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糠醛MPV还原制糠醇中固体酸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荣何 李伏坤 +3 位作者 杜子婷 代金杭 曹卿雅 杨德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4-427,437,共5页
介绍了固体酸碱催化剂在糠醛Meerwein-Ponndorf-Verley(MPV)还原制糠醇中的研究进展。糠醛作为高度商品化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其可通过加氢还原为更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学品。MPV还原因其条件温和、安全和环保而受到生物炼制领域青睐。介绍... 介绍了固体酸碱催化剂在糠醛Meerwein-Ponndorf-Verley(MPV)还原制糠醇中的研究进展。糠醛作为高度商品化的生物基平台化合物,其可通过加氢还原为更具有经济价值的化学品。MPV还原因其条件温和、安全和环保而受到生物炼制领域青睐。介绍MPV典型反应及六元环过渡态的形成过程;对不同固体酸碱催化剂在糠醛MPV还原制糠醇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其中锆/铪基催化剂具有优异的MPV还原性能被广泛研究;针对固体酸碱催化剂在该领域进行总结,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同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酸碱催化剂 糠醛 糠醇 MPV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酸碱催化剂的设计 被引量:4
2
作者 崔圣范 孙中琦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39-344,共6页
催化剂设计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固体酸碱催化剂的设计。但是,固体酸碱催化剂有其特殊性,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紧紧抓住这些特殊性,就能既准确又快速地设计出固体酸碱催化剂。影响酸碱催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质(酸碱强度、... 催化剂设计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固体酸碱催化剂的设计。但是,固体酸碱催化剂有其特殊性,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紧紧抓住这些特殊性,就能既准确又快速地设计出固体酸碱催化剂。影响酸碱催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质(酸碱强度、酸碱量、酸碱种类),因此控制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是设计固体酸碱催化剂的核心问题。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 酸碱催化剂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定Cu-Al-O复合物催化剂表面酸碱性的微量热法
3
作者 李大塘 龙云飞 +1 位作者 刘胜利 郭军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2-14,共3页
以NH3 -CO2 作探针分子,采用微量热法测定Cu -Al -O复合物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酸中心强度顺序是:0.5CAO>CAO>2CAO(0.5CAO、CAO、2CAO分别表示复合物中n(Cu)/n(Al)为0.5、1和2),而碱中心强度顺序是:0.5CAO<... 以NH3 -CO2 作探针分子,采用微量热法测定Cu -Al -O复合物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实验结果表明,样品的酸中心强度顺序是:0.5CAO>CAO>2CAO(0.5CAO、CAO、2CAO分别表示复合物中n(Cu)/n(Al)为0.5、1和2),而碱中心强度顺序是:0.5CAO<CAO<2CAO。该法测定Cu -Al -O复合物表面酸碱中心的强度和密度,不受样品颜色限制、操作方便、准确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物 表面性质 微量热法 固体酸碱催化剂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亮氨酸Schiff碱型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催化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 被引量:1
4
作者 程庆彦 周杰 +1 位作者 王延吉 赵新强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86-1090,共5页
以L-亮氨酸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L-亮氨酸缩水杨醛配体(TS),TS再与金属Pd(Ⅱ)和Cu(Ⅱ)配位合成L-亮氨酸缩水杨醛Pd(Ⅱ)-Cu(Ⅱ)异双核配合物(PdCuTS)。采用FTIR,UV-Vis,ICP,1H NMR等方法表征并分析了PdCuTS的结构和组成。将PdCuTS应用于... 以L-亮氨酸和水杨醛为原料合成了L-亮氨酸缩水杨醛配体(TS),TS再与金属Pd(Ⅱ)和Cu(Ⅱ)配位合成L-亮氨酸缩水杨醛Pd(Ⅱ)-Cu(Ⅱ)异双核配合物(PdCuTS)。采用FTIR,UV-Vis,ICP,1H NMR等方法表征并分析了PdCuTS的结构和组成。将PdCuTS应用于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中,考察了助剂Cu(OAc)2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压力对PdCuTS催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dCuTS对苯酚氧化羰基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优化的反应条件为:n(PdCuTS)=0.02mmol、n(PdCuTS)∶n(四丁基溴化铵)∶n(对苯二酚)=1∶50∶100、Cu(OAc)2用量0.03 g、苯酚用量2.5 g、反应温度110℃、反应压力4.5 MPa(n(CO)∶n(O2)=8∶1)、反应时间8 h;在此条件下,碳酸二苯酯的收率为20.0%,选择性为4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 L-亮氨Schiff催化剂 异双核配合物 苯酚 氧化羰基化 二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碱固体催化剂上丙酮气相缩合异佛尔酮
5
作者 苑丽质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9-82,共4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酸碱复合固体催化剂,考察其在丙酮气相缩合生成异佛尔酮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采用BET、SEM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Al2O3上负载MgO有催化活性,用适量KOH对催化剂载体进行改性可有效抑制副产物均三甲苯的生成.... 采用浸渍法制备酸碱复合固体催化剂,考察其在丙酮气相缩合生成异佛尔酮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并采用BET、SEM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Al2O3上负载MgO有催化活性,用适量KOH对催化剂载体进行改性可有效抑制副产物均三甲苯的生成.当载体经过w(KOH)=2.5%改性处理并负载w(MgO)=30%时,MgO大部分可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催化剂比表面积较大,催化剂活性较高,丙酮的转化率和异佛尔酮的选择性分别为13.4%和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酮 异佛尔酮 固体催化剂 浸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醛缩合法制甲基丙烯酸甲酯催化剂研究及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光永 李荣 +4 位作者 鄢义 谌晓玲 贾绘如 毛震波 王大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74-2580,共7页
制备了Cs/SiO2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其催化甲醛与丙酸甲酯羟醛缩合反应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组成和结构变化跟踪分析。采用80%的浓缩甲醛为甲醛源,单程1000h反应... 制备了Cs/SiO2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研究了其催化甲醛与丙酸甲酯羟醛缩合反应性能,并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热分析等手段,对催化剂组成和结构变化跟踪分析。采用80%的浓缩甲醛为甲醛源,单程1000h反应过程中,丙酸甲酯转化率13%~15%,甲醛转化率60%~65%,丙酸甲酯为基准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选择性93%~95%。长周期反应后,催化剂晶型结构和形貌未发生显著变化,活性组分Cs未出现明显聚集和流失,积炭量有所增加。原位烧碳再生后,催化剂活性得到恢复,初始活性高于新鲜催化剂,随着反应的进行,甲醛、丙酸甲酯转化率等指标逐渐趋稳,接近再生前的平均水平。在近1700h的反应时长内,丙酸甲酯为基准的MMA选择性93%~95%,催化剂总体稳定性较好。技术经济分析表明,以羟醛缩合为核心技术的煤基MMA合成新路线,较传统的丙酮氰醇法和异丁烯氧化法MMA技术安全环保、经济高效,契合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和国家煤化工产业升级鼓励政策,可突破C2和C4路线商业技术的专利封锁,改变MMA行业现有技术格局,为煤化工企业进军MMA合成技术领域提供重要途径,同时可消化国内乙酸、甲醛的过剩产能以及大量低值化利用的副产乙酸甲酯,丰富我国煤化工产品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甲酯 羟醛缩合 酸碱催化剂 技术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柴油固体催化剂”项目通过省级鉴定验收
7
作者 薛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33-1033,共1页
关键词 固体催化剂 鉴定验收 生物柴油 酸碱催化剂 省级 科技成果鉴定 新型催化剂 技术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Mg-Al催化制备油茶籽油单甘酯的研究
8
作者 徐靖 平洪政 +2 位作者 高雨 董溢洋 王承明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4,共9页
利用固体酸碱双功能催化剂K-Mg-Al催化油茶籽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研究了反应产率、脂肪酸组成和微量营养成分变化,并与NaOH催化对照。结果表明,以K-Mg-Al催化甘油解反应,最优条件为:醇油摩尔比3∶1,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4 h,催化剂质... 利用固体酸碱双功能催化剂K-Mg-Al催化油茶籽油甘油解制备单甘酯,研究了反应产率、脂肪酸组成和微量营养成分变化,并与NaOH催化对照。结果表明,以K-Mg-Al催化甘油解反应,最优条件为:醇油摩尔比3∶1,反应温度190℃,反应时间4 h,催化剂质量分数1.5%;以NaOH催化甘油解反应,最优条件为:醇油摩尔比4∶1,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3 h,催化剂质量分数0.24%。经过K-Mg-Al或NaOH催化,得到单甘酯产率分别达到90.99%、74.33%,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84.28%、84.13%(油茶籽油中油酸质量分数为85.20%),亚油酸质量分数分别为9.58%、9.48%(油茶籽油中亚油酸质量分数为9.88%),角鲨烯保留率分别为43.16%、32.84%,甾醇保留率分别为85.63%、82.01%,α-生育酚保留率分别为67.43%、50.18%,表明经过K-Mg-Al催化得到的油茶籽油单甘酯更好地保留了营养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甘酯 固体双功能催化剂 油茶籽油 脂肪组成 微量营养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 novo-design of highly exposed Co−N−C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9
作者 ZHOU Dan ZHU Hongyue +1 位作者 ZHAO Yang LIU Yiming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7,共10页
The nitrogen-coordinated metal single-atom catalysts(M−N−C SACs)with an ultra-high metal loading synthetized by direct high-temperature pyrolysis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However,most of metal single atoms in these c... The nitrogen-coordinated metal single-atom catalysts(M−N−C SACs)with an ultra-high metal loading synthetized by direct high-temperature pyrolysis have been widely reported.However,most of metal single atoms in these catalysts were buried in the carbon matrix,resulting in a low metal utilization and inaccessibility for adsorption of reactants during the catalytic process.Herein,we reported a facile synthesis based on the hard-soft acid-base(HSAB)theory to fabricate Co single-atom catalysts with highly exposed metal atoms ligated to the external pyridinic-N sites of a nitrogen-doped carbon support.Benefiting from the highly accessible Co active sites,the prepared Co−N−C SAC exhibited a superi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vity comparable to that of the commercial Pt/C catalyst,showing a high turnover frequency(TOF)of 0.93 e^(−)·s^(-1)·site^(-1)at 0.85 V vs.RHE,far exceeding those of some representative SACs with a ultra-high metal content.This work provides a rational strategy to design and prepare M−N−C single-atom catalysts featured with high site-accessibility and site-d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rd-soft acid-base Co−N−C single-atom catalyst highly accessible active sites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Al_2O_3和MgO催化剂上吸附CH_3NO_2的TPD和IR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柏庆 陈兰忠 +3 位作者 梁娟 郭文桂 山口力 田部浩三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4-103,共10页
用TPD和IR方法研究了CH_3NO_2在典型固体酸SiO_2-Al_2O_3和固体碱MgO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结果表明,在SiO_2-Al_2O_3表面CH_3NO_2吸附转化为表面甲酰胺物种,后者在高温下分解为CO_2和NH_3。在MgO表面CH_3NO_2吸附形成多种表面化学物种,... 用TPD和IR方法研究了CH_3NO_2在典型固体酸SiO_2-Al_2O_3和固体碱MgO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结果表明,在SiO_2-Al_2O_3表面CH_3NO_2吸附转化为表面甲酰胺物种,后者在高温下分解为CO_2和NH_3。在MgO表面CH_3NO_2吸附形成多种表面化学物种,它们在升温过程中脱附,并通过表面亚硝基甲烷物种分解为NO、C_2H_4、C_2H_6和N_2O.讨论了CH_3NO_2分解过程中表面酸、碱中心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基甲烷 -催化剂 分解 吸附
原文传递
生物柴油的生产技术 被引量:74
11
作者 梁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7-585,共9页
综述了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催化剂和生产工艺等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生产几乎可以采用所有的天然油脂作为原料,原料的来源对其性质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工艺主要是均相的酸、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很多都是在常... 综述了生物柴油生产的原料、催化剂和生产工艺等相关研究进展。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生产几乎可以采用所有的天然油脂作为原料,原料的来源对其性质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生物柴油工业化生产工艺主要是均相的酸、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很多都是在常压、低温下进行。均相酸碱催化剂的优点是反应转化率高,但是废催化剂会带来环境问题。非均相催化剂和酶催化剂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固体碱、固定化酶等催化剂可以很容易从反应产物中分离出来。高温高压技术、超临界技术等被用于酯交换反应过程,反应可以在数分钟内完成。高速乳化技术、超声技术及微波技术等反应强化手段可以改善酯交换过程中的传质过程,有利于不完全互溶的醇油两相进行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酸碱催化剂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玻璃及制备
12
《中国光学》 EI CAS 1998年第1期87-88,共2页
TQ171.734 98010603纳米级微孔SiO<sub>2</sub>玻璃材料制备技术研究.Ⅰ.纳米级微孔SiO<sub>2</sub> 玻璃粉末的研制=Studies of the technologiesof preparing microporous silica glass materials.I.Preparat... TQ171.734 98010603纳米级微孔SiO<sub>2</sub>玻璃材料制备技术研究.Ⅰ.纳米级微孔SiO<sub>2</sub> 玻璃粉末的研制=Studies of the technologiesof preparing microporous silica glass materials.I.Preparation of microporous silicapowder[刊,中]/曾庭英,刘剑波,邱勇,宋心琦(清华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4)),杜金环,陈柳生(中科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功能材料.—1997,28(3).—268—271在研究了不同酸碱催化剂、不同化学添加助剂、不同热处理工艺对以正硅酸乙脂(TEOS)为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微孔 技术研究 功能材料 材料制备 正硅乙脂 清华大学 热处理工艺 化学研究所 比表面积 酸碱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