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徐烨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68-470,共3页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 ,占总的结直肠癌的 5 %—10 %。该病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造成 ,肿瘤表现出高度的微卫星不稳。
关键词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诊断 治疗 HNP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谱及累计发病风险 被引量:8
2
作者 金黑鹰 颜宏利 +6 位作者 马修强 贺艳 丁义江 孟荣贵 阎于悌 崔龙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相关肿瘤谱和累计发病风险 ,为制定 HNPCC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 31个 HNPCC家系中 1 6 7例肿瘤患者 ,以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各种肿瘤发生比例和累计发病风险。 结果 ...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相关肿瘤谱和累计发病风险 ,为制定 HNPCC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 31个 HNPCC家系中 1 6 7例肿瘤患者 ,以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各种肿瘤发生比例和累计发病风险。 结果 :1 6 7例 HNPCC相关肿瘤患者的首发肿瘤中 ,结直肠癌 1 35例 (80 .8% ) ,胃癌 1 0例 (6 .0 % ) ,子宫内膜癌 8例(4 .8% ) ,卵巢癌 3例 (1 .8% ) ,膀胱癌、乳腺癌、肺癌和脑胶质瘤各 2例 (分别占 1 .2 % ) ,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各 1例 (分别占0 .6 % )。70岁时 ,大肠癌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 93.3% ,肠外肿瘤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 5 6 .1 %。 结论 :中国人 HNPCC肿瘤谱中 ,胃癌发生率较高 ;4 0~ 6 0岁大肠癌发生风险最大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肿瘤谱 累计发风险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微卫星不稳在中国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烨 蔡三军 +2 位作者 孙孟红 莫善兢 施达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 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国外报道90%的HNPCC肿瘤表现为微卫星不稳(m icrosatellite instab ility,MSI),可作为筛查HNPCC的金标准。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 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国外报道90%的HNPCC肿瘤表现为微卫星不稳(m icrosatellite instab ility,MSI),可作为筛查HNPCC的金标准。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HNPCC肿瘤MSI发生率以及可疑HNPCC患者大肠癌肿瘤中的MSI发生率,由此探讨大肠癌患者家族中的胃癌等HNPCC相关肿瘤对发现HNPCC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符合Am sterdam标准的HNPCC组大肠癌标本18例,和不符合Am sterdam标准、但高度怀疑为HNPCC的可疑HNPCC组大肠癌标本16例,检测BAT26、D2S123、BAX、IGFIIR、hMSH3和hMSH6 6个微卫星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在两组中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微卫星不稳频率的差异。结果:上述各微卫星位点在HNPCC组和可疑HNPCC组标本中均显示较高的突变率。高度微卫星不稳肿瘤在两组标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4.4%和93.7%,差异无显著性。BAT26对高度微卫星不稳肿瘤敏感度高。结论:MSI在中国HNPCC患者中的发生频率与国外类同。仅用BAT26可发现大部分高度微卫星不稳肿瘤。将胃癌等HNPCC相关肿瘤纳入临床诊断标准,可能有助于避免在中国大肠癌人群中漏诊HNPC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息肉 直肠癌 傲卫星不稳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升瑞 隋春阳 赵连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3-967,共5页
目的结肠癌类型不同,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文中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与散发性结肠癌在临床特点以及生存率等差异,为结肠癌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 目的结肠癌类型不同,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文中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与散发性结肠癌在临床特点以及生存率等差异,为结肠癌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2例HNPCC及105例散发性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与散发性结肠癌患者相比,HNPCC患者发病≤40岁所占比例更高(36.37%vs 9.52%),并以黏液腺癌(59.09%vs17.14%)和低分化(45.45%vs 16.19%)为主、TNM分期以(Ⅲ+Ⅳ)为主(54.55%vs 26.66%)、淋巴转移(81.82%vs 57.14%)、多原发癌(36.36%vs 7.62%)和肠外肿瘤(22.73%vs 5.71%)多见、5年生存率更低(22.73%vs 54.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原发肿瘤是影响HNP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散发组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散发性结肠癌比较,HNPCC具有发病年龄早、分化低、多原发肿瘤发生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上述特征对于发现HNPCC或疑似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散发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检测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宏 盛剑秋 +3 位作者 耿洪刚 韩英 李世荣 李爱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7-839,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中分别发现hMSH2基因第8外显子、1~6外显子和1~7外显子3种大片段缺失类型,未发现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大片段缺失占hMSH2和hMLH1基因总种系病理性突变的19%。结论 中国人HNPCC错配修复(MMR)基因大片段缺失发生率较高,hMSH2基因缺失可能更为常见。在分子遗传学检测中有必要开展MMR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大片段缺失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诊断试验Meta分析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钟文明 刘晓娟 +2 位作者 程郁离 韩煊 宇传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通过诊断试验Meta分析,综合评价IHC和MSI对HNPCC的诊断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Ovid等数据库,获得有关IHC或MSI筛查HNPCC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AS8.02进行诊断试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稳健法结果显示IHC法的综... 目的通过诊断试验Meta分析,综合评价IHC和MSI对HNPCC的诊断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Ovid等数据库,获得有关IHC或MSI筛查HNPCC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AS8.02进行诊断试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稳健法结果显示IHC法的综合灵敏度为0.826,诊断优势比为22.537;MSI法的综合灵敏度为0.852,诊断优势比为33.115。结论两种HNPCC筛查方法效果较好,但两方法诊断效果无统计学意义,均对HNPCC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META分析 错配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微卫星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肿瘤谱特点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宏 王简 +4 位作者 吕操 宋豫军 张渊志 盛剑秋 李世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肿瘤谱特点,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69个H NPCC家系(符合Am sterdam标准Ⅱ33个、Japan标准24个、Bethesda指导原则1~3项12个)肿瘤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9个家系共有癌症患者277人,其...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肿瘤谱特点,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69个H NPCC家系(符合Am sterdam标准Ⅱ33个、Japan标准24个、Bethesda指导原则1~3项12个)肿瘤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9个家系共有癌症患者277人,其中肠癌患者213人,占76.9%。肠外癌患者64人,占癌患者的23.1%,其中胃癌、子宫内膜癌分别占癌患者的6.5%和4%,列前两位。结论:肠癌在中国人H NPCC肿瘤谱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胃癌和子宫内膜癌。肠外癌谱是H NPCC家系的重要特点,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肿瘤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hMLH1/hMSH2生殖系突变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3家系报道 被引量:1
8
作者 颜宏利 金黑鹰 +5 位作者 陆一鸣 刘凡 刘飞 孟荣贵 孙树汉 崔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考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家系 h ML H1 /h MSH2生殖系突变的情况。 方法 :选择 1 3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 HNPCC家系中的先证者 ,利用 DNA测序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其中不携带 h ML H1 /h MSH2生殖... 目的 :考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家系 h ML H1 /h MSH2生殖系突变的情况。 方法 :选择 1 3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 HNPCC家系中的先证者 ,利用 DNA测序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其中不携带 h ML H1 /h MSH2生殖系突变的 HNPCC家系 ,利用免疫组化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表达、PCR- SSCP检测先证者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 结果 :1 3个 HNPCC家系的先证者中有 3例检测不到 h ML H1 /h MSH2的生殖系突变。 3例无 h ML H1 /h MSH2突变的先证者中 ,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均为 MSI- H,免疫组化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表达正常。结论 :3个严格符合 Amsterdam标准的 HNPCC家系中未发现 h ML H1 /h MSH2基因系突变 ,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基因突变导致该 3个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LH1/hMSH2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家系 遗传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3
9
作者 管莎莎 戴广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分子遗传学基础为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本文总结了HNPCC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临床病理特征。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 直肠癌 错配修复 微卫星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8个家系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瑜 杨磊 +1 位作者 丁彦青 童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证者中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4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发病部位位于右半结肠为2例,左半结肠3例,直肠3例,组织学分型以中至低分化腺癌为主;均未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先证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异常的为5例。结论HNPCC先证者发病年龄轻,组织学分型较好,家系成员发病率高,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将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并降低死亡率;MMR基因突变检测对提高HNPCC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Amsterdam标准 先证者 错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结肠癌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1例
11
作者 姚亚东 杜鹏 朱军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恶性肿瘤、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息肉 家族腺瘤息肉 直肠乙状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LYNCH综合征 程度 直肠 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12
作者 刘硕 宫恩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索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基因突变规律。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PCR SSCP对 9例HN PCC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以及 4例正常对照的hMSH2、hMLH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9例来自不同家族的患者中 ,7例出现电泳条带异常 ;4例... 目的 :探索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基因突变规律。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PCR SSCP对 9例HN PCC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以及 4例正常对照的hMSH2、hMLH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9例来自不同家族的患者中 ,7例出现电泳条带异常 ;4例来自上述家系的无症状成员 ,其中 2例出现电泳条带异常。结论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PCR SSCP联合应用 ,可用于hMSH2、hMLH1基因突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直肠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HNPCC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文志 金锋 王舒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的异同,为临床辨认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或日本标准的22个HNPCC家系(A组)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20个家系(B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分析。结...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的异同,为临床辨认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或日本标准的22个HNPCC家系(A组)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20个家系(B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分析。结果:1)A、B两组男女发病的比例分别为1.4:1(41/30)和1.5:1(38/26),无显著性差异(P>0.05)。2)A、B两组确诊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8岁(32~70岁)和61岁(30~83岁),50岁以前发病比例分别为59.2%和26.6%,A组较B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差异显著(P<0.01)。3)A、B两组右半结肠癌发病比例分别为56.9%(29/51)和29.2%(7/24),差异显著(P<0.05)。4)A组多发癌7例,B组未见多发癌。5)A组第一、二、三代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4岁、56岁、48岁,逐渐年轻化,B组无此现象。结论: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不尽相同,提示两者各自有其独特的遗传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遗传性息肉 普通遗传性肠癌 家系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陶雅军 陈英杰 刘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57-215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1例散发性大肠癌的2、17号染色体...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1例散发性大肠癌的2、17号染色体的2个位点的MSI。结果: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均存在一个位点的MSI,11例散发性大肠癌中1个有MSI。结论:MSI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HNPCC有其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遗传性息肉 微卫星重复 遗传性息肉肠癌 微卫星DNA不稳定 散发肠癌 分子生物学特 HNPCC 17号染色体 MSI 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相关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冬冬 傅林 +1 位作者 王怡栋 盛弘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891-2893,共3页
结直肠癌(CRC)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CR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CRC,其中散发性CRC占绝大部分.IBD相关CRC约占1%~2%。尽管IBD相关CRC在CRC中所占比率不高.... 结直肠癌(CRC)从病因学角度可分为散发性CR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及炎症性肠病(IBD)相关CRC,其中散发性CRC占绝大部分.IBD相关CRC约占1%~2%。尽管IBD相关CRC在CRC中所占比率不高.但却占IBD死因的10%~15%:同时IBD发病率逐渐上升西方国家溃疡性结肠炎(UC)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炎症 家族腺瘤息肉 溃疡肠炎 CRC IBD 西方国家 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体外错配修复功能分析模型及其在人类结直肠癌细胞株及肿瘤组织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怡 Clark Alan +2 位作者 王家训 孙孟红 施达仁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4-289,296,F004,共8页
目的 构建体外错配修复 (mismatchrepair,MMR)功能分析模型 ,应用于人类结直肠癌细胞株及肿瘤组织 ,分析其整体的MMR功能状态 ;并与微卫星稳定性 (microsatellitestability ,MSS)检测结果比较 ,评价这两种检测方法在结直肠癌基础研究... 目的 构建体外错配修复 (mismatchrepair,MMR)功能分析模型 ,应用于人类结直肠癌细胞株及肿瘤组织 ,分析其整体的MMR功能状态 ;并与微卫星稳定性 (microsatellitestability ,MSS)检测结果比较 ,评价这两种检测方法在结直肠癌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以噬菌体M 13mp2为材料 ,以lacZα为报告基因 ,构建含有单碱基错配及双碱基缺失的异源双链DNA分子 ;以其为待修复模板和细胞株TK6 (作为MMR功能完整表型 )共同组成体外MMR功能分析模型。提取结肠癌细胞株Lovo及 1例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 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 ,HNPCC) ,1例散发性直肠癌 (sporadicrectalcancer,SRC)肿瘤组织的总蛋白 ,经大T抗原依赖性SV 4 0DNA复制证实其生物学活性保持良好后与构建成功的异源双链DNA共同作用 ,通过作用前后噬斑的变化 ,计算修复效率 ,从而了解其错配修复系统功能状态。采用国际HNPCC合作小组推荐的 5个位点分析细胞及病人正常及肿瘤组织的微卫星稳定性。结果 TK6细胞株微卫星稳定 ,对双碱基缺失del(2 )的修复效率超过 6 0 % ,对单碱基错配G·G的修复效率超过 5 0 % ;而Lovo细胞株微卫星不稳 ,对双碱基缺失del(2 )的修复效率低于 2 0 % ,对单碱基错配G·G的修复效率低于 10 %。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配修复 功能分析 微卫星稳定 遗传性腺瘤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发胃息肉及胃癌:研究进展与治疗建议
17
作者 曲瑞泽(综述) 周鑫 付卫(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约30%的FAP患者存在抑癌基因APC的5q21突变,发病率为(2.29~3.2)/10万人[1]。FAP以弥漫性结肠腺瘤为典型特征,可累及结直肠的各解剖部位,腺...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综合征,约30%的FAP患者存在抑癌基因APC的5q21突变,发病率为(2.29~3.2)/10万人[1]。FAP以弥漫性结肠腺瘤为典型特征,可累及结直肠的各解剖部位,腺瘤个数多大于100个。FAP患者常在20~30岁发展为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CRC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腺瘤息肉 胃息肉 腺瘤 抑癌基因 直肠癌 解剖部位 CRC 弥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HNPCC家系中MMR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晓鸥 李成林 +2 位作者 张宏文 刘景欣 崔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279-2280,共2页
目的:探讨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43个HNPCC家系中的97例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的随访监测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 目的:探讨对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中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随访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0月对43个HNPCC家系中的97例突变携带者进行结肠镜的随访监测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1)随访组中健康携带者的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0%(0/28),明显低于未随访组的35.5%(11/31)。(2)随访组中已患癌成员的结直肠癌再发生率为14.5%(10/69),明显低于未随访组的43.8%(7/16)。(3)随访组的五年生存率(96.9%)明显高于未随访组(61.7%)。结论:进行规律的结肠镜随访监测,对降低HNPCC家系中健康突变携带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及已患癌携带者再发癌的发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5年生存率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肠镜 随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nch综合征筛查及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姜武 梅伟健 丁培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1196-1200,共5页
家族遗传性结直肠癌是一类由于基因胚系变异导致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Lynch综合征,也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近年来随着对基因组认识的加深,研究显示Lynch综合征临床表型... 家族遗传性结直肠癌是一类由于基因胚系变异导致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Lynch综合征,也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近年来随着对基因组认识的加深,研究显示Lynch综合征临床表型和治疗靶点均有别于散发型结直肠癌。本文将从Lynch综合征筛查策略、类Lynch综合征再定义,以及Lynch综合征免疫治疗和化学预防等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NCH综合征 遗传性息肉直肠癌 类Lynch综合征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