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平紫芝β-葡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林标声 王金平 +3 位作者 王武昌 陈彤 林炜明 沈绍新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85-195,共11页
以武平紫芝的活性单糖β-葡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关联研究探讨灵芝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将18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组(水空白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空白组)、模型组(水模型组、... 以武平紫芝的活性单糖β-葡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的关联研究探讨灵芝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将18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空白组(水空白组、羧甲基纤维素钠空白组)、模型组(水模型组、羧甲基纤维素钠模型组)、实验组(200 mg/kg紫芝β-葡聚糖)和阳性对照组(300 mg/kg联苯双酯)。连续灌胃处理一周后,检测各组的血清、肝组织的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切片,并分析小鼠肠道菌群的及代谢产物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灌胃200 mg/kg紫芝β-葡聚糖可改善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功能,与模型组小鼠相比,紫芝β-葡聚糖实验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丙二醛、乙醇脱氢酶水平显著降低(P<0.05),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显著增高(P<0.05)。小鼠肝脏病理学分析证实,紫芝β-葡聚糖可显著改善肝细胞、肝小叶病变,对肝脏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紫芝β-葡聚糖改善了小鼠的肠道菌群及物质代谢,具体表现为,与模型组相比,紫芝β-葡聚糖实验组Firmicutes/Bacteroidota比值升高,Firmicutes的GCA-900066575、Roseburia等有益菌群相对丰度明显升高,Bacteroidota的Bacteroides使得胆固醇、DHA乙酯、油酸甲酯等脂类及类脂分子及Firmicutes的Lactobacillus使得丙酸等物质代谢的改变从而改善了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因此,灵芝多糖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组成调节氨基酸代谢、脂类及类脂分子代谢和丙酸代谢,从而发挥保肝护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平紫芝 Β-葡聚糖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肠道菌群 肠道代谢物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阮天音 王四园 +4 位作者 李旭涛 张昊 彭渊 刘成海 陶艳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15,共12页
目的 分析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特点。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成酒精饲料组10只和对照组8只。酒精饲料组喂养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先以10~57.3 mL/L递增量的95%酒精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再以57.3 mL... 目的 分析Lieber-DeCarli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的转录组学特点。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18只,随机分成酒精饲料组10只和对照组8只。酒精饲料组喂养Lieber-DeCarli酒精饲料,先以10~57.3 mL/L递增量的95%酒精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再以57.3 mL/L 95%酒精饲料喂养2周,共3周;对照组同时喂养对照饲料。处死小鼠留取血清和肝组织,试剂盒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含量;ELISA法测定小鼠肝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并用qRT-PCR验证IL-6、TNF-α、TGF-β1基因表达。苏木素-伊红(HE)、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使用F4/80抗体检测巨噬细胞的表达变化。RNA-seq分析两组肝组织差异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分析,再以qRT-PCR验证差异基因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酒精饲料组小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1);血清ALT、AST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TC、TG、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GSH、T-SOD含量显著下降(P<0.05);组织中炎症因子IL-6,TNF-α与TGF-β1水平上升,以qRT-PCR验证结果相一致(P<0.05)。肝小叶结构破坏,呈现大泡脂肪变性、微泡性脂肪变性及气球样变性;肝组织中脂滴显著增多,巨噬细胞表达增加。以|log2FC|>1且q<0.05为筛选条件,获得2063个差异基因,其中1236个基因上调,827个基因下调。主要在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通路富集(P<0.05)。qRT-PCR验证其中显著上调(Mmp12、Gstm3、Cyp2a22等)与下调(Serpina1e、Acmsd、Mup3d等)的差异基因各10个,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酒精性肝损伤主要病理机制涉及细胞色素P450对外源性物质的代谢、细胞因子与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谷胱甘肽代谢、视黄醇代谢等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损伤 Lieber-DeCarli模型 基因表达 转录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复方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姝琪 李志恒 +2 位作者 李华爽 柳志诚 刘永刚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9-147,共9页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饮酒人数逐年升高,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疾病患者数逐年增长且趋于年轻化,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发展造成威胁。肝脏作为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具有生物转化的作用,承担着维持生命的... 近年来,人们的饮食结构与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产生变化,饮酒人数逐年升高,导致酒精性肝损伤疾病患者数逐年增长且趋于年轻化,对人类的健康及社会发展造成威胁。肝脏作为人体的主要代谢器官,具有生物转化的作用,承担着维持生命的重要功能。因此,亟需从天然产物中寻找适合开发利用的药物来针对性治疗酒精性肝损伤,从而减轻此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本文通过梳理近年来相关文献,从中药提取物、中药活性成分、中药复方3个方面对中药防治酒精性肝损伤的报道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相关临床应用及药物研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提取物 中药活性成分 中药复方 酒精性肝损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蛋白肽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活性肽筛选
4
作者 章秀莉 陈雅婧 +8 位作者 郑志鸿 曹文红 秦小明 林海生 陈忠琴 郑惠娜 朱国萍 夏小雨 高加龙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8-207,共10页
为了探讨牡蛎蛋白肽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保护作用并筛选出具有解酒护肝潜能的活性肽,提取牡蛎蛋白并制备牡蛎蛋白肽,对其进行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急性ALD小鼠为模型,检测小鼠... 为了探讨牡蛎蛋白肽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的保护作用并筛选出具有解酒护肝潜能的活性肽,提取牡蛎蛋白并制备牡蛎蛋白肽,对其进行水解度、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急性ALD小鼠为模型,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肝脏病理学检查,以评价各组样品对急性ALD的改善作用,进一步对具有显著抗肝损伤活性的组分进行质谱鉴定与筛选。结果显示,相较于模型组,样品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活性、肝脏中MDA和TG含量显著下降,而肝脏中ADH、ALDH、SOD和GSH活力则明显提高,肝脏的病理状态也得到显著改善,其中A-2 h组和N-4 h组效果最佳。进一步通过质谱鉴定发现A-2 h组含有1536条肽段,N-4 h组含有1782条肽段,对其进行活性预测、筛选后得到10条活性较高的牡蛎肽。分子对接结果显示,FAPPR、RFFYR、FPGQR与ADH具有强烈的结合能力,具备一定解酒护肝活性潜能。通过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其ADH激活活性,结果显示,这3条肽段均表现出一定的ADH激活活性。综上,本研究筛选得到3条具有解酒护肝活性潜能的活性肽,为开发牡蛎ALD治疗药物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活性肽 乙醇脱氢酶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与植物乳植杆菌Ali.Plateau.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
5
作者 金国策 郑泽江 +7 位作者 吴机伶 孙莲 左一帆 李啸 谈亚丽 黄蓉 贺海波 邹坤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为了探究葛根(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li.Plateau.Lp.Ⅷ(AP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 【目的】为了探究葛根(Pueraria thomsonii Benth)与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Ali.Plateau.Lp.Ⅷ(APLp.Ⅷ)联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将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用,对比两者联用和单独使用对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效果。【结果】联用组可显著延长小鼠的攀附时间、爬杆时间与旷场中心活动距离,增强小鼠运动协调性和空间探索能力;联用组小鼠血液中乙醇质量浓度显著降低,乙醛脱氢酶(ALDH)活性显著提高;同时,谷丙转氨酶(AST)活性、谷草转氨酶(ALT)活性、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显著提高;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小鼠肝损伤程度显著改善。【结论】植物乳植杆菌APLp.Ⅷ与葛根联用有协同增效预防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植物乳植杆菌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乙醇代谢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酒糟活性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6
作者 冯晓焕 罗毅皓 +2 位作者 冯声宝 孙万成 李善文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92-100,共9页
为研究不同的青稞酒糟(highland barley distiller’s grains,HBDG)活性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小鼠的影响,该文以HBDG粉为原料提取HBDG多肽和HBDG多酚,通过连续灌胃52°天佑德白酒14 d,诱导C57BL/6 J小... 为研究不同的青稞酒糟(highland barley distiller’s grains,HBDG)活性提取物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小鼠的影响,该文以HBDG粉为原料提取HBDG多肽和HBDG多酚,通过连续灌胃52°天佑德白酒14 d,诱导C57BL/6 J小鼠建立ALI小鼠模型。观察并记录小鼠的翻正消失时长和恢复时长;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形态病理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分析小鼠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基于非靶代谢组学检测肝脏代谢物变化。结果表明,HBDG多肽和HBDG多酚干预显著减少小鼠翻正恢复时长(P<0.05),改善由于长期饮酒导致的炎性细胞浸润和脂肪空泡化现象。与对照组相比,HBDG多肽实验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显著降低(30.83%,44.35%)(P<0.05),肝脏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显著升高(56.23%,49.96%)(P<0.05);此时,HBDG多酚实验组AST和TG水平显著降低(29.08%,33.87%)(P<0.05),肝脏ALDH和SOD水平升高(12.80%,11.21%)。且相比较HBDG多酚组,HBDG多肽处理下ALDH和SOD水平显著升高(38.73%,34.87%),所以HBDG多肽对机体的解酒作用和抗氧化作用高于HBDG多酚,具有显著差异(P<0.05)。肝脏代谢组学分析显示,HBDG多肽可能通过干预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上调前列腺素F2α等肝脏代谢物含量改善小鼠酒精肝损伤;HBDG多酚处理可能通过影响亚油酸代谢途径上调13-OxoODE和8(R)-Hydroperoxylinoleic acid以及影响硫胺素代谢上调硫胺素含量,缓解小鼠酒精肝损伤。综上所述,HBDG多肽和HBDG多酚通过加速酒精代谢、提高抗氧化能力和调节肝脏代谢途径有效改善ALI,且HBDG多肽效果优于HBDG多酚。研究结果可为开发新的解酒护肝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酒糟 多肽 多酚 酒精性肝损伤 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株植物乳植杆菌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研究
7
作者 夏苏宁 乌日娜 +5 位作者 李彤 杨海鑫 安飞宇 薛瑞霞 武俊瑞 迮晓雷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76,114,共17页
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益生菌。为研究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16株植物乳植杆菌,评估其降解乙醇能力以及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筛选出8株酒精代谢速率高、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 植物乳植杆菌是一种具有多种健康益处的益生菌。为研究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从传统发酵食品中分离出16株植物乳植杆菌,评估其降解乙醇能力以及对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的影响,初步筛选出8株酒精代谢速率高、可降低肝脏氧化应激水平的植物乳植杆菌。进一步测定这8株植物乳植杆菌的抗氧化、耐酸、耐胆盐能力,筛选出一株能力优良的植物乳植杆菌FS5-5。建立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研究植物乳植杆菌FS5-5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植杆菌FS5-5具有较高的酒精代谢速率,同时表现出较高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活力,分别达到35.99 U/mL和162.11 U/mL。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中、高剂量FS5-5显著延长小鼠醉酒时间、缩短醒酒时间,并降低血清乙醇浓度(P<0.05)。此外,高剂量FS5-5(1×10^(9) CFU/mL)组可显著减轻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降低肝脏丙二醛浓度、降低甘油三酯浓度、提高谷胱甘肽含量,同时,可降低血清转氨酶、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效缓解肝脏的氧化应激(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和炎症损伤(IL-6、IL-1β、TNF-α水平),降低肝脏中总胆固醇含量。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该菌株能够通过调节肝脏中Nrf2、Cyp2e1、NF-κB、Tlr4基因表达,降低促炎细胞因子,减轻氧化应激和脂质蓄积,从而对酒精性肝损伤产生辅助保护作用。希望研究可为开发对酒精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的保健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8
作者 肖淼 李雨馨 +3 位作者 刘凯会 生庆海 赵文 周良付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370-379,共10页
目的:探究熊果酸对酒精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高剂量组(80 mg/kg),熊果酸中剂量组(40 mg/kg),熊果酸低剂量组(20 mg/kg),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lutam... 目的:探究熊果酸对酒精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ICR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熊果酸高剂量组(80 mg/kg),熊果酸中剂量组(40 mg/kg),熊果酸低剂量组(20 mg/kg),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的活力,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的含量,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的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分析肝脏病理学的变化,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炎症通路蛋白的表达以及肝脏代谢组学,探究熊果酸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组血清中的ALT和AST的活力,TC和TG的水平,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熊果酸组肝脏中的GSH-Px、SOD的活力显著升高(P<0.01或P<0.05),脂质过氧化物MDA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熊果酸组炎症通路中TLR4,MyD88,NF-κB和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肝脏代谢组学结果表明,对照组、模型组和熊果酸组之间19种差异代谢物发生了显著变化,在熊果酸的作用下,19种差异代谢物的水平趋于正常,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亚油酸代谢、乙醚脂质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熊果酸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调节脂质代谢和减轻炎症损伤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发挥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亚油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谷胱甘肽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等代谢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脂质代谢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棘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研究
9
作者 韦琦劼 王靓 +3 位作者 汪小雅 吴文婧 倪梦梅 陈锦瑶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89-96,共8页
该研究旨在探讨沙棘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沙棘油低、中、高剂量组,通过50%(体积分数)无水乙醇诱导建立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沙棘油受试物对大鼠肝脏代谢... 该研究旨在探讨沙棘油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将10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沙棘油低、中、高剂量组,通过50%(体积分数)无水乙醇诱导建立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析比较不同剂量沙棘油受试物对大鼠肝脏代谢酶类、肝脏及血清脂质水平及肝脏脂质蓄积及酒精代谢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大鼠体重及增重、肝脏质量、肝脏指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给予受试物30 d,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组的肝脏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均显著升高,而肝脏甘油三酯、血清总胆固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显著降低,且受试物低、中剂量组的肝脏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高剂量组的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给予受试物50 d,低剂量组丙二醛水平和病理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显著增高,中、高剂量组丙二醛水平明显下降,各剂量组肝脏乙醛脱氢酶及乙醇脱氢酶活力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沙棘油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和调节脂质代谢减少肝细胞损伤,从而表现出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辅助保护作用,但沙棘油对肝脏生化指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呈现复杂的剂量依赖性关系,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沙棘油剂量。该研究为沙棘油在食品、保健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油 抗氧化 大鼠 酒精性肝损伤 脂质蓄积 酒精代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金槐米对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机制
10
作者 左蕾蕾 黄琳 +7 位作者 孙华楠 孟晓 陈大义 王娟 赵佳丽 石帆帆 王瑶 孟润东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384-395,共12页
目的: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药食同源植物金槐米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ESI-QTRAP-MS/MS系统和MWDB数据库进行广泛靶向代谢... 目的:利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药食同源植物金槐米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ESI-QTRAP-MS/MS系统和MWDB数据库进行广泛靶向代谢组鉴定金槐米中的成分,利用TCMSP、PubChem、Siwss Target Prediction、GeneCards、OMIM、DisGeNET、STRING、DAVID等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和分子对接,构建“疾病-通路-靶点-成分-药物”网络图、验证核心靶点。结果:共检测鉴定出金槐米中的12类1550种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401个。筛选出具有潜在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成分139个、交集靶点299个。信号通路富集分析200条。分子对接证明,金槐米中的柳穿鱼黄素、6-甲基木犀草、二羟基二甲氧基黄酮素、5,2'-二羟基-7,8-二甲氧基黄酮等可能与核心靶点为GAPDH、AKT1、IL6、ALB、TNF、CASP3具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金槐米可能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协同发挥保护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槐米 广泛靶向代谢组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酒精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抗酒精性肝损伤活性研究
11
作者 南剑 司冠儒 +4 位作者 程浩然 陈锦鸿 李鹏林 李井雷 杨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6-380,共5页
文章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了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表征其外观形态结构特征;对白酒灌胃雄性昆明鼠进行酒精性肝损伤诱导建模,同时灌胃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分析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 文章通过乙醇注入法制备了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表征其外观形态结构特征;对白酒灌胃雄性昆明鼠进行酒精性肝损伤诱导建模,同时灌胃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分析其对酒精性肝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记录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建立过程中小鼠体质量变化,检测血液和肝脏中各项酒精性肝损伤生理指标,并对小鼠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显著增加了小鼠体内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加快了酒精在小鼠体内的代谢速度,说明藏红花酸纳米脂质体具有一定的抗酒精性肝损伤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红花酸 纳米脂质体 动物试验 酒精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红花治疗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曦烨 韩晓静 +2 位作者 姜明洋 白梅荣 许良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7-906,I0006,共11页
临床上,红花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C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C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鼠以8 mL/k... 临床上,红花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hronic alcoholic liver injury,C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C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鼠以8 mL/kg酒精连续灌胃28天,建立CALI模型;给药组大鼠分别以高(4.290 3 g/kg)、中(1.430 1 g/kg)、低(0.476 7 g/kg)剂量灌胃红花提取物。采用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鉴定与CALI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研究红花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调控机制。利用MATLAB软件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处理组学数据的分类问题。从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实验发现,高剂量红花提取物减轻了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红花组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表达水平降低,表明高剂量红花提取物具有肝保护作用。BP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95.8%,分类效果良好。通过火山图分析共鉴定出20种与CAL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红花可以对这些生物标志物产生回调效果。研究表明,红花可能通过对甘油三酯、脂肪酸、磷脂、胆汁酸、氨基酸、维生素E代谢的调控作用而对CALI产生治疗效果。本研究可为红花的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慢性酒精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 BP神经网络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冬亲水成分分析及提取物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光宇 饶智 +3 位作者 谢梦洲 瞿昊宇 李亮 何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4-589,共6页
目的 分析麦冬亲水成分,并探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超高效反相/亲水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HILIC-Q-TOF-MS)法、分子排阻色谱-示差折光法、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技术测定水提冻干粉及多糖、果糖、... 目的 分析麦冬亲水成分,并探究提取物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超高效反相/亲水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HILIC-Q-TOF-MS)法、分子排阻色谱-示差折光法、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技术测定水提冻干粉及多糖、果糖、酚酸提取物中亲水成分,预测解酒护肝活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麦冬水提冻干粉组、麦冬多糖提取物组、麦冬果糖提取物组、麦冬酚酸提取物组、3-O-对香豆酰奎宁酸组,每组9只,分别预防性给药14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50%乙醇(14 mL/kg)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根据血清ALT、AST、LDH、TG、VLDL水平结合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分析各提取物及3-O-对香豆酰奎宁酸活性作用的强弱。结果 从各提取物中鉴定出103种亲水成分及分子量为6 000、4 000 Da的多糖类成分,并发现3-O-对香豆酰奎宁酸、对羟基肉桂酸甲酯。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依次为麦冬酚酸提取物=麦冬果糖提取物=3-O-对香豆酰奎宁酸>麦冬多糖提取物>麦冬水提冻干粉。结论 麦冬果糖、酚酸提取物、3-O-对香豆酰奎宁酸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冬 亲水成分 提取物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超高效反相/亲水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HILIC-Q-TOF-MS) 分子排阻色谱-示差折光法 网络药理-分子对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的红花治疗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曦烨 阿都沁夫 +2 位作者 韩晓静 姜明洋 白梅荣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3-380,共8页
红花在临床上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cute Alcoholic Liver Injury,A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A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 红花在临床上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Acute Alcoholic Liver Injury,AALI)有很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不甚明确。因此,阐明红花治疗AALI的分子作用机制对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验以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模型组大鼠灌胃8 mL/kg的酒精以建立AALI模型,给药组大鼠以4.29 g/kg/天的剂量灌胃红花提取物。利用大鼠血清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鉴定与AALI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并研究红花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调控机制。从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实验发现,灌胃后红花提取物减轻了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与模型组相比,红花组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表达水平降低,表明红花提取物具有肝保护作用。通过分析火山图,共鉴定出30种与AALI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在这些生物标志物中,红花可以对21个标志物产生回调效果。研究发现,红花可能通过对脂肪酸、磷脂、胆汁酸、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的调控作用从而对AALI产生治疗效果。本文为红花的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代谢组学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皮复合固体饮料制备工艺及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雷昌 朱玲风 +3 位作者 朱丽君 欧飞麟 毛颖超 付复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2-140,共9页
[目的]以药食同源的陈皮、山楂、葛根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具有解酒功能的固体饮料,并探究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浸膏得率和总黄酮含量为标准,采用正交试验选取最佳提取工艺;以感官评价、成型率、溶化性的综合评... [目的]以药食同源的陈皮、山楂、葛根为主要原料,开发一种具有解酒功能的固体饮料,并探究其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浸膏得率和总黄酮含量为标准,采用正交试验选取最佳提取工艺;以感官评价、成型率、溶化性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成型工艺。采用52%酒精灌胃的方法建立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检测陈皮复合固体饮料对模型小鼠肝脏指数,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肝组织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苏木素—伊红(HE)染色分析各组肝脏病理变化。[结果]陈皮复合固体饮料最佳制备工艺:3味药材浸泡30 min后提取2次,第一次料液比1∶12(g/mL)、提取时间2.0 h,第二次料液比1∶10(g/mL)、提取时间1.5 h;经浓缩、干燥、粉碎后得到干膏粉;干膏粉与麦芽糊精1∶1混合,加入1.0%的罗汉果甜苷,并以90%乙醇作为润湿剂进行湿法制粒。动物试验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陈皮复合固体饮料组的AST、ALT、TG、TC、MDA、IL-1β、IL-6、TNF-α水平降低(P<0.01或P<0.05),GSH、SOD含量增加(P<0.01或P<0.05),且肝组织病理切片显示给药组小鼠肝损伤程度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陈皮复合固体饮料色泽均匀、溶解性好、甜度适中、口感细腻,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饮料 陈皮 山楂 葛根 工艺优化 急性酒精性肝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FZU103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控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梓华 李嘉仪 +8 位作者 谢林惠 杨梓翊 尤适泽 吴超 李文龙 艾连中 倪莉 吕旭聪 陈有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5-144,共10页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 目的:探究副干酪乳杆菌FZU103(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ZU103,LP-FZU103)对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ic liver injury,ALI)的防控作用。方法:选取36只SPF级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LP-FZU103干预),实验6周后测定体质量及脏器系数、血清及肝脏生化、肝组织病理学及炎症因子、肝功能相关基因转录和肠道菌群组成。结果:与模型组相比,LP-FZU103干预可改善ALI小鼠的脏器系数和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显著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提高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谷胱甘肽含量,降低肝脏中丙二醛含量和白细胞介素6、干扰素γ水平;显著上调脂质代谢相关基因Ldlr及下调Acc1、Hmgcr和Cd36的mRNA水平;显著增加小鼠肠道中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等有益细菌的相对丰度。结论:LP-FZU103干预可一定程度防控小鼠ALI的发生,这与其改善肠道菌群及肝脏代谢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杆菌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功能基因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扇贝抗氧化肽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曹燕峰 常立炀 +5 位作者 张修正 陈娜 蔡芳瑗 张志芹 刘海梅 赵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7-93,共7页
目的:探究海湾扇贝肽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乙醇诱导的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两步酶解和膜分离制备低分子质量海湾扇贝肽,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 目的:探究海湾扇贝肽的抗氧化作用以及对乙醇诱导的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两步酶解和膜分离制备低分子质量海湾扇贝肽,通过体外抗氧化实验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激活率实验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性以及促进乙醇代谢潜力;通过急性酒精中毒模型小鼠,测定其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肝脏中ADH、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SOD活力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评价其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法分析多肽序列,通过PeptideRanker工具和AnOxPePred 1.0工具进行多肽的潜在生物活性预测,并将抗氧化活性最强的肽段与ALDH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所制得海湾扇贝活性肽分子质量在200~1000 Da的肽段占比为70.38%,抗氧化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8.75%。体外实验显示,海湾扇贝肽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分别为19.43 mg/mL和4.53 mg/mL,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IC50值为2.19 mg/mL;在海湾扇贝酶解液质量浓度为5 mg/mL时,SOD和ADH激活率分别为19.83%和18.18%,显示出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解酒潜力。体内实验结果显示,海湾扇贝肽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水平,显著提升ADH、ALDH、GSH-Px、SOD和CAT活力,并显著降低MDA含量。利用PeptideRanker工具和AnOxPePred 1.0工具对鉴定出的44条多肽进行筛选,有6条达到分子对接筛选的标准,分子对接发现其与ALDH均具有强烈的结合能力,其中DQPHFPF和YSTHPHF、ALDH之间分别形成了7、3个氢键,可以通过与ALDH发生分子相互作用激活其活性。结论:本研究为海湾扇贝肽在解酒护肝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活性肽 酒精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斌 陈洁 +4 位作者 李想 娄可轩 周立权 周一苗 肖作为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5-33,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 Liver Injury)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建立斑马鱼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来验证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Alcohol Liver Injury)的作用机制,并通过建立斑马鱼酒精性肝损伤动物模型来验证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TCMSP)、Uniprot数据库收集有效成分及其作用靶标,Venny2.1寻找交集靶点。通过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收集和筛选疾病靶点,STRING v12.0数据库进行PPI网络分析,PDB及PubChem进行蛋白质结构及小分子结构确认。通过Cytoscape(Version 3.9.1)软件网络图构建沙棘治疗酒精性肝损伤关联网络。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KEGG)数据库通路富集分析。通过斑马鱼实验进行功能验证:选取受精后3 d(3 dpf)野生型AB品系斑马鱼,正常组喂养于正常饲养用水,其余各组饲养于2%的无水乙醇溶液中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沙棘组给予不同浓度的沙棘溶液,28℃处理2 d后,确定沙棘对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斑马鱼的最大耐受浓度(MTC)剂量,并根据MTC结果进行下一步给药,测定样品肝保护功效评价表型实验结果。结果:筛选后得到沙棘活性成分33个,主要包括槲皮素、花葵素、儿茶酸等;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潜在靶点1434个,主要包括ADH1C、CTNNB1、TGFB1等。调控这些核心靶点的信号通路主要富集在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Fluid shear stress and atherosclerosis、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等多条信号通路中。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沙棘可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模型斑马鱼肝脏不透明值(P<0.01),改善肝脏和卵黄囊肿大(P<0.01),下调AST和ALT的活力值(P<0.001),改善肝细胞核肿大,减少肝组织脂肪空泡样变性的功效。结论:沙棘可改善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肪酸氧化、细胞代谢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棘 网络药理学 酒精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向琴 张国泰 +4 位作者 芦润青 唐菁雯 贺思桥 闵聪 耿敬章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目的:分析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内容,为学者对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WOS及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源,对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药食同源物质缓... 目的:分析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内容,为学者对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CNKI、WOS及PubMed数据库为文献源,对自建库起至2022年12月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研究领域文献的分布情况进行检索和分析。结果:共检索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中英文文献418篇,专利276项。国内该领域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且发文量及专利数量均高于国外,发文量呈指数型结构上升,专利量呈线性结构上升;研究热点主要为葛根、枳椇子、枸杞等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通过分析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文献及专利现状,系统总结了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主要与乙醇代谢、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及肠道屏障受损和菌群失调相关;药食同源物质缓解酒精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主要与抗脂质过氧化、抗氧化应激反应、抗炎作用及清除自由基、调节肠道菌群有关;未来该领域将以网络药理学、组学技术等技术手段进行更深入的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物质 酒精性肝损伤 文献 研究现状 发病机制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昭胶囊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贾岚 高晶 +5 位作者 李丽 邵紫萱 扈觐玺 刘佳琪 冯广旭 王景霞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2-1778,1786,共8页
目的:基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核因子κB通路研究金昭胶囊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金昭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 目的:基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核因子κB通路研究金昭胶囊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区组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金昭胶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每日灌胃50%乙醇10 mL/kg。各组持续给药4周后,观察小鼠状态,测定血清转氨酶活性、肝组织乙醇及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及Keap1/Nrf2/核因子κB通路相关指标并取肝脏进行苏木精-伊红(HE)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金昭胶囊各剂量组小鼠血清转氨酶活性、肝组织乙醇及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抗氧化酶水平、炎症介质中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Nrf2 mRNA水平及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肝组织炎症介质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Keap1mRNA、核因子κB亚基p65亲和肽(NF-κB p65)mRNA水平及Keap1、NF-κB p65和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金昭胶囊具有保护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功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肝组织中乙醇代谢酶、抗氧化酶活性,调节炎症介质水平和Keap1/Nrf2/核因子κB通路各指标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昭胶囊 酒精性肝损伤 乙醇代谢 脂肪代谢 炎症介质 氧化应激 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核因子E2相关因子/核因子κB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