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矿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64
1
作者 徐占军 侯湖平 +4 位作者 张绍良 丁忠义 马昌忠 公云龙 刘严军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32-240,F0003,共10页
系统评价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力,对矿区土地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以徐州矿区为例,选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作为统一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衡量指标,通过该指标... 系统评价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失驱动因素的相对作用力,对矿区土地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文从生态学的角度,以徐州矿区为例,选择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作为统一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衡量指标,通过该指标实现气候变化和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可比性。研究结果表明:1)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变化是气候因素和采矿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范围为0.111~3.333g/(m2·月)(以每月每平方米植被生产的C计)之间,采矿活动对NPP影响的范围为90.525~107.892g/(m2·月),采矿活动对NPP的影响大于气候变化对NPP的影响,NPP变化对采矿活动具有敏感性。2)气候变化推动NPP是向正向发展,采矿活动推动NPP向负向发展。1987-1998年采矿活动是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1998-2005年气候变化是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2005-2008年采矿活动成为推动NPP变化的主导因素,同时,随着采矿活动的加剧,采矿活动对NPP推动变成主导因素,并且推动NPP向负向发展的比例在增大。3)在采矿活动破坏区内,采矿活动对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耕地NPP的大幅下降,通过土地复垦措施增加林地的NPP,可改变矿区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向;在采矿活动的影响区内,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生态 煤矿 采矿活动 相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活动对煤矿区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135
2
作者 崔龙鹏 白建峰 +3 位作者 史永红 颜事龙 黄文辉 唐修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96-904,共9页
以国家亿吨煤建设基地、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淮南矿区为例 ,研究长期采矿活动 (尤其是煤矸石堆积 )造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从不同开采历史的 3个矿井区 (大约分别为 10 0、5 0、2 5年 )选择 4条土壤采样线 ,系统采集煤矸石堆附近的... 以国家亿吨煤建设基地、已有百年开采历史的淮南矿区为例 ,研究长期采矿活动 (尤其是煤矸石堆积 )造成的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从不同开采历史的 3个矿井区 (大约分别为 10 0、5 0、2 5年 )选择 4条土壤采样线 ,系统采集煤矸石堆附近的土壤样品 ,使用美国IRISIntrepi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全谱直读光谱仪对土壤中主要有害元素 (Cu、Ni、Pb、Zn、Sn、Cr、Co)进行分析 ,用土壤标样 (GBW0 74 0 3)控制分析质量。采用元素富集系数法 (Al为参比元素 )来评价重金属的富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土壤已表现来自采矿活动的重金属污染贡献 ,且具有累积性。不同矿井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呈现随开采历史及堆积煤矸石风化时间长而递减的趋势 ,且Co、Cu、Zn、Ni、Pb表现相对较强的迁移性 ,其含量在部分矿井区土壤中超过国家土壤一级污染标准。但矿区土壤中分析的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国家土壤二级污染标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壤 土壤采样 集水 土壤样品 堆积 基地 重金属含量 重金属污染 采矿活动 煤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活动引发的滑坡及工程治理实践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凤明 谭勇强 《煤矿开采》 2002年第2期1-5,10,共6页
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所发生的滑坡灾害,归纳了我国常见的滑坡类型,简要分析了滑坡发生的机理;介绍了我国在滑坡研究方面的几个重要发展阶段。结合工程实际,对两类由于采矿引起的典型滑坡治理作了重点介绍。
关键词 采矿活动 滑坡 类型 治理 边坡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合理采矿工程活动对基岩顺层滑坡的影响:以纳雍县姑开乡胜利村冲子山体滑坡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尹努寻 侯林洋 +1 位作者 曹兴民 李勋梅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53-355,共3页
基岩顺层滑坡在贵州省较为常见,其形成影响因素与根据地质灾害孕育特征有所不同,其中不合理采矿工程活动是导致基岩顺层滑坡的原因之一,在贵州省境内多次造成灾害事件,是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本文以纳雍县姑开乡胜利村冲子山体滑坡为例,... 基岩顺层滑坡在贵州省较为常见,其形成影响因素与根据地质灾害孕育特征有所不同,其中不合理采矿工程活动是导致基岩顺层滑坡的原因之一,在贵州省境内多次造成灾害事件,是地质灾害防治重点。本文以纳雍县姑开乡胜利村冲子山体滑坡为例,在对滑坡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基本特征以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经验认识和启示,对顺层基岩发育区如何避免采矿工程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顺层滑坡 采矿工程活动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爆破振动波在岩溶区的传播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学军 余思喆 +5 位作者 宋宇 李佳明 陈议城 陈李洁 赵志永 杨越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692-698,共7页
为研究不同情况下爆破振动强度衰变规律和振动对岩溶塌陷的影响,为当地矿山合理开采及减少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对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进行现场爆破振动测试,并利用古丹铅锌矿实测数据作对比分析;试验矿区共布设4条测线,接收... 为研究不同情况下爆破振动强度衰变规律和振动对岩溶塌陷的影响,为当地矿山合理开采及减少地面塌陷灾害的发生提供可靠依据,对湖南水口山铅锌矿区进行现场爆破振动测试,并利用古丹铅锌矿实测数据作对比分析;试验矿区共布设4条测线,接收8组爆破振动数据。采用萨道夫斯基修正公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以爆破产生的振动波频率及振动速度作为测试指标,对实测数据进行提取、处理,确定爆破振动波的频率及其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及地震波引发的质点振动峰值振速。试验结果表明:采矿活动是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爆破振动波的频率衰减强度与其在岩土体中的传播距离和断层有关,振动波的传播速度受到岩土体性质、岩层结构特征、岩层走向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 爆破振动 采矿活动 岩溶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矿用地取得法律制度改革研究——评《采矿用地取得法律制度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莫永成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I0005-I0007,共3页
矿产资源一般储存在土地表层或者地下,采矿活动离不开对土地的开发,因此,采矿权必然与土地物权发生联系。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大部分分布于农村集体土地,而我国现行制度中采矿权与集体土地物权在权利设置、取得模式以及取得程序上面存在缺... 矿产资源一般储存在土地表层或者地下,采矿活动离不开对土地的开发,因此,采矿权必然与土地物权发生联系。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大部分分布于农村集体土地,而我国现行制度中采矿权与集体土地物权在权利设置、取得模式以及取得程序上面存在缺陷,制度边界的不明确导致采矿权与集体土地物权之间矛盾重重。笔者将结合《采矿用地取得法律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一书以及当前采矿用地取得制度的现状,浅析我国采矿用地取得法律制度改革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采矿 采矿活动 采矿用地 制度边界 矛盾重重 权利设置 土地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灾害对矿区环境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7
作者 王佩韬 于文浩 《绿色中国》 2025年第8期100-102,共3页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矿区开采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愈发严重。本研究聚焦于矿区地质灾害与矿区环境的紧密联系,深入剖析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其与采矿活动的关联机制,探讨了地质灾害对矿区环境在生态、生产及居... 随着社会对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矿区开采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愈发严重。本研究聚焦于矿区地质灾害与矿区环境的紧密联系,深入剖析了常见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其与采矿活动的关联机制,探讨了地质灾害对矿区环境在生态、生产及居民生活等多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旨在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矿区环境 采矿活动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球有望成为首个人类地外采矿点
8
作者 孝文 《地理教学》 2010年第22期63-64,共2页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专家们表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地外采矿活动,可能会从月球上开始,这是由于它含有大量相对比较容易获得的水冰。这是在询问一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座谈小组:人类首先...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报道,专家们表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地外采矿活动,可能会从月球上开始,这是由于它含有大量相对比较容易获得的水冰。这是在询问一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座谈小组:人类首先应该到地球以外的什么地方进行采矿时,他们大多数人给出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历史 月球 矿点 采矿活动 美国宇航局 北京时间 工程师 科学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贺兰山矿区植被恢复研究
9
作者 刘占军 袁丽丽 +2 位作者 娜荷芽 哈斯朝格图 杨玉萍 《内蒙古林业》 2024年第4期26-29,共4页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生态恢复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利用生态修复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将因采矿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于矿山开采前的自然状态,或重建成符合人类某种有益用途的状态,抑或恢复成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状态...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是生态恢复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利用生态修复相关理论和技术体系,将因采矿活动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接近于矿山开采前的自然状态,或重建成符合人类某种有益用途的状态,抑或恢复成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的状态。所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都是以植被恢复为前提,因此植被恢复研究是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以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内阿拉善盟丰源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三矿、五矿环境治理区为研究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治理 周围环境 采矿活动 恢复和重建 阿拉善盟 矿山开采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 被引量:43
10
作者 张春潮 侯新伟 +3 位作者 李向全 王振兴 桂春雷 左雪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对晋东南地区居民生活及煤炭基地建设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受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环境演变剧烈。通过分析三姑泉域的125个岩溶地下水、14个地表水及14个雨水样品,综合利用统计分... 三姑泉域岩溶地下水对晋东南地区居民生活及煤炭基地建设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受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影响,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环境演变剧烈。通过分析三姑泉域的125个岩溶地下水、14个地表水及14个雨水样品,综合利用统计分析、变异系数分析、氢氧稳定同位素、Gibbs模型、离子相关关系、矿物饱和指数及因子分析,确定岩溶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分析三个子系统间岩溶水水化学特征、差异及形成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岩溶水δD值为−77‰~−42‰,δ^(18)O值为−10.6‰~−4.5‰,且沿大气降雨线分布,显示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入渗补给为主。子系统Ⅰ与子系统Ⅱ和子系统Ⅲ具有明显不同的水化学特征和水文地球化学演化进程。子系统Ⅰ岩溶水为低TDS软水,73%为HCO_(3)Ca(Mg)型水;子系统Ⅱ、子系统Ⅲ为低TDS软水高TDS硬水,水化学类型复杂,36%~40%为HCO_(3)·SO_(4)Ca·Mg型水,24%~45%为SO_(4)·HCO_(3)Ca型水。因子分析表明,区域岩溶地下水化学形成演化主要受控于水-岩作用、人类活动、地表水和局部裂隙水渗漏的影响。水-岩作用使得岩溶水化学组分以SO_(4)^(2-)、HCO_(3)-、SO_(4)^(2-)、Ca^(2+)、Mg^(2+)为主,采矿活动导致含量增加,农业活动导致NO_(3)-含量增加,污水排放和裂隙水渗漏导致Cl^(−)和Na+含量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岩溶水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水-岩作用 采矿活动 三姑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矿区地表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时空动态变化及生物有效性探讨 被引量:17
11
作者 符志友 杨元根 +2 位作者 吴丰昌 闭向阳 金志升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89-97,共9页
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的一些研究进展。近十年来,国内外对铅锌矿山开发引起的重金属在土壤、植物、水和大气系统中的分布、形态、累积、迁移及转化机理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总结和探讨了铅锌矿区重金... 综述了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铅锌矿区重金属污染的一些研究进展。近十年来,国内外对铅锌矿山开发引起的重金属在土壤、植物、水和大气系统中的分布、形态、累积、迁移及转化机理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着重总结和探讨了铅锌矿区重金属的时空分布特征、生物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和机制等方面,以期能对这些方面有一个较为系统深入的理解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 采矿活动 重金属 污染 分布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垦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植被碳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国伟 赵艳玲 +3 位作者 付艳华 倪巍 张艳 余建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37-1444,共8页
分析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煤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复垦矿区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济宁某矿区为例,采用改进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估算矿区的碳储量,然后将碳储量作为衡量气候变化、... 分析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对煤矿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可为复垦矿区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重要指导作用。本文以济宁某矿区为例,采用改进的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 Approach,CASA)模型估算矿区的碳储量,然后将碳储量作为衡量气候变化、采矿活动和土地复垦对矿区生态环境损失的指标,通过该指标实现气候变化、采矿活动和土地复垦的可比性。结果表明:1)研究区碳储量以2003年为节点,1987—2003年呈增长趋势,2003—2010年呈衰减趋势,2010—2014年呈增长趋势;2003年碳储量最高,为4 645.738 t,2014年碳储量为3 764.621 t;2)矿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变化是气候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候变化对碳密度的扰动范围为2.832~9.465 g?m?2,采矿活动对碳密度的扰动范围为9.897~13.435 g?m?2,采矿活动和土地复垦共同作用对碳密度的扰动范围为11.132~12.839 g?m?2,人为因素对碳密度的扰动大于气候因素;3)采煤活动破坏了矿区的耕地和生态环境,碳储量大量流失,1987—1995年碳损失量为30.503 t,1995—2003年碳损失量为38.963 t,2003—2014年碳损失量为189.709 t;4)矿区碳储量受采矿活动影响较明显,但土地复垦可以有效恢复部分流失的碳量,矿区碳损失量最大恢复4.731%,一定程度上抑制采煤活动对矿区生态的破坏。因此,土地复垦可以缓解采矿造成的生态破坏,提高土地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区 气候变化 采矿活动 土地复垦 植被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矿井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40
13
作者 逄焕东 姜福兴 张兴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58-61,共4页
煤矿中发生的岩爆、煤和瓦斯突出、出水等地质灾害 ,与岩体中的微地震现象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介绍了微观尺度下声发射的力学机理。其次通过对微地震现象的定位和一些参数如频率、能量、分维数等的分析 ,说明了它们在灾害预报中的作用... 煤矿中发生的岩爆、煤和瓦斯突出、出水等地质灾害 ,与岩体中的微地震现象有着必然的联系。首先介绍了微观尺度下声发射的力学机理。其次通过对微地震现象的定位和一些参数如频率、能量、分维数等的分析 ,说明了它们在灾害预报中的作用。已有的观测结果表明 ,频率的降低、大能量事件发生和分维数的减少都预示着地质灾害即将发生 ;然后归纳了采矿活动导致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微震的力学机理 ,可分为高垂直应力、低侧压 ,高侧压、低垂直应力等 4种剪切类型 ;最后介绍了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 (CSIRO)与我国的兴隆庄煤矿进行的微地震方面的研究与合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灾害 微地震监测 瓦斯突出 兴隆庄煤矿 力学机理 岩爆 采矿活动 地质灾害 微震 微观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沙泉露天煤矿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英 魏嘉莉 +3 位作者 毕银丽 彭苏萍 岳辉 何雪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14-224,共11页
明确矿区碳储量的演变规律及其对采矿活动的响应机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土地利用/覆被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评估新疆红沙泉矿区2007—2020年的碳储量变化,探究采矿... 明确矿区碳储量的演变规律及其对采矿活动的响应机制,是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背景下推进矿区低碳减排和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以土地利用/覆被为基础,利用InVEST模型评估新疆红沙泉矿区2007—2020年的碳储量变化,探究采矿扰动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固碳功能的影响,构建景观指数-采煤面积-碳储量耦合协调度模型探寻3者的发展协调程度,并利用景观生态功能贡献率量化矿业景观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1)2007—2020年,红沙泉矿区未利用地以1.95 km^(2)/a的速度持续缩减,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分别以1.68,0.16 km^(2)/a的速度持续扩张且2者的土地利用动态度最高(分别为79.86%,46.25%),其余地类变化并不明显;(2)2007—2020年,红沙泉矿区碳储量以6550.769 t/a的速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累计减少固碳8.516×10^(4)t,其减小区域主要位于矿区北部,表现为北部未利用地(碳密度为96.34 t/hm^(2))逐渐被不断扩张的工矿用地(碳密度为53.48 t/hm^(2))斑块状分割侵占;草地和未利用地向工矿用地转移是造成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3)景观尺度上,红沙泉矿区景观破碎化加重(斑块数目NP、斑块密度PD、形状指数LSI的增幅分别为194,1.185,6.856,聚合度AI的降幅为0.104),生物多样性SHDI和均匀度SHEI上升(增幅为0.445,0.236);斑块尺度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的景观向聚集化有序性发展,而草地和未利用地向破碎化无序型发展;景观指数、采煤面积与碳储量的耦合协调度呈不断减小趋势,由2007年的0.948(优质协调)下降为2020年的0.602(初级协调);(4)距离红沙泉矿区矿业景观15 km内,距离越远,平均单位面积碳储量越高;矿区碳储量敏感区可分为3级:极敏感区(0~7 km)、敏感区(7~15 km)、不敏感区(15 km以外)。该研究能够定量反映矿区固碳功能及其与景观格局、采煤面积的耦合机制,以及矿业景观的影响范围,可为矿区实施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促进矿区精准服务于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沙泉矿区 碳储量 生态系统服务 土地利用 采矿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戈壁煤矿露天开采对生态环境扰动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英 许萍萍 +4 位作者 毕银丽 岳辉 彭苏萍 韩勇 姜凯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9-974,共16页
新疆戈壁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极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生态环境也逐渐被广泛关注。选取新疆五彩湾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Landsat影像,在遥感生态指数IRSE基础上,引入煤尘指数、盐度指标、土地退化指数构建干旱煤... 新疆戈壁矿区生态环境脆弱,极容易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其生态环境也逐渐被广泛关注。选取新疆五彩湾露天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2020年Landsat影像,在遥感生态指数IRSE基础上,引入煤尘指数、盐度指标、土地退化指数构建干旱煤矿生态指数(IACME),并运用M-K检验与Sen趋势分析法揭示研究区IACME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评价干旱矿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同时利用多元回归、神经网络、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方法分别建立五彩湾矿区气候因素与IACME的关系模型,预测得到基于气候条件下的I′_(ACME),结合残差分析与双重差模型定量评估采矿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0 a来研究区IACME均值为0.28,总体上IACME呈下降趋势,由1990年的0.30下降到2020年的0.22。变化幅度方面,退化区面积占比为62.63%,远高于改善区28.3%,由于采矿活动的影响,显著退化面积占比增加12.96%,主要集中在以矿井为中心向外辐射区域,显著改善面积占比下降17.28%。(2)利用多元回归、神经网络、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4类方法分别建立气候因素与IACME的关系模型,得到基于麻雀搜索算法的随机森林(SSA-RF)精度最高,验证集R^(2)=0.82、均方根误差E_(RMS)=0.109,该模型在所使用的建模方法中可靠性更高,适用性较强;(3)通过SSA-RF预测基于气候条件的I′_(ACME),气候影响下,研究区生态环境以较差(0.2~0.4)和中等(0.4~0.6)为主。假设不存在采矿活动,研究区2006—2020年I′_(ACME)在0.26~0.59,I′_(ACME)平均值为0.40,与同年份实际的IACME空间分布相比,环境显著改善的区域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研究区中部矿井所在区域。(4)利用残差定量分析得知研究区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负向效应,平均残差δ为-0.116,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得出采矿对生态环境的定量影响为-0.112,进一步表明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存在负面扰动,导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2种方法计算结果相近,表明SSA-RF与双重差分模型均可用于定量分析煤炭开采的影响。(5)采矿活动导致研究区生态环境退化占比为57.52%,改善占比为34.67%;气候条件下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占比为42.28%,改善占比为65.33%,采矿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占比超过50%,说明采矿活动是影响生态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五彩湾矿区生态系统亟待恢复,必要时应辅以人工干预,来推动五彩湾戈壁矿区整体的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与综合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煤矿生态指数 煤尘指数 麻雀搜索算法 随机森林 采矿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金矿尾矿水相互作用:1.环境地球化学效应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谭凯旋 王岳军 +1 位作者 郭锋 谢焱石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3-58,共6页
湘西金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尾矿。该区尾矿 水相互作用强烈 ,并引起了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和对水体、土壤、蔬菜等表生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较大的元素均为Au、Sb、As、Cd、Hg、W等 ,与尾矿中元素的富集特征相一... 湘西金矿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尾矿。该区尾矿 水相互作用强烈 ,并引起了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迁移和对水体、土壤、蔬菜等表生环境的重金属污染。污染程度较大的元素均为Au、Sb、As、Cd、Hg、W等 ,与尾矿中元素的富集特征相一致。尾矿中重金属元素的水迁移能力由大至小顺序为Au、Cd、W、Sb、Pb、As、Zn、Cu。元素的生物吸收系数由大至小顺序为Cd、Au、Zn、Hg、Sb、Cu、Pb、As、W。植物中金属元素浓度主要受土壤中的浓度、植物种类和吸收能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环境地球化学 尾矿/水相互作用 金矿区 土壤 采矿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秭归罗圈荒地区微震群事件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俊华 甘家思 +4 位作者 吴海波 张丽芬 丁原文 魏贵春 申学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8,共4页
基于秭归罗圈荒微震群事件的时空分布、波形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结果,分析了其成因。这次微震群属于冲击地压型矿震,与煤矿开采及回采工程活动有关,属于偶发的局部应力释放。
关键词 罗圈荒 矿震 采矿活动 震源机制解 应力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矿业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及调查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8
作者 许伟 白俊 施泽明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722-723,共2页
我国是全球矿业大国之一,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对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程度不够,在矿业开采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矿山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目前,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矿业开采 矿山环境问题 方法研究综述 矿业大国 矿产资源 保护程度 矿山开发 矿业经济 采矿活动 地质环境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金属矿区NDVI时空动态变化与生态质量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珊丹 郭建英 +3 位作者 阿比亚斯 杨晓杰 张铁钢 徐凯然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0-238,共9页
[目的]采用遥感技术明确草原金属矿山开采的影响范围,综合评价矿区及影响区生态质量,为草原矿山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处生态脆弱区荒漠草原的金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研究区植... [目的]采用遥感技术明确草原金属矿山开采的影响范围,综合评价矿区及影响区生态质量,为草原矿山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地处生态脆弱区荒漠草原的金矿区为研究对象,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分析研究区植被指数动态变化特征,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研究区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研究确定荒漠草原金矿开采影响区为矿区边界向外半径5 km范围内;矿山开采期间(2009—2021年)研究区NDVI值呈波动性增加,井工开采运行期矿区内NVDI年平均值比露天开采运行期提高了51.9%,露天开采对研究区植被影响更大;矿区及影响区遥感生态指数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随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整体以不显著增加为主;根据遥感生态指数的空间分布,矿区及影响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主要为排土场及周边区域。[结论]荒漠草原金矿开采对周边植被的影响主要集中在5 km范围内。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生态修复方式能使矿区及影响区的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荒漠草原金矿生态建设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排土场及周边区域的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活动 NDVI 时空动态 遥感生态指数 荒漠草原 金属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凤凰铅锌矿区土壤铅的化学形态及污染特征 被引量:9
20
作者 李永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7-1342,共6页
以湘西凤凰铅锌矿区土壤为对象,基于BCR三步法和ICP-MS技术,研究了该矿区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Pb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酸交换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较少,各形态Pb的分配系数依次... 以湘西凤凰铅锌矿区土壤为对象,基于BCR三步法和ICP-MS技术,研究了该矿区土壤中Pb的化学形态及污染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土壤中Pb以残渣态为主,其次为有机-硫化物结合态,酸交换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所占比例较少,各形态Pb的分配系数依次为:残渣态(44.0%)>有机-硫化物结合态(29.3%)≈Fe-Mn氧化物结合态(24.3)>酸交换态(2.4%);矿区土壤中各形态Pb含量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并因土地利用类型不同而差异明显;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Pb的形态分配,各形态Pb含量与砂粒含量正相关,并随土壤pH升高而增加,这与人为排放输入的含Pb物质以类似于土壤砂粒形式存在有关。人类活动引起的外源输入性Pb污染对矿区土壤中Pb的污染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形态 BCR法 采矿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