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检测及其防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孙红岩 刘文青 赵宝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94,共5页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为线性单链RNA病毒,是鱼类病毒性病原体的一种,能引起野生及养殖鲑鱼或鳟鱼的急性系统病。鱼类感染该病毒后会造成内脏器官的坏死,引起死亡。造血器官坏死病(IHV)是鱼类病害中较为难治的一种病毒病,截止到目前...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为线性单链RNA病毒,是鱼类病毒性病原体的一种,能引起野生及养殖鲑鱼或鳟鱼的急性系统病。鱼类感染该病毒后会造成内脏器官的坏死,引起死亡。造血器官坏死病(IHV)是鱼类病害中较为难治的一种病毒病,截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对IHN的防控,主要集中在预防及对IHNV的分子生物学特性研究方面;根据病毒生物学特性开发出有效的防控方法成为目前主要的研究重点。论文主要阐述了IHN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以及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Infectious hematopoietic necrosis,IHN)的临床症状等,综合近几年国内外对IHNV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包括细胞培养、PCR、LAMP等技术在内的几种快速有效的IHNV检测技术,以及病毒疫苗、免疫佐剂、病毒干扰物等在内的主要防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检测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糖蛋白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抗原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谢三磊 温书香 +6 位作者 罗琳 马志宏 李桂萍 李铁梁 姜娜 邢薇 孙惠玲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4-860,共7页
为研究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主要结构蛋白糖蛋白(G),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IHNV中提取RNA并进行反转录,经PCR方法扩增获得1 380bp的G蛋白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FB-LIC-Bse杆状病毒... 为研究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nfectious ha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NV)主要结构蛋白糖蛋白(G),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IHNV中提取RNA并进行反转录,经PCR方法扩增获得1 380bp的G蛋白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FB-LIC-Bse杆状病毒载体中,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FB-LIC-Bse-G,转化到大肠杆菌DH10Bac感受态细胞中,获得了重组杆粒rBacmid-G。将重组杆粒转染至Sf9昆虫细胞,获得了重组杆状病毒。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重组G蛋白可与抗组氨酸单抗(Anti-His)、抗IHNV鼠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本研究克隆的IHNV G蛋白在真核表达系统中得到正确表达,且该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本试验结果为研究G蛋白的功能及开发IHNV新型疫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糖蛋白 重组杆状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的分离及其糖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申斯思 郑晓聪 +9 位作者 刘荭 史秀杰 贾鹏 兰文升 何俊强 张朋 余剑敏 杜娟 肖启明 康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对所分离编号为20101008和20101032的两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糖蛋白编码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揭示我国毒株与其他不同国家和地区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以反转录RCR(RT-PCR)法扩增其糖蛋白(G)编码基因,然后克隆入PMD-... 对所分离编号为20101008和20101032的两株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糖蛋白编码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揭示我国毒株与其他不同国家和地区毒株间的遗传进化关系。以反转录RCR(RT-PCR)法扩增其糖蛋白(G)编码基因,然后克隆入PMD-18T载体并测序。应用DNAStar和MEGA4.0软件,将20101008和20101032的G基因与多株GenBank中已发表的IHNV毒株相应基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株病毒间G编码基因的核苷酸和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和81.9%,其氨基酸序列分别发生了35和20处氨基酸的替换。20101008和20101032与日本、韩国分离株同源性较高,核苷酸及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3%~96.4%和75.9%~84.6%;两株病毒在进化关系上亲缘关系最近,属于同一分支,均为基因U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但其G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出来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的基因U型IHNV都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糖蛋白 同源性 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法检测鲑鳟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被引量:2
4
作者 金爽 金莉莉 +3 位作者 郭欣硕 蔺翠翠 罗靳 王秋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4年第8期2327-2331,共5页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间接酶联免疫法。方法以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蛋白(IHNV-G)为抗原,免疫实验白兔,制备兔抗IHNV免疫血清,通过ELISA对兔抗血清进行效价及特异性评估,并通过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应... 目的建立快速检测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的间接酶联免疫法。方法以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G蛋白(IHNV-G)为抗原,免疫实验白兔,制备兔抗IHNV免疫血清,通过ELISA对兔抗血清进行效价及特异性评估,并通过PCR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应用间接ELISA技术,检测到抗血清对IHNV-G和IHNV的效价分别达到1:32000和1:16000,与其他对照病毒无交叉反应。与PCR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98%。结论本文建立的间接酶联免疫法方法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特异性,为IHNV的检测提供了快捷、高效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鲑鳟鱼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病毒糖蛋白 间接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M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5
作者 郑园园 杨延超 +1 位作者 李清扬 赵宝华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3期118-124,共7页
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可溶性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基质蛋白M,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构建了pMAL-c2x-m原核表达质粒,优化表达条件并纯化MBP-M融合蛋白;对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和DDA鉴定;将鉴定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We... 为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出可溶性的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IHNV)基质蛋白M,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构建了pMAL-c2x-m原核表达质粒,优化表达条件并纯化MBP-M融合蛋白;对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和DDA鉴定;将鉴定后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利用Western blot鉴定鼠抗MBP-M血清,通过间接ELISA检测该血清效价。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可溶性的MBP-M蛋白,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4 kDa,与预期结果一致;MBP-M蛋白在IPTG为0.5 mmol/L,25℃诱导12 h时上清表达量较高;经Western blot鉴定,MBP-M蛋白可与鼠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阴性对照血清发生反应;ELISA检测血清效价达1:25600。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的MBP-M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这为IHNV基因工程疫苗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麦芽糖结合蛋白 可溶性表达 免疫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