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何珏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56-456,共1页
患者男性,60岁,右后腰不适2个月于2014年1月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右肾中央区占位,遂收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肿瘤及全肾手术切除。术后标本肉眼见(右侧)肾脏髓质区内大小为3.0 cm×2.8 cm×2.5 cm囊实性肿瘤,灰... 患者男性,60岁,右后腰不适2个月于2014年1月就诊。影像学检查提示右肾中央区占位,遂收入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肿瘤及全肾手术切除。术后标本肉眼见(右侧)肾脏髓质区内大小为3.0 cm×2.8 cm×2.5 cm囊实性肿瘤,灰白灰黄色,质地疏松。组织病理见肿瘤细胞异型小、细胞质透亮、略嗜酸性,细胞核远离基膜、朝向腔缘,瘤细胞排列成实性巢团状、腺泡状、管状,部分囊状,囊内见乳头状生长(图1),肿瘤间质相对较少,可见平滑肌组织、胶原纤维及发育不全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特征性的低级别上皮性肾肿瘤36例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磊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6-726,共1页
新近描述了几个低级别肾细胞肿瘤,与公认的2004年WHO肾肿瘤分类描述过的肾肿瘤不同,这些肿瘤具有相似的临床病理特征:肿瘤分期低具有囊性、管状腺泡状和(或)
关键词 乳头细胞 肿瘤 低级别 透明细胞 管状 上皮性 特征性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3
作者 肖晓岚 褚红娟 +4 位作者 吴文川 袁利 陈集敏 赵青 万珍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3-685,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CCT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1例CCTPRC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腰痛。CT增强扫描见不均匀强化肿块,呈"快进快出"表现。镜下见管状腺泡状、乳头状、实性巢状等结构,细胞核形态温和,在管腔或乳头表面单层整齐排列。免疫表型:CK7、CK34βE12均呈阳性;CD10、AMACR、CD117、TTF1均呈阴性。结论 CCTPRCC是一种新分类的肾肿瘤,生物学行为呈惰性。正确认识该肿瘤,对防止误诊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等其他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 CK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23例的临床特点及术后中长期随访报告
4
作者 邱敏 林秀石 +7 位作者 田晓军 陆敏 卢剑 侯小飞 赵磊 王国良 马潞林 张树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21-725,共5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后中长期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24年1月,我科对23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分别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行肾部分切除术者,通过经腹入路或经腹膜后入路,游离并阻断...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后中长期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24年1月,我科对23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分别行肾部分切除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行肾部分切除术者,通过经腹入路或经腹膜后入路,游离并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并对创面进行缝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者,游离肾动静脉及输尿管,Hem-o-lok夹闭后切断,再将肾脏装袋取出。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18例腹腔镜手术,5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17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73~229 min,中位数149 min;阻断时间9~35 min,中位数21 min;出血量10~100 ml,中位数20 ml;术后住院时间3~28 d,中位数6 d。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手术时间110~232 min,中位数123 min;出血量5~200 ml,中位数10 ml;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 d。术后病理均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核分级(WHO/ISUP分级)Ⅰ~Ⅱ级。23例术后随访7~121个月,平均53个月,其中10例随访>3年,9例随访>5年。1例术后1年发现对侧肾脏病变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病理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此后复查显示双肾有囊肿,距第1次术后7年发现双肾实性结节,考虑复发,主动监测2年(每3~6个月复查CT),病情稳定;1例术后29个月发现贲门管状腺癌,行胃镜下切除,随访121个月无复发;余21例无复发。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是有效治疗方法,预后较好,但部分病例会复发或合并多原发癌,术后应注意复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肿瘤 腹腔镜手术 机器人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病理学诊断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功伟 沈丹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3-665,共3页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是较为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文献中曾使用多种命名。目前资料显示,CCTPRCC生物学行为呈惰性。该肿瘤体积小,组织学特征为上皮性成分,有囊性、小...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clear cell tubulo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CCTPRCC)是较为少见的肾细胞癌亚型,文献中曾使用多种命名。目前资料显示,CCTPRCC生物学行为呈惰性。该肿瘤体积小,组织学特征为上皮性成分,有囊性、小管/腺泡、乳头以及巢状4种生长方式;肿瘤细胞较为温和,胞质透明,胞核远离基膜是重要特征;间叶性成分可见平滑肌以及"流产型"血管;典型免疫标记为CK7+/CD10-。分子遗传学未发现特征性表现。其鉴别诊断较为复杂,需与多种其他类型肾脏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细胞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增强核融合方法的改进及其在乳头状肾细胞癌多组学数据整合分子分型中的应用
6
作者 师国京 李灵梅 +6 位作者 魏亿芳 赵鑫 房瑞玲 杨海涛 余红梅 张岩波 曹红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6-381,共6页
目的针对网络增强的相似网络融合(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ne-SNF)方法先融合不同组学网络,再对融合后的网络降噪,忽略了不同组学相似网络噪声对融合网络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improved network enhancement fus... 目的针对网络增强的相似网络融合(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ne-SNF)方法先融合不同组学网络,再对融合后的网络降噪,忽略了不同组学相似网络噪声对融合网络影响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improved network enhancement fusion,improved ne-SNF)方法,并探讨其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分子分型中的应用,识别PRCC高危患者,筛选重要通路及免疫浸润细胞。方法通过模拟研究评估improved ne-SNF分型性能,并将其用于PRCC多组学数据的整合分型,利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分型患者的预后风险;筛选不同分型的差异表达mRNA(DEmRNAs)、miRNA(DEmiRNAs)及差异甲基化基因(DMGs),并对其重合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最后对不同分型患者进行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模拟研究结果表明improved ne-SNF在不同信号比例和噪声强度下的分型准确性均优于SNF和ne-SNF。improved ne-SNF方法将PRCC患者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高危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是低危组的7.727倍;筛选出3511个DEmRNAs,96个DEmiRNAs及3426个DMGs,其联合分析的649个重合基因得到42条有统计学差异的KEGG通路。此外,筛选出3种在不同分型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免疫浸润细胞。结论improved ne-SNF分型性能优于SNF和ne-SNF,且能够有效识别PRCC预后高风险患者,并筛选出PRCC重要通路及相关免疫浸润细胞,为PRCC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网络增强融合 乳头细胞 多组学数据整合 分子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与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改变 被引量:11
7
作者 沈艳莹 刘强 +1 位作者 许雁萍 殷晓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9-202,206,共5页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 目的研究肾脏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及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探讨它们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7例MTSCC及10例PRCC中vimentin、RCC、CK7、CK19、34βE12、AMACR、CD10及CD117的表达,同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两种肿瘤中7号染色体的遗传学改变。结果(1)vimentin、RCC、CK7、CK19、AMACR、CD117及34βE12在两种肿瘤中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别;CD10在50%(5/10例)的PRCC中呈阳性表达,而在MTSCC中均呈阴性反应。(2)FISH结果显示:10例PRCC均存在7号染色体三倍体,而在MTSCC中未检测到这一遗传学改变。结论MTSCC是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肿瘤,其某些组织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与PRCC相似,极易误诊。7号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对MTSCC和PRCC的鉴别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 乳头细胞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成分的管状囊性癌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长松 吕学霞 +3 位作者 王平 印剑 原旭涛 蒙念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示左肾囊性肿物。术中见... 目的探讨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肾管状囊性癌(tubulocystic carcinoma,T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影像学示左肾囊性肿物。术中见左侧肾脏下极囊肿,囊肿内大量血凝块,囊壁可见多处新生物,肾窦内可见一鱼肉状肿瘤。大体可见肾切面一囊性肿块,直径3.5 cm,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无包膜。切面囊实性,坏死不明显。镜下见肿瘤由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TCC组成。术后30个月复查,左肾区、左侧腰大肌外侧多发占位;肝内多发占位;椎体占位。活检瘤组织呈乳头状结构。免疫表型:TCC区域和乳头状区域瘤细胞均表达CK18、CK19、P504s、PAX-2、vimentin、WT1、CKH、CKL,不表达CD10,透明细胞癌区域瘤细胞和普通的透明细胞癌相同,瘤细胞表达CKL、vimentin。结论伴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的TCC在临床和病理学上均具有独特性,与复发转移和伴随成分有关,在治疗上应关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管状囊性 乳头 透明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马艺珲 李国琛 +3 位作者 台令华 宋易航 杨永萍 李明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9-600,共2页
患者女性,42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半个月入院,无肉眼血尿,无腰痛、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体检:双肾区不饱满,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行径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 B超示左肾实质内中等回声结节。 CT检查考虑左肾错构瘤。... 患者女性,42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半个月入院,无肉眼血尿,无腰痛、乏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体检:双肾区不饱满,无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行径无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压痛。 B超示左肾实质内中等回声结节。 CT检查考虑左肾错构瘤。经患者同意,行左侧肾部分切除术。术中见左肾外侧下极肿瘤,突出肾脏之外,直径约2.5 cm,距肿瘤边缘0.5 cm处完整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透明细胞(管状)乳头细胞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状囊性肾细胞癌3例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白洁 李双 +3 位作者 杨柳 王琦 倪璐 宋旭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3-425,共3页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随访和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TCRCC中,2例男性,1例... 目的探讨管状囊性肾细胞癌(tubulocystic renal cell carcinoma,TC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TCRCC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随访和预后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TC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发病年龄58.3岁。肿瘤均位于左肾,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肿瘤分期为pT1,1例为pT3。CT或MRI均表现为多房囊性病变。镜下肿瘤完全由大小不等的小管或囊腔组成,囊壁菲薄,仅少量纤维间质分隔。肿瘤细胞呈单层排列,可扁平、立方状、柱状或鞋钉样,胞质丰富嗜酸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WHO/ISUP核分级:3级),核分裂象少见。肿瘤细胞FH(3/3)均无表达缺失,PAX8(3/3)和P504s(3/3)强阳性,CD10(2/3)、CK7(2/3)、CK19(1/2)和EMA(1/3)部分阳性。2例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随访均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结论TCRCC罕见,大部分预后良好,其诊断标准严格,需与其他具有管状囊性结构的肾肿瘤鉴别,确诊需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必要时可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管状囊性细胞 乳头细胞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弥散透明细胞和甲状腺巨滤泡区域的乳头状肾细胞癌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97-697,共1页
乳头状肾细胞癌可以表现为一些不常见的形态学变异,包括非特指性弥漫性嗜酸性变、嗜酸性变伴核极向倒置结构或非重叠性低级别核、低级别梭形细胞和弥漫透明细胞。
关键词 乳头细胞 透明细胞 滤泡 弥散 形态学变异 倒置结构 梭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2
作者 丁祺 常玉清 +1 位作者 袁晓琪 方建晨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47-851,共5页
背景与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少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该研究旨在分析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其他亚型鉴别,以免过度治疗。方法:收集7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 背景与目的: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少见的肾脏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惰性,预后较好,该研究旨在分析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与其他亚型鉴别,以免过度治疗。方法:收集7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应用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法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镜下及临床特点。结果:7例患者肿块均位于肾内,切面灰红或灰黄色,实性或囊实性,镜下肿瘤组织呈腺管状、微囊状或乳头状结构,肿瘤以一种结构为主或多种结构混合存在。细胞质透明,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Urological Pathology,ISUP)细胞核分级为1或2级。免疫表型:7例均表达CK7、CK8、vimentin、PAX-8、CA9和CK34βE12,Ki-67增殖指数为5%~10%,7例均不表达CD117、TFE3和CD10。对本组7例患者随访2个月至4年,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与多种具有透明细胞和(或)乳头状细胞的肾癌有重叠,需要借助免疫组织化学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亦秋 顾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0-137,共8页
2016年WHO正式将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作为一种肾细胞癌新类型。该肿瘤可以为散发性也可以发生于终末期肾病或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具有相对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时应与透明细胞肾... 2016年WHO正式将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作为一种肾细胞癌新类型。该肿瘤可以为散发性也可以发生于终末期肾病或Von Hippel-Lindau综合征(VHL综合征),具有相对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点,诊断时应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以及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相鉴别。鉴于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或低度恶性,因此准确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乳头细胞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瘤对瘤转移: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到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被引量:1
14
作者 Song J S Taylor S M +2 位作者 Trites J 于婕 方三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1-21,共1页
甲状腺癌远处转移在临床中少见,最常转移肺及骨骼,转移肾脏的概率极低。高分化甲状腺癌变异型中,乳头状癌的转移率为2.8%~3.8%,而滤泡癌转移率为6%-20%。罕见情况下,两种真正原发性新生物之间可发生肿瘤到肿瘤间的转移,包... 甲状腺癌远处转移在临床中少见,最常转移肺及骨骼,转移肾脏的概率极低。高分化甲状腺癌变异型中,乳头状癌的转移率为2.8%~3.8%,而滤泡癌转移率为6%-20%。罕见情况下,两种真正原发性新生物之间可发生肿瘤到肿瘤间的转移,包括碰撞瘤、毗邻肿瘤间相互扩散、转移至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或仅为肿瘤栓子,通常血管丰富,营养充足。有文献报道发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扩散到高分化甲状腺癌的现象。据我们所知,从甲状腺癌转移到原发性肾肿瘤,尚属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化甲 细胞 透明细胞 乳头 转移 造血系统肿瘤 瘤转移 原发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von Hippel-Lindau病患者发生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样肿瘤与散发性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无关 被引量:1
15
作者 解建军 张仁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97-1197,共1页
虽然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缺少3p染色体和VHL基因异常,但其组织形态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有重叠。vonHippel—Lindau(VHL)患者(VHL基因突变)发生CCPRCC的病例罕见报道,其意义尚未明了。作者分析12例伴VHL病患者14个CCP... 虽然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CCPRCC)缺少3p染色体和VHL基因异常,但其组织形态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有重叠。vonHippel—Lindau(VHL)患者(VHL基因突变)发生CCPRCC的病例罕见报道,其意义尚未明了。作者分析12例伴VHL病患者14个CCPRCC样肿瘤和13个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细胞 透明细胞 患者 肿瘤 VHL基因突变 散发性 分子学特征 基因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乳头状结构和透明细胞成分的肾细胞癌
16
作者 Gobbo S Eble J N +3 位作者 Maclennan G T, et al. 李磊(摘译) 李岩(摘译) 张仁亚(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0-310,共1页
关键词 乳头细胞 乳头结构 透明细胞 细胞成分 荧光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17号染色体 男性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3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荣超 周志毅 +4 位作者 蔡颖 徐卓群 邹新农 梁加贝 杨树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11-1015,共5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R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1...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PRC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 770例肾上皮性肿瘤中32例为PRCC(4.2%)。镜下见PRCC主要由多少不等的乳头状和管状结构组成,被覆单层立方或多层柱状肿瘤细胞,乳头轴心及间质内可见泡沫细胞、砂砾体沉积,部分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含铁血黄素。Ⅰ型18例,细胞呈立方形,胞质少,嗜碱性,淡染,Fuhrman分级低级别16例;Ⅱ型14例,细胞呈高柱状,胞质丰富,嗜酸性,Fuhrman分级高级别12例。Ⅰ型和Ⅱ型PRCC不同程度地表达vimentin、EMA、CK(AE1/AE3)、CK7、CD10和AMACR,均不表达CK(34βE12)和TFE-3。31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术后肝、肺转移,4个月后死亡,3例术后1年分别出现骨、肺、肝等处转移,2年后死亡;死亡患者中Ⅱ型3例、Ⅰ型1例。其余27例均无瘤生存。高核分级、血管内癌栓、淋巴结转移、高临床分期提示患者预后较差。结论 PRCC国内少见,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特征,Ⅱ型PRCC较Ⅰ型患者预后差。PRCC细胞核分级高、出现肉瘤样成分或有透明细胞癌结构可能提示肿瘤具有侵袭性,预后不良。诊断时需结合病理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乳头细胞 乳头结构 鉴别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具有恶性潜能?
18
作者 Diolombi M L Cheng L +2 位作者 Argani P 魏建国(摘译) 刘勇(审校)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57,共1页
英文文献报道268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随访结果显示:该肿瘤不出现复发或转移。作者回顾性复习1990~2013年期间诊断的所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在最初诊断时已对32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此外,对2例最初未行免疫组化染色... 英文文献报道268例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随访结果显示:该肿瘤不出现复发或转移。作者回顾性复习1990~2013年期间诊断的所有透明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病例,在最初诊断时已对32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此外,对2例最初未行免疫组化染色的病例,进行了碳酸酐酶IX及CK7染色,其中1例不典型,另1例组织形态学细胞丰富。针对这例不典型的病例作者加做AMACR、CD10及RCC免疫组化染色。对2例临床出现转移性肿瘤的病例进行染色体3p、7和17的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典型病例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细胞 透明细胞 恶性潜能 免疫组化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转移性肿瘤 典型病例 碳酸酐酶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附113例报告)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佳毅 王志向 +5 位作者 刘冰 汪洋 杨庆 陈星晔 叶华茂 王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9-1052,共4页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是一种原发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由Mancilla-Jimenez等于1976年首次报道。PRCC占恶性肾上皮肿瘤的10%-20%,是目前临床上第二常见的肾恶性肿瘤。随着病理技术及精确医学的发展,... 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是一种原发于肾小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由Mancilla-Jimenez等于1976年首次报道。PRCC占恶性肾上皮肿瘤的10%-20%,是目前临床上第二常见的肾恶性肿瘤。随着病理技术及精确医学的发展,PRCC作为肾癌分型的一种逐渐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乳头细胞 临床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乳头状细胞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志刚 梁晓超 +1 位作者 赵振华 王伯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600-603,共4页
目的分析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肾乳头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特点,分析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是否有假包膜、肿瘤平扫密度特点和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强化... 目的分析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表现,评价CT在肾乳头状细胞癌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乳头状细胞癌的CT特点,分析肿瘤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是否有假包膜、肿瘤平扫密度特点和增强扫描后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强化时相及肿瘤是否侵袭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等。结果15例患者中,12例病灶位于肾皮质,3例位于肾实质;肿瘤呈膨胀性生长14例,浸润型生长1例;12例有完整或不完整包膜,3例无包膜。平扫肿块实质部分稍高密度9例,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2例。密度均匀1例,不均匀14例,其中斑片状、大片状坏死14例,斑片状、条片状钙化5例,灶性出血2例。动态增强扫描:肾皮髓质期肿块实质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实质期呈轻度持续强化,坏死灶无强化。肿块侵袭肾盂2例,侵袭肾窦脂肪1例,肾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无肿大。结论肾乳头状细胞癌CT平扫实质部分多为稍高密度,常有坏死、囊变,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持续强化,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乳头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