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测量对前牙牙龈厚度及形态的评估分析
1
作者 贾晓凤 张贤月 +2 位作者 夏荣 姜凡 孙磊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2-337,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前牙牙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及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志愿者(男15例,女20例,年龄19~34岁),共138颗牙齿,采用牙龈穿刺法、高频超声分别测定所有受试者前牙龈缘下2 mm的GT(GT0、GT2),采用超声测量分...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前牙牙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及形态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35例志愿者(男15例,女20例,年龄19~34岁),共138颗牙齿,采用牙龈穿刺法、高频超声分别测定所有受试者前牙龈缘下2 mm的GT(GT0、GT2),采用超声测量分析前牙牙龈形态,包括唇侧中央嵴顶上牙龈(supraosseous gingiva,SOG)高度、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bone crest,BC)的距离,并测量角化龈宽度。重点分析高频超声对前牙GT及形态的评估价值。结果:35例受试者右上中切牙、左上中切牙、左下中切牙、右下中切牙各牙位经牙龈穿刺法测定的GT0与高频超声测定的GT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高频超声测量的GT2诊断牙龈生物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21(95%CI:0.752~0.891),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71.8%、78.3%,诊断价值较高。经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ICC)分析显示,高频超声测定各牙位牙龈缘下2 mm厚度与牙龈穿刺法测定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ICC>0.6)。不同性别受试者应用高频超声测定所得的各牙位GT2结果及牙龈形态指标SOG、CEJ-BC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各牙位GT2与SOG均呈正相关关系(r=0.719、0.426、0.489、0.597,P<0.05),同时与角化龈宽度也呈正相关关系(r=0.512、0.498、0.647、0.562,P<0.05),而与CEJ-BC呈负相关关系(r=-0.485、-0.452、-0.382、-0.402,P<0.05)。结论:上前牙角化龈宽度较下前牙角化龈宽度更宽,高频超声测量前牙GT与牙龈穿刺法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作为临床测量GT、判断牙龈生物型的有效方法,且测量所得GT与牙龈形态SOG高度、CEJ-BC、角化龈宽度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龈厚度 牙龈形态 高频超声 釉牙骨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根尖手术治疗上颌侧切牙OehlersⅢ型牙内陷1例
2
作者 余霜 杨德琴 邓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牙内陷是表现为牙釉质向牙髓腔方向折叠的一种发育畸形。牙内陷的分类方法较多,而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是Oehler分类法。该分类法根据牙内陷的解剖形态及内陷程度将牙内陷分为以下3型[1-2]:Ⅰ型:内陷仅局限于牙冠部分,未超过釉牙骨... 牙内陷是表现为牙釉质向牙髓腔方向折叠的一种发育畸形。牙内陷的分类方法较多,而目前临床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是Oehler分类法。该分类法根据牙内陷的解剖形态及内陷程度将牙内陷分为以下3型[1-2]:Ⅰ型:内陷仅局限于牙冠部分,未超过釉牙骨质界;Ⅱ型:内陷从牙冠延伸至牙根,末端形成一盲袋,未与根尖周组织相通;Ⅲ型:内陷从牙冠延伸至牙根,并在牙根侧面(Ⅲa)或根尖孔处(Ⅲb)形成开口,与根尖周组织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尖周组织 牙内陷 发育畸形 釉牙骨质界 上颌侧切牙 牙髓腔 根尖孔 解剖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龈厚度与上前牙唇侧骨板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林璐 何平华 +1 位作者 苏莎 宗娟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9-572,共4页
目的:测量分析上前牙牙龈厚度与唇侧骨板厚度及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距离的相关性。方法:对30位青年受试者用间接显影法进行CBCT扫描,测量并记录以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龈缘下2 mm牙龈厚度,牙槽嵴顶下2、4、6 mm骨板厚度,牙槽嵴顶到釉... 目的:测量分析上前牙牙龈厚度与唇侧骨板厚度及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距离的相关性。方法:对30位青年受试者用间接显影法进行CBCT扫描,测量并记录以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龈缘下2 mm牙龈厚度,牙槽嵴顶下2、4、6 mm骨板厚度,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CBCT测量的准确性用直接测量法进行检测。结果:牙龈厚度与牙槽嵴顶下2、4、6 mm处骨板厚度相关系数(r)分别为0.493、0.383、0.342(P<0.001),牙龈厚度与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相关系数(r)为-0.213(P<0.01)。CBCT扫描法测量与直接测量法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P=0.603)结论:上前牙唇侧中央牙龈厚度与对应牙槽骨骨板厚度正相关,与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龈厚度(GT) 牙槽骨厚度(BT) 釉牙骨质界(CEJ)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改变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健 张浩伟 +3 位作者 李绍岳 吴贾涵 黄丽佳 杨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自带Romexis软件测量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和6个月后牙槽骨高度的改变,以此寻求一种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重复性、无创性的牙槽骨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6名。每位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行首次... 目的:通过锥形束CT自带Romexis软件测量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和6个月后牙槽骨高度的改变,以此寻求一种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可重复性、无创性的牙槽骨测量方法。方法:随机抽取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16名。每位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行首次锥形束CT影像检查,再行系统的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行全口洁治术,6个月后行二次锥形束CT检查。由两名熟练程度相近的口腔医师通过锥形束CT自带Romexis软件分别测量每位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两次影像的右下颌第一磨牙和右上颌中切牙的颊舌侧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结果:中度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右下第一磨牙、右上中切牙牙槽骨高度均有显著增加,切牙(P<0.0001),磨牙(P<0.0001);不同测量人员间所测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切牙(P=0.55),磨牙(P=0.19)。结论:锥形束CT自带软件可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牙槽骨进行自定点测量,且该定点测量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行性,可对牙槽骨的高度进行无创的准确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慢性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锥形束CT釉牙骨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束CT用于评价离体牙槽骨高度准确性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方冬 江寰 林志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03-606,共4页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图像测量离体牙槽骨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其应用于牙周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BCT对8具干燥下颌骨进行扫描,在图像上重复测量236个人工选择标志点处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同...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图像测量离体牙槽骨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为其应用于牙周病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CBCT对8具干燥下颌骨进行扫描,在图像上重复测量236个人工选择标志点处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同时使用游标卡尺直接测量以上标志点处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应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BCT图像对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的重复测量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BCT图像与游标卡尺对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距离的测量结果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图像可清晰显示牙与牙槽骨之间的空间解剖关系,其对牙槽骨高度体外测量的结果具有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牙槽嵴顶 釉牙骨质界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牙根间微种植体支抗用于上颌磨牙远移的CBCT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红 马萱怡 +1 位作者 刘承灵 刘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6-670,共5页
目的:评估微种植体支抗(MIA)以不同位点、角度植入上颌第一磨牙(M1)与第二前磨牙(P2)牙根之间用于磨牙远移时,其稳定性和可行性。方法:筛选30例CBCT资料,预设MIA尖端直径1.2 mm,植入骨内长度6 mm。植入高度为釉牙骨质界CEJ以上4 mm和6 ... 目的:评估微种植体支抗(MIA)以不同位点、角度植入上颌第一磨牙(M1)与第二前磨牙(P2)牙根之间用于磨牙远移时,其稳定性和可行性。方法:筛选30例CBCT资料,预设MIA尖端直径1.2 mm,植入骨内长度6 mm。植入高度为釉牙骨质界CEJ以上4 mm和6 mm,角度与P2长轴呈20°、40°和60°,记录将MIA植入后尖端所在平面P2根外侧壁至皮质骨外侧壁的距离CRD、M1-P2牙根间距离RRD以及植入位点皮质骨厚度ICD。所得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结果:将MIA与P2长轴呈40°、60°植入时,不能保证磨牙远移绝对可行。将MIA与P2长轴呈40°,距离CEJ 6 mm植入时更有利于磨牙远移,该位点ICD更有利于MIA稳定。结论:上颌磨牙远移时,建议将MIA植入上颌M1-P2牙根之间,距离CEJ 6 mm,与P2长轴呈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微种植体支抗 磨牙远移 釉牙骨质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毛铭馨 徐莉 +4 位作者 靖无迪 徐筱 侯建霞 李小彤 王晓霞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 目的:直视下评估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唇侧牙槽嵴顶位置,即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到牙槽嵴顶(aleolar crest,AC)距离,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纳入46名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需牙周手术骨增量的患者,平均年龄23.65岁,男10例、女36例,67个颌位(27个上颌、40个下颌),共400颗牙,其中161颗上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54、53、54颗)和239颗下前牙(切牙、侧切牙、尖牙各79、80、80颗)。术中用Williams牙周探针直视下测量CEJ到AC距离(CEJ-AC),每颗牙测量近中、中央、远中三个位点,并进行多元回归及分析。结果:前牙唇侧CEJ-AC平均为(2.21±1.48)mm;下前牙CEJ-AC平均为(2.54±1.60)mm,大于上前牙(1.7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尖牙CEJ-AC平均为(2.42±1.78)mm,大于中切牙(2.06±1.27)mm或侧切牙(2.16±1.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CEJ-AC平均为(3.04±2.01)mm,大于近中(1.79±0.86)mm或远中(1.81±0.8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CEJ-AC>2 mm的位点的前牙为233颗,占总数58.25%;存在骨开裂的前牙为117颗,占总数29.25%。多元回归显示,年龄、颌位、牙位、位点与牙槽嵴顶位置相关。结论:行唇侧骨增量的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牙槽嵴顶位置低于一般人群,去代偿正畸过程中存在牙周风险,年龄大、下颌、尖牙及唇侧中央位点风险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釉牙骨质界 牙槽嵴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体束CT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牙周组织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
8
作者 杨柯 宋倩 +1 位作者 傅亚婷 刘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牙周组织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测量上颌前牙唇侧角化龈宽度,利用锥体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上颌窦黏膜厚度,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各项牙... 目的: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牙周组织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测量上颌前牙唇侧角化龈宽度,利用锥体束CT测量上颌前牙唇侧牙龈厚度、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上颌窦黏膜厚度,分析上颌窦黏膜厚度与各项牙周组织特征是否具有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牙龈厚度与上颌窦黏膜厚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275,二者间呈弱相关性;牙龈厚度与角化龈宽度间相关系数为0.662,二者间具有相关性;其余各指标间未见明显相关性。对牙龈厚度与上颌窦黏膜厚度进一步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系数分别为0.324和0.337,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龈厚度与上颌窦黏膜厚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尚需更多的研究去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体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上颌窦黏膜厚度 牙龈厚度 角化龈宽度 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无张力牙龈瓣移植技术[英]
9
作者 罗文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75-475,共1页
牙龈退缩是指牙龈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致使牙根暴露,此临床现象在中老年人中较为普遍。现常用自体游离龈瓣移植来恢复退缩的牙龈组织并建立新的牙周附着关系。应用自体牙龈移植来治疗Miller Ⅰ、Ⅱ度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已日趋成... 牙龈退缩是指牙龈缘向釉牙骨质界的根方退缩致使牙根暴露,此临床现象在中老年人中较为普遍。现常用自体游离龈瓣移植来恢复退缩的牙龈组织并建立新的牙周附着关系。应用自体牙龈移植来治疗Miller Ⅰ、Ⅱ度牙龈退缩的手术方法已日趋成熟,其美观效果较好,但临床应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技术 联合应用 脱细胞真皮基质 牙龈瓣 无张力 牙龈退缩 釉牙骨质界 牙根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