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相关肿瘤谱及累计发病风险 被引量:8
1
作者 金黑鹰 颜宏利 +6 位作者 马修强 贺艳 丁义江 孟荣贵 阎于悌 崔龙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相关肿瘤谱和累计发病风险 ,为制定 HNPCC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 31个 HNPCC家系中 1 6 7例肿瘤患者 ,以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各种肿瘤发生比例和累计发病风险。 结果 ... 目的 :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相关肿瘤谱和累计发病风险 ,为制定 HNPCC诊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随访 31个 HNPCC家系中 1 6 7例肿瘤患者 ,以 Kaplan- Meier生存曲线法估计各种肿瘤发生比例和累计发病风险。 结果 :1 6 7例 HNPCC相关肿瘤患者的首发肿瘤中 ,结直肠癌 1 35例 (80 .8% ) ,胃癌 1 0例 (6 .0 % ) ,子宫内膜癌 8例(4 .8% ) ,卵巢癌 3例 (1 .8% ) ,膀胱癌、乳腺癌、肺癌和脑胶质瘤各 2例 (分别占 1 .2 % ) ,肝癌、胰腺癌和胆囊癌各 1例 (分别占0 .6 % )。70岁时 ,大肠癌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 93.3% ,肠外肿瘤发生累计发病风险为 5 6 .1 %。 结论 :中国人 HNPCC肿瘤谱中 ,胃癌发生率较高 ;4 0~ 6 0岁大肠癌发生风险最大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肿瘤谱 累计发风险 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检测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大片段缺失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宏 盛剑秋 +3 位作者 耿洪刚 韩英 李世荣 李爱琴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7-839,共3页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 目的 了解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hMSH2和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特点。方法 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技术和GeneMapper分析技术检测17个HNPCC家系先证者hMSH2和hMLH1基因种系大片段缺失。结果 在3个家系中分别发现hMSH2基因第8外显子、1~6外显子和1~7外显子3种大片段缺失类型,未发现hMLH1基因大片段缺失。大片段缺失占hMSH2和hMLH1基因总种系病理性突变的19%。结论 中国人HNPCC错配修复(MMR)基因大片段缺失发生率较高,hMSH2基因缺失可能更为常见。在分子遗传学检测中有必要开展MMR基因大片段缺失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大片段缺失 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与散发性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率对比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升瑞 隋春阳 赵连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3-967,共5页
目的结肠癌类型不同,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文中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与散发性结肠癌在临床特点以及生存率等差异,为结肠癌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 目的结肠癌类型不同,其临床特征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文中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与散发性结肠癌在临床特点以及生存率等差异,为结肠癌患者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22例HNPCC及105例散发性结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与散发性结肠癌患者相比,HNPCC患者发病≤40岁所占比例更高(36.37%vs 9.52%),并以黏液腺癌(59.09%vs17.14%)和低分化(45.45%vs 16.19%)为主、TNM分期以(Ⅲ+Ⅳ)为主(54.55%vs 26.66%)、淋巴转移(81.82%vs 57.14%)、多原发癌(36.36%vs 7.62%)和肠外肿瘤(22.73%vs 5.71%)多见、5年生存率更低(22.73%vs 54.29%),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及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原发肿瘤是影响HNPCC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转移和TNM分期是影响散发组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散发性结肠癌比较,HNPCC具有发病年龄早、分化低、多原发肿瘤发生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上述特征对于发现HNPCC或疑似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癌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散发 临床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诊断试验Meta分析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钟文明 刘晓娟 +2 位作者 程郁离 韩煊 宇传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3-146,共4页
目的通过诊断试验Meta分析,综合评价IHC和MSI对HNPCC的诊断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Ovid等数据库,获得有关IHC或MSI筛查HNPCC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AS8.02进行诊断试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稳健法结果显示IHC法的综... 目的通过诊断试验Meta分析,综合评价IHC和MSI对HNPCC的诊断效果。方法通过检索Pubmed、Medline、Ovid等数据库,获得有关IHC或MSI筛查HNPCC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AS8.02进行诊断试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稳健法结果显示IHC法的综合灵敏度为0.826,诊断优势比为22.537;MSI法的综合灵敏度为0.852,诊断优势比为33.115。结论两种HNPCC筛查方法效果较好,但两方法诊断效果无统计学意义,均对HNPCC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META分析 错配修复 免疫组织化学 微卫星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系肿瘤谱特点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宏 王简 +4 位作者 吕操 宋豫军 张渊志 盛剑秋 李世荣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6-38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肿瘤谱特点,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69个H NPCC家系(符合Am sterdam标准Ⅱ33个、Japan标准24个、Bethesda指导原则1~3项12个)肿瘤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9个家系共有癌症患者277人,其... 目的:探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肿瘤谱特点,为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收集的69个H NPCC家系(符合Am sterdam标准Ⅱ33个、Japan标准24个、Bethesda指导原则1~3项12个)肿瘤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69个家系共有癌症患者277人,其中肠癌患者213人,占76.9%。肠外癌患者64人,占癌患者的23.1%,其中胃癌、子宫内膜癌分别占癌患者的6.5%和4%,列前两位。结论:肠癌在中国人H NPCC肿瘤谱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胃癌和子宫内膜癌。肠外癌谱是H NPCC家系的重要特点,对诊断有较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肿瘤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hMLH1/hMSH2生殖系突变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3家系报道 被引量:1
6
作者 颜宏利 金黑鹰 +5 位作者 陆一鸣 刘凡 刘飞 孟荣贵 孙树汉 崔龙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 :考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家系 h ML H1 /h MSH2生殖系突变的情况。 方法 :选择 1 3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 HNPCC家系中的先证者 ,利用 DNA测序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其中不携带 h ML H1 /h MSH2生殖... 目的 :考察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家系 h ML H1 /h MSH2生殖系突变的情况。 方法 :选择 1 3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 HNPCC家系中的先证者 ,利用 DNA测序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突变情况。对其中不携带 h ML H1 /h MSH2生殖系突变的 HNPCC家系 ,利用免疫组化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表达、PCR- SSCP检测先证者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性 (MSI)。 结果 :1 3个 HNPCC家系的先证者中有 3例检测不到 h ML H1 /h MSH2的生殖系突变。 3例无 h ML H1 /h MSH2突变的先证者中 ,肿瘤组织的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均为 MSI- H,免疫组化检测 h ML H1 /h MSH2基因表达正常。结论 :3个严格符合 Amsterdam标准的 HNPCC家系中未发现 h ML H1 /h MSH2基因系突变 ,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基因突变导致该 3个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LH1/hMSH2基因 基因突变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家系 遗传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8个家系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瑜 杨磊 +1 位作者 丁彦青 童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97-2400,共4页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 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符合Amsterdam标准Ⅱ的8例HNPCC家系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结果HNPCC发病率为1.59%,8个HNPCC家系总发病人数为31例,其中结直肠癌患者为25例,肠外相关肿瘤6例,8例先证者中6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4例发病年龄小于40岁,发病部位位于右半结肠为2例,左半结肠3例,直肠3例,组织学分型以中至低分化腺癌为主;均未出现淋巴结及远处转移;8例先证者错配修复(MMR)蛋白表达异常的为5例。结论HNPCC先证者发病年龄轻,组织学分型较好,家系成员发病率高,对其家族成员进行定期检查和及时治疗将能有效地预防其发生并降低死亡率;MMR基因突变检测对提高HNPCC的诊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Amsterdam标准 先证者 错配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8
作者 刘硕 宫恩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 :探索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基因突变规律。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PCR SSCP对 9例HN PCC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以及 4例正常对照的hMSH2、hMLH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9例来自不同家族的患者中 ,7例出现电泳条带异常 ;4例... 目的 :探索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基因突变规律。方法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PCR SSCP对 9例HN PCC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以及 4例正常对照的hMSH2、hMLH1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9例来自不同家族的患者中 ,7例出现电泳条带异常 ;4例来自上述家系的无症状成员 ,其中 2例出现电泳条带异常。结论 :聚合酶链式反应和PCR SSCP联合应用 ,可用于hMSH2、hMLH1基因突变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肿瘤 直肠肿瘤 聚合酶链反应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微卫星不稳在中国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患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徐烨 蔡三军 +2 位作者 孙孟红 莫善兢 施达仁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8-131,共4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 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国外报道90%的HNPCC肿瘤表现为微卫星不稳(m icrosatellite instab ility,MSI),可作为筛查HNPCC的金标准。本研究旨...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 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国外报道90%的HNPCC肿瘤表现为微卫星不稳(m icrosatellite instab ility,MSI),可作为筛查HNPCC的金标准。本研究旨在了解中国HNPCC肿瘤MSI发生率以及可疑HNPCC患者大肠癌肿瘤中的MSI发生率,由此探讨大肠癌患者家族中的胃癌等HNPCC相关肿瘤对发现HNPCC患者的意义。方法:选择符合Am sterdam标准的HNPCC组大肠癌标本18例,和不符合Am sterdam标准、但高度怀疑为HNPCC的可疑HNPCC组大肠癌标本16例,检测BAT26、D2S123、BAX、IGFIIR、hMSH3和hMSH6 6个微卫星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在两组中的发生率,比较两组微卫星不稳频率的差异。结果:上述各微卫星位点在HNPCC组和可疑HNPCC组标本中均显示较高的突变率。高度微卫星不稳肿瘤在两组标本中的检出率分别为94.4%和93.7%,差异无显著性。BAT26对高度微卫星不稳肿瘤敏感度高。结论:MSI在中国HNPCC患者中的发生频率与国外类同。仅用BAT26可发现大部分高度微卫星不稳肿瘤。将胃癌等HNPCC相关肿瘤纳入临床诊断标准,可能有助于避免在中国大肠癌人群中漏诊HNPCC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 息肉 直肠癌 傲卫星不稳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LH1和hMSH2表达在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遴选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文志 王亚东 +1 位作者 柳仲林 王舒宝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62-666,共5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背景与目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发病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目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检测为诊断HNPCC的金标准,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本研究拟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观察错配修复基因中的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评价其在HNPCC遴选中的价值及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了简单、快速及经济的检测手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对HNPCC组(A组)、普通遗传性结直肠癌组(B组)、散发性结直肠癌组(C组)及结直肠息肉组(D组)4组各20例(共80例)标本进行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检测,并与临床病理学行为作相关分析。结果:A组hMLH1和hMSH2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35%(7/20),B组为70%(14/20),C组为95%(19/20),D组为100%(20/20)。即随着D组至A组患HNPCC可能性的增加,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明显下降的趋势,各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20例HNPCC患者中,右半结肠的发生率为76.9%(10/13),左半结肠的发生率为42.9%(3/7),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中分化癌发生率为33.3%(2/6),而低分化或未分化癌的发生率为78.6%(11/14),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MLH1和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hMLH1和hMSH2蛋白阴性表达与HNPCC的可能性以及结肠癌的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之间显著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临床筛检HNPCC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遗传性息肉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点和临床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管莎莎 戴广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3-297,共5页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分子遗传学基础为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本文总结了HNPCC的分子生物学基础和临床病理特征。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 直肠癌 错配修复 微卫星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结肠癌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1例
12
作者 姚亚东 杜鹏 朱军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28,共4页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 儿童、青少年结直肠癌虽然患病率很低,但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合并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者更是少见,需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相鉴别。本文报道1例14岁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恶性肿瘤、结直肠多发腺瘤性息肉患者的诊治过程,并复习相关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息肉 家族腺瘤息肉 直肠乙状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LYNCH综合征 程度 直肠 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烨 蔡三军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68-470,共3页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 ,占总的结直肠癌的 5 %—10 %。该病由错配修复基因缺陷造成 ,肿瘤表现出高度的微卫星不稳。
关键词 遗传性腺瘤直肠癌 诊断 治疗 HNP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直肠癌家系相关卵巢癌1例报告
14
作者 王琼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6-696,F0003,共2页
1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因"下腹部逐渐增大1个月,加重伴纳差1周"于2010年8月15日收住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无激素等特殊用药史,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体质量明显增加(约30kg)。患者父母体健,但有3位亲属(爷爷及2位姑母)分别患直肠... 1病例资料患者,女,28岁,因"下腹部逐渐增大1个月,加重伴纳差1周"于2010年8月15日收住入院。患者平素体健,无激素等特殊用药史,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体质量明显增加(约30kg)。患者父母体健,但有3位亲属(爷爷及2位姑母)分别患直肠癌、乳腺癌并直肠癌、卵巢癌,且均病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直肠肿瘤 系谱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文志 金锋 王舒宝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811-813,共3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的异同,为临床辨认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或日本标准的22个HNPCC家系(A组)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20个家系(B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分析。结...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的异同,为临床辨认HNPCC家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阿姆斯特丹标准Ⅱ或日本标准的22个HNPCC家系(A组)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20个家系(B组)为研究对象进行随访分析。结果:1)A、B两组男女发病的比例分别为1.4:1(41/30)和1.5:1(38/26),无显著性差异(P>0.05)。2)A、B两组确诊的中位年龄分别为48岁(32~70岁)和61岁(30~83岁),50岁以前发病比例分别为59.2%和26.6%,A组较B组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差异显著(P<0.01)。3)A、B两组右半结肠癌发病比例分别为56.9%(29/51)和29.2%(7/24),差异显著(P<0.05)。4)A组多发癌7例,B组未见多发癌。5)A组第一、二、三代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64岁、56岁、48岁,逐渐年轻化,B组无此现象。结论:HNPCC与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不尽相同,提示两者各自有其独特的遗传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遗传性息肉 普通遗传性肠癌 家系 临床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不稳定性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陶雅军 陈英杰 刘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157-2158,共2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1例散发性大肠癌的2、17号染色体...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1例散发性大肠癌的2、17号染色体的2个位点的MSI。结果:2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均存在一个位点的MSI,11例散发性大肠癌中1个有MSI。结论:MSI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HNPCC有其特有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遗传性息肉 微卫星重复 遗传性息肉肠癌 微卫星DNA不稳定 散发肠癌 分子生物学特 HNPCC 17号染色体 MSI SS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定存 倪耀忠 +1 位作者 莫善兢 陈哲京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5-146,152,共3页
目的 :探讨总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的特征 ,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复习文献并结合本组四个家族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HNPCC发病年龄轻 ,平均发病年龄 44岁 ;约 6 5 %的患者病变发生在脾曲近侧结肠 ;约 2 ... 目的 :探讨总结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HNPCC)的特征 ,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复习文献并结合本组四个家族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HNPCC发病年龄轻 ,平均发病年龄 44岁 ;约 6 5 %的患者病变发生在脾曲近侧结肠 ;约 2 5 %的患者有多原发大肠癌 ;2 0— 70 %的患者可检测到错配修复基因 (MMR)的突变 ;病理分化差但有较好的预后。结论 :HNPCC有明显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肠癌 HNPCC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30例临床病理特点与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合利 晏仲舒 +2 位作者 廖国庆 尹红玲 谢小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57-761,共5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诊治的30例HNPCC病人,以同期在该院治疗的散发性...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的临床病理及分子病理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普通外科诊治的30例HNPCC病人,以同期在该院治疗的散发性结直肠癌25例为对照组。比较其发病年龄、肿瘤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病人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genes,MMR)MLH1和MSH2表达缺失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NPCC组的发病年龄早,近段大肠癌比例高,易于合并多发癌,肿瘤高分化类型所占比例高(P<0.05)。MLH1和MSH2表达缺失率高于对照组(P<0.05)。HNPCC组中1/3的病人接受了大肠次全切除术,预后与散发大肠癌相当(P>0.05)。结论:HNPCC具有发病早,易合并多发癌的特点,结合MMR的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彻底手术和密切随访可取得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肠癌 错配修复基因 大肠次全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智 王刚成 +1 位作者 韩广森 李进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1111-1112,1116,共3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2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1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17例接受大肠癌次全切术,14例接受大肠癌常规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体重、血浆营养参数... 目的:探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理想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2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1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临床资料,17例接受大肠癌次全切术,14例接受大肠癌常规手术。比较手术前、后患者体重、血浆营养参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以及术后排便次数、术后复发率在两种手术方式组间的差异。结果:患者的体重变化、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的变化及术后每天排便次数在两种术式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次全大肠切除术组复发率比常规手术方式组低,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次全结肠切除术较大肠癌常规手术更适合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息肉肠癌 常规手术 手术方式 患者 疗效分析 治疗 血红蛋白 营养参数 次数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不稳定性-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诊断的分子标志:附4例报告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宁 邱红明 +1 位作者 丁彦青 徐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2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c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ercditarynonpolysiscolorectalcancer,HNPCC)的关系。方法采用银染PCR-SSCP方法,检测4例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组织的第2、5、17号染色体的4个位点的MSI.结果4例FINPCC均存在至少一个位点的MSI。HNPCC多位于右半结肠,低分化,粘液腺癌多见。结论MSI是HNPCC常见的分子学事件。HNPCC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I HNPCC 生物学特 遗传性息肉肠癌 微卫星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