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8篇文章
< 1 2 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逐步回归和ARIMA模型的青海省农作物产量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倩 《南方农机》 2025年第4期173-176,共4页
【目的】准确预测青海省的农作物产量。【方法】选取青海省2002—2021年农作物产量数据,将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用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作为青海省农作物产量预测的自变量,农作物产量作为因变量建立逐步... 【目的】准确预测青海省的农作物产量。【方法】选取青海省2002—2021年农作物产量数据,将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作物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农用薄膜使用量、农药使用量作为青海省农作物产量预测的自变量,农作物产量作为因变量建立逐步回归和ARIMA模型,分别运用逐步回归模型、ARIMA模型以及组合模型对青海省2016—2021年农作物产量数据预测精度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并采用组合模型预测了青海省2022—2026年农作物产量。【结果】1)逐步回归模型通过逐步引入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变量,优化了模型结构,预测平均误差为1.17%;2)ARIMA模型则有效捕捉了时间序列数据的动态特性,预测平均误差为1.29%;3)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平均相对误差降至1.00%,优于单一模型。【结论】农作物产量的准确预测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可以通过优化各模型的权重分配、利用机器学习方法自动调整权重等方式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集,并考虑如气候变化、政策变动等更多的影响因素,这将有助于构建更为全面和精细的预测模型,为农业生产和政策制定提供更加有力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产量 逐步回归模型 ARIMA模型 组合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草原放牧策略研究
2
作者 张笛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48-52,60,共6页
草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陆地植被类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草原为畜牧业提供了饲料基础,还起到重要的生态服务作用,包括作为集水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文化和娱乐需求,同时还可以减轻温室气体排放。利用锡林郭勒草原... 草原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陆地植被类型,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草原为畜牧业提供了饲料基础,还起到重要的生态服务作用,包括作为集水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文化和娱乐需求,同时还可以减轻温室气体排放。利用锡林郭勒草原监测数据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反映出不同放牧策略(放牧方式和放牧强度)对锡林郭勒草原土壤物理性质和植被生物量的影响,并且使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对相关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最终得出可使沙漠化程度指数与板结化程度最小的放牧策略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回归 数据分析 放牧策略 草原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峡江水库对吉安水位顶托作用量化分析
3
作者 何中政 钱伟 +2 位作者 傅春 蔡思宇 陈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59,共7页
峡江水库建设对赣江干流水位的顶托作用主要影响着上游吉安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回水顶托作用下引起的水位变化以及解析河段水位抬升成因机制对研究水利工程修建改变河道水力特点的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历史实测水位和流... 峡江水库建设对赣江干流水位的顶托作用主要影响着上游吉安河段的水文情势变化,分析回水顶托作用下引起的水位变化以及解析河段水位抬升成因机制对研究水利工程修建改变河道水力特点的防洪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历史实测水位和流量数据,构建计算水位顶托效果的逐步回归预测模型,利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定量评估水位顶托效果与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和影响程度,随后援用逐步回归方法量化分析了峡江水库运行对吉安水位顶托作用,即建立水位顶托效果与各因素之间的多元回归方程并验证方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①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预测模型模拟精度高,水位和流量要素模拟效果均良好,模拟水位过程与实测过程基本保持一致,在模拟流量方面也能够较好地再现实测过程且水位预测模型的各项评价指标优于流量预测模型;②水位顶托效果与峡江水库实测水位存在极强正相关性,与吉安实测水位和吉安水位落水过程存在中等正相关性,与吉安实测流量存在中等负相关性,与吉安水位涨水过程存在微弱负相关性;③多元逐步回归方程的修正后决定系数R2为0.892,表明方程拟合度较高且通过了后续的准确性检验,可表征吉安实测水位、吉安实测流量、峡江水库实测水位、吉安水位涨落过程的多重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变化 顶托作用 逐步回归分析 皮尔逊相关分析 峡江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与逐步回归的黄石市区岩土参数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王雨萌 吴佳 +3 位作者 章小龙 张潮 李国敏 宋建邦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7-424,共8页
为获取较为准确可靠的岩土参数值,提升岩土工程勘察效率,以黄石市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Q_(4)^(l))淤泥质土和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_(3)^(el))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土层各岩土参数之间的关联程度,建立逐步回归模... 为获取较为准确可靠的岩土参数值,提升岩土工程勘察效率,以黄石市区第四系全新统湖积层(Q_(4)^(l))淤泥质土和第四系上更新统残积层(Q_(3)^(el))粉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土层各岩土参数之间的关联程度,建立逐步回归模型,得到力学参数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土体的力学参数与其物理参数存在联系,确定了黄石市区两类典型土体的力学参数与物理参数相关度;逐步回归模型得到的力学参数与物理参数之间的经验公式拟合效果较好。研究结论为岩土工程勘察相关参数的快速获取及标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参数 灰色关联分析 逐步回归 相关性分析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双重检验逐步回归的台风生成预报方法
5
作者 董林 吕心艳 +1 位作者 高拴柱 王皘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5-846,共12页
基于CMA台风最佳路径和ECMWF细网格确定性数值模式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期间16种环境因子的值,选出7个显著性因子,采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台风生成预报方程。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回归方法预报的风速值作为台... 基于CMA台风最佳路径和ECMWF细网格确定性数值模式资料,计算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台风生成期间16种环境因子的值,选出7个显著性因子,采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台风生成预报方程。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利用回归方法预报的风速值作为台风生成判据,较直接使用模式预报的风速和气压作为台风生成判据的击中率更高。双重检验逐步回归的台风生成预报方法在2022年的台风预报业务中进行了试用,对2203号台风暹芭的生成预报检验结果显示,回归方法表现较好,可为预报员判别台风是否生成及生成时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生成 逐步回归 双重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深州市终霜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及预报技术研究
6
作者 关钧元 许俊东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129-132,共4页
选取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1970—2023年终霜资料及2000—2023年相关日数据资料,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终霜日与气温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总结预报终霜的参考指标,为预测终霜日及预防低温灾害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终霜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预报技术 参考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梅梁湾藻类及相关环境因子逐步回归统计和蓝藻水华的初步预测 被引量:155
7
作者 陈宇炜 秦伯强 高锡云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3-71,共9页
以太湖梅梁湾 1992 - 199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 ,选择水温等 15项环境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藻类总生物量和微囊藻生物量等 3项生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找出与生物因素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建立多元... 以太湖梅梁湾 1992 - 1999年的连续监测资料为基础 ,运用多元逐步回归统计方法 ,选择水温等 15项环境理化因素与藻类叶绿素a、藻类总生物量和微囊藻生物量等 3项生物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 ,找出与生物因素显著相关的环境因子 ,建立多元逐步回归方程 ,预测梅梁湾藻类生物量的变化情况 ,初步进行了梅梁湾蓝藻水华的预测预报 .结果显示 ,水温和总磷为梅梁湾藻类总生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 .水温、硝态氮和总氮为微囊藻生物量的显著相关因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多元逐步回归 微囊藻 水温 叶绿素A 富营养化 蓝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回归法的近红外光谱信息提取及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郑咏梅 张军 +2 位作者 陈星旦 申铉国 张铁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分析算法 ,依据小麦粉的近红外吸收特性机理 ,对小麦粉的近红外光谱(10 0 0~ 2 5 0 0nm)划分三波段 (Ⅰ :10 0 0~ 14 0 0nm ;Ⅱ :14 0 0~ 186 0nm ;Ⅲ :186 0~ 2 5 0 0nm) ,并进行了各波段的光谱信息提取 ,...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逐步分析算法 ,依据小麦粉的近红外吸收特性机理 ,对小麦粉的近红外光谱(10 0 0~ 2 5 0 0nm)划分三波段 (Ⅰ :10 0 0~ 14 0 0nm ;Ⅱ :14 0 0~ 186 0nm ;Ⅲ :186 0~ 2 5 0 0nm) ,并进行了各波段的光谱信息提取 ,确定了回归特征波长 ,对不同波段建立的回归模型进行了比较 ,给出了各段回归的最佳数学模型。通过对小麦粉近红外谱的信息提取及蛋白质成分的定量分析 ,比较和讨论了不同波段所建模型对小麦粉蛋白质含量的近红外分析结果 ,在应用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回归 近红外光谱 信息提取 数学模型 小麦粉 蛋白质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的煤储层含气量预测模型——以沁水盆地为例 被引量:34
9
作者 李贵红 张泓 +2 位作者 崔永君 张培河 董敏涛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25,共4页
以沁水盆地为例,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Langmuir体积和含气饱和度为参数的含气量预测模型;复相关系数、F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拟合效果较好。运用此模型,结合多因素权重分析确定的含气饱和... 以沁水盆地为例,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Langmuir体积和含气饱和度为参数的含气量预测模型;复相关系数、F检验、t检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满足线性与方差齐性的假设,拟合效果较好。运用此模型,结合多因素权重分析确定的含气饱和度和实测的Langmuir体积数据,实现了沁水盆地山西组主煤层含气量预测。对比分析显示,该含气量预测模型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含气量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预测模型 沁水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在白石泉Cu-Ni硫化物矿床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0
作者 付勇 汪立今 +3 位作者 柴凤梅 邓刚 陈勇 陈俊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73-380,共8页
新疆东天山的白石泉Cu-Ni硫化物矿床一直受到众多构造学家、岩石学家和矿床学家的关注,但是数学地质在此地的研究尚属空白。文中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 新疆东天山的白石泉Cu-Ni硫化物矿床一直受到众多构造学家、岩石学家和矿床学家的关注,但是数学地质在此地的研究尚属空白。文中在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借助SPSS数学统计软件系统的研究Cu-Ni变量与造岩元素变量的关系,建立Cu-Ni变量与其他变量的回归方程,验证与解释白石泉Cu-Ni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岩浆来源等问题,对指导找矿勘探有重要作用,对应用数学地质方法有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石泉 CU-NI硫化物矿床 多元线性回归 逐步回归分析 SP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应用于固化土强度与微结构参数相关性评价 被引量:20
11
作者 王志强 柴寿喜 +3 位作者 仲晓梅 郭英 王晓燕 魏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50-1654,共5页
用石灰固化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渍土,固化后土微结构参数发生了变化,力学强度大幅度提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颗粒粒度分维、颗粒定向分维、等效直径、扁圆度和面积比是对固化土力学强度影响较... 用石灰固化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渍土,固化后土微结构参数发生了变化,力学强度大幅度提高。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着良好的相关关系,颗粒粒度分维、颗粒定向分维、等效直径、扁圆度和面积比是对固化土力学强度影响较为显著的5个微结构参数。借助土微结构参数与强度间的相关性计算分析,从另外一个角度验证石灰对滨海盐渍土的固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渍土 土微结构参数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无侧限抗压强度 抗剪强度 固化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评价储层孔隙度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12
作者 沈立成 黄思静 +3 位作者 刘洁 张萌 武文慧 阳国进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10-616,共7页
储层岩石孔隙度受多种因素控制 ,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是储层地质学中的难点之一。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 W地区某油层组的样品进行拟合 ,取不同的门槛值 ,得到不同的拟合方程。根据这些方程分析了其地质意义 ,并得出结论 ... 储层岩石孔隙度受多种因素控制 ,对其进行定量分析是储层地质学中的难点之一。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 W地区某油层组的样品进行拟合 ,取不同的门槛值 ,得到不同的拟合方程。根据这些方程分析了其地质意义 ,并得出结论 :(1 )面孔率与各种地质因素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关系 ,复相关系数 R=0 .97885 (门槛值为 2 .8~ 0 .3 3时 ) ;(2 )通过实际应用的检验 ,说明在已知参数的情况下 ,逐步回归方程可以预测储层质量并评价其控制因素 ;(3 )在 W地区某油层组中 ,浊沸石溶蚀率和长石溶蚀率是对面孔率贡献最大的参数 ;(4 )压实作用 ,浊沸石、长石和石英的胶结作用是较重要的影响因素 ,碳酸盐胶结物和岩屑溶蚀率 ,埋藏深度 ,杂基含量 ,碎屑的分选和粒度等对面孔率的控制作用相对较弱 ;(5 )碳酸盐、浊沸石、长英质胶结作用和杂基含量不利于储层孔隙发育 ,长石溶蚀率、浊沸石溶蚀率、岩屑溶蚀率、粒间体积、颗粒直径和分选程度都有利于孔隙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逐步回归方法 储层 孔隙度 面孔率 成岩因素 沉积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错畸形发病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宏娥 王军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错[牙合]畸形 发病因素 中小学生 逐步回归分析 逐步回归 配对资料 构成比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回归及通径分析在主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4
作者 贺江舟 龚明福 +2 位作者 范君华 孙红专 张利莉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1-437,共7页
【目的】探讨多指标体系中对测定指标的评价、排序及简约,实现对多指标体系的降维。【方法】举例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引入主成分分析中。【结果】测定指标对主成分逐步回归分析保留了对主成分影响显著的指标,剔除了对主成分作用较... 【目的】探讨多指标体系中对测定指标的评价、排序及简约,实现对多指标体系的降维。【方法】举例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引入主成分分析中。【结果】测定指标对主成分逐步回归分析保留了对主成分影响显著的指标,剔除了对主成分作用较小或存在共线性的指标;通径分析揭示了测定指标对主成分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体现了指标间的相互作用。通径分析中测定指标对主成分决定系数的分解结合主成分特征值的百分贡献率可对测定指标进行评价,提取反映总体主要信息,真正实现测定指标的简约。【结论】主成分分析结合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可对多指标体系中的指标进行评价,实现测定指标的真正降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病人住院费用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被引量:35
15
作者 袁庆 袁魁昌 +4 位作者 李清华 徐凌忠 王兴洲 宋培培 宋晓飞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揭示糖尿病病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到2005年间在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和胜利医院住院的糖尿病病人268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住院费用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目的揭示糖尿病病人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医疗费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到2005年间在东营市胜利油田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和胜利医院住院的糖尿病病人268例,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住院费用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筛选。结果糖尿病病人住院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院、年龄、住院天数、输液天数、有无保险和有无并发症,糖尿病病人住院日均费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医院、婚姻状况、住院天数、疗效、有无保险和有无并发症。结论有效控制糖尿病病人住院费用应以控制、缩短住院天数为突破口,通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加强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强化医疗费用控制体系的作用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病人 住院费用 多元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对虾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逐步回归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杨长明 何铜 +2 位作者 刘小林 黄皓 相建海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20,共6页
选择5月龄凡纳对虾900只,测定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体质量共9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 选择5月龄凡纳对虾900只,测定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三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和体质量共9个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计算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各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体质量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及决定系数,定量分析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凡纳对虾8个形态形状与体质量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揭示多元分析中多个自变量与依变量的真实关系,全长、体长、第一腹节背高、第一腹节背宽、头胸甲宽和头胸甲高对体质量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所以它们是直接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全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328 4**)最大,是影响体质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头胸甲宽(0.242 5**)、体长(0.151 0**)、头胸甲高(0.120 4**)和第一腹节背宽(0.109 8**),第一腹节背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0.049 2*)最小;第三腹节背高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很大(0.735 7**),但它与头胸甲长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都非常小,所以它们主要通过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来间接影响体质量,是影响体质量的次要因素,均被剔除;决定系数和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所选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复相关系数为R2=0.944 9,说明影响体质量的主要自变量已经找到;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全长(x1)、体长(x2)、第一腹节背高(x3)、第一腹节背宽(x5)、头胸甲宽(x7)和头胸甲高(x8)对体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回归截距和相应的回归系数分别为-22.599、1.043、0.547、0.969、2.279、6.118和2.7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对虾 形态性状 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评价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质量影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王冬焕 马永坤 李小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739),反映了排驱压力、结构系数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的主要孔隙结构因素;ln(渗透率)=10.781+9.614×变异系数-0.341×结构系数-1.007×孔喉均值(φ)(r=0.973),反映了变异系数、结构系数、孔喉均值(φ)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最主要孔隙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逐步回归 孔隙度模型 渗透率模型 孔隙结构 低渗透砂岩 储层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步回归分析的随机响应面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绿峰 杨显峰 +1 位作者 余波 李朝阳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8-93,共6页
制约随机响应面法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于响应面展开式中的待定系数过多,计算效率不高。本文研究建立了改进的随机响应面法。首先,利用Nataf变换将给定边缘累积分布函数的相关随机变量转变为独立标准正态随机变量,进而将结构随机响应量... 制约随机响应面法广泛应用的重要原因在于响应面展开式中的待定系数过多,计算效率不高。本文研究建立了改进的随机响应面法。首先,利用Nataf变换将给定边缘累积分布函数的相关随机变量转变为独立标准正态随机变量,进而将结构随机响应量描述为独立标准正态随机变量的混沌多项式展开式;然后,根据线性无关原则选取最优概率配点,并引入逐步回归分析剔除响应面展开项中的次要项,从而大幅减少展开式中的待定系数。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响应面法 Nataf变换 逐步回归 线性无关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在中长期水文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9
作者 葛朝霞 薛梅 宋颖玲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5-257,共3页
利用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建立长江宜昌站年平均流量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所选优势因子主要是一组反映冷暖空气活动的指数,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强度对宜昌的年平均流量影响很大;各优势因子的优势隐含周期4~9个不等,且... 利用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建立长江宜昌站年平均流量的中长期水文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所选优势因子主要是一组反映冷暖空气活动的指数,冷暖空气的活动和强度对宜昌的年平均流量影响很大;各优势因子的优势隐含周期4~9个不等,且普遍都具有25a和22a的变化周期;多因子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法对长江宜昌站年平均流量的拟合和试预报合格率都达到了100%,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长期水文预报 逐步回归 优势因子 优势隐含周期 宜昌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分割和逐步回归方法的机床热误差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朱睿 朱永炉 +1 位作者 陈真 郭隐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2-56,共5页
根据机械结构的基本热变形模式,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机床热误差模态,对温度测点进行初步选择.通过最优分割法优化温度测点和逐步回归法建模,将温度测点个数从初始的16个减少到3个热关键点.机床热误差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热误差测量结果进行... 根据机械结构的基本热变形模式,分析加工过程中的机床热误差模态,对温度测点进行初步选择.通过最优分割法优化温度测点和逐步回归法建模,将温度测点个数从初始的16个减少到3个热关键点.机床热误差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热误差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检验结果说明该热误差模型精确度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误差模态 最优分割法 逐步回归 热关键点 热误差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