:比较每周期l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每日1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预防癌症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方法:合并分析PEG—rhG—CSF的2期和3期临床研究中的单中心数据,比较疗效与安全性指标。两项研究均为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56例初治恶性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常用化疗方案治疗,且化疗方案相同,其中试验周期给予PEG—rhG—CSF100批舢g皮下注射,每个周期1次;对照周期皮下注射rhG—CSF5Ixg/kg,每日1次。结果:2个研究单中心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53例可进行疗效评价,PEG—rhG—CSF和rhG—CSF各使用53个周期。在使用PEG—rhG—CSF的周期和使用rhG—CSF的周期中,4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未发生率均为94-3%(50/53),均未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4/53)和3.8%(2,53,P=0.678)。全组患者中位应用rhG—CSF天数为10(3~14)天。此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均为骨痛、注射部位疼痛、心悸、发热和乏力等。结论:1剂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与连续10剂常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惠平 樊征夫 +6 位作者 郑虹 高雨农 涂梅峰 宋国红 邵彬 高天 朱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9-744,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初级与次级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开放、单臂临床研究,分析2016年5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17例受试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于化疗结束后24~48 h皮下注射PEG-rhG-CSF,体质量≥45 kg者给予6 mg/次,<45 kg者给予3 mg/次,每个化疗周期注射1次.结果:217例患者共完成774个化疗周期,患者包括18例妇科肿瘤(3例子宫内膜癌、15例卵巢癌),50例乳腺癌,30例骨肿瘤和119例淋巴瘤,146例接受初级预防,71例接受次级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发生率为5.7%,初级预防组发生率为4.9%,次级预防发生率为7.2%.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PEG-rhG-CSF持续治疗周期越长,FN发生率越低.初级与次级预防的FN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1.6%vs.第2个周期4.4%,(P=0.039);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6.9%vs.第2个周期5.6%,(P=0.034).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0.3%(80/774),其中初级预防组为6.7%(34/510),次级预防组为17.4%(46/2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均在治疗第2个周期显著低于第1个周期.初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17.1%vs.第2周期5.3%,(P=0.004);次级预防为第1个周期46.5%vs.第2个周期11.3%,(P<0.001).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骨痛,患者Ⅰ/Ⅱ度骨痛发生率为3.7%(8/217),Ⅲ/Ⅳ度骨痛发生率为1.8%(4/217).结论:PEG-rhG-CSF预防性应用于非髓性恶性肿瘤,可有效降低FN发生率.初级预防比次级预防显著降低整个化疗周期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肿瘤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Ⅰ期临床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韩晓红 张春玲 +8 位作者 刘鹏 宋媛媛 姚嘉瑞 秦燕 唐乐 张淑香 李丹 冯云 石远凯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95-700,共6页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注射液在化疗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中的药代动力学(PK)和药效学(PD)。方法入组24例肿瘤患者接受2个周期且剂量相同化疗方案,第1周期为对照周期,第2周期于化疗药物给药结束后48 h皮下注射不同剂量的PEG-rhG-CSF 1次,共设置60、100和150μg.kg-13个剂量组,每组受试患者8例,ELI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PEG-rhG-CSF浓度,并计算PK参数,同时监测受试者CD34+、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PEG-rhG-CSF 3个剂量组主要药代参数如下:T12分别为(37.5±7)、(40.8±12)、(80.7±48)h;CL_F分别是(17±9)、(9±4)、(7±2)ml.h-1.g-1;AUC0-t分别是(5,593.6±5,435)、(14,651.3±12,183)、(23,002.5±6,655)mg.h.L-1。第2周期3个剂量组的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最低点均值分别为1.9×109、2.3×109、4.2×109cells.L-1,均比第1周期有所提高。结论 PEG-rhG-CSF在体内呈现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其在体内维持药效时间长,1次注射即可达到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酶联免疫分析法 临床Ⅰ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娇 张晟 张瑾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25-930,共6页
背景与目的:骨髓抑制是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能诱导造血祖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并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功... 背景与目的:骨髓抑制是化疗最严重的不良反应,以中性粒细胞减少最常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能诱导造血祖细胞向中性粒细胞分化,并调节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活性,可用于肿瘤化疗后严重的中性粒细胞缺乏症,以保证原计划化疗方案的完成。本文旨在了解应用rhG—CSF治疗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以及预防性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筛选出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进行多西紫杉醇(docetaxel)75mg/m2、表柔比星(epirubicin)65mg/m。与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500mg/m。(TEC)化疗方案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第1个周期末次给药后24~48h内给予rhG—CSF为预防组,以24-48h内未给予rhG—CSF为对照组,评估2组化疗后骨髓抑制的发生情况以及用药的安全性。结果:在预防组60例患者中,外周血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4.0×10^9/L的发生率为25.O%,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2.0×10^9/L的发生率为23.3%;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WBC〈4.0×10^9/L的发生率为78.3%,ANC〈2.0×10^9/的发生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2组的化疗延迟率分别为5.0%和25.0%(P=0.002),化疗延迟时间分别为(2.33±0.58)d和(3.73±0.80)d(P=O.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预防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为1.7%,对照组FN的发生率为20%,预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O.001)。2组对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血小板(platelets,PLT)水平均无显著影响(P=O.547;P=-O.285)。预防组rhG—CSF用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3%,而对照组为2i.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41)。结论:对于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在第一周期化疗后24—48h内预防性给予rhG—CSF,能降低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轻骨髓抑制的程度及持续时间,降低FN的发生风险,并且能减少rhG—CSF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抑制 粒细胞减少症 预防性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邵珊 白海涛 +4 位作者 王椿 万理萍 刘慧霞 吴琳 李肃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662-666,共5页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 G-CSF)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mobilization,PBSCM)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后造血重建中疗效及药物经济学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PEG-rh G-CSF动员(试验组);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患者15例,应用G-CSF动员(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均动员采集成功,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采集物的中位CD34^+细胞计数分别为16.2×10~6/kg和8.9×10~6/kg(P=0.414);中位总单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数量分别为12.4×10~8/kg和9.9×10~8/kg(P=0.519)。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动员时间分别为(10.66±1.45)d和(9.33±1.83)d(P=0.234)。动员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平均粒缺时间分别为(4.20±2.17)d和(3.80±2.04)d(P=0.608)。干细胞回输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粒系重建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0.14±1.29)d和(10.93±2.69)d(P=0.327)。血小板重建平均时间分别为(10.36±2.27)d和(12.27±3.38)d(P=0.121)。两组在干细胞动员和造血系统重建方面无显著差异。在药物经济学方面,PEG-rh GCSF平均费用明显低于G-CSF,分别为3 960元和(11 479.3±2 401.3)元(P<0.001)。结论:PEG-rh G-CSF在复发难治恶性淋巴瘤的自体PBSCM中疗效与传统的G-CSF相当,且可明显降低患者费用,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造血干细胞动员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复性和纯化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超展 王骊丽 耿信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用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PFLC)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包涵体形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了复性并同时纯化。用Cu2+-亚氨基二乙酸(IDA)Sepharose作为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的固定相。在低浓度脲存在下,以咪唑为洗脱剂,采用线... 用蛋白折叠液相色谱法(PFLC)对大肠杆菌表达的包涵体形式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进行了复性并同时纯化。用Cu2+-亚氨基二乙酸(IDA)Sepharose作为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的固定相。在低浓度脲存在下,以咪唑为洗脱剂,采用线性梯度洗脱rhG-CSF。该法仅通过一步PFLC分离,减少了复性过程中rhG-CSF的聚集,复性后的rhG-CSF的比活性为1.8×108IU/mg,纯度为97%,质量回收率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蛋白折叠 纯化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小丹 郭红燕 李圆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 目的探讨初级与次级预防性使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价值。方法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院76例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行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根据初次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分为初级预防组(n=49)和次级预防组(n=27),比较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需要补充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化疗周期延迟发生率等。结果第一、二疗程中,初级预防组3、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2%(4/49)、6.1%(3/49),明显低于次级预防组发生率66.7%(18/27)、37.0%(10/27)(Z=-6.569,P=0.000;Z=-4.338,P=0.000)。在第三~六疗程中,2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Z=-0.938,P=0.348;Z=-0.145,P=0.884;Z=-1.069,P=0.285;Z=-0.027,P=0.978)。化疗结束后初级预防组9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补充rhG-CSF,发生率18.4%(9/49),次级预防组22例,发生率81.5%(22/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11,P=0.000)。初级预防组2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需重复住院,发生率4.1%(2/49),次级预防组7例,发生率25.9%(7/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2,P=0.014)。初级预防组1例因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化疗延迟,发生率2.0%(1/49),次级预防组5例,发生率18.5%(5/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1,P=0.035)。结论卵巢癌初始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过程中初级预防性应用PEG-rhG-CSF可显著降低第一、二疗程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从而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相关重复住院率,保证化疗周期如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卵巢癌 化疗 中性粒细胞减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odogen法^(125)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刁尧 金雪瑛 +2 位作者 李亚明 赵恂 于成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29,共2页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 采用Iodogen(四氯二苯基苷脲 )法进行12 5 I标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标记物用SephadexG 2 5柱凝胶过滤法分离、纯化 ,用薄层层析法和三氯醋酸法鉴定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游离碘率及碘标记率和标记物的稳定性。结果标记物的放化纯度为 97.8% ,碘标记率为 78.4% ,比活度为 86.3 4TBq/mmol。用Iodogen法12 5 I标记rhG CSF ,方法简便、标记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IODOGEN法 ^125Ⅰ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干细胞因子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用药的猴毒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宣尧仙 陈国灿 +11 位作者 陈云祥 徐潘生 杨红忠 陈颖 陈浩 卢祺炯 李峰 陈名友 雒蓬轶 刘忠荣 王若卓 钱伯初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99-1200,共2页
关键词 重组人细胞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联合用药 毒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大鼠脑组织Egr-1、Survivin蛋白表达及血管再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鹤云 滕军放 郭利利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4,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Survivin、Egr-1表达和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区Survivin、Egr-1表达和微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72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4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模型。治疗组大鼠术后2h后自腹部皮下注射rhG-CSF50μg/(kg·d),单次注射7.5mL,连续用药5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均于实验后7、14和21d处死8只。免疫组化SP法检测Egr-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通过CD31+细胞的标记进行微血管计数。结果:实验后7、14和21d,各组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Egr-1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4.983、497.289、122.182、162.468、322.983和126.100,P<0.001)。实验后14d,2种蛋白的表达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实验后14d,治疗组Egr-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实验后14d微血管计数达到高峰,治疗组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rhG-CSF可能通过上调Egr-1和Survivin的表达促进血管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血管再生 早期生长因子1 Survivin 大鼠 缺血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摇瓶发酵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欧俊杰 王海波 +3 位作者 王骊丽 申烨华 白泉 耿信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目的 优化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摇瓶发酵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摇瓶系统地考查rhG CSF茵株培养温度、诱导时机、pH值、溶氧、种子菌龄、接种量等工艺条件,选择出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结果 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 目的 优化重组大肠杆菌生产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摇瓶发酵工艺条件。方法 利用摇瓶系统地考查rhG CSF茵株培养温度、诱导时机、pH值、溶氧、种子菌龄、接种量等工艺条件,选择出最佳的摇瓶培养条件。结果 最佳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值在7 0~7 2;装液量20%;摇床转速180r/min;种子菌龄在A600为1 0~1 5时接种,并在对数生长前期(A600=1 0)时诱导4h。在此优化的培养条件下,在摇瓶中使用优化后的M9培养基时,rhG CSF的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6 5%,光密度达5 85。结论 构建的rhG CSF工程菌发酵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可作为rhG CSF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可靠的放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大肠杆菌 摇瓶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脑梗死74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平 张家伟 +1 位作者 王海军 王铁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9期809-810,共2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G-CSF。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进行中国卒...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两组均按急性脑梗死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rhG-CSF。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进行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并观察rhG-CSF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CSS评分均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rhG-CSF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G-CSF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骨髓干细胞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1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Ⅳ度白细胞减少症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元强 崔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惠尔血 )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用rhG CSF治疗 1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Ⅳ度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 1.9× 10 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小于 0 .9× 10... 目的 :研究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惠尔血 )对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用rhG CSF治疗 10例恶性肿瘤化疗所致Ⅳ度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小于 1.9× 10 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小于 0 .9× 10 9/L时开始用rhG CSF 15 0 μg,皮下注射 ,每日 1次 ,等白细胞回升 5 .0× 10 9/L以上或ANC大于2 .5× 10 9/L时停药。结果 :rhG CSF能使化疗后Ⅳ度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白细胞回升至正常范围 ,平均时间为 6 .8天 ,感染发生率为 6 0 % (6 / 10 )。结论 :rhG CSF可有效治疗化疗所致的Ⅳ度白细胞减少症 ,减少感染机会 ,有利于化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恶性肿瘤 细胞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从铸 翟玉霞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并与进口rhG-CSF比较。方法:98例卵巢癌、宫体癌和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按75μg·d-1和150μg·d-1剂量皮下注射国产rhG-CSF和进口7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化疗中的疗效,并与进口rhG-CSF比较。方法:98例卵巢癌、宫体癌和宫颈癌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按75μg·d-1和150μg·d-1剂量皮下注射国产rhG-CSF和进口75μg·d-1 rhG-CSF,直到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升至正常水平以上。结果:不同剂量国产或进口rhG-CSF均能使3组患者血WBC和ANC水平在用药d 4后升至正常水平以上;在初次化疗时,用不同剂量(75μg和150μ)国产和进口(75μg)rhG-CSF升WBC至正常水平的天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重复化疗期间150μg国产,rhG-CSF升白细胞的疗效显著优于75μg国产或进口rhG-CSF;同等剂量国产rhG-CSF与进口rhG-CSF升WBC效果一致。结论:75μg小剂量国产rhG-CSF在妇科恶性肿瘤初期化疗中升WBC的疗效肯定,重复化疗时较大剂量(150μg)rhG-CSF升WBC的效果优于小剂量rhG-CSF。同等剂量国产rhG-CSF与进口rhG-CSF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治疗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宫颈癌 卵巢癌 宫体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药物性溃疡愈合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艳丽 王宏丽 +1 位作者 商亚娟 葛淑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1期16-17,共2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药物性溃疡愈合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方法制备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于溃疡周围以rhG-CSF25μg局部注射,观察愈合时间和组织学变化。结果在r... 目的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对药物性溃疡愈合是否具有促进作用。方法制备皮肤溃疡动物模型,于溃疡周围以rhG-CSF25μg局部注射,观察愈合时间和组织学变化。结果在rhG-CSF治疗组,糜烂、溃疡创面在7-10(7.5±2.0)d左右愈合。而对照组的糜烂、溃疡创面愈合时间为14.0-20.0(18.0±3.5)d,明显长于治疗组(P<0.01),组织学上主要显示促进修复早中期的诱导肉芽组织增生。结论rhG-CSF能有效地促进创面愈合,尤其是对于化疗药物渗漏导致的溃疡。rhG-CSF将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G-CSF 溃疡愈合 药物性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愈合时间 溃疡创面 糜烂 促进 结论 进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放射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从玉文 毛秉智 +2 位作者 罗庆良 董波 陈惠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06-212,共7页
为了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可能性,我们以^(60)Coγ线6.5Gy及8.0Gy照射小鼠为模型,研究了rhG-CSF的不同给药剂量、给药早晚及治疗持续时间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活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 为了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用于治疗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可能性,我们以^(60)Coγ线6.5Gy及8.0Gy照射小鼠为模型,研究了rhG-CSF的不同给药剂量、给药早晚及治疗持续时间对照射小鼠外周血细胞和活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6.5Gy照射小鼠给予不同剂量rhG-CSF(1.25—5.0μg/d)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明显加快,其中以5.0μg剂量组效果最佳;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5.0μg/d)本所制备的rhG-CSF与美国AMGEN公司出售的优保津(rhG-CSF,Filgrastin)效价相当。在同样条件下,rhG-CSF(5μg/d×7d)照后3天和7天开始给药,白细胞及血小板的恢复早于对照组,迟于照后当天给药组,但红细胞水平却比对照组低。8.0Gy照射小鼠于照后当天开始给药(rhG-CSF5.0μg/d),治疗3、7及12天的小鼠30天活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以治疗7天组效果最佳(P<0.05)。以上结果表明,对于小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rhG-CSF照后当天给药,剂量5.0μg/d,连续治疗7天为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急性放射病 Γ线照射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注射液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的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超 肖琛嫦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16-318,322,共4页
目的:本文对红景天注射液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进行分析,探讨二者心血管药理作用的不同机制。方法:将实验犬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红景天注射液、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 目的:本文对红景天注射液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麻醉犬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肌耗氧量进行分析,探讨二者心血管药理作用的不同机制。方法:将实验犬20只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红景天注射液、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组及盐酸地尔硫卓注射剂组。实验犬经麻醉戊巴比妥麻醉后(i.v.)开胸,分别测定各组心输出量、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冠脉阻力、总外周阻力、心肌耗氧量。结果:本研究发现红景天注射液可增强心输出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心肌耗氧量、冠脉阻力及总外周阻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和心脏指数无明显影响(P>0.05),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上述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红景天注射液通过调整心肌供氧量及降低心脏后负荷发挥药理作用,而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无明显的即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注射液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心脏血流动力学 心肌耗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何忠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52-1253,1257,共3页
本文回顾近年来相关文献,综述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的临床应用状况及新进展。临床可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剂量及疗程并且进行有效监控,达到更合理用药。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细胞移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致骨痛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良满 沈莉 +1 位作者 边旭娜 徐丽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9期37-38,共2页
对30例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后4~15d发生骨痛,疼痛主要发生于胸椎、腰椎及四肢长骨。予以心理干预及镇痛处理后骨痛减轻,处理后1~2d骨痛消失。提出需加强骨痛的观察及处理,采取积... 对30例白血病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的患者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后4~15d发生骨痛,疼痛主要发生于胸椎、腰椎及四肢长骨。予以心理干预及镇痛处理后骨痛减轻,处理后1~2d骨痛消失。提出需加强骨痛的观察及处理,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的不适,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细胞 骨痛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