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
66
1
作者
马永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9-183,共5页
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和制约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都与乡村公共空间和乡村公共生活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培育、拓展乡村公共空间与重建乡村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入手。通过改造和创新利...
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和制约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都与乡村公共空间和乡村公共生活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培育、拓展乡村公共空间与重建乡村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入手。通过改造和创新利用乡村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培育和建构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不断丰富乡村公共生活的内涵,激活农民的文化自觉,以最终实现新的乡村文化形态的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重建意义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意义重建
被引量:
17
2
作者
雷晓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74,共5页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向“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的重建。“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只是重建公共教育学的一个理论起点,理论意义要变为现实,还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启动从教材、教学过程到评价制度的全面重建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
意义
重建
科学认识
生成性思维
人的整体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专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思与重建:学科还是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魏韶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7,共7页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对学科建设和意义重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其中的“新国学”,通俗文学、旧体诗“入史”,“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等问题给予了具体分析和积极回应,认为中国现代文学近年来所出...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对学科建设和意义重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其中的“新国学”,通俗文学、旧体诗“入史”,“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等问题给予了具体分析和积极回应,认为中国现代文学近年来所出现的意义重建和学科反思的学术思潮,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方法论突围不同,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中对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反思和焦虑,有着扩大意义空间、重建新的学科地位、重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责任和社会价值的多重意图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意义
重建
学科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释义学的意义理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边凤花
《宁夏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释义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意义”的理论。本文探讨了意义重建论的方法及其困境 ,考察了意义生成论的格局 ,注意到生成论所发生的从时间性到空间性的转变 。
关键词
释义学
意义
理论
意义
重建
论
意义
生成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流动视阈下的民族职业教育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红兵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21-25,共5页
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每个人都有渴望美好生活与向上流动的意愿与热望,少数民族群体也不例外。当下,教育作为后致性原则在促进个体社会流动上,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语言、文化...
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每个人都有渴望美好生活与向上流动的意愿与热望,少数民族群体也不例外。当下,教育作为后致性原则在促进个体社会流动上,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语言、文化、制度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并导致了学业失败。如何重新恢复他们生活的希望与信心,衔接现代与传统、教育与经济、知识与生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断裂,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文章认为,民族职业教育可以有所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社会公平
意义
重建
现代性
民族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与实现途径
被引量:
66
1
作者
马永强
机构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9-183,共5页
基金
甘肃省社科基金资助项目(2006年)"甘肃省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
整合与新的乡村文化的构建"的部分成果
文摘
无论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影响和制约乡村文化发展的关键都与乡村公共空间和乡村公共生活的发达程度密切相关,因此,乡村文化建设首先要从培育、拓展乡村公共空间与重建乡村公共生活、公共文化空间入手。通过改造和创新利用乡村传统的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培育和建构新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和载体,不断丰富乡村公共生活的内涵,激活农民的文化自觉,以最终实现新的乡村文化形态的重塑。
关键词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重建意义
实现途径
分类号
C931 [经济管理—管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意义重建
被引量:
17
2
作者
雷晓云
机构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出处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70-74,共5页
文摘
公共教育学在学生观、发展观和知识观等方面与新课程理念有冲突,思维框架的差异是导致二者冲突的根本原因。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必须首先实现从科学主义认识框架向生成性思维的转换,进而实现从“科学认识”意义观向“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的重建。“人的整体生成”意义观只是重建公共教育学的一个理论起点,理论意义要变为现实,还需要公共教育学课程启动从教材、教学过程到评价制度的全面重建工程。
关键词
公共教育学
意义
重建
科学认识
生成性思维
人的整体生成
Keywords
public education
rebuilding meaning
scientific knowledge
generative thinking
whole-person development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现代文学史专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思与重建:学科还是意义?
被引量:
3
3
作者
魏韶华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5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XZW011)
文摘
近年来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对学科建设和意义重建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针对其中的“新国学”,通俗文学、旧体诗“入史”,“重绘中国文学地图”和“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等问题给予了具体分析和积极回应,认为中国现代文学近年来所出现的意义重建和学科反思的学术思潮,与20世纪80年代初的方法论突围不同,而是在全球化背景中对文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全面反思和焦虑,有着扩大意义空间、重建新的学科地位、重申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责任和社会价值的多重意图和目标。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史
意义
重建
学科反思
Keywords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meaning reconstruction
reflection on the discipline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释义学的意义理论
被引量:
2
4
作者
边凤花
机构
石家庄铁道学院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2000年第4期6-11,共6页
文摘
释义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关于“意义”的理论。本文探讨了意义重建论的方法及其困境 ,考察了意义生成论的格局 ,注意到生成论所发生的从时间性到空间性的转变 。
关键词
释义学
意义
理论
意义
重建
论
意义
生成论
分类号
B15 [哲学宗教—世界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流动视阈下的民族职业教育
被引量:
1
5
作者
李红兵
机构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出处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21-25,共5页
文摘
合理的社会流动可以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每个人都有渴望美好生活与向上流动的意愿与热望,少数民族群体也不例外。当下,教育作为后致性原则在促进个体社会流动上,作用日益显著。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语言、文化、制度环境中处于劣势地位,并导致了学业失败。如何重新恢复他们生活的希望与信心,衔接现代与传统、教育与经济、知识与生活、个体与社会之间的断裂,实现一定程度的社会流动,文章认为,民族职业教育可以有所作为。
关键词
社会流动
社会公平
意义
重建
现代性
民族职业教育
分类号
G710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重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意义与实现途径
马永强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意义重建
雷晓云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现代文学史专题--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反思与重建:学科还是意义?
魏韶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释义学的意义理论
边凤花
《宁夏社会科学》
200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社会流动视阈下的民族职业教育
李红兵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