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郑廷玉杂剧的本色语言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晓霓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43,共7页
从构成戏曲语言的曲词和宾白来看,郑廷玉杂剧最能体现"人物身口神妙契合"的戏剧美学原则。其杂剧语无外假、自然酣畅、曲尽世情、寓庄于谐,只要是可以恰切表达剧情的生活俗语、口语随时入剧,俚俗味颇为浓厚。正因为如此,郑廷... 从构成戏曲语言的曲词和宾白来看,郑廷玉杂剧最能体现"人物身口神妙契合"的戏剧美学原则。其杂剧语无外假、自然酣畅、曲尽世情、寓庄于谐,只要是可以恰切表达剧情的生活俗语、口语随时入剧,俚俗味颇为浓厚。正因为如此,郑廷玉杂剧能更好地反映社会现实、推动剧情发展和营造喜剧气氛,具有切合时代生活的讽刺力度。郑廷玉本人也被后世学者尊为元杂剧"本色派"作家中"敦朴自然派"的代表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廷玉杂剧 语言 曲词 宾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郑廷玉杂剧研究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晓霓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05-208,共4页
关键词 杂剧作家 郑廷玉 《录鬼簿》 《太和正音谱》 述评 元代前期 《看钱奴》 《后庭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看钱奴》 今古不一样 被引量:4
3
作者 俞润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元人郑廷玉《看钱奴》 ,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但迷信成份极其浓厚 ,宣扬了果报观念和宿命观念。苏位东先生对原作采取了“砍头去尾留中段”的手术 ,即去掉第一折和第四折 ,把第二、第三折丰富和发展 ,使《看钱奴》讽刺喜剧的... 元人郑廷玉《看钱奴》 ,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相当的地位。但迷信成份极其浓厚 ,宣扬了果报观念和宿命观念。苏位东先生对原作采取了“砍头去尾留中段”的手术 ,即去掉第一折和第四折 ,把第二、第三折丰富和发展 ,使《看钱奴》讽刺喜剧的特点更加突出 ,更有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钱奴》 郑廷玉 苏位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名剧《看钱奴》改编札记 被引量:4
4
作者 苏位东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9-110,共2页
早在莫里哀的《吝啬鬼》问世前 4 0 0年左右 ,中国就有了反映吝啬鬼形象的剧本《看钱奴》了。笔者以“一为二不”为宗旨将之改编的昆曲本 ,作了“昆剧走向观众 ,观众走近昆曲”的尝试。
关键词 郑廷玉 莫里哀 看钱奴 昆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杂剧《看钱奴》之我见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克和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2期86-89,81,共5页
长期以来,研究郑廷玉的寥若晨星,对其剧作的思想意义评价亦偏低,尤其是对剧中的宗教描写,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加以谴责。以《看钱奴》为例,持论公允一点的还承认“就剧本客观效果来看,作者对社会不满,憎恨和强烈的感情占了上风”,但同时又... 长期以来,研究郑廷玉的寥若晨星,对其剧作的思想意义评价亦偏低,尤其是对剧中的宗教描写,几乎是众口一词地加以谴责。以《看钱奴》为例,持论公允一点的还承认“就剧本客观效果来看,作者对社会不满,憎恨和强烈的感情占了上风”,但同时又指出,剧中让“神灵当了正面人物,……,这就冲淡了剧本的战斗意义,减弱了人物的真实性。作者这些落后的宿命论观点,应严格的批判。”(熊立华《论郑廷玉的杂剧》《光明日报》1960年7月17日)有的则因《看钱奴》充斥着宗教描写而全盘否定它的主题思想,甚至连它的人物刻划也加以非议,其理由是“对守钱奴贾仁的细节描写越典型,讽刺越尖刻,这种命由天定的宿命论思想便越突出。”(黄土吉《元杂剧作法论》第125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钱奴》 释典 元杂剧 郑廷玉 宗教迷信 剧本 僧人 帝师 元代社会 宿命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的吝啬鬼和东方的看钱奴——试论葛朗台和贾仁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前 《高校教育管理》 1993年第4期77-79,94,共4页
《欧也妮·葛朗台》和《看钱奴》,前者是19世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名作,后者则是我国元杂剧中的珍品,是郑廷玉的代表作。这两部产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品,虽然有其相异之处,但就主要人物来说,葛朗台和贾仁却有一个共同点,... 《欧也妮·葛朗台》和《看钱奴》,前者是19世纪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名作,后者则是我国元杂剧中的珍品,是郑廷玉的代表作。这两部产生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品,虽然有其相异之处,但就主要人物来说,葛朗台和贾仁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为世界文学中吝啬鬼形象长廊增添了具有永久生命力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朗台 看钱奴 郑廷玉 守财奴 巴尔扎克 《看钱奴》 妻子 元杂剧 养子 斧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彩纷呈 殊途同归──《威尼斯商人》与《看钱奴》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丽 王向辉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43-147,共5页
莎士比亚的戏剧名作《威尼斯商人》早已为世界所熟知,而我国元杂剧作家郑廷玉的《看钱奴》即使在中国知道的人也不多。《看》剧创作于13世纪末,而《威》剧创作于16世纪末。由于创作的时代不同.中西社会各异.两剧就呈现出不同的主题... 莎士比亚的戏剧名作《威尼斯商人》早已为世界所熟知,而我国元杂剧作家郑廷玉的《看钱奴》即使在中国知道的人也不多。《看》剧创作于13世纪末,而《威》剧创作于16世纪末。由于创作的时代不同.中西社会各异.两剧就呈现出不同的主题.但就剧中所涉及的一些社会问题来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看钱奴》 《威尼斯商人》 创作 郑廷玉 元杂剧 戏剧 莎士比亚 主题 中国 中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十大古典喜剧
8
作者 季中 《山东师范学院学报》 1984年第5期50-50,共1页
《救风尘》(元)关汉卿《西厢记》(元)王实甫《看钱奴》(元)郑廷玉《中山狼》(明)康海《绿牡丹》(明)吴炳《墙头马上》(元)白朴《李逵负荆》(元)康进云《幽闺记》(元)施君美《玉簪记》(明)
关键词 郑廷玉 看钱奴 王实甫 中山狼 牡丹 白朴 康海 关汉卿 喜剧 西厢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人杂剧的本色派和文采派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季思 《学术研究》 1964年第3期73-90,共18页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阶級形势、社会风尚的不同,文学上也必然反映出不同的风貌。特別是不同历史时期所流行的文学作品,如所謂唐詩、宋詞、元曲,它們先后之間虽有其承传关系。
关键词 关汉卿 杂剧 本色派 现实主义作家 王实甫 石君宝 作品 郑光祖 本色当行 郑廷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