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鉴纲目》宋元版本考 被引量:2
1
作者 严文儒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44,共3页
《资治通鉴纲目》是朱熹生前尚未最后定稿的一部纲目体史书,随着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导思想,《纲目》亦被后世帝王钦定为万世史法、史家准绳,成为十三世纪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史学著作之一。本文就《纲目》宋... 《资治通鉴纲目》是朱熹生前尚未最后定稿的一部纲目体史书,随着程朱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主导思想,《纲目》亦被后世帝王钦定为万世史法、史家准绳,成为十三世纪以来中国封建社会中影响最大的史学著作之一。本文就《纲目》宋元版本情况进行了一番梳理考证,比较了《纲目》宋元刻本的优劣,指出宋元刻本之间的相承关系,尤其是对《纲目》温陵初刻本在宋元明三代的递修情况作了细致的考辨,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鉴纲目 版本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晚明《纲目续麟》对纲目史书的新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左桂秋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4-97,共4页
明末张自勋的《纲目续麟》是第一部对《通鉴纲目》的全面订误之作,既承袭了《纲目》"以史明理"的著书主旨,又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纲目史书的特色。它冲破了对朱熹的迷信,表现出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质疑的心学特征;同时,它又注... 明末张自勋的《纲目续麟》是第一部对《通鉴纲目》的全面订误之作,既承袭了《纲目》"以史明理"的著书主旨,又表现出不同于以往纲目史书的特色。它冲破了对朱熹的迷信,表现出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质疑的心学特征;同时,它又注重以考据求义理,体现出向实证性史学发展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纲目续麟》 通鉴纲目 张自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制度文化对越南黎朝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吕士朋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4-48,共5页
明代制度文化对越南黎朝的影响(台湾)吕士朋一、绪言中国与越南的关系,自古即非常密切。秦始皇三十三年(214B.C),派兵略取"陆梁地",设南海,桂林、象郡,其中象郡即在今越南境内,包括北圻至中圻广南一带之地(南至北纬... 明代制度文化对越南黎朝的影响(台湾)吕士朋一、绪言中国与越南的关系,自古即非常密切。秦始皇三十三年(214B.C),派兵略取"陆梁地",设南海,桂林、象郡,其中象郡即在今越南境内,包括北圻至中圻广南一带之地(南至北纬十六度)。秦亡,秦吏赵佗建南越王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文化 黎朝 圣宗 越南 通鉴纲目 安南 宗藩关系 中越关系 科举学 明成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元史学的正统之辨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97-102,共6页
宋元史学的正统之辨王晓清(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正统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传统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围绕正统的界说、区别以及内涵等问题,传统史家出现了长期争呜。宋元时期正统之辨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这既是当时民族矛... 宋元史学的正统之辨王晓清(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正统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结为传统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围绕正统的界说、区别以及内涵等问题,传统史家出现了长期争呜。宋元时期正统之辨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这既是当时民族矛盾激化在政治生活中的反映,也是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统论 欧阳修 通鉴纲目 元史学 各与正统 正统思想 《宋史》 三史 《春秋》 毕仲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世致用史学传统的源流利弊辨析 被引量:3
5
作者 葛志毅 《齐鲁学刊》 CSSCI 1996年第3期74-80,共7页
经世致用史学传统的源流利弊辨析葛志毅中国古代发端于孔子的经世致用史学传统,历来多受到学者的肯定,罕见有人言及它对史学发展的不利影响。由于经世致用观念主张史家以史学作为介入和干预现实社会的手段,因而它符合中国古代知识阶... 经世致用史学传统的源流利弊辨析葛志毅中国古代发端于孔子的经世致用史学传统,历来多受到学者的肯定,罕见有人言及它对史学发展的不利影响。由于经世致用观念主张史家以史学作为介入和干预现实社会的手段,因而它符合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积极入世品格,并得到普遍赞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世致用 《春秋》 史学传统 利弊辨析 欧阳修 通鉴纲目 史学功能 正统论 《资治通鉴 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梦龙对小说理论中“虚”“实”观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薛丽云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80-85,共6页
冯梦龙对小说理论中“虚”“实”观的继承与发展薛丽云冯梦龙(1574—1646),苏州府长州县人。青壮年时期多次应考不中,曾参加过当时的复社,57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61岁时以岁贡选授福建寿宁知县。他一生著述十分丰富,... 冯梦龙对小说理论中“虚”“实”观的继承与发展薛丽云冯梦龙(1574—1646),苏州府长州县人。青壮年时期多次应考不中,曾参加过当时的复社,57岁时才补了一名贡生,61岁时以岁贡选授福建寿宁知县。他一生著述十分丰富,尤其热心于民族通俗文化的整理,爱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理论 冯梦龙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虚”与“实” 小说创作 生活真实 文学作品 艺术真实 通鉴纲目 虚实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古代编年史体及编年史籍发展分期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彭久松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一 草创时期 商、周迄秦为编年体的草创时期。 顾名思义,编年体是按时间发展顺序记叙历史的一种史书体裁形式。人类社会历史,原本表现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织于其中,成为基本要... 一 草创时期 商、周迄秦为编年体的草创时期。 顾名思义,编年体是按时间发展顺序记叙历史的一种史书体裁形式。人类社会历史,原本表现为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交织于其中,成为基本要素。对这个过程加以记叙和研究便形成了史学。史学的成果凝结为史著;史著不能不采用一定的体裁和体例形式以为其内容之依托;但史家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常常不能自由地选择表达形式,此种情形,在史学的孩提时期表现得尤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年史 发展分期 编年体 纲目 我国古代 《春秋》 通鉴 史学 草创时期 通鉴纲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