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化条件对膨润土结构和脱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蒋引珊 徐长跃 雷美玲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4期465-468,共4页
本项研究对不同酸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的膨润土进行了脱色力、比表面积、活性膨润土中硅铝比分析及扫描电镜测试,由此,总结出控制获得高效活性膨润土的最佳条件应是使比表面积尽可能大,硅铝比尽量高。在适当控制酸度情况下,可以... 本项研究对不同酸度、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的膨润土进行了脱色力、比表面积、活性膨润土中硅铝比分析及扫描电镜测试,由此,总结出控制获得高效活性膨润土的最佳条件应是使比表面积尽可能大,硅铝比尽量高。在适当控制酸度情况下,可以通过调整活化处理时间来取得较理想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膨润土 脱色力 比表面积 酸化条件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餐厨垃圾和牛粪混合两相厌氧发酵酸化条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金力 洪秀杰 +3 位作者 白岩 毕少杰 杨宏志 王彦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86-1793,共8页
为提高废弃物厌氧发酵的利用率,开展了牛粪和餐厨垃圾混合两相厌氧发酵过程中酸化条件优化的研究,探究在酸化相中搅拌频率、搅拌速率、酸化浓度、酸化时间和酸化温度对甲烷产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搅拌频率、搅拌速率、... 为提高废弃物厌氧发酵的利用率,开展了牛粪和餐厨垃圾混合两相厌氧发酵过程中酸化条件优化的研究,探究在酸化相中搅拌频率、搅拌速率、酸化浓度、酸化时间和酸化温度对甲烷产率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搅拌频率、搅拌速率、酸化浓度、酸化时间和酸化温度分别为:3次·d^-1(2 min·次^-1)、50 r·min^-1、12%、8 h和35℃。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发酵过程中酸化条件进行优化,以甲烷产率为响应值,选取酸化温度、酸化浓度和酸化时间3个因素研究其对发酵过程中产气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甲烷产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酸化时间>酸化温度>酸化浓度。最佳的酸化条件为:酸化时间7.6 h、酸化温度35.8℃和酸化浓度10.4%;搅拌频率和搅拌速率分别为3次·d^-1(2 min·次^-1)和50 r·min^-1。采用最佳酸化条件处理后,混合原料的甲烷产率可达290.5 mL·g^-1VS,比未经酸化处理提高了17.9%。研究表明,对牛粪和餐厨垃圾两相厌氧发酵中酸化相的酸化条件进行优化,可提高甲烷产率、甲烷含量及VS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厨垃圾 牛粪 厌氧发酵 响应面 酸化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粪厌氧发酵酸化处理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孙宇 付博锐 +3 位作者 刘权 晏磊 王伟东 王彦杰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22-1229,共8页
在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高含量的木质纤维素降低了厌氧发酵的水解酸化速度,水解酸化阶段成为牛粪厌氧发酵过程的限速步骤。为提高牛粪两相厌氧发酵甲烷的产量,对酸化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利用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在35℃发酵条件下,研究牛粪... 在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高含量的木质纤维素降低了厌氧发酵的水解酸化速度,水解酸化阶段成为牛粪厌氧发酵过程的限速步骤。为提高牛粪两相厌氧发酵甲烷的产量,对酸化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利用两相厌氧发酵工艺,在35℃发酵条件下,研究牛粪酸化处理时间、搅拌频率、料液浓度和尿素添加量对甲烷总产量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酸化时间、搅拌频率、料液浓度、尿素添加量分别为96 h、3次.24 h 1(60 r·min-1,1 min·次-1)、8.0%、1.28 g·L-1。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酸化时间、料液浓度、尿素添加量为自变量,以甲烷总产量为响应值,根据中心组合设计原理设计试验。采用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建立酸化处理条件对甲烷产量影响的回归模型,进行显著性和交互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在35℃、搅拌频率为3次.24 h 1(60 r·min-1,1 min·次-1)酸化条件下,酸化料液浓度对甲烷产量影响最大,尿素添加量次之,酸化时间影响最小;酸化最佳处理条件为:酸化时间93.7 h、料液浓度8.3%、尿素添加量1.26 g·L-1。经过优化,甲烷含量、总产气量、挥发性固体含量(VS)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分别比未酸化处理提高了14.3%、44.7%、41.8%和33.9%,而酸化处理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影响不显著。由此可见,牛粪酸化处理有利于甲烷产生,可提高甲烷含量及VS和COD去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两相厌氧发酵 处理条件 甲烷产量 响应面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些贻贝含抗酸化基因
4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7年第4期308-308,共1页
新西兰考索恩研究所(Cawthron Institute)的科学家们发现,某些贻贝家族比其他家族更能在可预测的海洋酸化条件下存活,这些强大的贻贝从父母那里继承了抗海洋酸化的能力.科学家们在绿壳贻贝的海洋酸化养殖试验中发现了这些初步研究结果.
关键词 酸化条件 贻贝 基因 养殖试验 科学家 研究所 海洋 家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tudy on Cr(Ⅵ)reducti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by bauxite
5
作者 M.D.TURAN H.S.ALTUNDOG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961-1967,共7页
The reduction of Cr(Ⅵ) in aqueous solution by using bauxite ore was investig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Cr(Ⅵ)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depending on some factors such as time,sulfuric acid amount,bauxite do... The reduction of Cr(Ⅵ) in aqueous solution by using bauxite ore was investigated.Experimental results for Cr(Ⅵ)reduction in aqueous solution depending on some factors such as time,sulfuric acid amount,bauxite dosage,initial Cr(Ⅵ)concentration,formic acid concentration,daylight and temperature were presented.The obtained results show that sulfuric acid amount,bauxite dosage and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 of solution are most effective parameters on the reduction process.Also,it has been found that the 60 g/L of bauxite dosage is sufficient to reduce up to 100% of Cr(Ⅵ) from acidic solu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ow initial Cr(Ⅵ) mass concentrations such as 10 mg/L.The reduction reaction is completed within 30 min at 25 ℃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s:bauxite dosage of 60 g/L,amount of sulfuric acid 40-60 stoichiometric and initial mass concentration of Cr(Ⅵ),10 mg/L.It was determined that reduction percentage is decreasing with increasing initial Cr(Ⅵ) concentration.Th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of bauxite ore was found to be 26 mg CO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uxite ore CHROMIUM REDUCTION sulfitric ac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