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氢催化剂的透射电子显微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爱国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07-711,共5页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扫描透射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STEM-EDS)以及三维重构技术(3D TOMO)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精细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TEM分析可以获得硫化态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分散状况及几何参数等信息,采用STEM-ED...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扫描透射结合X射线能谱分析技术(STEM-EDS)以及三维重构技术(3D TOMO)对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精细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TEM分析可以获得硫化态加氢脱硫催化剂活性相的分散状况及几何参数等信息,采用STEM-EDS技术可获得硫化态下催化剂中活性金属元素在堆垛内外的分布信息,3DTOMO技术可构造硫化态催化剂的三维空间形貌,显示活性相条纹堆垛的空间形貌特征。透射电子显微技术表征加氢催化剂的综合方法对深化加氢催化剂的理解和新型催化剂的开发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催化剂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扫描透射X射线能谱技术 三维重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FTEM技术测定单晶SrTiO_(3)的电子非弹性平均自由程
2
作者 刘曦 蒋仁辉 +5 位作者 王怀远 吴姗姗 郑赫 赵培丽 贾双凤 王建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1-448,共8页
材料的电子非弹性平均自由程(λ)是描述电子在材料中的输运性质的重要参数。然而通过实验技术直接获取材料的λ较为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EFTEM实验技术获取SrTiO_(3)单晶λ的方法:(1)采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制备了具有梯度厚度(100... 材料的电子非弹性平均自由程(λ)是描述电子在材料中的输运性质的重要参数。然而通过实验技术直接获取材料的λ较为困难。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EFTEM实验技术获取SrTiO_(3)单晶λ的方法:(1)采用聚焦离子束(FIB)技术制备了具有梯度厚度(100~800 nm)的SrTiO_(3)截面样品I,并利用EFTEM得到SrTiO_(3)薄片各个阶梯区域t与λ的比值a;(2)利用FIB将截面样品Ⅰ进行二次加工得到截面样品II,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直接测量各个梯度区域的t,λ即为t与a的比值。实验中测得单晶SrTiO_(3)<001>和<110>方向的λ分别为124.7 nm和120.7 nm。研究结果对利用EFTEM技术测量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TiO_(3) 电子非弹性平均自由程 厚度测量 能量过滤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透射电子显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能量损失谱研究钛硅分子筛中钛的存在状态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爱国 向彦娟 +3 位作者 朱斌 张进 林民 徐广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91-994,共4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X射线能谱技术(EDX)以及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EELS)对Ti原子是否进入到TS-1钛硅分子筛骨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S-1钛硅分子筛中存在的微量TiO2粒子的EELS信号中O-K边与Ti-L2边的能量差为70eV左右;而钛硅...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X射线能谱技术(EDX)以及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EELS)对Ti原子是否进入到TS-1钛硅分子筛骨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S-1钛硅分子筛中存在的微量TiO2粒子的EELS信号中O-K边与Ti-L2边的能量差为70eV左右;而钛硅分子筛(TS)粒子的EELS信号中O-K边与Ti-L2边的能量差为79eV左右。对比TiO2、TS粒子的EELS,发现TS粒子的Ti-L2、Ti-L3边与TiO2粒子的Ti-L2、Ti-L3边的能量差为1eV,这种能量差异可以作为Ti原子进入TS-1钛硅分子筛骨架的一种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硅分子筛(TS-1) 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 X射线能谱技术(ED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单根Zn2GeO4纳米线电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斯佳 吴幸 +1 位作者 孙俊 孙立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4期286-291,共6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Zn2GeO4纳米线的微观结构以及元素成分进行了表征。采用STM-TEM电学测试样品杆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内原位构建一个基于Zn2GeO4纳米线的金属-半导体-金属(M-S-M)结构,在结构两端加电,发现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流过纳...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Zn2GeO4纳米线的微观结构以及元素成分进行了表征。采用STM-TEM电学测试样品杆在透射电子显微镜内原位构建一个基于Zn2GeO4纳米线的金属-半导体-金属(M-S-M)结构,在结构两端加电,发现随着辐照强度的增加,流过纳米线的电流增加且I-V曲线的开启电压减小。进一步分析表明这是由于金属电极中的电子受到更强的激发更容易越过金属与半导体形成的肖特基势垒,因此在原位TEM电学测试过程中,应该考虑到电子束辐照的影响,以便获得更加准确的测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GeO4纳米线 电子束辐照 肖特基结 原位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离子氮化渗氮层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形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钟厉 周上祺 +2 位作者 韩西 任勤 云腾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8,共6页
渗氮件的性能与渗氮层的化合物相组成和扩散层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渗氮温度和氮势对渗氮层形成与分解的影响规律 ,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对循环氮势快速离子氮化渗氮层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深入研究 ,... 渗氮件的性能与渗氮层的化合物相组成和扩散层的微观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基于渗氮温度和氮势对渗氮层形成与分解的影响规律 ,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对循环氮势快速离子氮化渗氮层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形貌进行了深入研究 ,探讨了其快速渗氮的机理。结果表明 ,与常规离子渗氮工艺相比 ,通过周期地控制渗氮温度和氮势变化 ,快速离子渗氮不仅能显著地提高渗氮速度和增加材料的渗氮层深 ,而且使合金氮化物种类明显增多 ,扩散层中的沉淀硬化物也更细小弥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组织 渗氮层 快速离子氮化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裹体对KDP晶体光损伤阈值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孙洵 张艳珍 +7 位作者 高顺清 顾庆天 李云南 王圣来 许心光 李毅平 高樟寿 房昌水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85-487,共3页
 探讨了包裹体与KDP晶体光损伤阈值的关系。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观察了不同条件下生长的KDP晶体中包裹物,并对晶体中的包裹体在热退火前后进行了比较。发现导致KDP晶体光损伤阈值降低的主要因素是较大尺寸的包裹体。
关键词 KDP晶体 包裹体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光损伤阈值 热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菜对锥状斯氏藻的抑制机理 被引量:9
7
作者 余江 卢慧明 杨宇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9-204,共6页
研究龙须菜粗提物对锥状斯氏藻细胞生长及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龙须菜粗提物与锥状斯氏藻共培养时,锥状斯氏藻的生长周期以及所能达到的最大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且受抑制程度随龙须菜粗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 研究龙须菜粗提物对锥状斯氏藻细胞生长及亚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龙须菜粗提物与锥状斯氏藻共培养时,锥状斯氏藻的生长周期以及所能达到的最大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有所下降(P<0.05),且受抑制程度随龙须菜粗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强(P<0.05);在浓度EC50(45.58 mg/L)处理下,锥状斯氏藻细胞亚显微结构呈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叶绿体膨胀、破裂,类囊体排列混乱,线粒体双层膜结构破坏,嵴突变粗、膨胀,部分线粒体分解.研究表明,龙须菜粗提物能破坏锥状斯氏藻细胞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抑制细胞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的增值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可阻止锥状斯氏藻生长,这为龙须菜具有抑制赤潮藻生长的生物化感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生物学 龙须菜 锥状斯氏藻 海洋污染 赤潮治理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条件对KDP晶体中散射颗粒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洵 许心光 +5 位作者 王正平 陈鸿剑 李义平 邵宗书 高樟寿 房昌水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不同条件下生长的 KDP晶体中包裹物进行了观察并测量了其相应尺寸。结果表明 ,晶体中的生长缺陷、p H值、生长速度和杂质与
关键词 KDP晶体 散射颗粒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生长速度 PH值 杂质 包裹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晶CuS纳米线的电沉积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裕希 吴幸 +1 位作者 徐峰 孙立涛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1期14-18,共5页
采用多孔AAO模板辅助的有机溶剂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出尺寸均匀,平均直径30nm的单晶CuS纳米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纳米线的晶体结构和元素成分,分析了不同沉积电流密度对CuS纳米晶形核及生长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 采用多孔AAO模板辅助的有机溶剂电化学沉积技术,制备出尺寸均匀,平均直径30nm的单晶CuS纳米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纳米线的晶体结构和元素成分,分析了不同沉积电流密度对CuS纳米晶形核及生长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过小,容易导致S单质向S2-还原速度竞争不过Cu2+与S2-反应成核的速度,从而出现Cu34S32(即CuS0.95);电流密度过大,则会导致成核过程抑制生长过程,得到的CuS纳米晶均为多晶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铜纳米线 电化学沉积 单晶生长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甜柿单宁的分布及积累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超越 李海刚 +3 位作者 辛杰 张桂芝 王守箐 刘林 《中国果菜》 2019年第11期61-64,共4页
为了解甜柿果肉中单宁积累的显微特征,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甜柿不同组织中单宁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甜柿果实单宁积累有如下特征:贮藏组织和维管组织中只有少量细胞积累单宁,大部分细胞不含单宁;单宁积累... 为了解甜柿果肉中单宁积累的显微特征,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甜柿不同组织中单宁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甜柿果实单宁积累有如下特征:贮藏组织和维管组织中只有少量细胞积累单宁,大部分细胞不含单宁;单宁积累场所有两部分,一是细胞内空间,为液泡,一是细胞外空间,即细胞间隙;贮藏组织中才有细胞间隙,只有贮藏组织细胞间隙才积累单宁;积累单宁细胞的内部空间几乎被单宁充满,细胞质极少;通常2个或多个单宁细胞聚集成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柿 果实 单宁 组织化学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病毒形态识别中的假象
11
作者 宋敬东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6-399,共14页
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负染技术和超薄切片技术的病毒形态识别是病毒鉴定的重要手段,病毒的形态识别在病毒相关的科研工作及重大疫情、生物恐怖事件的病原体鉴定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负染样本中还是超薄切片上有时存在类似病毒结... 基于透射电子显微镜负染技术和超薄切片技术的病毒形态识别是病毒鉴定的重要手段,病毒的形态识别在病毒相关的科研工作及重大疫情、生物恐怖事件的病原体鉴定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无论负染样本中还是超薄切片上有时存在类似病毒结构的假象,往往导致误判。本文对负染样本、超薄切片样本中常见的医学病毒类似结构的假象结构进行列举,包括噬菌体、球形杂质颗粒、线粒体成分、支原体、网格蛋白及非网格蛋白包被囊泡、多泡体、高尔基体运输囊泡、糖原颗粒、微管、染色质周围颗粒、核孔、微绒毛、分泌泡和胶原原纤维等结构,期望为医学病毒形态判定提供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子显微技术 医学病毒 形态 假象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tomatic recogni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Ω phases in Al-Cu-Mg-Ag alloy
12
作者 刘冰滨 谷艳霞 +1 位作者 刘志义 田小林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1696-1704,共9页
The main methods of the second pha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urrent material science researches are manual recognition and extracting by using software such as Image Tool and Nano Measurer. The weaknesses such as hi... The main methods of the second phase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current material science researches are manual recognition and extracting by using software such as Image Tool and Nano Measurer. The weaknesses such as high labor intensity and low accuracy statistic results exist in these methods.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methods, the Ω phase in A1-Cu-Mg-Ag alloy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s proposed and implemented to do the A1 alloy 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digital images process and recognize and extra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phase in the result image automatically. The top-hat transformation of th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s well as several imaging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has been used i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Thereinto, top-hat transformation is used for elimination of asymmetric illumination and doing Multi-layer filtering to segment Ω phase in the TEM image. The testing results are satisfied,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Ω phase with unclear boundary or small size can be recognized by using this method. The omission of these two kinds of Ω phase can be avoided or significantly reduced. More Ω phases would be recognized (growing rate minimum to 2% and maximum to 400% in samples), accuracy of recognition and statistics results would be greatly improved by using this method. And the manual error can be eliminated. The procedure recognizing and making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in this method is automatically completed by the software. It can process one image, including recognition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30 min, but the manual method such as using Image Tool or Nano Measurer need 2 h or more. The labor intensity is effectively reduced an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 pattern recognition top-hat transformation second phases in A1 alloy quantitative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