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重复蠕变的改性沥青高温指标 被引量:49
1
作者 张肖宁 孟勇军 邹桂莲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8,共6页
通过对不同沥青进行不同模式下的重复蠕变试验,分析了NCHRP推荐的基于流变模型拟合的蠕变劲度的粘性成分Gv指标,研究了Gv对不同沥青高温路用性能评价的优势和缺陷所在.为了对沥青提出一个有效的高温评价指标,基于该试验提出了包含描述... 通过对不同沥青进行不同模式下的重复蠕变试验,分析了NCHRP推荐的基于流变模型拟合的蠕变劲度的粘性成分Gv指标,研究了Gv对不同沥青高温路用性能评价的优势和缺陷所在.为了对沥青提出一个有效的高温评价指标,基于该试验提出了包含描述延迟弹性变形在内的指标Gv(t)作为对Gv的修正,经过试验数据验证其合理性,弥补了Gv在因延迟弹性影响残余变形拟合方面的缺陷,为路面实际应用的沥青选择提供了一个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重复蠕变 流变模型 高温指标 延迟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改性沥青细观结构和重复蠕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岚 常春清 邢永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1-725,共5页
针对内蒙古等西北部地区常用的3种聚合物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和复合胶粉改性沥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它们的细观结构形貌,得到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分布状态及其与沥青间的界面结合特性,发现3种改性沥青的改性剂... 针对内蒙古等西北部地区常用的3种聚合物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胶粉改性沥青和复合胶粉改性沥青),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它们的细观结构形貌,得到改性剂在沥青中的分布状态及其与沥青间的界面结合特性,发现3种改性沥青的改性剂与沥青间均具有良好的界面融合性.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3种改性沥青进行不同温度和荷载应力下的重复蠕变试验,通过对累积应变、蠕变劲度的黏性部分GV随荷载和温度变化规律的分析表明:3种改性沥青随加载次数、温度及应力大小变化的规律相同,但同样条件下胶粉改性沥青具有最低的温度敏感性、最小的累积应变和最大的GV值,说明其具有最好的抗高温变形性能,其次为复合胶粉改性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改性沥青 细观结构 重复蠕变 蠕变劲度模量 延迟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复蠕变恢复试验的化学改性沥青高温性能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治君 郝培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9-483,共5页
为了探究多聚磷酸(PPA)和反应型三元共聚物(RET)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行为,基于重复蠕变恢复试验,深入研究基质沥青、PPA改性沥青、RET改性沥青及SBS改性沥青在不同加载应力及温度条件下黏弹性响应的变化规律,从温度、应力等方面对改性沥... 为了探究多聚磷酸(PPA)和反应型三元共聚物(RET)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行为,基于重复蠕变恢复试验,深入研究基质沥青、PPA改性沥青、RET改性沥青及SBS改性沥青在不同加载应力及温度条件下黏弹性响应的变化规律,从温度、应力等方面对改性沥青的延迟弹性进行分析,并将PPA,RET与SBS等3种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进行比较,更加客观地评价PPA和RET两种化学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采用Burgers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了蠕变劲度黏性成分与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PPA和RET的加入可显著改善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提高路面的抗车辙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改性沥青 多聚磷酸 RET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蠕变劲度黏性成分 车辙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复蠕变的改性沥青非线性黏弹响应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郭咏梅 倪富健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08-912,共5页
对4种改性沥青和1种基质沥青进行高温条件下较宽应力范围的重复蠕变试验,计算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unr,分析改性沥青黏弹响应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再选择夏季沥青路面典型高温下沥青非线性响应区域内的Junr值,... 对4种改性沥青和1种基质沥青进行高温条件下较宽应力范围的重复蠕变试验,计算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unr,分析改性沥青黏弹响应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变化规律,再选择夏季沥青路面典型高温下沥青非线性响应区域内的Junr值,与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沥青的线性范围明显减小;进入非线性响应区域后,Junr值迅速增大,沥青抗永久变形能力明显降低;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水平下存在差异,在较高温度和应力下,高强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最优;有限样本条件下,沥青在非线性响应区域内的Junr值与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相关性较好,说明沥青混合料永久变形与沥青非线性黏弹响应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改性沥青 重复蠕变 黏弹性 非线性响应 高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结合料共混沥青的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0
5
作者 廖晓锋 雷茂锦 +2 位作者 陈忠达 朱耀庭 朱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4-149,共6页
为寻求石油沥青的替代产品,以生物结合料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共混比例(0%、5%、10%、15%、20%)的生物沥青共混物,通过沥青三大常规指标试验、DSR试验、BBR试验和重复蠕变恢复等试验进行了路用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为寻求石油沥青的替代产品,以生物结合料为原料,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共混比例(0%、5%、10%、15%、20%)的生物沥青共混物,通过沥青三大常规指标试验、DSR试验、BBR试验和重复蠕变恢复等试验进行了路用性能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生物结合料强度和高温性能存在不足,共混后将导致生物沥青的车辙因子G*/sinδ、软化点和蠕变劲度Gv等抗车辙性能指标下降;中等温度疲劳性能介于SBS改性沥青和基质沥青之间,共混后SBS改性沥青疲劳因子G*·sinδ有所降低,而生物基质沥青疲劳因子升高;同时,生物结合料能显著地提高沥青的低温抗裂性,表现为随着生物结合料增加,BBR试验的蠕变劲度S值减小和m值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结合料 共混物 DSR试验 BBR试验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粉对沥青胶浆的性质影响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27
6
作者 樊亮 魏建明 +1 位作者 张玉贞 王林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6-1101,共6页
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及流变测试技术,对普通石油沥青胶浆与SBS改性沥青胶浆进行性能评价和机理探讨.试验发现,沥青胶浆的力学强度和黏弹性变化源于其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2种沥青胶浆在黏弹性组成上有差异,并导致不同的应力响应特点;在高温... 利用常规分析方法及流变测试技术,对普通石油沥青胶浆与SBS改性沥青胶浆进行性能评价和机理探讨.试验发现,沥青胶浆的力学强度和黏弹性变化源于其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2种沥青胶浆在黏弹性组成上有差异,并导致不同的应力响应特点;在高温高频状态下,沥青胶浆内部损耗行为随着粉胶比的增加而提高,胶浆体系更容易被破坏;从沥青胶浆的结构稳定性和损耗特性入手,如相位角的变化,可以更好地研究矿粉对沥青胶浆的影响机制;可利用多应力重复蠕变回复试验中的不可回复柔量差,进行沥青胶浆的最大粉胶比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胶浆 性能评价 多应力重复蠕变回复试验 不可回复柔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老化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7
作者 王岚 王宇 +1 位作者 邢永明 胡江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9,共6页
为探究短期老化作用对橡胶粉(CR)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针对经旋转薄膜烘箱实验(RTFOT)老化前后的CR改性沥青,进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DSR)和重复蠕变恢复实验(RCRT)得出相应流变参数,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细观的角度观察沥青内部结... 为探究短期老化作用对橡胶粉(CR)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针对经旋转薄膜烘箱实验(RTFOT)老化前后的CR改性沥青,进行动态剪切流变实验(DSR)和重复蠕变恢复实验(RCRT)得出相应流变参数,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从细观的角度观察沥青内部结构变化及其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作用引起沥青组分的变化,使沥青表现出硬化现象;老化作用对CR改性沥青的变形恢复能力和变形影响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老化作用和温度的影响大于应力对其影响;随温度的升高,老化作用对CR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影响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性能 动态剪切流变实验 重复蠕变恢复实验 短期老化 变形恢复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基质沥青的多聚磷酸复配SBS改性沥青性能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岳云 霍曼琳 +2 位作者 李波 翟启远 王静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9-655,共7页
以镇海,埃索,SK三种90#基质沥青为原料,分别掺入多聚磷酸(PPA)、聚合物SBS两种改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在室内制备多种复配改性沥青材料。通过常规指标测试、重复蠕变试验、疲劳性能分析、粘度试验,对不同掺量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 以镇海,埃索,SK三种90#基质沥青为原料,分别掺入多聚磷酸(PPA)、聚合物SBS两种改性剂,采用高速剪切法在室内制备多种复配改性沥青材料。通过常规指标测试、重复蠕变试验、疲劳性能分析、粘度试验,对不同掺量复合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进行评价,从而确定改性剂的最佳掺量,并选择适用于复合改性沥青生产的基质沥青。结果表明:PPA的掺入使得改性沥青温度敏感性降低,高温性能以及抗疲劳性能显著提高;PPA的最佳掺量为1%,此时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达到最优;适用于掺入PPA进行改性的基质沥青为SK90#最优,埃索90#次之,镇海90#最差;SK90#基质沥青掺入3.5%SBS和1%的PPA所复配的改性沥青经济效益较普通SBS改性沥青更为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沥青 多聚磷酸 重复蠕变试验 疲劳性能分析 粘度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老化对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智豪 李波 魏永政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109,111,共6页
为了研究短期老化对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薄膜烘箱试验(TFOT)对胶粉改性沥青进行老化,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重复蠕变恢复试验(RCRT),从流变性角度分析了不同老化因素对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EM)从... 为了研究短期老化对胶粉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采用薄膜烘箱试验(TFOT)对胶粉改性沥青进行老化,通过动态剪切流变试验(DSR)、重复蠕变恢复试验(RCRT),从流变性角度分析了不同老化因素对胶粉改性沥青性能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EM)从微观层面对沥青及胶粉老化前后的表观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老化作用使得胶粉改性沥青G*提高、tanδ减小、沥青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提高,而老化温度与老化时间的提高则促进了沥青老化程度的加深;老化过程中胶粉仍存在强烈的溶胀与降解反应,两种作用共同促进了胶粉改性沥青的180℃特殊流变性;老化作用使得胶粉改性沥青(εP/εL)减小、沥青变形恢复能力提高,相比于老化温度,老化时间对胶粉改性沥青变形恢复能力的影响更为显著;沥青中的胶粉受老化影响较小,从而使沥青保持较好的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橡胶沥青 短期老化 流变性能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磷酸/SBS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超 崔世超 +1 位作者 王岚 白雪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057-14062,14069,共7页
为了研究多聚磷酸(PP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特性,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四种不同掺量的PPA/SBS复合改性沥青及SBS改性沥青进行重复蠕变恢复试验(RCRT)。结果表明:PPA/SBS复合改性沥青变形恢复能力不受加载循环次数与应力水... 为了研究多聚磷酸(PP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流变特性,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SR)对四种不同掺量的PPA/SBS复合改性沥青及SBS改性沥青进行重复蠕变恢复试验(RCRT)。结果表明:PPA/SBS复合改性沥青变形恢复能力不受加载循环次数与应力水平的影响,但受温度的影响,其在蠕变阶段主要发生黏性流动变形,且卸载后黏性变形不可恢复;PPA/SBS复合改性沥青的累积应变随温度、应力水平和荷载作用次数的增加显著增大,特别是温度和应力水平对改性沥青累积应变的影响较大;在温度和应力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复合改性沥青中PPA 1%+SBS 3%的改性沥青蠕变劲度的黏性部分G v值最大,具有最好的高温抗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磷酸改性沥青 SBS改性沥青 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高温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力学分析S/B比对SBS改性沥青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勇军 张肖宁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23期6110-6115,共6页
为了检验SBS聚合物改性剂中的嵌段比S/B对改性沥青的影响,在实验室用不同的S/B比的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配伍,对获得的试样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通过试验发现由于SBS中存在的聚丁二烯(B)和聚苯乙烯(S)的两相分离结构,不同的S/B比对基... 为了检验SBS聚合物改性剂中的嵌段比S/B对改性沥青的影响,在实验室用不同的S/B比的SBS改性剂与基质沥青配伍,对获得的试样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试。通过试验发现由于SBS中存在的聚丁二烯(B)和聚苯乙烯(S)的两相分离结构,不同的S/B比对基质沥青的改性有明显的不同。在保证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利用改性沥青,提出了沥青路面可以针对不同的铺筑需要有目的地选用不同S/B制备的改性沥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嵌段比 动态力学试验 SBS改性剂 频率扫描 重复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湿盐环境下SBS改性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勤玲 黄志义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8-45,80,共9页
基于自行设计的室内盐蚀干湿循环试验,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SBS改性沥青胶浆进行温度扫描试验和多重应力重复蠕变恢复(MSCR)试验.以3.2 kPa应力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3.2为胶浆高温流变性能评价指标,分析试验环境和干湿循环耦合作... 基于自行设计的室内盐蚀干湿循环试验,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对SBS改性沥青胶浆进行温度扫描试验和多重应力重复蠕变恢复(MSCR)试验.以3.2 kPa应力下的不可恢复蠕变柔量Jnr,3.2为胶浆高温流变性能评价指标,分析试验环境和干湿循环耦合作用对胶浆流变性能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理论,探究Jnr,3.2与常规流变参数、干湿循环次数及试验环境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随着盐蚀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胶浆的复数切变模量、车辙因子及Jnr,3.2均呈增大趋势,相位角和蠕变恢复率呈减小趋势.在同种试验条件下,硫酸盐环境对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最大.Jnr,3.2与改进型车辙因子、试验环境的灰色关联度最大,关联度系数均大于0.93.建议采用日常清扫、定期洒水冲洗的方式来减小路面盐分的积累,提高高温高湿环境中沥青路面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SBS改性沥青胶浆 高温流变性能 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MSCR) 灰色关联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 被引量:18
13
作者 关永胜 谈至明 张志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5-709,共5页
采用我国现行车辙试验、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动态模量试验等室内试验和工程验证,通过对比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ARAC13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性能指标,研究ARAC13的抗车辙性能.室内试验结... 采用我国现行车辙试验、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动态模量试验等室内试验和工程验证,通过对比间断级配橡胶沥青混合料ARAC13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SMA13的性能指标,研究ARAC13的抗车辙性能.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初期压密阶段,ARAC13压缩变形大、模量低;初期压密以后,ARAC13模量增大,抗车辙能力增强.我国现行车辙试验不能模拟围压作用下沥青混合料的压密过程,不能反映ARAC13混合料抗车辙性能在压密前后的变化;重复加载蠕变试验可以反映其性能变化.4年的工程应用表明,重复加载蠕变试验2 000次后的应变次数曲线斜率可以用于评价ARAC13的抗车辙性能,ARAC13的抗车辙性能优于对比的SMA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沥青 重复加载蠕变试验 车辙试验 动态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路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雷润祥 王永吉 张富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177-3184,共8页
本文结合甘肃柳敦公路试验段工程实例,研究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GRA)路面性能。通过常规试验、多应力重复蠕变(MSCR)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等方法分析研究了GRA性能,并对GR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A与苯乙烯... 本文结合甘肃柳敦公路试验段工程实例,研究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GRA)路面性能。通过常规试验、多应力重复蠕变(MSCR)试验、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等方法分析研究了GRA性能,并对GRA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RA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相比,针入度降低了12.7%,软化点、高温稳定性及其高温抗变形能力相当,抗应力变形能力及应力敏感性有所提升;GRA与橡胶SBS改性沥青相比,软化点增加了14.1%,弹性恢复增加了6.5%,针入度相当,高温稳定性及其高温抗变形能力有所提升。GRA较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表现出良好的路用性能,现场混合料更易于压实,渗水较小、强度较高,但构造深度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石墨烯复合橡胶改性沥青 多应力重复蠕变试验 动态剪切流变试验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弹性极限的Burgers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克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9-94,共6页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塑性变形积累,用Burgers模型拟合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60℃蠕变过程,但由反演参数计算的塑性黏滞变形速率却始终大于实测的总变形速率,且计算的残余应变也远小于实测值。采用含瞬时塑性应变的改进模型后,虽然克服了残余... 为研究沥青混合料塑性变形积累,用Burgers模型拟合了浇注式沥青混合料60℃蠕变过程,但由反演参数计算的塑性黏滞变形速率却始终大于实测的总变形速率,且计算的残余应变也远小于实测值。采用含瞬时塑性应变的改进模型后,虽然克服了残余应变的缺陷,但变形速率仍存在很大偏差,更不能计算后续加卸载过程。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含弹性极限σ_(e)的Burgers新模型,新模型与Burgers模型为恒等式,但通过σ_(e)将瞬时变形分离为弹性与塑性2项,将Burgers模型中的黏弹性变形分离为黏弹与黏塑2项,2种变形分离的比例相同且塑性和弹性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相同;新模型增加的黏塑性项物理机制为细观成分的塑性错动与旋转。后续加载中,因材料硬化,荷载等于σ_(e),新模型消项得到以σ_(e)为荷载的Burgers模型。拟合结果证明:新模型不仅解决了含瞬时塑性应变改进模型的变形速率问题,也能准确计算后续加卸载过程,为沥青混合料塑性积累变形计算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本构关系 重复蠕变 变形积累 沥青混合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酐接枝反应及其对沥青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成 张东旭 +2 位作者 么强 吴晓颖 岳闯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15-922,共8页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对酸酐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利用FTIR,AFM等方法对反应前后沥青的常规性质、流变性质、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80℃、马来酸酐加量2%(w)、反应时间4.67 h、反应压力... 通过均匀设计实验对酸酐化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利用FTIR,AFM等方法对反应前后沥青的常规性质、流变性质、化学组成、微观形貌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180℃、马来酸酐加量2%(w)、反应时间4.67 h、反应压力0.14 MPa)下,反应转化率可超过90%;酸酐化反应可以提高沥青弹性成分的占比,改善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应力敏感性能,但对温度敏感性不利;改性沥青的胶质、沥青质增多,饱和分、芳香分下降,胶体结构由溶胶型向凝胶型转变;改性沥青中的蜂状结构高且锋利、数量更多、分布更密集,酸酐化反应使沥青质发生团聚,形成了强极性的胶团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 马来酸酐 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SCR试验评价SBS改性沥青的老化特征
17
作者 刘成 郭小圣 +1 位作者 吴晓颖 么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47-151,共5页
为研究SBS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程度时的性质,该文制备了5种不同SBS含量的改性沥青,利用薄膜烘箱试验(TFOT)、压力老化试验(PAV)进行模拟老化,通过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等方法分析不同老化程度时的流变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MSCR... 为研究SBS改性沥青在不同老化程度时的性质,该文制备了5种不同SBS含量的改性沥青,利用薄膜烘箱试验(TFOT)、压力老化试验(PAV)进行模拟老化,通过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MSCR)等方法分析不同老化程度时的流变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MSCR可以反映改性沥青与基质沥青在流变学性质上的不同;改性沥青的老化程度与老化温度并非严格正相关,当拌和温度大于163℃时,老化程度明显加快,R对改性剂的老化敏感性强于J_(nr);高SBS含量的改性沥青具有更优的整体性能,但是随着老化程度的加深,改性剂带来的性能优势逐渐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BS改性沥青 老化 多应力重复蠕变恢复试验 流变学方法 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