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固体酸碱催化剂的设计
被引量: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催化剂设计的一般方法,也适用于固体酸碱催化剂的设计。但是,固体酸碱催化剂有其特殊性,在设计实验方案时紧紧抓住这些特殊性,就能既准确又快速地设计出固体酸碱催化剂。影响酸碱催化反应的主要因素是催化剂表面的酸碱性质(酸碱强度、酸碱量、酸碱种类),因此控制催化剂表面酸碱性质,是设计固体酸碱催化剂的核心问题。当然。
作者
崔圣范
孙中琦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化学系
出处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339-344,共6页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关键词
固体
酸碱催化剂
催化剂
分类号
O643.36 [理学—物理化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9
参考文献
1
1
黄开辉,催化原理,1983年
同被引文献
20
1
罗坚,谭长瑜,董庆年.
ZSM-5型杂原子分子筛的合成与催化性能研究概况[J]
.石油化工,1989,18(3):202-208.
被引量:12
2
潘履让.
乙醇脱水制乙醚的固体酸催化剂[J]
.石油化工,1989,18(7):450-453.
被引量:8
3
田部浩三 赵君生等(译).固体酸碱及其催化性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9.146.
4
张怀彬,精细石油化工,1990年,1期,34页
5
胡石华,石油化工,1990年,19卷,1期,6页
6
匿名著者,天然气化工,1989年,14卷,6期,67页
7
金松寿,控制论化学,1989年
8
王连驰,1988年
9
匿名著者,上海化工,1988年,3期,41页
10
王连驰,天然气化工,1988年,13卷,4期,63页
引证文献
4
1
陈庆龄.
新型催化材料的开发动向与新进展(上)[J]
.化工进展,1990,9(2):18-24.
被引量:6
2
王俊,蒋庆智,车燕娜,刘国禹,高志茹.
乙醇一步合成乙酸乙酯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0,24(4):81-83.
被引量:5
3
潘伟雄.
乙醇脱氢歧化酯化一步合成乙酸乙酯[J]
.石油化工,1991,20(5):330-337.
被引量:27
4
成奎春.
固体酸催化合成乙酸异戊酯的研究[J]
.广西化工,2002,31(1):14-1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39
1
黄华,赵映,徐斌,黄朝晖,谢琼玉,王伟.
乙酸/乙烯直接合成乙酸乙酯的研究新进展[J]
.工业催化,2005,13(z1):299-304.
被引量:1
2
戴跃玲,陈连璋.
硅烷化改性[B]ZSM—5沸石表面酸性及催化性能的研究[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1994,21(3):1-7.
被引量:6
3
杨林森.
沸石择形催化在精细化工中的应用[J]
.化工进展,1993,12(5):25-30.
被引量:2
4
潘伟雄.
由正丁醇或正丁醛一步合成丁酸丁酯[J]
.石油化工,1993,22(2):111-114.
被引量:9
5
孙旭辉,潘伟雄.
异戊醇一步合成异戊酸异戊酯[J]
.石油化工,1994,23(6):366-369.
被引量:10
6
熊国兴,赵宏宾,鲁益成.
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膜及其在甲烷偶联反应中的应用[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4,19(2):45-51.
被引量:3
7
陈庆龄.
石油化工催化进展及展望[J]
.石油炼制与化工,1995,26(6):40-48.
8
刘金尧,刘崇微,张宝新,朱起明.
铜-锌系共沉淀催化剂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J]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1995,20(6):4-7.
被引量:6
9
杜小春,刘志敏,罗勇悦,陈耀强,龚茂初.
整体式Co_3O_4/YSZ-γ-Al_2O_3+CYZ催化剂上的甲烷催化燃烧[J]
.化学学报,2005,63(18):1651-1655.
被引量:6
10
王学丽,王富丽,张毅,常有国,连丕勇.
乙酸异丙酯催化合成研究进展[J]
.工业催化,2006,14(3):26-30.
被引量:9
1
孟庆新,李长海,王元瑞.
脂肪醇乙氧基化窄分布催化剂[J]
.吉林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4):31-35.
被引量:3
2
廖世军.
固体酸碱催化剂应用范围越来越广[J]
.国际学术动态,1998(6):59-61.
3
许金熀.
Lewis酸碱的强度[J]
.大学化学,1990,5(2):35-41.
被引量:1
4
吴恩逞.
溶剂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J]
.长沙水电师院自然科学学报,1992,7(1):56-62.
被引量:1
5
沈玲.
氢键对有机物酸碱性的影响[J]
.安徽师大学报,1998,21(3):282-285.
6
陈世华.
怎样设计实验方案[J]
.中学化学,2001(7):19-20.
7
戴咏川,戴竹青,袁履冰.
邻苯二酚与异丁烯的烷基化反应[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1999,12(2):42-45.
被引量:4
8
陈彦玲,苏丽宏,唐艳茹.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2):35-36.
被引量:4
9
李钦玲.
影响有机化合物酸碱强度的因素[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0(S1):149-151.
被引量:1
10
木尼热.阿不都克力木,木合塔尔.吐尔洪.
电子效应对有机物酸碱强度的影响[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0,31(6):26-29.
被引量:1
石油化工
198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