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以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范本 被引量:2
1
作者 胡建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2-118,160,共8页
生态社会主义乃马克思主义实现生态学转向的当代主流理论之一。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生态问题。据此,它必然发展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所不具有的创见。本文以生态社会主义的著... 生态社会主义乃马克思主义实现生态学转向的当代主流理论之一。它立足于与马克思不同的时代背景,思考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生态问题。据此,它必然发展出传统马克思主义所不具有的创见。本文以生态社会主义的著名理论家奥康纳的"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为范本,深入剖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之处。它主要表现为:在人与社会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物质性的生产生活获得了文化的意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生态社会主义使"自然"获得了能动性和自主性的规定;在社会主义研究上,生态社会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当代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这种创新理论对中国当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深刻的文化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社会主义 重构历史唯物主义 奥康纳 西方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重构、技术伦理与跨媒介叙事——导演路阳访谈
2
作者 刘畅 路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0-25,共6页
路阳导演新作《刺杀小说家2》将于2025年暑期档上映,新作强化现实与小说世界的直接冲突,简化世界观与规则,并通过贴近现实的角色塑造降低理解门槛,视觉设计上弱化前作的“东方哥特”风格,转而融合中国古典元素,追求更具质感的“中国式... 路阳导演新作《刺杀小说家2》将于2025年暑期档上映,新作强化现实与小说世界的直接冲突,简化世界观与规则,并通过贴近现实的角色塑造降低理解门槛,视觉设计上弱化前作的“东方哥特”风格,转而融合中国古典元素,追求更具质感的“中国式美学”。创作方法论上,《绣春刀》系列注重历史细节考究,通过小人物的立场冲突映射时代命题;《风起陇西》则在虚构与史实间平衡,以现代台词拉近观众距离,展现历史缝隙中的“职场权谋”。对AI发展,路阳视其为高效工具,可辅助视效与制作,但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洞察与文化原创性,并担忧AI模仿削弱原创价值,呼吁保护电影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幻 双线结构 历史重构 反类型化改编 技术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重构及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鹏溟 郑伟杰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4期113-115,129,共4页
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富集地,是重金属的重要储存库,反映了流域内历史和当代的人类活动情况。对水体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历史重构及风险评估,是了解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可以客观评价现阶段环境质量并对未来环境的变化... 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的主要富集地,是重金属的重要储存库,反映了流域内历史和当代的人类活动情况。对水体沉积物进行重金属污染历史重构及风险评估,是了解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的有效手段,可以客观评价现阶段环境质量并对未来环境的变化进行预测,为管理部门制定污染治理方案提供科学参考和决策依据。在综述沉积物污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沉积物定年的相关方法,主要有恒定初始浓度模型、恒定供给速率模型和恒定通量恒定沉积模型;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归纳,包括地累积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和污染因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重金属污染 历史重构 风险评估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重构与科学的历史认识论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吉惠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2-129,共8页
如何科学地阐释历史认识论,如何正确理解“主体重构”是当代东西方历史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对传统史学认识模式的超越入手,论述了主体重构理论的客观性。指出,主体重构理论突破了传统史学提倡通过考证史料,表现“历史真情”的... 如何科学地阐释历史认识论,如何正确理解“主体重构”是当代东西方历史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对传统史学认识模式的超越入手,论述了主体重构理论的客观性。指出,主体重构理论突破了传统史学提倡通过考证史料,表现“历史真情”的历史认识模式,提出了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并非是过去事件的原型,而是历史学家从现实生活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所做出的“主体重构”。文章通过对克罗齐、柯林武德等人观点的剖析,进一步指出,主体重构并非是历史学术自由意志的驰骋。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不断变幻,这就为历史学家改写历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和新史料。因此,用新的方式改写历史就成了历史学家创造社会文化的永恒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重构 历史学家 历史认识论 历史事件 西方历史哲学 传统史学 柯林武德 认识模式 克罗齐 重构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性重构 被引量:48
5
作者 刘同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3,共9页
全球治理体系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制度性回应,隐含在其背后的资本扩张本性伴随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而逐渐显露。全球治理体系利用制度化、技术化的手段,在实践中以“治理”之名行“统治”之实,远非解决全球化问题的“万能灵药”。由... 全球治理体系是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制度性回应,隐含在其背后的资本扩张本性伴随全球化的纵深发展而逐渐显露。全球治理体系利用制度化、技术化的手段,在实践中以“治理”之名行“统治”之实,远非解决全球化问题的“万能灵药”。由于受自身理论内在单一的统治意识、实践中的利益冲突以及参与主体之间话语权失衡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全球治理体系正日益暴露出忽视甚至无视世界历史运行规律和全球生产力发展趋势的缺陷。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致力于从人类历史的具体性阶段和总体性维度相统一的视角,实现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历史性重构,通过增进全球价值共识、树立共同利益至上的意识、推动世界经济平衡发展、保障参与主体平等协商的权利、划定责任范围以及搭建全球治理的实践平台等手段为全球治理秩序的良性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球治理体系 历史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年龄分期:重构教育历史的概念工具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斌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共9页
丰富研究主题、扩大研究范围、拓宽学科边界是近几十年教育史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史学科外延增长效益的局限性日见显著。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本文主张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引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重构教育历史的概念工... 丰富研究主题、扩大研究范围、拓宽学科边界是近几十年教育史学科建设的主要路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育史学科外延增长效益的局限性日见显著。基于对现状的分析,本文主张借鉴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引入儿童年龄分期作为重构教育历史的概念工具,从年龄分期变迁与教育演进的相互关系出发考察教育的历史过程,以此更新研究的视角,深化问题意识,探索教育史学科内涵发展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年龄分期 概念工具 重构教育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历史上“遍地先贤”现象与传统乡土历史的重构 被引量:8
7
作者 蓝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0-92,共13页
中国历史上有种将先贤的历史行迹随意地在其他地域上重新移植或新编并塑造出景观的现象。本文从中国历史上上古时期大禹、中古时期诸葛亮、近古时期建文帝等先贤信仰的个案来看,先贤行迹的大范围可以分成历史行迹空间和泛化行迹空间,先... 中国历史上有种将先贤的历史行迹随意地在其他地域上重新移植或新编并塑造出景观的现象。本文从中国历史上上古时期大禹、中古时期诸葛亮、近古时期建文帝等先贤信仰的个案来看,先贤行迹的大范围可以分成历史行迹空间和泛化行迹空间,先贤故迹点的性质可以分成行迹点、祭拜点两大类。总的来看,中国历史上先贤崇拜景观空间演化形成四个基本特点,即历史行迹空间范围大和行迹不清晰会强化先贤景观的附会、时代越近的先贤泛化行迹类景观在空间泛化上会受到历史地域的限制更明显、在历史行迹空间范围内的历史行迹点的附会往往存在“大时空不虚,小时空不拘”的演化规律、先贤祭拜类景观点的扩展受国家诉求的影响大却较少受历史空间的限制从而遍地开花的特点。中国历史主流的正史文本往往只提供了一个宏大的主体历史叙事或者大的历史空间建构,乡土历史的重构往往就成为乡土中国的重要文化大事。在乡土历史的重构中,具体路径可以从低到高分为口述传说制造、口述传说文本化、口述传说和文本传说的景观化三个层次。在这个乡土历史的重构中,乡土先贤的历史记忆的景观化是最为重要的路径,但也是对后代最有欺骗性的路径。在中国历史上影响乡土历史重构的原因相当复杂,也因此使乡土历史重构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存在差异。乡土历史重构中的文化历史制造是国家政治需要、民间功利诉求、乡土华夏认同共同催生出的一种特殊的文化。作为历史学者,我们有辨明乡土历史重构中作为科学和文化的两种历史遗存的性质,进而提高作为科学的历史研究的信度的责任,但同时在现实社会中也不能对已经成为文化的历史遗存产生漠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遍地先贤 历史行迹空间 泛化行迹空间 大时空不虚 小时空不拘 乡土历史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维对罗马历史的道德重构
8
作者 蔡丽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2,共4页
李维(Livy)的《建城以来史》(Aburbecondita)是保留至今唯一的一部出自罗马人之手详细记载罗马早期历史的著作。作为罗马历史的重构者之一,李维把罗马传统道德作为重构的主线,把罗马过去胜利和强大归因于罗马传统的美德。他的重构与奥... 李维(Livy)的《建城以来史》(Aburbecondita)是保留至今唯一的一部出自罗马人之手详细记载罗马早期历史的著作。作为罗马历史的重构者之一,李维把罗马传统道德作为重构的主线,把罗马过去胜利和强大归因于罗马传统的美德。他的重构与奥古斯都试图论证他的统治是建立在罗马内在的传统之上这一统治理念相一致,从这点来看,李维的写作自觉地配合了奥古斯都的统治,为罗马对世界的统治构建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维 重构历史 道德 奥古斯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女性书写下的历史重构——当代英国女作家“新维多利亚小说”探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汤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112,共5页
当代英国女作家的"新维多利亚小说"以多层、多义、多音的叙述,将历史与虚构、真实与想象交叠糅合,通过当代女性知识分子的视角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进行重访和重构来探讨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精神同物质的冲突、灵与肉的冲突、... 当代英国女作家的"新维多利亚小说"以多层、多义、多音的叙述,将历史与虚构、真实与想象交叠糅合,通过当代女性知识分子的视角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进行重访和重构来探讨宗教与科学的冲突、精神同物质的冲突、灵与肉的冲突、个体自由同政治之间的冲突、男性霸权同女性意识的冲突等等在后现代境遇中仍然炙手可热的话题,建构出了与传统维多利亚女性形象相异的主体。这种女性的历史叙述将当代女性的生命体验与过去相融合汇通,重新形塑出女性在历史中的生命轮廓和身份,从而在更大的文化语境中,对既定的"历史"观念提出了质疑和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维多利亚小说” 女性叙述 历史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视阈下的历史重构——试论施叔青的“台湾三部曲”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云霞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165-168,共4页
台湾作家施叔青于2010年完成她的"台湾三部曲",引起两岸文坛的关注。"台湾三部曲"以女性书写重新探索了台湾的历史,为历史中无名、无声的边缘女性、边缘群体发声,试图展现不同的历史景观。这种书写在虚构与现实之间... 台湾作家施叔青于2010年完成她的"台湾三部曲",引起两岸文坛的关注。"台湾三部曲"以女性书写重新探索了台湾的历史,为历史中无名、无声的边缘女性、边缘群体发声,试图展现不同的历史景观。这种书写在虚构与现实之间,以情欲对抗历史,以边缘反思为中心,为思考台湾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叔青 性别视阈 女性立场 历史重构 “台湾三部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通俗娱乐电影的历史重构与地域文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文娟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5-27,共3页
本文审视1949—1959年以通俗娱乐为目的的岭南电影,从道德伦理考量的电影运动、通俗娱乐观念的地域文化和自下而上发展的影像艺术三个方面,对岭南通俗娱乐电影进行影像解读。从大众文化的理论视角,探究岭南通俗娱乐电影在岭南特殊的社... 本文审视1949—1959年以通俗娱乐为目的的岭南电影,从道德伦理考量的电影运动、通俗娱乐观念的地域文化和自下而上发展的影像艺术三个方面,对岭南通俗娱乐电影进行影像解读。从大众文化的理论视角,探究岭南通俗娱乐电影在岭南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民间活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根植于民间的岭南通俗娱乐电影,自下而上的文化艺术提升正是电影艺术的自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俗娱乐电影 岭南 历史重构 地域文化 粤语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重构与作家的现代文化立场─—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秀明 陈林侠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128-133,共6页
关键词 白门柳 长篇历史小说 历史重构 现代文化 知识分子 钱谦益 明末清初 早期民主思想 士大夫 历史真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重构与史学的转折——一个跨文化的考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晴佳 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 李扬眉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20,共8页
所谓史学中的转折点,指的是那些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文化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的根本性变化,这些转折点事实上也无不在史学史上发挥了跨文化的作用,历史文本也因而得以重构。1970年代末以来,我们已经目睹了诸多书写史... 所谓史学中的转折点,指的是那些在某一历史时期、某一文化内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的根本性变化,这些转折点事实上也无不在史学史上发挥了跨文化的作用,历史文本也因而得以重构。1970年代末以来,我们已经目睹了诸多书写史学史时取用全球视角和比较方法的可贵尝试,历史学的范畴据之大为拓展,非西方史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而当今后现代主义对以科学史学和国家历史为典范的现代职业历史学的巨大挑战,极有可能为又一次重大的史学转折点铺下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折点 历史编纂学 历史重构 跨文化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卡梅隆导演纪录片的历史重构
14
作者 陈义伊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80-81,共2页
众所周知,詹姆斯·卡梅隆除了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杰出的探险家。他在科学探索方面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其在电影界的成就。除执导故事影片,迄今为止,卡梅隆还执导了三部纪录片,每部都堪称佳作。这三部纪录片分别是《重返... 众所周知,詹姆斯·卡梅隆除了是一位优秀的电影导演,还是一位杰出的探险家。他在科学探索方面做出的贡献,绝不亚于其在电影界的成就。除执导故事影片,迄今为止,卡梅隆还执导了三部纪录片,每部都堪称佳作。这三部纪录片分别是《重返俾斯麦战舰》《深渊幽灵》和《深渊异形》。本文即从充满情怀的切入点、时空交错的拼贴式叙事以及恰如其分的特效运用等三个层面,探讨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纪录片的历史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录片 历史重构 卡梅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重构视域下国产战争片的价值生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筱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50-53,共4页
新世纪以来,国产战争电影以着眼于个体的“小叙述”,呈现敌方视角以及增强文本的虚构性、偶然性,实现了一种对元叙事的怀疑或挑战。电影人以一种或是温和(如管虎、张艺谋等),或是激烈(如姜文等)的方式,用微观视角、个人话语和猜测演义... 新世纪以来,国产战争电影以着眼于个体的“小叙述”,呈现敌方视角以及增强文本的虚构性、偶然性,实现了一种对元叙事的怀疑或挑战。电影人以一种或是温和(如管虎、张艺谋等),或是激烈(如姜文等)的方式,用微观视角、个人话语和猜测演义与长期具有优先权的元叙事进行对抗,使得当代历史话语具有了显而易见的多元性和差异性,而电影人的人文关怀意识也得以体现。在对历史的重构中,如重视个体与家庭,指斥战争荒诞与残酷的价值观得到宣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电影 战争电影 历史重构 价值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日留痕》中记忆对历史的重构与现实救赎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83-95,共13页
石黑一雄的第三部小说《长日留痕》展示了作家简朴、含蓄与典雅的叙事风格。透过管家史蒂文斯的视角,小说描绘了主人公在六天旅途中的所思所见。本文通过叙事学相关理论视角及新批评主义的文本细读,试图揭示主人公的个人记忆具有对历史... 石黑一雄的第三部小说《长日留痕》展示了作家简朴、含蓄与典雅的叙事风格。透过管家史蒂文斯的视角,小说描绘了主人公在六天旅途中的所思所见。本文通过叙事学相关理论视角及新批评主义的文本细读,试图揭示主人公的个人记忆具有对历史与当下的反思和重构双重意义。在对过往的思索性追忆中,史蒂文斯的不可靠叙述和零散与错置的回忆片段揭示了记忆对历史的过滤,而主人公与他人的叙述冲突则呈现了历史与记忆的辩证关系。史蒂文斯的回忆又与旅途中遇见的人和事相互交织,途中的思考使主人公对过往人生中的悲剧时刻产生顿悟,对记忆中的个人往事和时代历史也有了新的理解,并以积极心态面对归家之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日留痕》 石黑一雄 记忆 历史重构 诺贝尔文学奖 叙事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文本”解读和现代诠释——读《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17
作者 方国根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构 “文本”解读 现代诠释 谭培文 人民出版社 时代感 学术价值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雷海宗的理论史学与实践史学思想——解析《历史过去的释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金朋 《重庆社会科学》 2005年第6期67-72,共6页
雷海宗先生的理论史学和实践史学思想基本体现在《历史过去的释义》一文里,他在文中主要谈及或论述三个问题,一、区分“历史”的两种含义,即现实中的历史和史学中的历史;二、分析史学中历史的特性,即主观性、流变性和时代性;三、强调研... 雷海宗先生的理论史学和实践史学思想基本体现在《历史过去的释义》一文里,他在文中主要谈及或论述三个问题,一、区分“历史”的两种含义,即现实中的历史和史学中的历史;二、分析史学中历史的特性,即主观性、流变性和时代性;三、强调研究历史的现实性及其未来指向性,告诫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不仅要重构过去的旧历史,更要努力创造现在和将来的新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为二” 历史现实 历史文本 历史摹本 重构历史 创造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函数抽取重构的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阳 刘秋荣 刘辉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软件重构历史的自动检测是目前软件重构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主要目的是方便程序员或软件维护人员理解软件演化的历史,也便于根据服务代码重构历史对其客户代码进行相应的重构操作。虽然相关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多种自动化的重构历史... 软件重构历史的自动检测是目前软件重构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主要目的是方便程序员或软件维护人员理解软件演化的历史,也便于根据服务代码重构历史对其客户代码进行相应的重构操作。虽然相关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多种自动化的重构历史检测方法,但目前未见关于函数提取重构历史检测的方法或工具。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版本比较的函数抽取重构自动检测方法,实现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8个开源项目上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其查准率为65%~90%。此外,在一个小型项目上通过监控程序员的重构操作获得了全部的函数提取重构操作,进而计算出检测算法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重构 重构历史 自动检测 版本 软件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现空间”到“构成空间”的嬗变——历史人文纪录片中情景再现的美学意蕴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伟芬 陈强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1期76-77,共2页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认为电影处理空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限于再现空间,并通过移动摄影使我们去感受,或者是去构成空间,创造一个综合的整体空间,这种空间在观众眼里是统一的,但实际上却是许多空间段落的并列联接,这... 法国电影理论家马赛尔·马尔丹认为电影处理空间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限于再现空间,并通过移动摄影使我们去感受,或者是去构成空间,创造一个综合的整体空间,这种空间在观众眼里是统一的,但实际上却是许多空间段落的并列联接,这些空间段落彼此之间完全可以毫无具体联系。"(《电影语言》,马赛尔·马尔丹著,何振淦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191页)他还援引库里肖夫"创造性地理实验"来阐释"构成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空间 电视纪录片 历史人文 美学意蕴 现代空间 再现 蒙太奇 重构历史 中国电影 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