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历史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
作者 茅丽亚 《江苏教育》 2020年第35期6-10,共5页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抓手,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较高层次。中学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面临顺势重构。家国情怀的孵化,是中学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及主要的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抓手,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较高层次。中学教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高中历史教学设计面临顺势重构。家国情怀的孵化,是中学历史教学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题中应有之义及主要的着力点。教学设计要实现家国情怀的有效孵化,就必须处理好情感抒发与理性认知、微观叙事与宏观叙事、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情感培养与知识融入四对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国情怀 历史教学重构 高中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剧《汉密尔顿》:历史重构与文化认同的多维映射
2
作者 韩雨龙 《中国音乐剧》 2025年第1期37-39,共3页
《汉密尔顿》以跨界融合的创新音乐形式,重构美国建国历史,多维度映射时代文化认同。剧作透过传奇个体书写,颠覆性重塑叙事视角,交织真实与虚构,塑造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说唱与百老汇元素的交汇,革新了音乐剧的宏伟艺术图景。作品聚焦... 《汉密尔顿》以跨界融合的创新音乐形式,重构美国建国历史,多维度映射时代文化认同。剧作透过传奇个体书写,颠覆性重塑叙事视角,交织真实与虚构,塑造立体鲜活的人物形象。说唱与百老汇元素的交汇,革新了音乐剧的宏伟艺术图景。作品聚焦了个体理想的追寻与社会语境的反思,彰显了深邃的哲思内涵与直抵生命意义的终极命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密尔顿 历史重构 文化认同 跨界融合 多维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重构及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鹏溟 郑伟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13-115,129,共4页
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富集地,是重金属的重要储存库,反映了流域内历史和当代的人类活动情况。对水体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历史重构及风险评估,是了解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可以客观评价现阶段环境质量并对未来环境的变化... 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富集地,是重金属的重要储存库,反映了流域内历史和当代的人类活动情况。对水体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历史重构及风险评估,是了解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可以客观评价现阶段环境质量并对未来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为管理部门制定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在综述沉积物污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沉积物定年的相关方法,主要有恒定初始浓度模型、恒定供给速率模型和恒定通量恒定沉积模型;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包括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污染因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历史重构 风险评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话历史的创意改编与重构——当代中国科幻对传统写作资源的创造性转化
4
作者 程夏敏 《写作》 2024年第2期58-68,共11页
以科幻介入神话历史进行创意改编和重构是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对传统写作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尝试。中国科幻的创意改编与重构源于“故事新编”式的叙事传统,科幻作家们在内容取材、叙事建构、改编手法、神话历史与现代科幻的结合机... 以科幻介入神话历史进行创意改编和重构是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对传统写作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尝试。中国科幻的创意改编与重构源于“故事新编”式的叙事传统,科幻作家们在内容取材、叙事建构、改编手法、神话历史与现代科幻的结合机制等方面展开了积极探索。当前中国科幻小说的创意改编与重构仍存在科幻内核缺失、情节套路固化、科幻属性模糊等问题。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科学内核、巧妙的连接契合点、“活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本土类型小说等方式对传统写作资源进行有效的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写作资源 中国科幻 神话历史重构 创意改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女性书写下的历史重构——当代英国女作家“新维多利亚小说”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汤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当代英国女作家的"新维多利亚小说"以多层、多义、多音的叙述,将历史与虚构、真实与想象交叠糅合,通过当代女性知识分子的视角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进行重访和重构来探讨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精神同物质的冲突、灵与肉的冲突、... 当代英国女作家的"新维多利亚小说"以多层、多义、多音的叙述,将历史与虚构、真实与想象交叠糅合,通过当代女性知识分子的视角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进行重访和重构来探讨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精神同物质的冲突、灵与肉的冲突、个体自由同政治之间的冲突、男性霸权同女性意识的冲突等等在后现代境遇中仍然炙手可热的话题,建构出了与传统维多利亚女性形象相异的主体。这种女性的历史叙述将当代女性的生命体验与过去相融合汇通,重新形塑出女性在历史中的生命轮廓和身份,从而在更大的文化语境中,对既定的"历史"观念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维多利亚小说” 女性叙述 历史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通俗娱乐电影的历史重构与地域文化 被引量:1
6
作者 柴文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27,共3页
本文审视1949—1959年以通俗娱乐为目的的岭南电影,从道德伦理考量的电影运动、通俗娱乐观念的地域文化和自下而上发展的影像艺术三个方面,对岭南通俗娱乐电影进行影像解读。从大众文化的理论视角,探究岭南通俗娱乐电影在岭南特殊的社... 本文审视1949—1959年以通俗娱乐为目的的岭南电影,从道德伦理考量的电影运动、通俗娱乐观念的地域文化和自下而上发展的影像艺术三个方面,对岭南通俗娱乐电影进行影像解读。从大众文化的理论视角,探究岭南通俗娱乐电影在岭南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民间活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根植于民间的岭南通俗娱乐电影,自下而上的文化艺术提升正是电影艺术的自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娱乐电影 岭南 历史重构 地域文化 粤语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入历史深处——从“作者式叙事干预”评拜厄特《占有》中维多利亚历史的后现代重构策略 被引量:2
7
作者 贾宇萍 苗勇刚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6-61,共6页
以拜厄特在《占有》的维多利亚历史叙事中所采用的三次"作者式叙事干预"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剖析了小说家在《占有》的维多利亚历史的后现代重构过程中,第三人称全知模式侵入历史叙事的必要性及由其而生发的奇妙的艺术效果,... 以拜厄特在《占有》的维多利亚历史叙事中所采用的三次"作者式叙事干预"为切入点,以小见大地剖析了小说家在《占有》的维多利亚历史的后现代重构过程中,第三人称全知模式侵入历史叙事的必要性及由其而生发的奇妙的艺术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拜厄特再现维多利亚时期的后现代重构策略及其独特的历史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厄特 《占有》 作者式叙事干预 历史重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幽灵协商”——《别名格雷斯》中的历史重构 被引量:1
8
作者 吕晓潇 李成明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75-181,共7页
在表现"过去寓于现在"的后现代历史观中,文论家们提出了幽灵说。幽灵的游荡消解了时间的共时化,模糊了过去与现在的界线,从而创造了一个亦此亦彼的空间。借助幽灵的这种隐喻力量以及解构二元化的可能,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在表现"过去寓于现在"的后现代历史观中,文论家们提出了幽灵说。幽灵的游荡消解了时间的共时化,模糊了过去与现在的界线,从而创造了一个亦此亦彼的空间。借助幽灵的这种隐喻力量以及解构二元化的可能,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别名格雷斯》中构建了一个介乎虚构与真实间的小说空间,通过探究女性个体及群体作为幽灵他者的地位,再现了那些曾被压抑、遗忘的个人历史和群体记忆。通过将幽灵个体与女性叙事相结合,阿特伍德挑战了传统的历史叙事,使历史一统化叙事让位于多重的历史建构,形成女性视角下的历史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灵说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历史重构 《别名格雷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追忆与重构——“寻根”小说历史叙事论
9
作者 路文彬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47-52,共6页
中国建国以来的小说历史叙事历经对于"革命史"的讲述以及"文革"史的反思之后,直至"寻根"小说这里,才开始由民族文化史的美学意蕴维度启动了一个浩大的历史重构工程,并从此真正动摇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历史... 中国建国以来的小说历史叙事历经对于"革命史"的讲述以及"文革"史的反思之后,直至"寻根"小说这里,才开始由民族文化史的美学意蕴维度启动了一个浩大的历史重构工程,并从此真正动摇了中国悠久的传统历史解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小说 历史叙事 历史重构 民族文化 美学意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解题能力培养——以深圳市中考论述题为例
10
作者 黄振业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24年第4期32-36,共5页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细细研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发现,其培养要求非常明晰:通过学习,学生要知道特定史实之间的联系,并能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并据此作出合理解释;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细细研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可以发现,其培养要求非常明晰:通过学习,学生要知道特定史实之间的联系,并能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并据此作出合理解释;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等等。简而言之,学生要具备依据史料陈述观点,并进行合理论证的能力。这恰恰是现在论述题设置的框架:给出材料,要求学生提炼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述题 学科核心素养 时空框架 解题能力培养 中考 新的课程改革 提取有效信息 重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卡梅隆导演纪录片的历史重构
11
作者 陈义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0-81,共2页
众所周知,詹姆斯·卡梅隆除了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杰出的探险家。他在科学探索方面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其在电影界的成就。除执导故事影片,迄今为止,卡梅隆还执导了三部纪录片,每部都堪称佳作。这三部纪录片分别是《重返... 众所周知,詹姆斯·卡梅隆除了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杰出的探险家。他在科学探索方面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其在电影界的成就。除执导故事影片,迄今为止,卡梅隆还执导了三部纪录片,每部都堪称佳作。这三部纪录片分别是《重返俾斯麦战舰》《深渊幽灵》和《深渊异形》。本文即从充满情怀的切入点、时空交错的拼贴式叙事以及恰如其分的特效运用等三个层面,探讨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纪录片的历史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历史重构 卡梅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重构视域下国产战争片的价值生成 被引量:1
12
作者 段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50-53,共4页
新世纪以来,国产战争电影以着眼于个体的“小叙述”,呈现敌方视角以及增强文本的虚构性、偶然性,实现了一种对元叙事的怀疑或挑战。电影人以一种或是温和(如管虎、张艺谋等),或是激烈(如姜文等)的方式,用微观视角、个人话语和猜测演义... 新世纪以来,国产战争电影以着眼于个体的“小叙述”,呈现敌方视角以及增强文本的虚构性、偶然性,实现了一种对元叙事的怀疑或挑战。电影人以一种或是温和(如管虎、张艺谋等),或是激烈(如姜文等)的方式,用微观视角、个人话语和猜测演义与长期具有优先权的元叙事进行对抗,使得当代历史话语具有了显而易见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而电影人的人文关怀意识也得以体现。在对历史的重构中,如重视个体与家庭,指斥战争荒诞与残酷的价值观得到宣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战争电影 历史重构 价值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日留痕》中记忆对历史的重构与现实救赎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3-95,共13页
石黑一雄的第三部小说《长日留痕》展示了作家简朴、含蓄与典雅的叙事风格。透过管家史蒂文斯的视角,小说描绘了主人公在六天旅途中的所思所见。本文通过叙事学相关理论视角及新批评主义的文本细读,试图揭示主人公的个人记忆具有对历史... 石黑一雄的第三部小说《长日留痕》展示了作家简朴、含蓄与典雅的叙事风格。透过管家史蒂文斯的视角,小说描绘了主人公在六天旅途中的所思所见。本文通过叙事学相关理论视角及新批评主义的文本细读,试图揭示主人公的个人记忆具有对历史与当下的反思和重构双重意义。在对过往的思索性追忆中,史蒂文斯的不可靠叙述和零散与错置的回忆片段揭示了记忆对历史的过滤,而主人公与他人的叙述冲突则呈现了历史与记忆的辩证关系。史蒂文斯的回忆又与旅途中遇见的人和事相互交织,途中的思考使主人公对过往人生中的悲剧时刻产生顿悟,对记忆中的个人往事和时代历史也有了新的理解,并以积极心态面对归家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石黑一雄 记忆 历史重构 诺贝尔文学奖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重构与人生法则──尤凤伟小说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海波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8年第1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尤凤伟 历史重构 小说创作 历史学家 作家 民间文化 个体生命 玉珠 意识形态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近年影像媒介中马嵬之变的历史重构与视觉表达
15
作者 张梦锦 《艺术科技》 2021年第20期24-26,共3页
马嵬之变是杨贵妃生命的终结点,也是李唐王朝国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此,诸多文学艺术在对李杨故事进行书写的过程中,都将马嵬之变作为文本叙述的重点。影视作品在呈现这一历史事件时,一方面以史实和文学为基点,对这个源远流长的历史... 马嵬之变是杨贵妃生命的终结点,也是李唐王朝国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因此,诸多文学艺术在对李杨故事进行书写的过程中,都将马嵬之变作为文本叙述的重点。影视作品在呈现这一历史事件时,一方面以史实和文学为基点,对这个源远流长的历史故事进行内容的再创造;另一方面从视觉艺术角度出发,对这一场景的悲剧意境进行了刻画。我们必须承认,视觉表达是为影像主旨内容服务的,视觉表达主要体现为影视作品以浪漫唯美的视觉体验营造爱情悲剧的凄美,以奇幻意境的营造隐喻现实政治的残酷,从而达到对杨贵妃之死故事影像呈现上的扩展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嵬之变 影像媒介 历史重构 视觉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层叙事的历史重构——评盖恩斯《简·皮特曼小姐自传》
16
作者 庞好农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69-78,112,113,共12页
盖恩斯在《简·皮特曼小姐自传》里从人格、人性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建构了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社会发展史,描写了黑人人格的重建和白人人性的沦丧。该小说是对美国黑人历史加以脚注式释义,并以种族政治为主线的文化诗学,从政治... 盖恩斯在《简·皮特曼小姐自传》里从人格、人性和自我实现三个方面建构了处于美国社会底层的黑人社会发展史,描写了黑人人格的重建和白人人性的沦丧。该小说是对美国黑人历史加以脚注式释义,并以种族政治为主线的文化诗学,从政治权力、意识形态、文化霸权等角度对黑人生存状况和种族关系进行了综合性描写,将被形式主义和旧历史主义所颠倒的社会事实拨乱反正。盖恩斯既写白人道德沦丧后的痛苦和悲哀,也写黑人的精神困惑和追求种族平等的胆识。虽然小说建构的历史多由叙述者个人的叙述构成,断层较多,但从新历史主义来看,这种写作手法可以视为对传统历史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双重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内斯特·J.盖恩斯 《简·皮特曼小姐自传》 底层叙事 历史主义 历史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空间”到“构成空间”的嬗变——历史人文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伟芬 陈强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1期76-77,共2页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认为电影处理空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限于再现空间,并通过移动摄影使我们去感受,或者是去构成空间,创造一个综合的整体空间,这种空间在观众眼里是统一的,但实际上却是许多空间段落的并列联接,这...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认为电影处理空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限于再现空间,并通过移动摄影使我们去感受,或者是去构成空间,创造一个综合的整体空间,这种空间在观众眼里是统一的,但实际上却是许多空间段落的并列联接,这些空间段落彼此之间完全可以毫无具体联系。"(《电影语言》,马赛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191页)他还援引库里肖夫"创造性地理实验"来阐释"构成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空间 电视纪录片 历史人文 美学意蕴 现代空间 再现 蒙太奇 重构历史 中国电影 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
18
作者 潘延海 《成才之路》 2014年第5期74-74,共1页
为保证初中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特征,注重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重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构建通史知识体系的能力,加强学生分析、概括、归纳问题能... 为保证初中学生在升入高中后能较快地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根据高中历史教学特征,注重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重构历史过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高学生构建通史知识体系的能力,加强学生分析、概括、归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重构历史过程 历史学习衔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寿郭”与郭沫若“文坛领袖”形象的复杂化生成
19
作者 余明埌 李跃力 《郭沫若学刊》 2024年第4期32-37,50,共7页
1941年,中共策划“寿郭”活动,政治界与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均纷纷撰文贺寿,而国民党不少要人也发表“寿郭”贺词,与中共形成微妙的话语竞争。中共有组织地引导与推动“寿郭”活动的进行,塑造出郭沫若“文坛领袖”的三个面相:浪漫的诗人、... 1941年,中共策划“寿郭”活动,政治界与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均纷纷撰文贺寿,而国民党不少要人也发表“寿郭”贺词,与中共形成微妙的话语竞争。中共有组织地引导与推动“寿郭”活动的进行,塑造出郭沫若“文坛领袖”的三个面相:浪漫的诗人、两度弃笔的战士、流亡十年的学者。通过各种复杂的话语策略,中共试图重构郭沫若个人史、新文化史与革命史,回应与消弭来自内外部的异样话语,在权力与话语、政治斗争与文化斗争的交汇处,主导与完成郭沫若“文坛领袖”形象的整一化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寿郭” 文坛领袖 话语竞争 历史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午夜之子》中的戏仿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贺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36-37,共2页
《午夜之子》是印裔英国作家拉什迪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意蕴深远的作品,是以印度次大陆为背景的,借助于一个历经历史坎坷却带有离奇色彩命运的社会边缘人物萨利姆的视角,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印度所交织着复杂而又支离破碎的社会现状以及历史... 《午夜之子》是印裔英国作家拉什迪的代表作,这是一部意蕴深远的作品,是以印度次大陆为背景的,借助于一个历经历史坎坷却带有离奇色彩命运的社会边缘人物萨利姆的视角,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印度所交织着复杂而又支离破碎的社会现状以及历史过往。拉什迪成功戏仿了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西方古典名著《项狄传》、印度神话故事,试图通过对传统文学以及历史诗意的消解,重构一个别样的印度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午夜之子》 戏仿 诗意的消解 重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