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改进等效反应加速度法 被引量:15
1
作者 禹海涛 张正伟 李攀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01-2410,共10页
对地下结构横向抗震分析中的等效反应加速度法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算例,以动力时程法为基准,全面评价了等效反应加速度法的适用性;进而深入分析其误差来源,并做针对性改进优化,通过引入动力响应调整系数β,提出了一种改进等效反应加速度... 对地下结构横向抗震分析中的等效反应加速度法进行综合分析。结合算例,以动力时程法为基准,全面评价了等效反应加速度法的适用性;进而深入分析其误差来源,并做针对性改进优化,通过引入动力响应调整系数β,提出了一种改进等效反应加速度法;结合算例分析,评价了改进等效反应加速度法对不同工况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等效反应加速度法计算所得结构内力及变形均偏小;且计算精度随地层剪切波速的增大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几乎不受结构埋深的影响;同时,明确了等效反应加速度法的误差源自于其忽略了地下结构对其周围土体动力响应的干扰作用,改进优化后提出了改进等效反应加速度法;相比现有等效反应加速度法,改进等效反应加速度法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及更优的计算精度,可为地下结构抗震设计和分析提供新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抗震设计 动力时程 等效反应加速度法 改进等效反应加速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规范建议的反应加速度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晶波 陆喜欢 宝鑫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7-56,I0004,I0005,共12页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和《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给出了两种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反应加速度法,其差异在于有效惯性加速度的确定,前者通过自由场剪应力计算水平有效惯性加速度,后者直接采用自由场加速度作为有效惯性加速度。...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和《核电厂抗震设计标准》给出了两种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反应加速度法,其差异在于有效惯性加速度的确定,前者通过自由场剪应力计算水平有效惯性加速度,后者直接采用自由场加速度作为有效惯性加速度。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评价了两种反应加速度法的适用性,并比较研究了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水平有效惯性加速度随场地类型、场地剪切波速和地震动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是否考虑土体的阻尼是两种反应加速度法计算差异的主要来源,同时相邻土层的刚度比(波速比)也是产生差异的来源;两种规范方法计算得到的水平有效惯性加速度的差异随场地剪切波速的增大而减小,随地震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场地条件差或地震动强度大时,基于剪应力计算的水平有效惯性加速度更为合理,据此计算获得的位移场与动力时程法的计算结果一致,具有更为良好的计算精度。同时提出了一种通过自由场位移计算有效惯性加速度的反应加速度法——基于位移的反应加速度法,讨论和比较了采用位移确定有效加速度时的特点及用于反应加速度法时的计算精度,初步证明基于位移的反应加速度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和更为广泛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地震反应分析 反应加速度法 基于位移的反应加速度法 有效惯性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速度法在变速箱噪声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吉 王珍 赵凤强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1-95,共5页
基于结构表面振动速度与结构辐射声能的关系 ,针对以结构声为主的变速箱现场噪声评价问题 ,提出根据结构表面单点振动速度和工作振型来计算结构辐射声能的方法 ,此法大大简化了变速箱现场噪声检测的过程 ,提高了检测效率。通过实验证明... 基于结构表面振动速度与结构辐射声能的关系 ,针对以结构声为主的变速箱现场噪声评价问题 ,提出根据结构表面单点振动速度和工作振型来计算结构辐射声能的方法 ,此法大大简化了变速箱现场噪声检测的过程 ,提高了检测效率。通过实验证明这种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速度法 变速箱 结构噪声 检测 结构辐射声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星间速度法精确和快速反演下一代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场 被引量:6
4
作者 郑伟 许厚泽 +2 位作者 钟敏 刘成恕 员美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41,共11页
基于新型残余星间速度法(RIRM)反演了120阶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场.第一,由于GPS定轨精度相对较低,通过将激光干涉测距仪的高精度残余星间速度(测量精度10-7 m·s-1)引入残余轨道速度差分矢量的视线分量构建了新型RIRM观测方程.... 基于新型残余星间速度法(RIRM)反演了120阶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场.第一,由于GPS定轨精度相对较低,通过将激光干涉测距仪的高精度残余星间速度(测量精度10-7 m·s-1)引入残余轨道速度差分矢量的视线分量构建了新型RIRM观测方程.第二,基于2点、4点、6点和8点RIRM公式对比论证了最优的插值点数.如果相关系数和采样间隔一定,随着插值点数的增加,卫星观测值的信号量被有效加强,而卫星观测值的误差量也同时增加.因此,6点RIRM公式是提高下一代地球重力场精度的较优选择.第三,相关系数对地球重力场精度的影响在不同频段表现为不同特性.随着相关系数的逐渐增大,地球长波重力场精度逐渐降低,而地球中长波重力场精度逐渐升高.第四,基于6点RIRM公式,通过30天观测数据和采样间隔5s,分别利用星间速度和残余星间速度观测值,在120阶次处反演下一代GRACE Follow-On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为1.638×10-3 m和1.396×10-3 m.研究结果表明:(1)残余星间速度观测量较星间速度对地球重力场反演精度更敏感;(2)GRACE FollowOn地球重力场精度较GRACE至少高1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CE Follow-On卫星 残余星间速度法 激光干涉测距仪 下一代卫星重力反演 累计大地水准面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精度随结构埋深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董正方 蔡宝占 +2 位作者 姚毅超 李凤丽 朱红云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16-220,244,共6页
从理论方程上,看不出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的精度会随地下结构埋深而变化,因此为确定其精度,设定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埋深的城市轨道交通箱型地下结构为基准模型。使用反应加速度法、反应位移法、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和时间历程法计... 从理论方程上,看不出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的精度会随地下结构埋深而变化,因此为确定其精度,设定不同场地条件下、不同埋深的城市轨道交通箱型地下结构为基准模型。使用反应加速度法、反应位移法、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和时间历程法计算基准模型的结构内力,评价前三种方法随埋深变化的精度。结果表明:前三种方法的精度会受到场地类型、土层厚度和结构埋深的影响;若以时间历程法为基准,反应位移法的精度要低于反应加速度法和修正的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和修正反应位移法的精度受埋深影响较小,反应位移法在埋深较小时精度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加速度法 反应位移 地下结构 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速度法的非定常流场模拟和动导数计算 被引量:6
6
作者 郭东 徐敏 陈士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84-788,共5页
基于网格速度法的思想,将迎角的突变和俯仰角速率的突变叠加起来,发展了一套在固定网格上模拟飞行器俯仰振荡非定常流场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实时更新网格,减少了计算时间和所需内存,避免了负体积的出现。首先计算了NACA 0006的阵风响应... 基于网格速度法的思想,将迎角的突变和俯仰角速率的突变叠加起来,发展了一套在固定网格上模拟飞行器俯仰振荡非定常流场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实时更新网格,减少了计算时间和所需内存,避免了负体积的出现。首先计算了NACA 0006的阵风响应和NACA 0012翼型的俯仰振荡,所得结果与实验值和动网格方法符合较好,这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模拟此类非定常问题;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国外动导数计算标模Basic Finner Missile(BFM)俯仰振荡运动的数值模拟,并计算了其在马赫数1.58~2.5的静、动稳定性导数,计算结果与风洞实验值基本吻合,体现了该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 非定常流场 网格速度法 动导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力测试的加速度法探讨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问盈 唐松柏 李海燕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2-59,共8页
基于通用的列车运动方程 ,建立了牵引力测试的加速度法。阐述了牵引力与列车加速度及列车阻力之间的关系。推荐的加速度测试法比传统的动力计法更能适用于动车组、市郊列车和地铁列车。加速度测试法的先决条件是确定列车基本阻力、回转... 基于通用的列车运动方程 ,建立了牵引力测试的加速度法。阐述了牵引力与列车加速度及列车阻力之间的关系。推荐的加速度测试法比传统的动力计法更能适用于动车组、市郊列车和地铁列车。加速度测试法的先决条件是确定列车基本阻力、回转质量系数和列车质量 ,而其测试关键是列车加速度的测定。文章就加速度测试法的测试精度做了分析计算和探讨。推荐的加 (减 )速度法的原则已经用于列车阻力与闸瓦摩擦系数的测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力 测试 速度法 机车 动车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遇障速度法足球机器人的路径规划 被引量:5
8
作者 钟碧良 张祺 杨宜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3年第8期56-60,共5页
提出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下的路径规划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机器人运动速度信息制定的避障策略。通过遇障速度的几何变换产生可达避障速度 ,从而确定运动路径上潜在的障碍物。同时 ,还推导了机器人路径搜索树网格算法。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 提出了机器人在动态环境下的路径规划方法。这种方法基于机器人运动速度信息制定的避障策略。通过遇障速度的几何变换产生可达避障速度 ,从而确定运动路径上潜在的障碍物。同时 ,还推导了机器人路径搜索树网格算法。足球机器人仿真比赛表明 ,这种方法适用于动态和静态障碍物的避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遇障速度法 足球机器人 路径规划 避障策略 仿真 网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沉速度法研究地表移动变形分布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忠明 王其胜 李德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316,共4页
在地质采矿条件变化不大时,从地表点的下沉速度出发, 取随开采工作面一起移动的动坐标建立动坐标系,研究地表点下沉速度的分布规律,得到地表下沉速度分布曲线,并对地表点在整个下沉时间过程的速度曲线进行积分,得到动态地表主断面上的... 在地质采矿条件变化不大时,从地表点的下沉速度出发, 取随开采工作面一起移动的动坐标建立动坐标系,研究地表点下沉速度的分布规律,得到地表下沉速度分布曲线,并对地表点在整个下沉时间过程的速度曲线进行积分,得到动态地表主断面上的地表下沉分布公式,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系列转换,得到地表任意点下沉、倾斜、曲率、水平移动、水平变形公式,公式简单,便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地表移动盆地 移动变形 分布规律 下沉速度法 地表下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速度法预测矿井新盘(采)区瓦斯涌出量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益芳 张兆瑞 李有忠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47-351,共5页
以潞安矿务局五阳矿南峰扩区为例 ,探讨了利用速度法预测矿井新盘 (采 )区瓦斯涌出量的方法 ,对制定瓦斯防治方案 。
关键词 速度法 瓦斯涌出量 矿井盘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相关反应加速度法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彭有宝 王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37-1045,共9页
通过梳理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流程,明确抗震设计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在阐明反应加速度法基本原理基础上,引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法,并对影响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关键参数进行讨论。针对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得到的... 通过梳理轨道交通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流程,明确抗震设计方法选择的原则和依据。在阐明反应加速度法基本原理基础上,引出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维等效线性化法,并对影响土层地震反应计算结果关键参数进行讨论。针对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得到的加速度时程提出合理拟合抛物线型二阶基线方程,可以消除加速度时程长周期随机分量引起的漂移问题,经自然积分可以得到消除基线漂移的位移时程;同时阐明数值分析软件Origin Pro有效解决积分得到位移时程的基线漂移问题并得到合理位移分布的途径和方法。以北京地铁3号线体育中心站为例,详细说明反应加速度法相关各个技术环节实现的方法和结果,并指出反应加速度法或位移法所依据的土层地震反应分析和位移时程的确定具有较强专业性,应做专项咨询分析工作;只有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获得的加速度反应谱及时程客观合理,有限元计算所需相应地震动水平的等效剪切模量才可信;积分得到的位移时程需要有效消除基线漂移影响。只有上述相关结果真实客观可信,有限元计算结果才能模拟真实的土层-地下结构地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加速度法 一维等效线性化 等效剪切模量 基线漂移 静力分析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法划分多层砂岩油藏开发阶段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学忠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0-51,共2页
运用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法对多层砂岩油藏开发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达到综合认识油田开发工作中主、客观因素作用的目的,有利于科学预测开发趋势,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孤东油田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规律性更强,可... 运用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法对多层砂岩油藏开发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达到综合认识油田开发工作中主、客观因素作用的目的,有利于科学预测开发趋势,制定合理的开发技术政策。孤东油田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在整个开发过程中的规律性更强,可靠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法 划分 多层砂岩油藏 开发阶段 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按平均滑动速度法计算平动齿轮机构的啮合效率 被引量:4
13
作者 姚九成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61-62,共2页
对平动齿轮机构啮合过程中齿廓间的相对滑动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按平均滑动速度法 ,计算平动齿轮机构啮合效率的方法 ,并给出了节点内啮合的平动齿轮机构的效率计算公式。
关键词 平均滑动速度法 计算 平动齿轮机构 啮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平均加速度法恢复GOCE地球重力场模型
14
作者 苏勇 范东明 贺全兵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27,共4页
将非保守力残余加速度参数作为未知参数与位系数整体求解,利用GOCE卫星2009—11-01--2010-01—31日的精密轨道数据,基于平均加速度法恢复了12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GOCE—AAA01S。结果表明:利用12阶多项式解算的模型精度最高,并且阶数... 将非保守力残余加速度参数作为未知参数与位系数整体求解,利用GOCE卫星2009—11-01--2010-01—31日的精密轨道数据,基于平均加速度法恢复了12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GOCE—AAA01S。结果表明:利用12阶多项式解算的模型精度最高,并且阶数的增加或减少均会降低恢复的重力场模型的精度;在120阶次的大地水准面误差约为±6.8em,在6~120阶次内GOCE—AAA01S的精度优于EIGEN.CHAMP03S,在102阶次以后GOCE—AAA01S的精度低于EGM96。文中未考虑极空白的影响,所恢复的重力场模型位系数的带谐项精度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加速度法 GOCE卫星 地球重力场模型 位系数 大地水准面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近似加速度法的精度研究
15
作者 牛钲昊 刘本玉 罗靓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S1期70-74,共5页
详细介绍了二级近似加速度法的推导思路,从理论上可以看出它有三阶精度。通过在MATLAB上运行编制的程序,实现了二级近似加速度法在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应用。在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中输入十条地震波后发现:在步长取相同值的情况... 详细介绍了二级近似加速度法的推导思路,从理论上可以看出它有三阶精度。通过在MATLAB上运行编制的程序,实现了二级近似加速度法在结构动力时程分析中的应用。在单自由度体系和多自由度体系中输入十条地震波后发现:在步长取相同值的情况下,本文方法绝大部分的平均相对误差要小于Wilson-θ法。也就是说要达到相同的精度,二级近似加速度法需要迭代的次数更少,因此收敛速度更快。另外,理论上精度高的算法不一定在任何情况下都比精度较低的算法表现好,算法的精度与步长大小、荷载复杂程度、振幅衰减率和周期延长率都有关系。以上研究为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选取高精度的逐步积分算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积分 二级近似加速度法 WILSON-Θ 平均相对误差 收敛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弧长积分法与平均加速度法的比较分析
16
作者 黄强 范东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5-459,480,共6页
为比较短弧长积分法和平均加速度法在卫星重力反演中的效果,用Fortran程序语言分别基于短弧长积分法和平均加速度法编写了2套计算程序,对GOCE(重力场和静态海洋环流探测)卫星精密科学轨道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了2组9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Mod... 为比较短弧长积分法和平均加速度法在卫星重力反演中的效果,用Fortran程序语言分别基于短弧长积分法和平均加速度法编写了2套计算程序,对GOCE(重力场和静态海洋环流探测)卫星精密科学轨道进行了反演计算,得到了2组90阶次的重力场模型Model_Arc(短弧长积分法)和Model_Acc(平均加速度法).结果表明:Model_Acc大地水准面阶误差最大在80阶仅4 cm,而Model_Arc在90阶处达到10 cm;2个模型总体上都比用CHAMP和GRACE卫星的轨道数据反演的模型精度高,Model_Acc在80阶次以前比GO_CONS_GCF_2_TIM_R3精度高,但平均加速度法耗时比短弧长积分法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弧长积分 平均加速度法 重力反演 GOCE(重力场和静态海洋环流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改进反应加速度法
17
作者 刘春峰 屈永强 许紫刚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10-716,共7页
为考虑结构的存在对反应加速度法中地震输入荷载的影响,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中的反应加速度法,提出将土-结构模型转换为自由场模型的等效方式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采用等效自由场进行地震输入荷载计算,... 为考虑结构的存在对反应加速度法中地震输入荷载的影响,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GB 50909—2014)中的反应加速度法,提出将土-结构模型转换为自由场模型的等效方式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采用等效自由场进行地震输入荷载计算,近似地考虑了结构的存在对地震输入荷载的影响,以期提高反应加速度法的计算精度。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改进前后反应加速度法对日本大开车站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反应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等效自由场计算的地震输入荷载有效提高了反应加速度法的计算精度。在验证等效方式有效性的基础上,分析等效模型宽度的选取对反应加速度法计算结果的影响,建议等效模型边界至结构侧边的距离取为1~3倍结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改进反应加速度法 土-结构相互作用 等效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态加速度法在屋盖结构风致响应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方勇 倪振华 谢壮宁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对大跨屋盖结构应用模态加速度法新的表达式改进风致响应计算。推导了结构风致响应分析的模态加速度方法。对一平顶屋盖刚体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 ,考虑到随机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 ,试验中利用同步测量的脉动风压和结构模态获得随时间变化... 对大跨屋盖结构应用模态加速度法新的表达式改进风致响应计算。推导了结构风致响应分析的模态加速度方法。对一平顶屋盖刚体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 ,考虑到随机风荷载的空间相关性 ,试验中利用同步测量的脉动风压和结构模态获得随时间变化的广义力。对屋盖均方根响应进行了讨论 ,说明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加速度法 屋盖结构 结构力学 风致响应分析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强制反应位移法和反应加速度法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琨鹏 景立平 宾佳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7-972,共6页
首先基于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变形受周围地基土变形控制这一相互作用特征,在反应位移法的基础上讨论两种简化分析方法:一种是将土层变形施加在模型边界模拟地震作用;另一种是将土层加速度施加到整个模型上模拟地震作用。这两种简化分... 首先基于地震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变形受周围地基土变形控制这一相互作用特征,在反应位移法的基础上讨论两种简化分析方法:一种是将土层变形施加在模型边界模拟地震作用;另一种是将土层加速度施加到整个模型上模拟地震作用。这两种简化分析方法都避免了反应位移法中弹簧刚度的取值问题,提高了计算效率。其次分析不同地震动强度、不同侧边距的计算结果,并用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结果校核,分析两种简化计算方法的精度。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两种简化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都令人满意,使用强制反应位移法时建议侧边距取两倍结构宽度,使用反应加速度法时建议侧边距取三倍以上结构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强制反应位移 反应加速度法 侧边距 抗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盖框架建筑的大底盘地铁车站结构抗震计算的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明 安军海 +2 位作者 张学辉 岳宏亮 赵志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403-3413,共11页
为得到上盖框架建筑时大底盘地铁车站结构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基于系列土-地铁车站及其上盖框架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数值模拟试验,揭示了上盖框架结构对大底盘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再在借鉴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传统反应加速度... 为得到上盖框架建筑时大底盘地铁车站结构的实用抗震设计方法,基于系列土-地铁车站及其上盖框架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数值模拟试验,揭示了上盖框架结构对大底盘地铁车站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再在借鉴地下结构抗震计算传统反应加速度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地上、地下一体化结构体系中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首先,从理论上验证了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的可行性,并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力学模型和实施步骤;其次,以北京某核心区地铁车站与上盖高层建筑一体化工程为背景,对比时程法和传统反应加速度法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峰值加速度、结构刚度、土层刚度、上盖结构高度、地震波类型等影响因素下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的计算效果。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振型分解法-反应加速度法是一个操作简便、精度较高且计算结果偏于安全的简化分析方法,可在类似工程的抗震计算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分析 地铁车站 上盖框架结构 振型分解 反应加速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