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及其在DNA损伤修复调控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梁嘉豪 史远刚 康晓龙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99-1510,共12页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精细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在生命的许多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修饰不仅调控了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而且在DNA损伤修复这一核心生物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DNA损伤修复...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精细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机制,在生命的许多层面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这种修饰不仅调控了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染色质的三维空间结构,而且在DNA损伤修复这一核心生物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DNA损伤修复过程是细胞用来清除DNA分子内的有害错误或损伤的复杂生物学反应,它确保了基因组的完整性和功能性。该修复过程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的途径,如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 DR)、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以及DNA双链断裂修复(double strand break repair, DSBR)等。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strand breaks, DSBs)是最为常见且对基因组稳定性影响最大的一种损伤。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组蛋白乙酰化可以通过影响与DNA损伤修复相关的酶的募集和活性来参与多种修复途径,从而从表观遗传水平动态维护基因组稳定。为了更好地理解组蛋白乙酰化在DNA损伤修复中的作用,作者对DNA损伤类型进行了分类,并整理了与之有关的组蛋白乙酰化位点,其中重点关注了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位点在DNA损伤修复中所起到的调控作用,为相关细胞表型调控与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 酰化修饰 去乙酰化修饰 DNA损伤修复 表观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酰化修饰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王鹏飞 胡凤丽 谷国强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5-652,共8页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酰化修饰(lactylation,Kla)作为新发现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全球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酰化修饰(lactylation,Kla)作为新发现的一种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逐渐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Kla通过直接影响基因转录、调控信号转导和代谢过程等,对IHD的病理生理过程及细胞分子功能的调节产生深远影响。Kla广泛存在于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中,与调节各种病理过程中的蛋白质功能相关,通过调节相关酶的活性及信号通路的传导,影响心肌细胞包括能量代谢、炎症反应、血管生成、脂质代谢失调、凋亡、纤维化及修复等在内的过程。尽管目前关于Kla在IHD中的具体机制和靶点研究仍有限,但其在疾病治疗中的潜在价值不容忽视。本文通过综述Kla在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力衰竭及心肌肥大等IHD关键病理环节中的作用机制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并探讨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与应用前景,为寻找有效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和方向,有望为IHD的防治开辟新的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化修饰 缺血性心脏病 表观遗传学 翻译后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化修饰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3
作者 梁楠 敖倩 孙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7,共8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各个类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胞周期进程及侵袭能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中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乙酰化修饰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调控各个类型甲状腺癌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细胞周期进程及侵袭能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在甲状腺癌治疗中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调研近年来相关文献,系统回顾了乙酰化修饰在参与甲状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调控机制,进一步探讨HDAC抑制剂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为甲状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和提出可行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酰化修饰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在鸡精液冷冻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宗云鹤 杨宇泽 +2 位作者 孙研研 陈继兰 李云雷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071-3079,共9页
我国地方鸡种140个,遗传变异丰富,开展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我国鸡种业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精液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是实现畜禽遗传资源长期保存与高效利用的最实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家畜尤其牛的精液冷冻技术较为成熟... 我国地方鸡种140个,遗传变异丰富,开展鸡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对于促进我国鸡种业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精液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是实现畜禽遗传资源长期保存与高效利用的最实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家畜尤其牛的精液冷冻技术较为成熟,但鸡精子头小尾长、抗冻性差,冷冻-复融精子受精率低、受精持续能力差,制约着精液冷冻技术在鸡保种和育种中的应用。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细胞响应内外界环境刺激的重要调控途径。在成熟精子中,由于转录和翻译活动基本停滞,蛋白质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可能在鸡精液冷冻保护过程中发挥作用,这些修饰可参与维持精子结构完整性、线粒体功能稳定性以及DNA结构完整性,然而其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综述以期为开展赖氨酸乙酰化修饰在鸡精液冷冻保存中的作用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建立鸡精液冷冻保存新方法,为鸡遗传资源的高效保存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精液 精子 赖氨酸乙酰化修饰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调节蛋白质酰化修饰改善心血管疾病
5
作者 李凤仪 黄文华 张靓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3-1467,共15页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发病机制复杂,蛋白质酰化修饰动态失衡与CVD发生发展存在显著关联。运动过程中的代谢变化能够调节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特定位点的酰化修饰水平,进而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稳定性、...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的发病机制复杂,蛋白质酰化修饰动态失衡与CVD发生发展存在显著关联。运动过程中的代谢变化能够调节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特定位点的酰化修饰水平,进而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稳定性、活性、定位和相互作用等机制参与调控氧化应激、炎症、线粒体功能和代谢,提供心血管保护和驱动全身适应,具有减轻心血管损伤和逆转心血管重构的潜力。本综述介绍了蛋白质酰化修饰对CVD的作用、运动介导蛋白质酰化修饰对CVD的影响,并根据现有研究,从酰化修饰供体、酰基转移酶和去酰化酶的角度分析运动调节蛋白质酰化修饰改善CVD的可能机制。破解运动调节心血管蛋白质酰化修饰的规律,探究运动改善CVD的关键线索,不仅丰富了运动促进心血管健康的理论依据,对开发新的CVD防治靶点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蛋白质酰化修饰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豆皮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及其对油脂氧化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连文绮 冯雅蓉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1-57,共7页
以黑豆皮多糖为原料,采用乙酸酐法制备乙酰化黑豆皮多糖。以取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乙酰化黑豆皮多糖的制备条件,并探讨其对动植物油自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酰化黑豆皮多糖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液料比21... 以黑豆皮多糖为原料,采用乙酸酐法制备乙酰化黑豆皮多糖。以取代度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乙酰化黑豆皮多糖的制备条件,并探讨其对动植物油自氧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乙酰化黑豆皮多糖的最佳制备条件为液料比21∶1(mL/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2.9 h,所得产物的乙酰基取代度达到0.506 3。制得的多糖具有三螺旋构象,其傅里叶红外光谱中存在多糖特征吸收峰,证实乙酰化黑豆皮多糖修饰成功。与未经乙酰化修饰的黑豆皮多糖相比,乙酰化黑豆皮多糖与脂肪的结合能力更强,并可明显抑制动植物油的自氧化反应,且随着多糖添加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表明经乙酰化修饰的黑豆皮多糖对油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豆皮 多糖 酰化修饰 取代度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酰化修饰中的Writers,Erasers与Readers
7
作者 李盈彦 陈丽艳 金艳花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25-932,共8页
乳酰化是一种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能够通过修饰赖氨酸残基调控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在肿瘤、免疫调节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乳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尚不明晰,尤其是催化该修饰的“写入者”(Writers)、“擦除者”(Erasers)和“读取... 乳酰化是一种新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能够通过修饰赖氨酸残基调控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在肿瘤、免疫调节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乳酰化修饰的调控机制尚不明晰,尤其是催化该修饰的“写入者”(Writers)、“擦除者”(Erasers)和“读取者”(Readers)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基于近年研究进展,系统梳理了乳酰化修饰的三类核心调控因子,概述了其结构特征、作用机制及下游功能影响,并结合具体疾病模型,解析其在肿瘤发生、免疫逃逸、代谢调控等过程中的潜在机制。通过总结乳酰化修饰的动态调控网络与典型靶蛋白质,本文旨在为深入理解乳酰化的生物学意义提供理论支持,并为靶向乳酰化的疾病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 酰化修饰 乳酰基转移酶 脱乳酰酶 酰化阅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酰化修饰对马氏珠母贝植核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海鹰 陈洁 张美珍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阐明珍珠贝植核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氏珠母贝注射琥珀酸钠模拟提高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检测马氏珠母贝... 【目的】研究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在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植核后免疫应答中的作用,为阐明珍珠贝植核反应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氏珠母贝注射琥珀酸钠模拟提高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检测马氏珠母贝植核后鳃组织总蛋白琥珀酰化程度、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抗氧化相关酶酶活以及珍珠贝的存活率和留核率。【结果与结论】注射琥珀酸钠后,鳃组织琥珀酰化修饰水平在12 h和72 h显著上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胁迫应激相关基因的时序表达,胁迫应激相关因子SOD和Caspase2在6 h表达量显著上调,NF-κB和IRAK1在48 h表达量显著上调,TRAF3和IκK的表达量在96 h显著上调(P <0.05),表明琥珀酰化修饰水平提高后受体贝机体细胞免疫增强;抗氧化相关酶、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活性都在96 h出现显著上调(P <0.05),表明受体贝体液免疫增强。与对照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植核]和植核组相比,实验组(琥珀酸钠+植核)中珍珠贝的存活率在7 d和45 d存在显著差异,在60 d留核率显著上升(P <0.05)。结果说明,琥珀酰化修饰参与了马氏珠母贝的植核免疫反应,注射琥珀酸钠可以提高受体贝的免疫活力,并提高其在植核后的存活率和留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植核免疫 琥珀酰化修饰 琥珀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琥珀酰化修饰对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李晓旭 王猛 +3 位作者 李晶晶 马小霞 梁文裕 王玲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725,共8页
通过定点突变和生物学分析,研究了赖氨酸琥珀酰化对GAP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菜GAPDH基因全长为1014 bp,由33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K264位点在藻类中高度保守。将K264位点的氨基酸K(AAA)突变为R(AGA),野生型和突变型GAPDH在大肠杆菌中... 通过定点突变和生物学分析,研究了赖氨酸琥珀酰化对GAPDH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菜GAPDH基因全长为1014 bp,由338个氨基酸组成,其中K264位点在藻类中高度保守。将K264位点的氨基酸K(AAA)突变为R(AGA),野生型和突变型GAPDH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获得一个36.61 ku的外源蛋白。纯化后蛋白活性测定发现,发生琥珀酰化修饰比未发生琥珀酰化修饰的GAPDH(K264)活性显著降低,表明琥珀酰化修饰参与发菜GAPDH活性的调节。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发菜GAPDH的分子信息和生物学功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菜 干旱胁迫 GAPDH 琥珀酰化修饰 定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牙周炎发生发展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艺 刘阳 +1 位作者 李红艳 徐晓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7-1464,共8页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微环境稳态对于牙周健康至关重要。表观遗传学探讨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如何在DNA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常见的表观遗传...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牙周微环境稳态对于牙周健康至关重要。表观遗传学探讨环境等非遗传因素如何在DNA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调控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组蛋白乙酰化修饰是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之一,主要受组蛋白乙酰化酶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的调节,调节失衡可引起基因调控紊乱,导致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癌症等疾病。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牙周炎发生发展有明确的相关性。现分别从发生牙周炎时牙龈上皮细胞、免疫细胞和牙周膜干细胞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的变化,阐明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在牙周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牙周炎的表观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基因转录 牙周炎 表观遗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调控蛋白质功能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管翔雨 杨晓柯 +4 位作者 李树稳 张新 赵小天 仇华吉 李永锋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552,共7页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需要经过基因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及转运等多个复杂过程后才具有生理功能。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形式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羟基化、泛素化及脂质化等[1],...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基因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需要经过基因转录、转录后加工、翻译、翻译后加工及转运等多个复杂过程后才具有生理功能。蛋白质翻译后加工修饰形式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甲基化、羟基化、泛素化及脂质化等[1],其中脂质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后加工修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后加工 转录后加工 蛋白质功能 蛋白质需要 基因转录 棕榈酰化修饰 泛素化 羟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生长抑制蛋白ING5乙酰化修饰在杆状病毒侵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12
作者 莫宇倩 顾超广 +3 位作者 胡淼 吴剑楠 苗蒙 于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32-241,共10页
生长抑制蛋白5(inhibitor of growth protein 5,ING5)是生长抑制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侵染家蚕卵巢细胞BmN前后的蛋白质... 生长抑制蛋白5(inhibitor of growth protein 5,ING5)是生长抑制蛋白家族的成员之一,参与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和凋亡等多种生命活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侵染家蚕卵巢细胞BmN前后的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差异组学分析结果显示,BmN细胞中的ING5蛋白有3个赖氨酸残基位点(K136、K137和K154)的乙酰化修饰水平在BmNPV感染后显著下调。为了探究ING5乙酰化修饰对其功能的影响以及在BmNPV侵染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机制,首先克隆了家蚕ING5基因,并将BmNPV感染后乙酰化修饰水平显著下调的赖氨酸(K)定点突变为谷氨酰胺(Q)以模拟乙酰化修饰,突变为精氨酸(R)以模拟去乙酰化修饰。然后构建瞬时表达载体并转染BmN细胞,结果显示ING5蛋白过表达具有显著抑制细胞活力的作用,而ING5乙酰化修饰则可以显著提高细胞活力。进一步研究发现,过表达ING5蛋白具有显著促细胞凋亡作用,而ING5乙酰化修饰则显著抑制细胞凋亡。酵母双杂交试验结果显示,野生型ING5与凋亡相关蛋白P53可以互作,但ING5的乙酰化修饰影响了该互作关系;同时还发现ING5的乙酰化可显著降低P53蛋白稳定性。上述结果表明,家蚕ING5可能通过P53依赖的方式参与细胞凋亡调控,但K136、K137和K154位点的乙酰化修饰改变了ING5与P53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细胞凋亡。研究结果将为深入解析家蚕ING5家族蛋白调控BmNPV侵染的作用机制提供试验依据,同时也可为家蚕的抗病毒育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生长抑制蛋白5 BMNPV 酰化修饰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化修饰在植物病原物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立超 李欢 +2 位作者 盛若成 李敏 陈凤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2,共12页
赖氨酸乙酰化修饰作为生物体内一种保守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大量的医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指出,乙酰化修饰在动物疾病和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进展,就乙酰化修饰参与植物病原物的... 赖氨酸乙酰化修饰作为生物体内一种保守的蛋白翻译后修饰,参与多种生物学过程。大量的医学和植物病理学研究指出,乙酰化修饰在动物疾病和植物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根据前人的研究进展,就乙酰化修饰参与植物病原物的致病过程,主要包括乙酰化修饰在调控病原物的生长发育和致病力,寄主植物的抗性以及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之间的互作等三方面内容阐述乙酰化修饰在植物病原物中的作用,旨在了解乙酰化修饰在病原物致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病原物的防控提供新思路和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原物 酰化修饰 致病过程 防御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怡 马海东 +4 位作者 原夏萌 莫莎 程佳 朱振东 曾文先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是通过酰化反应将琥珀酰基添加到蛋白质赖氨酸残基上。琥珀酰化修饰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调节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等生命活动。文章综述了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的位点分布、供体来源、琥珀酰基转移酶以及去琥... 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是通过酰化反应将琥珀酰基添加到蛋白质赖氨酸残基上。琥珀酰化修饰会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进而调节信号传导和细胞代谢等生命活动。文章综述了蛋白质琥珀酰化修饰的位点分布、供体来源、琥珀酰基转移酶以及去琥珀酰化酶多个基本特征,并讨论了琥珀酰化修饰在能量代谢、细胞增殖、雄性生殖和自噬等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目的在于为进一步发现更多琥珀酰化修饰相关的酶与底物、了解其与琥珀酰化修饰相关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酰化修饰 转录 增殖 能量代谢 免疫 自噬 雄性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NA乙酰化修饰调控干细胞命运新机制
15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25,共1页
2024年1月12日,浙江大学祝赛勇研究员与刘建钊教授团队合作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N-acetyltransferase NAT10 controls cell fates via connecting mRNA cytidine acetylation to chromatin signal... 2024年1月12日,浙江大学祝赛勇研究员与刘建钊教授团队合作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论文“N-acetyltransferase NAT10 controls cell fates via connecting mRNA cytidine acetylation to chromatin signaling”(DOI:10.1126/sciadv.adh9871),报道了N-乙酰转移酶10(NAT10)所催化的信使RNA ac4C表观转录调控修饰对干细胞命运的重要调控功能,并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发现了NAT10-ac4C-ANP32B介导表观转录与表观遗传间的重要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化修饰 干细胞 信使RNA 表观遗传 团队合作 调控功能 整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基转移酶10通过催化赖氨酸残基和胞嘧啶碱基的乙酰化修饰在多种生物学过程和疾病中发挥作用
16
作者 周锐 隋亚奇 赵文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N-乙酰基转移酶10(N-acetyltransferase 10,NAT10)是一种具有乙酰基转移酶活性的核仁蛋白质,可催化蛋白质赖氨酸残基和RNA胞嘧啶碱基的乙酰化修饰。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这些乙酰化修饰在端粒酶活性调节、细胞基本且核心功能的调节、细... N-乙酰基转移酶10(N-acetyltransferase 10,NAT10)是一种具有乙酰基转移酶活性的核仁蛋白质,可催化蛋白质赖氨酸残基和RNA胞嘧啶碱基的乙酰化修饰。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这些乙酰化修饰在端粒酶活性调节、细胞基本且核心功能的调节、细胞胁迫响应、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核糖体RNA的生物学合成、mRNA稳定性及翻译效率的调节等多种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与人类癌症、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症(Hutchinson-Gilford premature aging syndrome,HGP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关于NAT10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NAT10完整的结构以及这些结构对其功能的影响仍未知,由NAT10调控的细胞基本功能也尚不清楚,并且NAT10对人类癌症和HGPS发展的具体影响机制也待阐明。本文从NAT10的结构、酶活性、生物学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的局限性,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NAT10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基转移酶10 酰化修饰 rRNA生物学合成 mRNA稳定性及翻译效率调节 Hutchinson-Gilford早衰综合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中巴豆酰化修饰的测定及与肿瘤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利杰 洪西 +2 位作者 黄先玉 罗静 俞建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8-79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巴豆酰化修饰是否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与前列腺癌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含有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芯片7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各样本中巴豆酰... 目的·初步探讨巴豆酰化修饰是否可以作为前列腺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与前列腺癌分期和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含有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织芯片73例,正常前列腺组织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各样本中巴豆酰化修饰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H-Score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巴豆酰化修饰水平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较低,与正常前列腺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不同临床分期、分级的前列腺癌组间比较,巴豆酰化修饰和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4乙酰化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分期、分级无相关性(P>0.05);巴豆酰化修饰与前列腺癌的分期无相关性(P=0.887),与前列腺癌分级呈正相关(r=0.493,P=0.000)。结论·相比较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巴豆酰化修饰可以作为一种更好的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巴豆酰化修饰 组蛋白H4乙酰化修饰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琥珀酰化修饰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敏 梁琪 +1 位作者 杨继涛 张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200-204,共5页
以琥珀酸酐为酰化试剂,牦牛乳酪蛋白为原料,对其进行了酰化修饰。系统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酰化程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修饰工艺,研究了酪蛋白乳化性变化。结果显示,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琥珀酰化修饰最佳条件为琥珀酸酐与酪蛋白配比0.6... 以琥珀酸酐为酰化试剂,牦牛乳酪蛋白为原料,对其进行了酰化修饰。系统研究了多种因素对酰化程度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修饰工艺,研究了酪蛋白乳化性变化。结果显示,牦牛乳酪蛋白胶束琥珀酰化修饰最佳条件为琥珀酸酐与酪蛋白配比0.6∶1(g/g),温度42℃,反应时间49min,pH8.8,酰化程度为86.01%。修饰后,牦牛乳酪蛋白的乳化稳定性和乳化活性分别提高了161.64%和98.54%。酪蛋白酰胺化修饰反应条件温和,易调节,修饰程度高,修饰酪蛋白的乳化性显著改善。该研究可为牛乳酪蛋白的酰化改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 酪蛋白 琥珀酸酐 琥珀酰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调控RAR-β2表达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9
作者 伍娇娇 冯定庆 +3 位作者 田园 徐汉杰 李兵 凌斌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0-304,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RAR-β2表达及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RAR-β2表达及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Ⅲ和宫颈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AcH3、RAR—B:和Involucrin的表达;分析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与RAR-β2表达及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AcH3、RAR-β2和Involucrin的表达逐渐降低,甚至缺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蛋白乙酰化水平与RAR-β2表达呈正相关(r=0.797,P〈0.05),AcH3和RAR-β2的表达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负相关[r=-0.5479(Ach3),r=-0.585(RAR-β2),P〈0.05]。结论: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与RAR-β2表达调控有关,并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乙酰化修饰 RAR-β2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鳞状细胞癌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菇多糖的乙酰化修饰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兵 王华丽 +1 位作者 林晓颖 陈义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0-55,共6页
以猴头菇为原料,采用传统水提法提取猴头菇多糖,并制备乙酰化猴头菇多糖。以乙酰基取代度为实验指标,研究料液比(即多糖与乙酸酐的比例(g/m L))、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HEP乙酰化修饰取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 以猴头菇为原料,采用传统水提法提取猴头菇多糖,并制备乙酰化猴头菇多糖。以乙酰基取代度为实验指标,研究料液比(即多糖与乙酸酐的比例(g/m L))、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HEP乙酰化修饰取代度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实验设计对乙酰化实验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比较修饰前后HEP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HEP乙酰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1∶34 g/m L,反应时间3 h,反应温度30℃,在此条件下测得猴头菇多糖乙酰化的取代度为0.609,与修饰前的HEP相比,A-HEP的抗氧化性均有显著提高。乙酰化修饰是一种能够有效提高猴头菇多糖抗氧化活性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菇多糖 酰化修饰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