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微生物酶法产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反应体系中5种物质及其样品处理方法对色谱峰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魏照辉 张震宇 孙付保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17-1322,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微生物酶法产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反应体系中5种物质(L-丙氨酰-L-谷氨酰胺、L-谷氨酰胺、L-丙氨酸甲酯、L-谷氨酸、L-丙氨酰-L-丙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察了样品处理中存在的发酵液、磷酸、三氯乙酸对色谱峰的... 建立了同时测定微生物酶法产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反应体系中5种物质(L-丙氨酰-L-谷氨酰胺、L-谷氨酰胺、L-丙氨酸甲酯、L-谷氨酸、L-丙氨酰-L-丙氨酸)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考察了样品处理中存在的发酵液、磷酸、三氯乙酸对色谱峰的影响,建立了一种对色谱峰无干扰的样品处理方法。选用邻苯二甲醛(OPA)为衍生剂,以在线衍生的方式实现了标准品或样品的柱前自动衍生。选用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柱温40℃,以12.5 mmol/L磷酸盐缓冲液(88%,pH 7.4)与12%乙腈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在λex=338 nm,λ_(em)=450 nm下进行荧光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该色谱条件下5种物质的测定线性范围广,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4。低、中、高3组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93.5%~104.9%,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7%。1日内间隔2 h进行6次进样,5种物质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0.12%,峰面积RSD均小于1.2%。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度与灵敏度高,定量精确,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柱前自动化衍生 L-丙氨酰-L-谷氨酰胺反应体系 样品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酸-多乙烯胺酰胺化反应
2
作者 付长征 王清颐 +1 位作者 匡正 翟光群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123,共7页
以正己酸与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在160℃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合成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跟踪反应过程,研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正己酸与DETA摩尔比为2.0∶1.5时,羧基与伯胺酰胺... 以正己酸与二乙烯三胺(DETA)为原料,在160℃条件下,采用一步法合成低分子量聚酰胺树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等跟踪反应过程,研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正己酸与DETA摩尔比为2.0∶1.5时,羧基与伯胺酰胺化反应速率远大于羧基与仲胺酰胺化的反应速率,这表明,反应产物以仲酰胺为主,同时生成少量叔酰胺,但很快与未反应的伯胺发生酰胺交换反应,生成仲酰胺;当胺过量时,反应产物仍以酸与胺2∶1的比例反应生成的三聚体为主;随着反应的进行,部分酰胺脱水环化为咪唑啉,酰胺环化率分别为加热1 h后的3.5%、加热2 h后的11.25%及最终加热3 h后达到30.52%。随着脂肪酸碳链的增长,位阻效应逐渐增强,形成咪唑啉的速率逐渐降低,叔酰胺占比提高,在进一步反应中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机理 酰胺树脂 酰胺反应 咪唑啉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酰胺化反应中间体的原位质谱分析
3
作者 羊雪 惠人杰 胡军 《质谱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40,I0004,共11页
酰胺键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重要化学键,既是构建蛋白质和多肽的核心,也是多种药物分子的活性中心。近年来,基于电化学的酰胺化反应以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受限于反应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缺乏适当的分析技术,其原位监测... 酰胺键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重要化学键,既是构建蛋白质和多肽的核心,也是多种药物分子的活性中心。近年来,基于电化学的酰胺化反应以高选择性、环境友好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受限于反应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缺乏适当的分析技术,其原位监测和机理研究却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在纳升电喷雾喷针尖端集成金属工作电极的方式构建了一种新型耦合接口,实现了电化学与质谱的在线联用。基于该技术原位监测了以三苯基膦为缩合剂的芳伯胺酰胺化反应过程,并实现了其中多种关键中间体,特别是一些短寿命自由基中间体的鉴定。该电化学-质谱耦合接口具有延迟低、样品耗量小、制备简单等优点,有望成为电有机合成反应快速筛选和机理研究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反应 自由基中间体 原位质谱 三苯基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中酶催化1-苯基乙胺的不对称酰胺化反应 被引量:5
4
作者 徐刚 戴军强 +1 位作者 吴坚平 杨立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741-1745,共5页
在有机相中,对酶催化条件下的1-苯基乙胺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酰基供体、酶、溶剂的筛选和酯量、底物胺浓度、酶量、摇床转速、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乙酸异丙烯酯为较佳的酰基供体,脂肪酶Novozym 435对该反应的催化活... 在有机相中,对酶催化条件下的1-苯基乙胺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酰基供体、酶、溶剂的筛选和酯量、底物胺浓度、酶量、摇床转速、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的考察,发现乙酸异丙烯酯为较佳的酰基供体,脂肪酶Novozym 435对该反应的催化活性和对映体选择性较高,甲苯为最适的介质,最适酯量为底物胺量的0.6倍,最佳底物胺浓度、酶量、摇床转速、温度分别为200mmol.L-1、4mg.ml-1、200r.min-1、30℃。在此优化条件下反应的对映体选择率(E)达到89。反应4h转化率为39%,产物的对映体过剩值(eep)为96%;反应10h转化率达到52.4%,底物的对映体过剩值(ees)为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异丙烯酯 脂肪酶 Novozym 435 酰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诱导酰胺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廖家耀 张光先 +1 位作者 郑慧 卢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8-120,共3页
对比研究了常规加热与微波诱导下合成乙酰苯胺、苯甲酰苯胺的合成产率及反应速率。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对2 类酰胺化反应都有明显的诱导促进作用,在功率为300 W的微波作用下,合成乙酰苯胺的反应速率比常规加热提高了 11倍,合成苯甲酰苯胺... 对比研究了常规加热与微波诱导下合成乙酰苯胺、苯甲酰苯胺的合成产率及反应速率。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对2 类酰胺化反应都有明显的诱导促进作用,在功率为300 W的微波作用下,合成乙酰苯胺的反应速率比常规加热提高了 11倍,合成苯甲酰苯胺的反应速率则提高了9倍,合成产率与常规加热法基本一致,但在微波长时间作用下,2者的合 成产率反而降低。为微波辐射下的酰胺化反应在丝绸接枝染色、抗皱、生物学等方面的应用作了一定的前期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反应 合成 产率 微波诱导 乙酰苯胺 反应速率 接枝 常规 对比研究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菜籽油酰胺化改性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邹祥龙 兰云军 罗卫平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8-40,共3页
通过正交实验对菜籽油与单乙醇胺的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酰胺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时间3 h,催化剂甲醇钠用量0.2%(基于菜籽油的质量)。当菜籽油与单乙醇胺质量比为100∶8、100∶9、100∶10、100∶11时,所得菜... 通过正交实验对菜籽油与单乙醇胺的酰胺化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佳的酰胺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时间3 h,催化剂甲醇钠用量0.2%(基于菜籽油的质量)。当菜籽油与单乙醇胺质量比为100∶8、100∶9、100∶10、100∶11时,所得菜籽油烷醇酰胺的羟值分别为124.16、134.43、148.31、162.04 mgKOH/g。通过红外分析对菜籽油烷醇酰胺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籽油 单乙醇胺 酰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6/69熔融共混体系酰胺交换反应动力学模型——Monte Carlo模拟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朝生 李力锋 +2 位作者 戴礼兴 黄南薰 唐志廉 《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75-78,共4页
建立了酰胺交换反应动力学 Monte Carlo的基本模型,并用该模型对 PA6/69熔融共混体系中4种酰胺键摩尔分数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PA6/69嵌段共聚物在283℃下的寿命为8h,这与Nllen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关键词 酰胺交换反应 PA6/69 熔融共混体系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淀粉/反应性聚酰胺复合膜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刚辉 沈一丁 +1 位作者 赖小娟 任庆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9-53,共5页
为了提高淀粉基复合膜的干/湿态力学性能,将反应性聚酰胺(RPA)、烷基烯酮二聚体(AKD)与热塑性玉米淀粉(St)复合后采用浇铸法制备新型疏水化复合膜。研究了RPA、AKD及丙三醇(GL)对复合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聚酰胺、烷基烯... 为了提高淀粉基复合膜的干/湿态力学性能,将反应性聚酰胺(RPA)、烷基烯酮二聚体(AKD)与热塑性玉米淀粉(St)复合后采用浇铸法制备新型疏水化复合膜。研究了RPA、AKD及丙三醇(GL)对复合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性聚酰胺、烷基烯酮二聚体能够明显改善淀粉基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尤其是湿态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复合膜的较佳组成为St:GL:RPA:AKD=10.0:(3.0-4.0):(4.0-5.0):(0.5-0.7);复合膜的干态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可以达到12.10MPa和45.70%以上,湿态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则分别可以达到5.40MPa和30.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膜 力学性能 热塑性淀粉 反应性聚酰胺 烷基烯酮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桐油制备C_(21)聚酰胺环氧固化剂的性能及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坤 夏建陵 +1 位作者 李梅 丁海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4,共6页
以桐油的甲醇酯交换产物桐酸甲酯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了C21二元酸单甲酯(TMAA),桐酸甲酯和丙烯酸的加成温度为180℃,反应时间3 h,比通用C21二元酸的合成反应温度低70℃。然后用C21二元酸单甲酯和不同多元胺酰胺... 以桐油的甲醇酯交换产物桐酸甲酯和丙烯酸为原料,通过Diels-Alder加成反应合成了C21二元酸单甲酯(TMAA),桐酸甲酯和丙烯酸的加成温度为180℃,反应时间3 h,比通用C21二元酸的合成反应温度低70℃。然后用C21二元酸单甲酯和不同多元胺酰胺化制备了3种不同胺值的C21二酸聚酰胺环氧固化剂。机械性能测试显示,C21二元酸聚酰胺和双酚A环氧树脂(DGEBA)的环氧固化物和C36二聚酸聚酰胺650C的DGEBA固化物相比,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模量。胺值为496 mg/g的C21二元酸聚酰胺与DGEBA的固化产物拉伸强度达58.63 MPa,断裂伸长率为3.27%,弹性模量达2 635.84 MPa,弯曲强度达99.9 MPa。差示扫描热分析法(DSC)测得C21二元酸聚酰胺的DGEBA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08、109和116℃,比C36二聚酸聚酰胺的DGEBA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高出50℃左右。n级反应机理求取的3种固化剂与DGEBA的固化反应活化能分别为62.179、56.551和59.761 kJ/mol,比C36二聚酸聚酰胺与DGEBA的固化反应活化能高出约10 kJ/mol。固化反应动力学得出固化剂与DGEBA的凝胶温度、固化温度和后固化温度分别为40、90和1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1二酸 反应性聚酰胺 固化剂 环氧树脂 动力学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4-乙酰基戊酰)-四氢噻唑-2-硫酮的合成及其酰胺化反应
10
作者 李叶芝 田颜清 +1 位作者 崔晓元 黄化民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1-94,共4页
在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存在下,将4-乙酰基戊酸与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可获得N-(4-乙酰基戊酰).四氢噻唑-2-硫酮,产率53.8%。将产物I分别与环己胺、二乙胺、α-苯乙胺进行胺解,得到相应的4-乙酰基酰... 在碘化N-甲基-2-氯吡啶盐存在下,将4-乙酰基戊酸与四氢噻唑-2-硫酮反应,可获得N-(4-乙酰基戊酰).四氢噻唑-2-硫酮,产率53.8%。将产物I分别与环己胺、二乙胺、α-苯乙胺进行胺解,得到相应的4-乙酰基酰胺衍生物Ⅱ_(a-c),产率85%~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基戊酰 四氢噻唑 硫酮 酰胺 酰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碳纳米管对尼龙1010与乙烯-醋酸乙烯酯橡胶酯-酰胺交换反应的影响
11
作者 卢先博 陈延安 +4 位作者 程文超 杨波 袁绍彦 罗忠富 张勇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27,共5页
研究了羧基碳纳米管(CNT—C00H)对尼龙1010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酯-酰胺交换反应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羧基碳纳米管对反应程度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 研究了羧基碳纳米管(CNT—C00H)对尼龙1010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酯-酰胺交换反应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氢谱(1HNMR),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羧基碳纳米管对反应程度的影响以及作用机理。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CNT—COOH的加入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NT—C00H对酯一酰胺交换反应有催化作用,将CNT—COOH的质量分数从0%提高到3%,反应程度从0.052提高到0.083。CNT—COOH主要分布在尼龙相和界面上,CNT—COOH的加入提高了尼龙的结晶温度,起到了成核剂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010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羧基碳纳米管 酯-酰胺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酶催化作用下酰胺化反应的立体规则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波 泉多惠子 张书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1332-1337,共6页
提出了在 Lipasefrom Candida Antrarctica( CAL)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 ,含有手性中心 C原子的胺类化合物酰胺化的异构选择性规则 .与氨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立体结构对酰胺化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 型胺类化合物呈 R-型优先选择 , 型胺类化合物... 提出了在 Lipasefrom Candida Antrarctica( CAL)脂肪酶的催化作用下 ,含有手性中心 C原子的胺类化合物酰胺化的异构选择性规则 .与氨基相连的碳原子的立体结构对酰胺化反应有很大的影响 . 型胺类化合物呈 R-型优先选择 , 型胺类化合物呈 S-型优先选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酯 CAL酶 胺类化合物 手性中心碳原子 酰胺反应 异构选择 立体规则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化反应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被引量:1
13
作者 雪冰峰 张袁铖 +6 位作者 徐晓慧 阙永婵 崔喆 张晓朦 刘民英 赵蔚 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C、DDMD与PET的投料摩尔比为1.1:1、PET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得到产物的相对黏度为1.37、转化率为82.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熔点为234°C、结晶温度为201°C,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57°C。拉伸强度为37.0 MPa、断裂伸长率为9.32%、弯曲强度为49.2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5 kJ/m^(2)。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显示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91°C。尽管共聚物的综合性能较差,但仍可以作为基体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使用,同时,该聚合方法对PET的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碳二元胺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回收再利用 酰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齿含氧配体修饰Co_(2)(CO)_(8)催化环氧丙(乙)烷羰化酰胺化反应制备β-羟基酰胺
14
作者 郭琳 时广辉 +1 位作者 陈晓超 刘晔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0,共9页
首次报道了以芳香胺为氨源,通过双齿含氧配体L2修饰Co_(2)(CO)_(8)催化环氧化合物的羰化酰胺化反应,一步合成β-羟基酰胺化合物的方法.在温和的条件下(60℃、CO 3.0 MPa、6 h),以L2修饰的Co_(2)(CO)_(8)作为催化剂,能够实现环氧丙烷和... 首次报道了以芳香胺为氨源,通过双齿含氧配体L2修饰Co_(2)(CO)_(8)催化环氧化合物的羰化酰胺化反应,一步合成β-羟基酰胺化合物的方法.在温和的条件下(60℃、CO 3.0 MPa、6 h),以L2修饰的Co_(2)(CO)_(8)作为催化剂,能够实现环氧丙烷和苯胺的羰化酰胺化反应,得到收率为64%的3-羟基-N-苯基丁酰胺目标产物;该催化剂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一定的底物普适性.其中,双齿含氧配体L2通过双氧水氧化双齿膦配体Xantphos(9,9-二甲基-4,5-双二苯基膦-氧杂蒽)制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烷 环氧乙烷 羰化酰胺反应 Co_(2)(CO)_(8) β-羟基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胰岛素的酰胺化反应及其六酰胺产物的分离及鉴定
15
作者 朱应麒 S.C.Joseph Fu C.Y.Lai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1年第1期1-7,共7页
牛胰岛素用1%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反应后所得六甲酯与饱和氨甲醇溶液反应,在室温下约经144小时可完全酰胺化。反应过程用红外光谱及酰胺含量分析测定。所得酰胺化粗产品经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可以将胰岛素六酰胺化合物从其聚合物中分离... 牛胰岛素用1%三氟化硼甲醇溶液反应后所得六甲酯与饱和氨甲醇溶液反应,在室温下约经144小时可完全酰胺化。反应过程用红外光谱及酰胺含量分析测定。所得酰胺化粗产品经Sephadex G-75凝胶层析可以将胰岛素六酰胺化合物从其聚合物中分离提纯。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圆二色散光谱测定表明:牛胰岛素的六酰胺化合物的构象与胰岛素有很大不同,其生物活性也丧失殆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胰岛素 酰胺反应 酰胺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反应对PET/PA6共混体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新颖 谢建军 敬波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9-22,共4页
研究了PET与PA6在熔融共混时的酯 -酰胺交换反应。采用DSC、SEM、FTIR等测试手段探讨了酯 -酰胺交换反应对组分熔点、结晶度及共混物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 :酯 -酰胺交换反应产生的嵌段共聚物会使组分熔点降低 ,且反应程度越深熔点降低... 研究了PET与PA6在熔融共混时的酯 -酰胺交换反应。采用DSC、SEM、FTIR等测试手段探讨了酯 -酰胺交换反应对组分熔点、结晶度及共混物形态的影响。结果发现 :酯 -酰胺交换反应产生的嵌段共聚物会使组分熔点降低 ,且反应程度越深熔点降低越多 ;组分的结晶度也随酯 -酰胺交换反应程度的加深而降低 ;产生的嵌段共聚物可增加组分间的相容性 ,提高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酰胺6 共混体系 酯-酰胺交换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Insights into the Atom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Polyperyleneimide:On the Origin of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17
作者 Yi-Qing Wang Zhi Lin +1 位作者 Ming-Tao Li Shao-Hua Shen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8-36,共9页
Polymeric perylene diimide(PDI)has been evidenced as a good candidate for photo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yet the origin of the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remains unclear and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Her... Polymeric perylene diimide(PDI)has been evidenced as a good candidate for photocatalytic water oxidation,yet the origin of the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remains unclear and needs further exploration.Herein,with crystal and atomic structures of the self-assembled PDI revealed from the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is theoretically illustrated by the first-principles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suggesting the suitable band structure and the direct electronic transition for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over PDI.It is confirmed that the carbonyl O atoms on the conjugation structure serve as the active sites for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by the crystal orbital Hamiltonian group analysis.The calculations of reaction free energy changes indicate that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should follow the reaction pathway of H_(2)O→^(*)OH→^(*)O→^(*)OOH→^(*)O_(2)with an overpotential of 0.81 V.Through an in-depth theoretical computational analysis in the atom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the origin of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activity for PDI is well illustrated,which would help the rational design and modification of polymeric photocatalysts for efficient oxygen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tocatalytic oxygen evolution Polymeric perylene diimide Atomic structure Electronic structure Reaction pathw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化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受阻胺 被引量:3
18
作者 孙爱兵 赵芳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1-73,共3页
提出了一种针对光稳定剂受阻胺944(HS-944)新的检测方法。通过HS-944与具有紫外吸收的对硝基苯甲酰氯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发生酰胺化反应,分别对上层清夜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实现定量分析,对反应后的沉淀物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提出了一种针对光稳定剂受阻胺944(HS-944)新的检测方法。通过HS-944与具有紫外吸收的对硝基苯甲酰氯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发生酰胺化反应,分别对上层清夜进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试实现定量分析,对反应后的沉淀物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实现光稳定剂HS-944的定性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波长为25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稳定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酰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接枝改性单羧基棉织物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7
19
作者 许云辉 刘新 张英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4-19,24,共7页
采用HNO3/H3PO4-NaNO2氧化体系选择性氧化棉织物得到单羧基纤维素,然后与壳聚糖溶液发生酰胺交联反应,制备出壳聚糖接枝改性的单羧基棉织物。通过研究HNO3/H3PO4-NaNO2氧化时间对单羧基棉织物羧基含量、断裂强力及壳聚糖接枝后棉织物增... 采用HNO3/H3PO4-NaNO2氧化体系选择性氧化棉织物得到单羧基纤维素,然后与壳聚糖溶液发生酰胺交联反应,制备出壳聚糖接枝改性的单羧基棉织物。通过研究HNO3/H3PO4-NaNO2氧化时间对单羧基棉织物羧基含量、断裂强力及壳聚糖接枝后棉织物增重率的影响,得出氧化时间在45 min时壳聚糖接枝棉织物的最大增重率为5.52%。固相CP/MAS13C NMR、FT-IR、SEM和XRD等测试方法分析表明,HNO3/H3PO4-NaNO2体系将棉纤维葡萄糖单元中C6位伯羟基选择性氧化成羧基,壳聚糖分子中的氨基与氧化棉织物上的活性羧基反应形成C—N酰胺化学键,壳聚糖在织物表面共价交联成膜。壳聚糖接枝反应后,单羧基棉织物的结晶度从65.37%下降到60.86%,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断裂强力、白度及毛细效应有所减小,但折皱回复角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羧基纤维素 壳聚糖 棉织物 C6位选择性氧化 酰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巯基絮凝剂PAM-GSH的合成及除Mn(Ⅱ)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鹏 王雨露 +1 位作者 丁文杰 赵文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932-1941,I0002,共11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主链骨架,谷胱甘肽(GSH)为接枝单体,依据Mannich反应机理,在甲醛参与下缩合,将GSH接枝到PAM上,合成具有多种配位基团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谷胱甘肽(PAM-GSH)。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和...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主链骨架,谷胱甘肽(GSH)为接枝单体,依据Mannich反应机理,在甲醛参与下缩合,将GSH接枝到PAM上,合成具有多种配位基团的絮凝剂聚丙烯酰胺-谷胱甘肽(PAM-GSH)。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SEM-EDS)和差热热重(TG-DSC)表征结果表明:PAM-GSH是一种巯基官能团化的PAM,形貌褶皱多孔隙,呈网状结构,增强了其吸附和网捕卷扫能力,并且在26~200℃范围,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混凝实验研究表明:当PAM-GSH投加量为84.48 mg/L、Mn(Ⅱ)浓度为10.0 mg/L、初始浊度为10.40NTU、初始pH为9.0时,对水样中的Mn(Ⅱ)去除效果最优;K(Ⅰ)、Al(Ⅲ)两种阳离子的存在对Mn(Ⅱ)的去除有抑制作用。Zeta电位分析表明:PAM-GSH絮凝机制主要是螯合作用、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废水 混凝 酰胺反应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