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沙眼衣原体 被引量:7
1
作者 伍金林 韦红 +1 位作者 吴仕孝 刘官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建立高度灵敏特异的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Gap-LCR-ELISA)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方法:根据CT共有隐蔽性质粒设计并标记4条寡核苷酸探针,对6型CT标准株和鹦鹉热衣原体及其他常见泌尿生殖道病... 目的:建立高度灵敏特异的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Gap-LCR-ELISA)检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trachomatisCT)。方法:根据CT共有隐蔽性质粒设计并标记4条寡核苷酸探针,对6型CT标准株和鹦鹉热衣原体及其他常见泌尿生殖道病原菌行Gap-LCR-ELISA。结果:质粒Gap-LCR-ELISA可检测出6型CT,并与其他病原体无交叉反应,其最低检测限为2.5个原体(elementarybodiesEB)比PCR敏感10倍。结论:质粒Gap-LCR-ELISA对检测CT感染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宜于我国进行大规模CT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衣原体 沙眼 质粒 缺口-连接反应-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 被引量:2
2
作者 伍金林 韦红 +2 位作者 吴仕孝 钟晓云 余加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用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Gap-LCR-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了解围生期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现状。方法:以512名孕妇首段尿(FVU)及配对宫颈刮片为研究对象,按照扩大金标准,采用质粒探针和外膜蛋白探针G... 目的:用缺口-连接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Gap-LCR-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以了解围生期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现状。方法:以512名孕妇首段尿(FVU)及配对宫颈刮片为研究对象,按照扩大金标准,采用质粒探针和外膜蛋白探针Gap-LCR-ELISA法用于不同类型临床标本检测CT感染。结果:①孕妇的CT感染呈很强的隐匿性,由扩大金标准所确证的CT真阳性共42例,所检重庆地区孕妇的CT感染率为8.2%(42/512),其中88.1%(37/42)可同时从尿道和生殖道检出CT,而另9.5%(4/42)和2.4%(1/42)仅能单独分别从生殖道或尿道检出。②Gap-LCR-ELISA用质粒与外膜蛋白作为探针检测FVU中CT的敏感性分别为90.48%和71.43%(P<0.05),质粒Gap-LCR-ELISA用于宫颈刮片和FVU两种标本的敏感性分别为97.62%和90.48%(P>0.05),特异性均为100%。结论:质粒Gap-LCR-ELISA法用于孕妇FVU以检测围生期无症状CT感染患者,是一种非侵袭性的、高度敏感特异的、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进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尿 缺口-连接反应-联免疫吸附 孕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ELISA法检测重庆地区围生期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及基因分型 被引量:2
3
作者 伍金林 韦红 +1 位作者 吴仕孝 钟晓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0-282,共3页
目的:用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Gap-LCR)-ELISA法研究重庆地区围生期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现状及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为其疫苗的研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512例孕妇的首段尿(FVU)及其配对新生儿的鼻咽拭子为标本,用质粒Gap... 目的:用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Gap-LCR)-ELISA法研究重庆地区围生期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现状及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为其疫苗的研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512例孕妇的首段尿(FVU)及其配对新生儿的鼻咽拭子为标本,用质粒Gap-LCR-ELISA法检测CT感染者,对阳性母、婴配对标本DNA行omp1-VS4-PCR扩增,产物行双链DNA直接测序并作基因分型。结果:所检重庆地区孕妇CT感染率为7.42%,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5.79%,以阴道分娩为主要传播途径。6对阳性母婴配对标本的CT基因序列一致,其中5对为E型,1对为H型,再次证实了CT的垂直传播途径。结论:质粒Gap-LCR-ELISA法可用于围生期无症状CT感染孕妇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重庆地区围生期CT流行型别仍以E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质粒缺口-连接反应-联免疫吸附 感染 围生期 基因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HC与PCR-CE法检测735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的一致性分析
4
作者 郭颖 程亚林 +2 位作者 赵香宇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50-1056,共7页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与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行活检或手术切除的735例实体瘤患者...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与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CR-CE)检测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行活检或手术切除的735例实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IHC和PCR-CE法对组织样本进行微卫星状态检测。结果在344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中,IHC结果显示:290例(84.3%)错配修复功能正常(proficient mismatch repair,pMMR),54例(15.7%)错配修复功能缺失(deficient mismatch repair,dMMR);PCR-CE检测结果显示:53例(15.4%)患者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H),291例(84.6%)患者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IHC和PCR-C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923(P<0.001)。在168例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中,IHC结果显示:42例(25.0%)dMMR,126例(75.0%)pMMR;PCR-CE检测结果显示:39例(23.2%)为MSI-H,129例(76.8%)为MSS。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854(P<0.001)。在165例胃癌中,IHC结果显示:有22例(13.3%)dMMR,143例(86.7%)pMMR;PCR-CE检测结果显示:22例(13.3%)为MSI-H,143例(86.7%)为MSS/微卫星低度不稳定(low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L)。IHC和PCR-C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0.843(P<0.001)。58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IHC结果显示:有3例(5.2%)dMMR,55例(94.8%)pMMR;PCR-CE检测结果显示:有3例(5.2%)为MSI-H,55例(94.8%)为MSS。两种方法检测一致性分析显示Kappa值为1.000(P<0.001)。结论IHC和PCR-CE在检测CRC、EC、胃癌和HNSCC患者的MSI状态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联合两者应用有助于提高实体瘤患者MSI检测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不稳定性 免疫组织化学 聚合反应-毛细管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红素的性质及提取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祝曙华 胡晓静 +2 位作者 李远志 段翰英 黄苇 《农牧产品开发》 2001年第5期14-15,共2页
番茄红素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功能性天然色素。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番茄红素提取方法,其中以酶反应和超临界CO2萃取法较为可取。
关键词 番茄红素 性质 提取方 酶反应法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功能性营养强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ELISA法检测食品中空肠弯曲菌 被引量:12
6
作者 史艳宇 刘金华 +8 位作者 薛力刚 邴炜 华蕾 赵立群 周亮 刘晓晖 王潇 张庆波 冷喜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6-249,共4页
针对空肠弯曲菌16S rRNA基因应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核酸探针5’端标记生物素,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液杂交以及酶联显色技术结合,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 针对空肠弯曲菌16S rRNA基因应用Primer Express 3.0软件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核酸探针5’端标记生物素,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液杂交以及酶联显色技术结合,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建立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聚合酶链式反应-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PCR-ELISA)。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PCR高10倍),可以快速、准确检测食品中污染的空肠弯曲菌。该方法可应用于临床诊断、食品卫生监控及出口食品的病原微生物检测等各个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肠弯曲菌 聚合链式反应-联免疫吸附分析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中法尼酯X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慈思慧 张瑰红 +3 位作者 曹渊 吴正升 杨枫 徐晓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观察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ERα、ERβ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Q RT-PCR技术检测25例新鲜乳腺良性增生组织和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XR mRNA的表达水平,... 目的观察法尼酯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在人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ERα、ERβ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RQ RT-PCR技术检测25例新鲜乳腺良性增生组织和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XR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以及ERα、ERβmRNA表达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XR mRNA相对表达水平(9.7±2.7)明显低于良性增生组织(40.8±7.9)(P=0.007);淋巴结转移组FXR mRNA相对表达水平(17.1±9.0)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3±2.9)(P=0.041);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XR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与ERβ呈正相关(P=0.000,r=0.771),与ERα无相关性(P=0.051)。结论 FXR可能参与乳腺癌的发病,其高水平表达时可能促进乳腺癌的侵袭转移;FXR与ERβ两者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尼酯X受体 转移 逆转录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禽蛋中沙门氏菌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波 汪永信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10期333-335,337,共4页
为建立禽蛋中沙门氏菌的荧光PCR法检测方法,根据invA基因序列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常规方法提取菌体DNA,以55℃为退火温度进行荧光PCR扩增,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阳性对照品和沙门氏菌为模板的样品有明显扩增曲线,其他... 为建立禽蛋中沙门氏菌的荧光PCR法检测方法,根据invA基因序列设计实时荧光定量PCR引物和探针,常规方法提取菌体DNA,以55℃为退火温度进行荧光PCR扩增,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阳性对照品和沙门氏菌为模板的样品有明显扩增曲线,其他菌株为模板的样品无扩增曲线,特异性、灵敏度和重现性考察提示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符合检测方法学要求。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的应用,提高了禽蛋制品中沙门氏菌检测的灵敏度、缩短了检测时间、简化了检测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 沙门氏菌 禽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尹湘丽 朱权 +2 位作者 李吉 邹义洲 罗奇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9-330,共12页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 目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Ⅰ chain-related gene A,MICA)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自身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及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的关系,旨在为玫瑰痤疮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84例玫瑰痤疮患者(玫瑰痤疮组)外周血DNA样本,另收集2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外周血DNA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ing-based typing,PCR-SBT)和二代测序(the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分析MICA基因多态性分型,并比较2种分型方法的准确性。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MIC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对所有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氨基酸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确定相关连锁SNP位点,并对MICA多态性分子进行分类。比较玫瑰痤疮组与对照组不同分类MICA多态性分子的分布频率差异。结果:玫瑰痤疮患者血生化检测结果以中性粒细胞计数轻度升高为主要特征,淋巴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PCR-SBT和NGS均能准确地鉴定MICA等位基因分型,其中MICA*010:01、MICA*008:04和MICA*019:01是玫瑰痤疮组最常见的等位基因;玫瑰痤疮组等位基因MICA*002:01、MICA*027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6.55%vs 18.16%、 1.19%vs 5.38%), MICA*009:01、 MICA*010:01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7.74%vs 3.36%、 31.55%vs18.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研究检测到5种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等位基因,其中玫瑰痤疮组MICA-A4、MICA-A9分布频率均低于对照组(16.07%vs 23.32%、7.74%vs 17.26%),MICA-A6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10.12%vs 4.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氨基酸序列聚类分析和SNP位点分析发现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并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Ⅰ型(C36+M129+K173+G206+W210+S215)和Ⅱ型(Y36+V129+E173+S206+R210+T215)。玫瑰痤疮患者I型MICA多态性分子与玫瑰痤疮易感性密切相关。结论:MICA基因多态性与玫瑰痤疮易感性相关。MICA基因存在6个连锁SNP位点,可据此将MICA多态性分子分为I型和II型,其中I型与玫瑰痤疮发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链相关基因A 人类白细胞抗原 玫瑰痤疮 等位基因 基因多态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聚合反应-直接测序 二代测序 短串联重复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质粒Gap-LCR-ELISA法检测孕妇尿中沙眼衣原体 被引量:3
10
作者 伍金林 韦红 +2 位作者 吴仕孝 钟晓云 余加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23-525,共3页
目的:研究孕妇尿液中对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Gap-LCR)-ELISA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去除方法,以提高该方法检测无症状孕妇CT感染的灵敏度。方法:对181份孕妇首段尿(FVU)进行全面尿化学分析后,采用CT标准株“Spik... 目的:研究孕妇尿液中对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Gap-LCR)-ELISA法检测沙眼衣原体(CT)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及其去除方法,以提高该方法检测无症状孕妇CT感染的灵敏度。方法:对181份孕妇首段尿(FVU)进行全面尿化学分析后,采用CT标准株“Spike”法(铆钉法),对出现Gap—LCR—ELISA抑制的标本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与抑制作用相关的成分,在进行一系列去抑制处理后比较各方法的转阳率。结果:孕妇FVU对质粒Gap-LCR-ELISA检测CT的抑制率为6.08%(11/181),其中白细胞和磷酸盐结晶与抑制作用相关;对FVU作-70℃~37℃快速冻融2次的预处理可使90.91%的假阴性转为阳性,并对模板无明显降解作用。结论:孕妇尿液中确有对Gap—LCR—ELISA产生抑制作用的物质存在,可通过改良标本预处理的方法降低其所致的假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眼衣原体 尿 孕妇 质粒缺口-连接反应-联免疫吸附 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综合征出血热感染者尿液RT-PCR法检测
11
作者 李富仁 丑莉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临床诊断及拟诊断为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病例尿样标本进行检测,为临床诊断及科研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拟诊断为HFRS病例者125名(男91例,女34例)和30名健康者的尿液样本,用RT-... 目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对临床诊断及拟诊断为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病例尿样标本进行检测,为临床诊断及科研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手段。方法对临床诊断和拟诊断为HFRS病例者125名(男91例,女34例)和30名健康者的尿液样本,用RT-RCR法进行检测,同时设置标准病毒株进行对照。结果临床诊断为HFRS病例的125人,其中103人尿样标本为阳性,阳性率为82.4%;标准病毒株为阳性;30名健康者尿样标本为阴性。结论RT-PCR法具有方法简便、灵敏度高、特异度好,而且快速的特点,适用于临床对HFRS的检测及科研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逆转录聚合反应(RT—RCR) 引物 尿样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SSP法HLA-A、B基因分型与血清学分型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大林 凌汉新 唐浩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67-1270,共4页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HLA-Ⅰ类A、B抗原位点分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用PCR-SSP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HLA-A、B分型并比较。结果34例样本PCR-SSP基因分型无假阳性和假... 目的比较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进行HLA-Ⅰ类A、B抗原位点分型的准确性,并探讨血清学分型错误发生的原因。方法用PCR-SSP以及单克隆抗体血清学分型技术对HLA-A、B分型并比较。结果34例样本PCR-SSP基因分型无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PCR-SSP法与血清学比较,血清学检出错误或漏检率分别为HLA-A位点23.5%,B位点26.5%。血清学发生错误或易混淆的抗原有:A2和A68、A32和A33,B5、B60和61。结论PCR-SSP法进行HLA-A、B抗原等位基因分型具有分辨率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实验过程简捷快速、分型结果较血清学更加准确可靠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A 基因分型 血清学分型 聚合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B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13
作者 王瑞丽 赵元锰 李云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07-309,共3页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键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测定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期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骨髓组(P<0.05),加速期和... 为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期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采用聚合酶键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测定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发现,正常骨髓细胞端粒酶活性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期端粒酶活性均高于正常骨髓组(P<0.05),加速期和急变期高于慢性期(P<0.05),但加速期和急变期两组无差别。结论提示,端粒酶活性可做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分期和判断预后的有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细胞 临床分期 聚合反应-联免疫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PCR法快速检测病毒
14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6-27,共2页
东曹公司成功地开发出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快速检测、定量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等的系统。最近公布技术概要。因可在进行PCR反应的同时检测和定量病毒,所以比传统的(进行反应后再测定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2~3小时就能检测出来,... 东曹公司成功地开发出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快速检测、定量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等的系统。最近公布技术概要。因可在进行PCR反应的同时检测和定量病毒,所以比传统的(进行反应后再测定的)方法大大缩短了时间,2~3小时就能检测出来,每100μl血清,能测定HCV10~2~10~5个拷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R 聚合反应 因可 东曹 DNA 技术概要 荧光色素 离子浓度 诊断系统 噻唑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隆了作为椎间盘疝气治疗药的软骨素酶
15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3年第10期16-16,共1页
大洋渔业公司从生产菌 Proteus vulgaris 中克隆软骨素酶 ABC(Chsase)的基因首次获成功,并希望 Chsase 能作为椎间盘疝气新治疗苗。椎间盘疝气是软骨素等粘多糖变形,产生神经压,引起疼痛。现在。
关键词 软骨素 木瓜凝乳蛋白 粘多糖 渔业公司 Proteus VULGARIS 患者负担 大量生产 病气 聚合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蛋白工程开发新的筛选法
16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2年第8期5-5,共1页
蛋白工程研究所(PERI)第4研究部金谷茂则等运用蛋白工程开发了高效率筛选因置换氨基酸残基而提高耐热性的大肠杆菌RNaseHI的方法,12月17日在福冈市召开的日本分子生物学会上发表这项研究。这种方法是高效率地选拔出提高了耐热性的衍生物... 蛋白工程研究所(PERI)第4研究部金谷茂则等运用蛋白工程开发了高效率筛选因置换氨基酸残基而提高耐热性的大肠杆菌RNaseHI的方法,12月17日在福冈市召开的日本分子生物学会上发表这项研究。这种方法是高效率地选拔出提高了耐热性的衍生物,有可能大大加快与结构活性有关的研究。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改变氨基酸残基的方法已普及。现在日本很多研究室又都计划在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中导入变异基因,利用蛋白工程了解其活性。但是要找出具有目的特性的导入变异蛋白,不得不测定所有衍生物活性,而花费大量劳力。金谷等的方法会逐渐得到适应。温度感受性依附于RNaseH的大肠杆菌MIC3001株是第一种办法。这种菌株如不用野生型大肠杆菌RNaseHI的表达载体转化,在42℃下不能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工程 异蛋白 变异基因 聚合反应 天然蛋白质 氨基酸残基 金谷 表达载体 野生型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4年计划将PCR法鉴定性别技术作为新项目
17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22-22,共1页
农林水产省为促进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鉴定家畜受精卵性别的技术,94年将其事业化作为目标。作为新项目94年概算要求6000万日元。 使用PCR法的性别判断是从胚盘泡期的受精卵采取细胞用PCR法扩增基因,利用电泳检测Y染色体特有序列的技术。... 农林水产省为促进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法鉴定家畜受精卵性别的技术,94年将其事业化作为目标。作为新项目94年概算要求6000万日元。 使用PCR法的性别判断是从胚盘泡期的受精卵采取细胞用PCR法扩增基因,利用电泳检测Y染色体特有序列的技术。目前这项技术可在生产现场应用。农林水产省以各都道府县的畜产试验场等为对象,对设施和PCR设备等仪器的维护、技术人员的培养给与一半的补助。还打算普及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增基因 农林水产省 都道府县 PCR 聚合反应 事业化 技术人员 雌雄鉴别 肉用牛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鸟疫衣原体的新方法
18
作者 李琼璋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9期6-6,共1页
鸟疫是一种人类和禽类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给本病的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隐性感染。为此,研制了一种诊断本病的新方法:即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法,该法能直接发现衣原体,即使潜伏期也同样有很高的灵敏度,该法简便。
关键词 衣原体 鸟疫 多聚反应 新方 传染病 隐性感染 直接发现 泄殖腔 诊断带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诊断李氏杆菌病的新方法
19
作者 李琼璋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0年第6期11-11,共1页
分离李氏杆菌的培养基是肉琼脂培养基,内含1%酵母渗出物。多粘菌素M25U/ml,亚碲酸钾占量1%,头孢唑啉钠25U/ml,新霉素60U/ml。为防止真菌生长而加入制霉菌素15U/ml。从市场上采集的奶、乳制品、
关键词 李氏杆菌病 乳制品 多聚反应 头孢唑啉钠 琼脂培养基 真菌生长 霉菌素 实验室诊断 多粘菌素 新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鼻肺炎病毒的鉴定方法
20
作者 李琼璋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1年第6期12-12,共1页
齐巴诺夫等进行了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检测马鼻肺炎病毒DNA的研究。采集不同的病毒株,器官样品取自迫杀有轻瘫和全瘫症状的马匹,流产胎儿和病死幼驹。采用山羊、高鼻羚羊、仔猪、牛犊、猴、兔胚等肾脏的传代细胞作再接种细胞培养物。用... 齐巴诺夫等进行了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法检测马鼻肺炎病毒DNA的研究。采集不同的病毒株,器官样品取自迫杀有轻瘫和全瘫症状的马匹,流产胎儿和病死幼驹。采用山羊、高鼻羚羊、仔猪、牛犊、猴、兔胚等肾脏的传代细胞作再接种细胞培养物。用核酸内切酶来裂解DNA。在0.6—1.10%琼脂凝胶中电泳分解病毒DNA及其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鼻肺炎病毒 多聚反应 病毒DNA 细胞培养物 核酸内切 琼脂凝胶 高鼻羚羊 传代细胞 流产胎儿 DNA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