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作用
1
作者 陈英 智强 朱年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53-355,共3页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 银屑病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10-pEGFP-N2质粒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程远雄 钟南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目的 将IL 10基因定向克隆入pEGFP N2质粒 ,探讨采用构建的质粒转染支气管上皮细胞H2 92株 ,稳定表达IL 10和荧光蛋白可行性。方法 采用定向克隆技术 ,将IL 10基因克隆入pEGFP N2质粒 ,用构建成功的IL 10 pEGFP N2质粒在Fuge 6介导... 目的 将IL 10基因定向克隆入pEGFP N2质粒 ,探讨采用构建的质粒转染支气管上皮细胞H2 92株 ,稳定表达IL 10和荧光蛋白可行性。方法 采用定向克隆技术 ,将IL 10基因克隆入pEGFP N2质粒 ,用构建成功的IL 10 pEGFP N2质粒在Fuge 6介导下转染培养的支气管上皮细胞株 (H2 92 ) ,利用免疫组化、RT PCR检测细胞中IL 10蛋白和mRNA的表达 ,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蛋白表达。结果 ①重组后的pEGFP N2质粒已成功载入IL 10基因。②IL 10 pEGFP N2质粒转染支气管上皮细胞H2 92株后 ,可在H2 92株内表达IL 10mRNA、IL 10蛋白和荧光蛋白。结论 重组的IL 10 pEGFP N2质粒可在上皮细胞内表达IL 10和荧光蛋白。由于两者共用一个启动子 ,荧光蛋白表达可报告IL 10表达 ,适用于动物实验气道内的IL 10转基因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白细胞介素10-PEGFP-N2 质粒 克隆 IL-10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2型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调控胆囊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研究
3
作者 赵向阳 江博文 +1 位作者 陶滔 谈燚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61-567,共7页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 目的:探讨M2型巨噬细胞通过调控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影响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方法:将人单核细胞株THP-1在体外诱导成M2型巨噬细胞,利用RTqPCR检测相应标记物和IL-10的表达情况;利用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10的表达情况。将GBC细胞株NOZ和GBC-SD分组为Control组(无血清培养基)、M2-CM组(M2型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2-CM+anti-IL-10组(含IL-10中和抗体的M2-CM)和M2-CM+IgG组(含IL-10同型对照抗体的M2-CM)。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变化状况,再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结果:M2型巨噬细胞在体外诱导成功;与诱导前的THP-1相比,IL-10在M2型巨噬细胞内和上清液中表达明显升高(P<0.05);M2型巨噬细胞可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能抑制E-cadherin表达和促进Vimentin表达,阻断IL-10可抑制M2型巨噬细胞的这一影响(P<0.05)。结论:M2型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IL-10促进GB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M2型巨噬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重组白细胞介素-10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与鉴定
4
作者 袁勇 马大龙 +4 位作者 狄春辉 宋泉声 张颖妹 王应 王玉刚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488-489,492,共3页
为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材料。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IL-10cDNA克隆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含凝血酶识别序列的hIL-10的融合蛋白。表达蛋白经凝酶消化后,可去除MS2细菌蛋... 为人白细胞介素-10(hIL-10)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提供材料。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hIL-10cDNA克隆在大肠杆菌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含凝血酶识别序列的hIL-10的融合蛋白。表达蛋白经凝酶消化后,可去除MS2细菌蛋白。结果:获得高纯度的非融合型rhIL-10。结论:活性分析表明rhIL-10具有抑制LPS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6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大肠杆菌 纯化 鉴定 分子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注射液对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10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骆彩珍 高志琼 +3 位作者 江晋渝 杨小艳 汤建平 罗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2-465,共4页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52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为10...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轻型急性脑梗死青年患者52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为10-15分.年龄为35~4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27例)和治疗组(常规治疗+红花注射液治疗20ml/d,25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第7、14天清晨抽取静脉血,以同龄健康人群为对照,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IL-6、IL-10。结果:与治疗前比。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7d和14d后的NSS均明显降低(P=0.000);其中,治疗第14天,治疗组的NSS低于对照组(P=0.040)。与治疗前比,对照组第7天的血清IL-6水平无变化(P=0.078),第14天的血清IL-6浓度明显降低(P=0.000);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00)。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42,P=0.000)。与治疗前比,对照组和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P=0.000),且治疗组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0.038)。对照组IL-6/IL-10比值与NSS的变化无相关性(r=0.962,P=0.177);治疗组IL-6/IL-10比值与NSS变化呈正相关(r=0.997,P=0.048)。结论:红花注射液的早期应用对于改善青年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进而降低IL-6/IL-10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注射液 青年患者 轻型急性脑梗死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和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脓毒症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于宝军 唐星明 +2 位作者 李志宇 乔安意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以及与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观察不同多态性基因型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该院普通外科住院的18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白细胞介素-1(IL-1)和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频率分布以及与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观察不同多态性基因型对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年10月至2004年12月在该院普通外科住院的181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100例)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组(81例),以15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取外周血白细胞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的方法,检测IL-1基因上+3 953T、IL-10基因上-592A和-1082A,共3个SNP。在诊断为SIRS或脓毒症24 h内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用RT-PCR法检测IL-1和IL-10 mRNA的表达;同时取血浆用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蛋白表达。结果:SIRS组和脓毒症组中,+3 953T、-592A出现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脓毒症早期,IL-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3 953C/T组明显高于C/C组;而IL-10两个SNP对脓毒症早期的IL-10表达水平,无明显的影响作用。结论:该研究显示,IL-1及IL-10基因上SNP差异可能是脓毒症患者易感的原因之一。在脓毒症发生机制中,有促炎介质和抑炎因子的共同参与,其表达水平与SIRS及脓毒症的发生和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脓毒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楠 陈荣华 +1 位作者 郑安 黄华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178-181,共4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以下4组:IL-10干预组、等渗盐水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 方法 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以下4组:IL-10干预组、等渗盐水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干预组在缺血3 h经侧脑室注射1μg人工重组IL-10,对照组注射5μl等渗盐水。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不作干预治疗。24 h后观察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 结果 应用IL-10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SOD、内皮型NOS(eNOS)、诱导型NOS(iNOS)和神经元型NOS(nNos)分别为(2.12±0.35)μmol/g、(2.95±0.99)μmol/g、(248±21)×103IU/g、(0.81±0.21)×103IU/g、(0.52±0.20)×103IU/g和(1.5±0.4)×103IU/g,与等渗盐水组大鼠比较iNOS、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P<0.05),而eNOS和nNOS变化不明显(P>0.05)。应用IL-10大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丙二醛、SOD、eNOS、iNOS和nNOS分别为(35±15)μmol/g、(12.9±1.5)μmol/g、(316±33)×103IU/g、(1.1±0.3)×103IU/g、(0.8±0.4)×103IU/g及(2.1±0.7)×103IU/g,与等渗盐水组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无论大鼠脑组织还是血清中一氧化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大鼠 脑缺血 保护作用 一氧化氮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周炎症对中晚期妊娠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徐辉 翁志强 +5 位作者 毛钊 金磊 尹英 唐成忠 李益材 冷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54-358,共5页
目的母体牙周病与一些不良妊娠结局存在一定联系,其具体关联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拟从牙周病对孕妇全身炎性状态的影响,探讨牙周炎症对中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根据牙周健康状况选... 目的母体牙周病与一些不良妊娠结局存在一定联系,其具体关联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文中拟从牙周病对孕妇全身炎性状态的影响,探讨牙周炎症对中晚期妊娠孕妇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根据牙周健康状况选择84例中晚期妊娠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30)牙龈炎组(n=30)和牙周炎组(n=24),分别记录牙龈指数(ginginval index,GI)、探诊牙周袋(probing depth,PD)深度、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loss,CAL)、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和牙龈炎或牙周炎阳性位点率等。用Whatman I号滤纸条采集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并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ELISA法测定GCF和血清IL-10水平。结果牙龈炎组GI、PD、阳性位点率、GCF和血清IL-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周炎组与对照组和牙龈炎组间两两比较的结果,不仅在各牙周指数上差异显著(P<0.05),GCF和血清IL-10水平的差异也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GI、PD、CAL和阳性位点率分别与血清IL-10之间呈负相关(r=-0.333,-0.376,-0.322,-0.293)。回归分析发现,GCF的IL-10对血清IL-10的回归贡献较大(R2=0.71)。结论①牙龈炎和牙周炎与中晚期妊娠的血清IL-10水平下调存在显著关联。②GI、PD、CAL和阳性位点率分别与血清IL-10之间呈负相关。③GCF的IL-10对血清IL-10的回归贡献较大,表明局部牙周炎症与孕妇全身血清IL-10水平的表达减弱存在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妊娠 炎性细胞因子 龈沟液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白细胞介素-10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5
9
作者 万小颖 秦立志 +4 位作者 施丽娟 王文洲 李挺 李碧春 吴信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795,共8页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抗炎反应。本研究旨在克隆并表达IL-10基因,以制备兔IL-10多克隆抗体。运用RT-PCR技术从新西兰白兔脾脏总RNA中扩增IL-10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入大...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和抗炎反应。本研究旨在克隆并表达IL-10基因,以制备兔IL-10多克隆抗体。运用RT-PCR技术从新西兰白兔脾脏总RNA中扩增IL-10基因,将该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获得融合蛋白,融合蛋白经纯化后免疫豚鼠制备多克隆抗体,最后分别用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克隆得到了兔IL-10基因,大小为537bp,经核苷酸测序与GenBank已登录的基因序列(NM_001082045)相似性为99%;重组载体pET-IL-10构建成功;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融合蛋白成功表达;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高达1∶56 000,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成功实现了兔IL-10基因的原核表达,并制备了豚鼠抗兔IL-10多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兔IL-10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基因 克隆 表达 抗体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ESI-Q-TOF-MS鉴定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的一级结构 被引量:8
10
作者 杨英 饶春明 +3 位作者 王威 张翊 韩春梅 王军志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的一级结构。利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测定rhIL-11的精确分子质量,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HPLC-ESI-Q-TOF-MS/MS)测定其胰蛋白酶酶切... 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鉴定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的一级结构。利用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ESI-Q-TOF-MS)测定rhIL-11的精确分子质量,采用高效液相-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HPLC-ESI-Q-TOF-MS/MS)测定其胰蛋白酶酶切后肽段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并结合数据库检索进行结构鉴定。rhIL-11的实测分子质量为19 047.38 u,与理论分子质量19 047.29 u相比非常接近。HPLC-ESI-Q-TOF-MS/MS测定m/z664.45、m/z609.40的肽段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分别为Glu-Pro-Glu-Leu-Gly-Thr-Leu和Leu-Asp-Ser-Thr-Val-Leu。将这两段序列在MASCOT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rhIL-11的结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分子质量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启动区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曾俊涛 刘正稳 +1 位作者 韩群英 张妮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IL- 10)启动区- 592 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方法检测 85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 75 名健康对照者 IL- 10...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IL- 10)启动区- 592 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 RFLP)方法检测 85 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 75 名健康对照者 IL- 10基因启动区域 592位点的基因型。结果 IL -10 基因启动区 592 位点基因型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对照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 0. 05); IL- 10 基因启动区 592 位点基因型在血清 HCV RNA> 105拷贝/mL组和HCV RNA≤105拷贝/mL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IL- 10 基因启动区 592 位点基因型在慢性丙型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之间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 IL- 10 基因启动区 592 位点基因型在 ALT≥80U/L组中A/A基因型出现的比率高于ALT<80U/L组,两组之间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L- 10基因启动区域 59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病毒血症水平无显著相关性;IL- 10 启动区域 592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慢性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对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锦芬 余凌 +4 位作者 叶小丰 张丽霞 陈明 李娜 黄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60例,巨结肠根治等手术后根据镇痛方法随机均分成三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0.6-0.8μg.kg^-1.d^-1)、...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新生儿60例,巨结肠根治等手术后根据镇痛方法随机均分成三组:舒芬太尼组(S组,舒芬太尼0.6-0.8μg.kg^-1.d^-1)、芬太尼组(F组,芬太尼6-8μg.kg^-1.d^-1镇痛)和对照组(N组,未用镇痛药)。记录术毕、术后4、8、12、24 h的RR、HR、SpO2、BP、镇痛评分(CRIES评分)及镇痛满意率等;检测术毕、术后12、24 h新生儿外周血IL-6、IL-10含量;并观察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与术毕时比较,术后8、12、24 h N组CRIES评分明显升高(P〈0.05),也明显高于S、F组(P〈0.05)。S、F组镇痛满意率明显高于N组(P〈0.05)。术后12 h三组IL-6含量均较术毕升高(P〈0.05或P〈0.01),但S、F组明显低于N组(P〈0.01),术后24 h N组IL-6含量仍高于术毕(P〈0.05);术后24 h S组IL-10含量较术毕升高(P〈0.05),N组IL-10含量较术毕降低(P〈0.05),S、F组IL-10含量均高于N组(P〈0.05)。三组之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持续静脉输注用于新生儿术后镇痛安全、效果满意,并可减轻手术后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镇痛 新生儿 舒芬太尼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白细胞介素-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怀 高春生 +2 位作者 蒋媛媛 赵峰 肖传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8-51,共4页
本试验旨在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应用大体解剖技术和免疫技术,对重组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注射固始鸡IL-2的各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均高于鸡志贺氏菌苗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各免疫组抗... 本试验旨在探讨重组白细胞介素-2(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应用大体解剖技术和免疫技术,对重组IL-2对固始鸡免疫机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注射固始鸡IL-2的各免疫组的抗体水平均高于鸡志贺氏菌苗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各免疫组抗体水平在第2~3周达到最高水平,以后在4~7周内基本保持恒定水平;注射IL-2的各免疫组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基本上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鸡志贺氏菌苗组。重组IL-2可促进固始鸡免疫器官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增强鸡的免疫机能,可抵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白细胞介素-2 固始鸡 免疫机能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白细胞介素-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发性口腔溃疡易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敬 沙晶晶 龚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T/C位点与白细胞介素-10(IL-10)-1082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RFLP-PCR)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09T/C位点与白细胞介素-10(IL-10)-1082A/G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复发性口腔溃疡(RAU)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RFLP-PCR)法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SSP-PCR)法对138例RAU患者和124例健康对照者进行TGF-β1-09位点与IL-10-1082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分析,用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估计相对危险度。结果TGF-β1-09位点与IL-10-1082位点在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上,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TGF-β1-509位点基因型CT(OR=1231,95%CI=0.702-2.160)与TT(OR=2.482,95%CI=1.250-4.927)为高风险基因型,T等位基因为高风险等位基因(OR=1.465,95%CI=1.036~2.074)。IL-10-1082位点基因型AG(OR=1391,95%CI=0.808~2.396)与GG(OR=4.165,95%CI=1944~8.924)为高风险基因型,G等位基因为高风险等位基因(OR=2.134,95%CI=1.474~3.089)。结论TGFβ1-509位点与IL-10-1082位点是RAU患者的易感基因位点。TGF-β1-09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患RAU的风险性是携带C等位基因者的1.465倍。IL-10-1082位点携带G等位基因患RAU的风险胜是携带A等位基因者的2.13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10 单核苷酸多态性 复发性口腔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II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曹军宁 许立功 +7 位作者 吴晴 冯继锋 张沂平 秦凤展 徐建华 战榕 谭清和 吴昌平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 目的:评价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自身对照试验。对照周期单用化疗,治疗周期化疗后给予rhIL1150μg/(kg·d),皮下注射,连续给药10~14天,或PLT>300×109/L后停药。结果:共入组106例患者,可评价疗效100例。PLT最低值(中位数)对照周期为49(5~76)×109/L,治疗周期为69(6~221)×109/L,P<0.001。PLT≤75×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7(0~26)天,治疗周期为3.5(0~28)天,P<0.001。PLT≤5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2(0~20)天,治疗周期为0(0~23)天,P<0.01。PLT≤2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0(0~9)天,治疗周期为0(0~5)天,P>0.05。从PLT最低点恢复到80×109/L的中位天数对照周期为5(1~18)天,治疗周期为2(0~28)天,P<0.001。对照周期输注血小板人数为6例,治疗周期为6例,无统计学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心悸、水肿、肌肉关节痛、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有防治作用,临床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血小板减少症 化疗 Ⅱ期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预防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镜 徐兵河 +1 位作者 蔡锐刚 储大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58-260,共3页
观察迈格尔(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接受以卡铂或健择为主的方案化疗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自身交叉研究方法,比较rhIL-11和安慰剂对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的影响及... 观察迈格尔(基因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预防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1例接受以卡铂或健择为主的方案化疗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自身交叉研究方法,比较rhIL-11和安慰剂对化疗后血小板最低值的影响及毒性。rhIL-11在化疗药给药结束后24小时开始用药,25μg/kg皮下注射,连续用药7~14天,血小板高于300×109/L时停药。结果:rhIL-11可以明显升高化疗中血小板最低值,减少输血的次数,rhIL-11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水肿,乏力及感冒样症状等。结论:rhIL-11对化疗所致血小板降低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可以作为升血小板的有效、安全药物在化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 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迈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冯祥汝 陈义龙 卢强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77,共4页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可抑制T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和效应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限制或终止炎症反应。除此之外,IL-10还能调节B细胞、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角... 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可抑制T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和效应功能,其主要功能是限制或终止炎症反应。除此之外,IL-10还能调节B细胞、NK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T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角化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生长或分化。文章综述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多种疾病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生物学功能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何佩 林俊 +2 位作者 张信美 邓琳 马俊彦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9-484,共6页
为了探讨中国汉族妇女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的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文章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结合DNA测序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11... 为了探讨中国汉族妇女白细胞介素-10(IL-10)启动子的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文章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反应(ARMS-PCR)结合DNA测序法,以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方法,对119例不同期别的EMs组患者和120例随机抽取的汉族妇女进行了IL-10-1082G/A、-819T/C和-592A/C的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EMs组-1082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分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而EMs组-819C或-592C、-819CC和TC或-592CC和AC的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Ⅲ-Ⅳ期EMs患者-819C或-592C、-819CC和TC或-592CC和AC的等位基因或基因型频率又显著高于Ⅰ-Ⅱ期EMs患者和对照组(P<0.01)。这表明IL-10-819T/C和-592A/C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妇女EMs发病的易感性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白细胞介素-10 多态性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钱红 金作林 +3 位作者 顾泽旭 段银钟 陈学鹏 毕迎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factor-1,CSF-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取第5代细胞加入25ng/mlIL-10作用0、1、3、6、9、12h,用RT-PCR法检测CSF-1m...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factor-1,CSF-1)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取第5代细胞加入25ng/mlIL-10作用0、1、3、6、9、12h,用RT-PCR法检测CSF-1mRNA表达的变化。然后取第5代细胞,加入25ng/mlIL-10作用0、2、4、6、8h,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CSF-1蛋白的含量。结果:牙囊细胞经IL-10作用后,CSF-1mRNA表达在3~12h降低,蛋白分泌在6~8h减少。结论:IL-10通过降低CSF-1的表达,间接地对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并在其中聚集发挥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吸收牙槽骨和牙齿萌出通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囊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集落刺激因子-1 牙齿萌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马多对致痛小鼠血清β-内啡肽、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黄巍 姜丽华 张瑞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目的研究曲马多对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血清β-内啡肽(β-EP)、IL-4、IL-10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曲马多对疼痛所致应激及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91只昆明清洁级小鼠,体重25~30g,分为假给药组(S组,n=28)、曲马多组(T组,n=28)、吗啡组(M组,n=28)... 目的研究曲马多对福尔马林致痛小鼠血清β-内啡肽(β-EP)、IL-4、IL-10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曲马多对疼痛所致应激及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 91只昆明清洁级小鼠,体重25~30g,分为假给药组(S组,n=28)、曲马多组(T组,n=28)、吗啡组(M组,n=28)和空白对照组(C组,n=7)。S、T、M三组小鼠制作疼痛模型并记录60min内疼痛评分,疼痛模型制备后分别给予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3ml、曲马多50mg/kg和吗啡5mg/kg,并于制模后1、3、12、24h时采集四组小鼠眶静脉血,应用ELISA测定血清β-EP、IL-4、IL-10浓度,热板法测痛阈。结果与S组比较,M、T组时相Ⅱ疼痛评分明显升高(P<0.05);T组制模后24hIL-4浓度和制模后3、12、24h的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与M组比较,制模后各时点T组和制模后3、12、24hS组β-EP浓度明显降低(P<0.05);制模后3hT组和S组IL-4浓度明显降低(P<0.05);制模后3、12、24hT组的IL-10浓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曲马多和吗啡均可产生良好的镇痛效果,曲马多能有效降低手术、疼痛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β-EP和IL-4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马多 吗啡 Β-内啡肽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