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三杂交系统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浩 王全立 毛秉智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1-553,共3页
介绍了酵母三杂交系统的原理、应用、前景和存在的不足. 在酵母双杂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酵母三杂交系统, 将应用范围扩大到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RNA、蛋白质小分子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关键词 酵母三杂交系统 蛋白质 相互作用 应用 原理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_β,G_(βγ)与腺苷酸环化酶Ⅱ在酵母双杂交和三杂交系统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旌军 鲁宁 黄秉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探讨 G蛋白β和γ亚基在 G_(βγ)与效应器相互作用中的地位 ,特别是γ亚基在此相互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和自行构建的酵母三杂交系统分别研究 G_(β 1)和 G_(β 1)γ 2与腺苷酸环化酶Ⅱ (ACⅡ )的相互作用。 结果 ... 目的 探讨 G蛋白β和γ亚基在 G_(βγ)与效应器相互作用中的地位 ,特别是γ亚基在此相互关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和自行构建的酵母三杂交系统分别研究 G_(β 1)和 G_(β 1)γ 2与腺苷酸环化酶Ⅱ (ACⅡ )的相互作用。 结果 发现酵母三杂交系统中 AD-β 1,γ 2和 BD-ACⅡ间的相互作用明显强于双杂交系统中 AD-β 1和 BD-ACⅡ的相互作用。对 BD-ACⅡ Q和 AD-β 1在酵母双杂交系统和三杂交系统中的表达进行免疫印迹杂交分析 ,发现其表达水平与β-半乳糖苷酶活力大小无关 ,即酵母三杂交系统和双杂交系统中相互作用的显著差别不是由 BD-ACⅡ Q和 AD-β 1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结论 β亚基对维持 G_(βγ)与 ACⅡ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 ,而γ亚基的存在显著增强了β亚基与 ACⅡ的相互作用 ,对维持 G_(βγ)与 ACⅡ的高亲和性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βγ 腺苷酸环化酶Ⅱ 酵母三杂交系统 酵母杂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放线菌发酵液中高通量筛选端粒酶抑制剂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慧敏 曹莹 +5 位作者 王卫国 李波兰 沈会芳 林壁润 庞建新 吴曙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3,共4页
目的从2000多株放线菌发酵液中高通量筛选特异性端粒酶抑制剂。方法经对持有的3种端粒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即3株酵母菌PCR验证后,将其接种于含3-AT、组氨酸缺乏的酵母培养液,然后分别调整其菌液浓度和筛选样品剂量,以备高通量筛选。将酵母... 目的从2000多株放线菌发酵液中高通量筛选特异性端粒酶抑制剂。方法经对持有的3种端粒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即3株酵母菌PCR验证后,将其接种于含3-AT、组氨酸缺乏的酵母培养液,然后分别调整其菌液浓度和筛选样品剂量,以备高通量筛选。将酵母菌液移于96孔板,加入待测样品,振摇培养并定时经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进行定量分析,选取抑菌率大于0.45的样品进行复筛。结果经验证所持有的3种端粒酶抑制剂筛选模型均可用于下一步的筛选,并选取酵母菌液OD595nm 0.04做为起始筛选浓度,选取放线菌发酵液剂量为5ml,通过对放线菌发酵液进行初筛和复筛,发现了14株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效率超过0.45。结论该研究首次高通量筛选端粒酶抑制剂,方法简便快捷,筛选结果稳定可靠,并筛选到14株放线菌发酵液可能具有抗肿瘤活性,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抗肿瘤新药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发酵液 高通量筛选 端粒酶抑制剂 酵母三杂交系统 96孔板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