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23c靶向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调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与凋亡
1
作者 夏盼盼 章威 +1 位作者 李思思 王红玲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3-369,共7页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 目的研究miR-23c及其靶基因OCT1(octamer-bind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1)对肝细胞肝癌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正常肝脏细胞系LO2与肝细胞癌细胞系(涵盖Huh7、HepG2、Hep-3B、SK-HEP1、HCCLM3以及MHCC97H)内miR-23c的表达水平。设计了miR-23c模拟物,在肝癌细胞系Huh7中,运用CCK-8检测法、细胞迁移实验以及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细胞的增殖状况、迁移能力和凋亡水平予以测定。通过预测网站预测及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了miR-23c与OCT1的靶向关系,并通过Western blot分析miR-23c过表达对OCT1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回复实验研究miR-23c靶向OCT1对肝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结果相较于肝脏正常细胞系LO2,miR-23c于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呈现明显下调。在与NC组进行对比时发现,转染miR-23c模拟物的Huh7细胞,其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均有所降低,细胞凋亡现象则明显增强。miR-23c和OCT1在分子层面上存在相互作用。miR-23c过表达后,Huh7细胞中的OCT1蛋白表达减少。转染miR-23c模拟物能够抑制Huh7细胞的增殖及迁移,促进其凋亡,而这些现象能够被过表达OCT1逆转。结论miR-23c能够下调OCT1,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促进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miR-23c 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1 增殖 迁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低趋化因子受体3通过减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肝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迁移
2
作者 丁道奎 袁宇航 +4 位作者 李延安 崔西春 杨合英 杜佳 苏阳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47-2354,共8页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3 (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在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16例HB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法检测CXCR3蛋白的表达。HB细胞(Huh-6及HepT1)分别转染Con-s... 目的 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3 (CXC chemokine receptor 3,CXCR3)在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收集16例HB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用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法检测CXCR3蛋白的表达。HB细胞(Huh-6及HepT1)分别转染Con-shRNA、CXCR3-shRNA1和CXCR3-shRNA2后,将其分为Con-shRNA组、CXCR3-shRNA1组和CXCR3-shRNA2组。CCK-8法和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划痕法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Western blot法检测β-连环蛋白(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metallomatrix proteinase,MMP)7及MMP-9的表达。裸鼠异位移植;肿瘤实验检测各组细胞体内成瘤情况及瘤体体积,并用免疫组化检测瘤体组织中MMP-9和Ki67表达。结果 CXCR3在HB组织中表达上调(P<0.01)。与Con-shRNA比较,CXCR3-shRNA1组和CXCR3-shRNA2组Huh-6及HepT1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降低(P<0.0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减弱(P<0.01),细胞移植瘤的瘤体生长缓慢且体积明显缩小(P<0.01),瘤体组织中MMP-9和Ki67表达降低(P<0.01)。结论 下调CXCR3可抑制HB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其机制可能与减弱Wnt/β-catenin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趋化因子受体3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类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刺激家兔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谭浅 许雪亮 +2 位作者 杜岱雪 蒋幼芹 祝和成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11,共1页
关键词 家兔 角膜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基因重组 人碱性或纤维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次酸通过β-catenin/TCF4通路抑制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4
作者 佘茁萃 吕烈洋 +2 位作者 吴迪 尚姝贤 吕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调节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HCC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L-GA、M-GA、H-GA组... 目的:探讨甘草次酸(GA)调节β-连环蛋白(β-catenin)/转录因子4(TCF4)信号通路对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HCC细胞SMMC-7721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L-GA、M-GA、H-GA组(50、100、200μmol/L GA)、GA+LiCl组(200μmol/L GA+40μmol/Lβ-catenin激活剂LiCl)。采用平板克隆实验、Transwel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GA对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细胞凋亡的影响,WB法检测GA对SMMC-7721细胞中β-catenin/TCF4通路蛋白(β-catenin、TCF4)和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表达的影响。构建SMMC-7721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GA对荷瘤裸鼠移植瘤生长及β-catenin、TCF4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GA、M-GA、H-GA组SMMC-7721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β-catenin、TCF4、vment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升高(均P<0.05);与H-GA组相比,GA+LiCl组细胞克隆数、迁移和侵袭数、β-catenin、TCF4、vimenti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均P<0.05),细胞凋亡率、E-cadherin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均P<0.05)。荷瘤裸鼠模型实验显示,GA组裸鼠移植瘤质量和体积、β-catenin和TCF4蛋白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GA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EMT进程,进而抑制HCC的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次酸 β-连环蛋白/转录因子4 细胞 SMMC-7721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病程中Kupffer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对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凋亡的调控 被引量:82
5
作者 黄艳 黄成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3,共5页
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愈合反应,为一个可逆的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c,ECM)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展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控制HSC的活性并逆转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对慢性肝损伤的愈合反应,为一个可逆的过程。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脏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 cellular matrixc,ECM)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的发展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何控制HSC的活性并逆转肝纤维化的进程是抗肝纤维化研究的重点之一。在肝纤维化病程中,一系列细胞因子通过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邻近的HSC,影响其增殖、趋化、代谢及凋亡。鉴于Kupffers细胞为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其在肝纤维化病程中对HSC细胞的活化增殖、凋亡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HSC、Kupffers细胞及细胞因子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阐明其关系,有助于以HSC为靶点的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现就其关系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状细胞 枯否细胞 细胞因子 纤维化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内抑素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及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7
6
作者 夏丽娟 陈飞虎 +3 位作者 任斌 黄学应 宋群亮 李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对体外培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增殖功能及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用足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度;采用collagenaset... 目的观察重组人内抑素对体外培养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增殖功能及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CFA)诱导的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用足容积法测量关节肿胀度;采用collagenasetypeⅡ消化法分离、培养滑膜细胞,MTT法检测重组人内抑素体内用药对滑膜细胞增殖的影响;放免法检测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CFA致炎后d10,AA大鼠出现继发性炎症,此时皮下注射重组人内抑素(1·25,2·5,5mg·kg-1),连续7d,对照组于d10给予MTX(1·0mg·kg-1)。各剂量组能明显抑制AA大鼠的继发性足肿胀;重组人内抑素体内用药可明显减少AA大鼠滑膜细胞数量,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各剂量组均可明显抑制AA大鼠滑膜细胞产生过高的IL-1β和TNF-α。结论重组人内抑素抑制AA大鼠滑膜细胞过度的增殖及过高的细胞因子是其治疗AA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内抑素 佐剂性关节炎 滑膜细胞 增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对大鼠脾单个核细胞增殖及IL-2产生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7
作者 谢华 孙航 +1 位作者 郭辉 刘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LR对脾脏单个核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免疫调控作用和作用特点。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增殖状况:①不同剂量的rALR与5μg/ml ConA同时加入;②5μg/ml 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rALR对脾脏单个核细胞是否具有直接的免疫调控作用和作用特点。方法:以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在不同处理情况下的增殖状况:①不同剂量的rALR与5μg/ml ConA同时加入;②5μg/ml 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0和32小时后,再加入30μg/ml rALR;③30μg/ml rALR预处理脾脏单个核细胞至30小时,再加5μg/ml ConA刺激。以环孢霉素A作为阳性对照,以转空质粒的酵母表达上清提取物作为阴性对照。以放免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2分泌情况。结果:不同剂量的rALR与ConA同时加入时,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抑制ConA对脾脏单个核细胞的促增殖作用。ConA预刺激脾脏单个核细胞10、32小时后,再给予30μg/ml rALR仍可明显抑制脾脏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但用30μg/ml rALR预处理脾脏单个核细胞至30小时,并不影响脾脏单个核细胞对ConA刺激的反应能力。ConA+rALR(30μg/ml)组的IL-2分泌在24小时明显低于ConA组。结论:rALR对ConA活化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未活化的脾脏单个核细胞则无明显影响,提示未经抗原激活的免疫细胞可能不表达ALR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增强因子 脾脏单个核细胞 增殖 IL-2产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3T3细胞、肝细胞及贮脂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春芳 孔宪涛 范列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4-119,共6页
肝纤维化是各种急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理转归,肝间质细胞及实质细胞均参与了纤维化过程并受多种因素调控,细胞因子是其中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研究了TNFα、IL-1、IL-6、IFNT对3T3、肝细胞、贮脂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肝纤维化是各种急慢性肝病的主要病理转归,肝间质细胞及实质细胞均参与了纤维化过程并受多种因素调控,细胞因子是其中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研究了TNFα、IL-1、IL-6、IFNT对3T3、肝细胞、贮脂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发现上述四种因子均能不同程度的促进细胞增殖,并与剂量有关。结果提示细胞因子在纤维化早期有重要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3T3 贮脂细胞增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联合人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单延红 张海军 +1 位作者 徐志刚 崔满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0-225,共6页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联合人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在体外对人卵巢癌浆液性囊腺癌细胞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其协同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诱导脐血CIK细胞,将SKOV-3细胞随机分为Cur组、CIK细胞组和Cur联合CIK细胞组...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联合人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IK)细胞在体外对人卵巢癌浆液性囊腺癌细胞SKOV-3的增殖抑制作用,探讨其协同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诱导脐血CIK细胞,将SKOV-3细胞随机分为Cur组、CIK细胞组和Cur联合CIK细胞组,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RT-PCR检测各组细胞Fas相关死亡结构蛋白Fas、Fas相关死亡结构蛋白(FADD)和Caspase-3mRNA的表达。结果:与Cur组和CIK细胞组比较,Cur联合CIK细胞组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大,并且随时间的延长或剂量的增加,增殖抑制率亦增加,在效靶比为12.5∶1,20μmol·L-1 Cur作用48h时,SKOV-3细胞增殖抑制率达到76.2%;Cur联合CIK细胞组与Cur组和CIK细胞组比较,SKOV-3细胞Fas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水平增加(P<0.05),Cur组、CIK细胞组和Cur联合CIK细胞组SKOV-3细胞FADD-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CIK细胞与Cur合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其效应可能与促进SKOV-3细胞Fas及Caspase-3的mRNA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人类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卵巢癌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调控人肝细胞癌细胞增殖分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蒋丽 张丽 +2 位作者 彭韬 孙秋艳 冷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23-526,F0002,共5页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探讨EGFR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用EGF和AG1478处理人肝癌细胞HuH7;用... 目的:研究人肝细胞癌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及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探讨EGFR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癌组织中EGFR的表达;用EGF和AG1478处理人肝癌细胞HuH7;用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p-EGFR、p-ERK蛋白表达;用WST法检测细胞增长率。结果:17例HCC患者癌组织中,EGFR的阳性表达率为100%;HuH7中EGF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HL-7702。外源性EGF(10μg/L)处理后,ERK和EGFR的磷酸化水平提高,同时细胞生长率提高9.2%,而此作用能被AG1478(20μmol/L)阻断。结论:人肝细胞癌中,EGFR高表达,EGFR的激活主要通过受体磷酸化完成,活化的p-EGFR可能通过ERK/MAPK下游信号通路传递信息,调控人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增殖因子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勇 宋良文 +4 位作者 王清明 黄山英 孙丽 尹纪业 王晓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增殖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枯否细胞(KC)的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中ALR的分布、... 目的:探讨肝细胞增殖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枯否细胞(KC)的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中ALR的分布、大鼠枯否细胞膜表面结合的ALR以及ALR对枯否细胞IL-6表达的影响。结果:受损肝细胞经枯否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后增殖明显。正常大鼠肝细胞内可表达合成ALR,枯否细胞膜表面可见ALR免疫反应颗粒,经ALR刺激后枯否细胞IL-6免疫反应信号增强。结论:ALR可能通过首先刺激枯否细胞,从而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增殖因子 枯否细胞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逸风 林晓耘 +4 位作者 陈双红 赵峰 陆传新 姚均迪 封岩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3-524,共2页
为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牛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CASMC)增殖、迁移的影响,分离和培养BCASM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HGF对BCASMC增殖的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CASMC的迁移。结果显示,对照组、HGF组BCASMC的D值相差显著(P<0.05),... 为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牛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BCASMC)增殖、迁移的影响,分离和培养BCASM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观察HGF对BCASMC增殖的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BCASMC的迁移。结果显示,对照组、HGF组BCASMC的D值相差显著(P<0.05),HGF组的BCASMC增殖率为45.2%,且迁移明显。提示HGF能促进BCASMC的增殖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冠状动脉 平滑肌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牙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叶玲 凌均棨 +2 位作者 彭栗 谭红 周学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8-20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牙髓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为实验对象,以不同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牙髓细胞,通过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比色法对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周期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牙髓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牙髓细胞为实验对象,以不同浓度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于牙髓细胞,通过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比色法对细胞的增殖情况进行研究,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的周期进行分析。结果1~200μg L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牙髓细胞的增殖(P<0.05),100μg L为最大效应浓度。100μg L的肝细胞生长因子作用牙髓细胞3d对其细胞周期无显著性影响,作用5d缩短了G1期,增加了S期比例。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牙髓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牙髓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促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博 罗文军 +1 位作者 严润彬 陈若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从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HUVE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rhHGF对HUVEC的增殖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的迁移,透射电镜... 目的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促血管生成作用。方法从脐静脉体外分离培养HUVEC,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观察rhHGF对HUVEC的增殖作用,倒置显微镜观察HUVEC的迁移,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1)rhHGF对培养的HUVEC有显著的促增殖和迁移作用,且成浓度和时间依赖性。(2)rhHGF促使HUVEC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线粒体和粗面内质网增多,常染色质增多(3)细胞周期分布改变S期、G2/M期细胞增多。结论rhHGF能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和迁移,提示其可能具有促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迁移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对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诱导的肝星状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由淑萍 赵军 +2 位作者 马龙 张石蕾 刘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31-1235,共5页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 Gs)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r PDGF-BB)介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作用及对PDGF/ERK_(1/2)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SC细胞,体外给予不同浓度(0、3.91、7.81、15.63、31.25、62.50、125... 目的探讨肉苁蓉苯乙醇总苷(CPh Gs)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r PDGF-BB)介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增殖活化作用及对PDGF/ERK_(1/2)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HSC细胞,体外给予不同浓度(0、3.91、7.81、15.63、31.25、62.50、125.00、250.00和500.00 mg·L^(-1))的CPh Gs测定半数抑制率(IC50),选取25、50、75、100 mg·L^(-1)的CPh Gs,rr PDGF-BB刺激后,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细胞的增殖;采用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ERK_(1/2)、α-SMA、c-fos、c-jun和Collagen I mRNA的表达;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Ph Gs对PDGF/ERK_(1/2)通路中ERK_(1/2)、P-ERK_(1/2)和Collagen I蛋白的表达。结果 (50~100)mg·L^(-1)的CPh Gs可以抑制rr PDGF-BB诱导的HSC的增殖(P<0.05);(25~100)mg·L^(-1)剂量组的CPh Gs均可抑制ERK_(1/2)、α-SMA、c-fos、c-jun和CollagenⅠmRNA水平的表达,并且明显抑制ERK_(1/2)、P-ERK_(1/2)和CollagenⅠ通路蛋白的表达。结论 CPh Gs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其阻断PDGF/ERK_(1/2)通路进而阻断HSC的活化、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苯乙醇总苷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星状细胞 纤维化 细胞增殖 信号通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核因子4α抑制大鼠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勇 吴宁 +3 位作者 马永 汪海天 李周骁 卞建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0-434,共5页
目的 :研究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在体内、体外实验中与大鼠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过表达HNF4α腺病毒转染CBRH-791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效应,Transwell法检... 目的 :研究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在体内、体外实验中与大鼠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过表达HNF4α腺病毒转染CBRH-7919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效应,Transwell法检测细胞侵袭能力,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u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体内试验建立肝大部切除模型(70%),分别在残肝上注入CBRH-7919细胞(空白组)或转染空载体腺病毒CBRH-7919细胞(阴性对照组)或转染过表达HNF4α腺病毒的CBRH-7919细胞(实验组)。4周后处死大鼠,通过免疫组化来观察肝标本Ang-2、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过表达HNF4α腺病毒的CBRH-7919细胞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较空白、阴性对照组均明显抑制(P<0.05);实验组Ang-2、VEGF在基因、蛋白水平表达较空白、阴性对照组均明显抑制(P<0.05)。体内实验大鼠肝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切片显示实验组Ang-2、VEGF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阴性对照组均明显抑制(P<0.05)。结论 :HNF4a可以抑制大鼠肝癌7919的增殖、侵袭能力,并且抑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相关基因Ang-2、VEGF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大鼠癌7919 增殖能力 侵袭能力 血管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重组Bb(pGEX-Sj32)疫苗诱导BALB/c鼠脾细胞增殖、亚群及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建蓉 李文桂 覃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重组Bb(p GEX-Sj32)疫苗诱导免疫鼠脾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探讨该重组疫苗的免疫机制。方法 88只BALB/c鼠随机分为口服组和滴鼻组,口服组小鼠经口服单次接种106克隆形成单位(CFU)重组疫苗,滴鼻组小鼠经滴鼻单...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重组Bb(p GEX-Sj32)疫苗诱导免疫鼠脾细胞免疫应答的动态变化,探讨该重组疫苗的免疫机制。方法 88只BALB/c鼠随机分为口服组和滴鼻组,口服组小鼠经口服单次接种106克隆形成单位(CFU)重组疫苗,滴鼻组小鼠经滴鼻单次接种105CFU重组疫苗;于免疫后0~20周内间隔2周每组随机剖杀4只小鼠,取脾并制备脾细胞悬液,分别经未刺激(脾细胞悬液)、Sj AWA刺激和Con A刺激培养。MTT法检测脾细胞增殖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CD4+T细胞和CD8+T细胞亚群变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0和IL-12表达水平。结果与0周相比,未刺激、Sj AWA刺激和Con A刺激时,口服组和滴鼻组脾细胞均分别在免疫后2~16周和2~18周发生极显著增殖(P〈0.01);两组CD4+T细胞亚群均于免疫后2~12周显著升高(P〈0.01),CD8+T细胞亚群在观察期间升高不明显;不同培养条件下,口服组脾细胞因子TNF-α、IL-10和IL-12水平均分别在免疫后2~14周、2~18周和2~14周升高,于8周、10周和6周达峰值;滴鼻组3者分别在免疫后2~14周、2~18周和2~18周升高,于8周、10周和8周达峰值。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b(p GEX-32)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两歧双歧杆菌 重组Bb(pGEX-Sj32)疫苗 细胞增殖 T细胞亚群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 被引量:6
18
作者 支天 张伟令 +2 位作者 黄东生 张谊 胡慧敏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9期140-144,共5页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肝母细胞瘤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4周期相同方案化疗,观察组患儿予皮下注射PEG-rhG-CSF 100μg/kg,1次/周期,对照组患儿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5μg/kg,1次/d。治疗期间监测患儿血常规并记录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抗生素使用率、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情况和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ANC<1.5×10^9/L发生率、ANC<0.5×10^9/L发生率、ANC<0.5×10^9/L持续时间、ANC由最低点恢复至≥2.0×10^9/L所需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用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ANC的最低值分别出现在第11天和第9天,分别为(3.0±2.0)×10^9/L和(2.1±1.5)×10^9/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患儿ANC变动幅度较小,化疗周期末ANC数值相对较高。两组患儿FN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EG-rhG-CSF 1次给药与rhG-CSF连续多次给药在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术后化疗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儿童 细胞 中性粒细胞减少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通道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抑制肺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宗林 戴天阳 +2 位作者 詹福生 曾晓荣 杨艳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99-404,共6页
背景与目的随着膜片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研究中的应用,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已逐渐成为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钾通道(K+通道)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 背景与目的随着膜片钳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研究中的应用,肿瘤细胞膜离子通道已逐渐成为肿瘤基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讨钾通道(K+通道)在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rmhTNF)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促进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为研究对象,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应用rmhTNF前后细胞膜K+电流特性变化,分析rmhTNF对细胞膜K+电流的影响;用MTT法检测rmhTN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rmhTNF作用后细胞周期分配及凋亡率。结果经rmhTNF作用48h后肺癌细胞膜上跨膜K+电流幅值明显降低(P<0.01),且与rmhTNF存在剂量依赖关系。MTT实验显示rmhTNF抑制肺癌细胞的体外增殖,随rmhTNF浓度的增加,抑制率由14.56%增至38.68%。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配发生变化,G1期由53.02%增至72.93%(P<0.01),且细胞凋亡率由2.08%增至8.68%(P<0.01)。结论rmhTNF可抑制肺癌细胞膜K+通道的表达。rmhTNF通过使A-549细胞周期受阻于G1期,激发细胞凋亡而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在rmhTNF抑制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的作用中细胞膜K+通道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钾离子通道 细胞膜片钳 重组改构人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增殖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因子对大鼠肝细胞增殖和酶活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谢青 廖丹 +1 位作者 彭星亮 周霞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5-7,68,共4页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EGF联合HGF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为肝细胞移植建立细胞库、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肝细胞的效率寻找适当的培养条件。 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 ,采用3 H -TdR掺入...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 (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EGF联合HGF对大鼠原代培养肝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为肝细胞移植建立细胞库、提高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肝细胞的效率寻找适当的培养条件。 方法分离、培养肝细胞 ,采用3 H -TdR掺入试验测定肝细胞内DNA合成 ,应用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培养的肝细胞内葡萄糖 -6 -磷酸酶活性的表达。 结果培养肝细胞受EGF(1 0ng/ml)、HGF(5ng/ml)作用后 ,肝细胞内DNA合成分别增加了 5 9倍 (P <0 .0 1 )和 1 6倍 (P <0 .0 1 )。EGF和HGF联合应用不表现出明显的协同作用。培养的肝细胞可合成葡萄糖 - 6 -磷酸酶 ,具有肝细胞特异性功能。 结论提示EGF和HGF在体外可刺激肝细胞增殖并维持肝细胞功能 ,为肝细胞移植、肝病基因治疗提供了一个完善的肝细胞培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酶活性 原代培养 大鼠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