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尿素分解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玉娇 黄豪中 +1 位作者 张丽娜 陈雅娟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7,共8页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是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有效手段,而在柴油机urea-SCR系统中,尿素分解在NO_(x)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阐述了尿素分解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副产物的反应路径和反... 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技术是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NO_(x))排放的有效手段,而在柴油机urea-SCR系统中,尿素分解在NO_(x)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阐述了尿素分解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副产物的反应路径和反应温度。分析了催化剂对尿素分解的催化作用,总结了减少沉积物的4种措施。提出了未来技术改进的3个方向:研究实际工况下的详细反应机理;使用详细分解机理进行数值模拟同时降低时间成本;使用催化剂提高中间体的反应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尿素 分解 副产物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改性整体催化剂上低温选择性还原NO_x 被引量:30
2
作者 唐晓龙 郝吉明 +2 位作者 易红宏 宁平 李俊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45-850,共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活性炭改性整体催化剂(MnOx/AC/C),以NH3为还原剂,考察了反应温度、O2和NO体积分数等不同条件下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性能,并采用XRD、TPD和BET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Ox在载体表面呈高度分散... 采用浸渍法制备活性炭改性整体催化剂(MnOx/AC/C),以NH3为还原剂,考察了反应温度、O2和NO体积分数等不同条件下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x性能,并采用XRD、TPD和BET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nOx在载体表面呈高度分散,堇青石负载了活性炭层和MnOx后,整体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至88.7m。/g;NO吸附量显著提高,150℃NO转化率〉50%,NO转化率在220℃时达最大值97%,200-280℃均高于80%;在低温时提高反应气氛中的O2和NO体积分数均可明显提高NO转化率;在确保活性组分分散度的前提下提高MnOx负载量将利于进一步提高催化剂的低温催化活性;反应140h后整体催化剂炭层氧化损失率仅为1.25%,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催化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低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在电站锅炉的应用 被引量:54
3
作者 杨卫娟 周俊虎 +1 位作者 刘建忠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14,共5页
详细介绍了选择催化还原技术(SCR)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系统的3种典型布置方式和特点,总结分析了SCR系统运行对电站锅炉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催化剂是SCR系统的重要部分,分析了SCR运行中引起催化剂失效的各种原因,指出了当前催... 详细介绍了选择催化还原技术(SCR)在世界各国的推广应用情况及其系统的3种典型布置方式和特点,总结分析了SCR系统运行对电站锅炉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催化剂是SCR系统的重要部分,分析了SCR运行中引起催化剂失效的各种原因,指出了当前催化剂和新型SCR技术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 催化 scr NOx 脱硝 电站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催化还原服役后催化剂活性及动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廖永进 陆继东 +4 位作者 黄秋雄 杨青山 谢新华 刘智湘 邓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37-44,9,共8页
以NH3为还原剂,在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活性检测实验台上考察了典型催化剂服役前后在不同温度和氨氮比下的脱硝效率,分析了催化剂服役后的活性变化规律。采用E-R机制建立的速率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典型催化剂服役前后的表观... 以NH3为还原剂,在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活性检测实验台上考察了典型催化剂服役前后在不同温度和氨氮比下的脱硝效率,分析了催化剂服役后的活性变化规律。采用E-R机制建立的速率方程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得到了典型催化剂服役前后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服役前后的脱硝效率和活性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服役后催化剂的活性明显下降;催化剂服役前的脱硝表观活化能比服役后的小,催化剂服役前的表观指前因子比服役后的大,但催化剂服役前的NH3均衡速率常数的表观活化能和表观指前因子均比服役后的大。通过波纹板催化剂失活分析可以推断波纹板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是催化剂服役后活性成分的流失、灰分沉积造成堵塞以及灰分沉积后有毒元素对催化剂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失活催化 活性 表观动力学 失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对Mn/CeO_2-TiO_2催化剂低温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吴大旺 张秋林 +2 位作者 林涛 龚茂初 陈耀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5-500,共6页
以锰氧化物为活性组分,CeO2-TiO2为载体制备了Mn/CeO2-TiO2催化剂.考察了Fe的加入对Mn/CeO2-TiO2的低温NH3-SCR活性的影响.并采用BET比表面积,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结果表明,Fe... 以锰氧化物为活性组分,CeO2-TiO2为载体制备了Mn/CeO2-TiO2催化剂.考察了Fe的加入对Mn/CeO2-TiO2的低温NH3-SCR活性的影响.并采用BET比表面积,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结果表明,Fe的引入显著改善了Mn/CeO2-TiO2的NH3-SCR活性,催化剂在113~250℃之间表现出良好的NO去除效率.表征结果表明,Fe的引入促进了锰物种在CeO2-TiO2表面的分散,降低了Mn-Fe/CeO2-TiO2中锰物种的还原温度.XPS分析指出Mn-Fe/CeO2-TiO2表面Mn以+4价存在,而Fe主要以+3价的Fe2O3存在,且Fe与载体表面间存在强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Ce-Zr/γ-Al_2O_3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曹蕃 苏胜 +4 位作者 向军 王鹏鹰 胡松 孙路石 陆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38-2245,共8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低温脱硝活性良好的Mn-Ce-Zr/γ-Al2O3催化剂。催化剂在150℃下达到接近70%的脱硝效率并在250~300℃下升高到95%左右。空速和SO2/H2O性能影响实验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空速变化适应能力和抗SO2/H2O中毒性能。NH3和N...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低温脱硝活性良好的Mn-Ce-Zr/γ-Al2O3催化剂。催化剂在150℃下达到接近70%的脱硝效率并在250~300℃下升高到95%左右。空速和SO2/H2O性能影响实验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空速变化适应能力和抗SO2/H2O中毒性能。NH3和NO氧化性能实验在固定床上进行。结果发现NH3在300℃以上会逐渐被氧化为NO;而NO在250~300℃下容易被氧化为NO2,这有利于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利用多种表征手段,如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脱附,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Zr可以掺杂进入Ce O2微晶晶格内并形成了固溶体结构,这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NH3主要吸附在催化剂的不稳定酸性位上,而NO吸附后可以亚硝酸盐、不稳定和稳定硝酸盐等多种形式存在,这有利于促进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硝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Mn-Ce-Zr 固溶体 氨气 程序升温脱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掺杂MnO_x/TiO_2低温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彭祖辉 仲蕾 +2 位作者 李红玉 张舒乐 钟秦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5期58-66,11,共9页
为研究具有良好活性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针对目前Mn基材料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研究的局限性,以超氧自由基促进光催化为理论基础,N掺杂改性非金属为研究思路,采用溶胶凝胶法及过量浸渍法制备了N掺杂MnOx/TiO2催化剂,用... 为研究具有良好活性的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针对目前Mn基材料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催化剂研究的局限性,以超氧自由基促进光催化为理论基础,N掺杂改性非金属为研究思路,采用溶胶凝胶法及过量浸渍法制备了N掺杂MnOx/TiO2催化剂,用于锅炉烟气脱硝。提出了氧浓度、[NH3]/[NO]以及空速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合X射线衍射表征,获得了N掺杂催化剂的反应工艺参数和相应的晶型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N掺杂后,催化剂脱硝活性明显,并对催化剂N掺杂量、Mn负载量及催化剂煅烧温度进行了优化,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含氧量,得出在O2浓度5%、[NH3]/[NO]为1.2时,空速28 000 h 1,反应温度180℃的条件下,掺N量为1%以及Mn负载量为5%的N掺杂MnOx/TiO2催化剂的脱硝活性稳定在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非金属 N掺杂 MNOX TIO2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电厂锅炉中颗粒物在选择性催化还原、静电除尘器和烟气脱硫入口处的分布特性 被引量:14
8
作者 潘凤萍 陈华忠 +3 位作者 庞志强 王超 斯俊平 刘小伟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28-5733,共6页
采用承重撞击器颗粒物采样系统在国内某燃煤电厂4#锅炉进行颗粒物采集,采样点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入口、静电除尘器(ESP)入口和烟气脱硫(FGD)入口。对采集的颗粒物的质量粒径分布特性和无机成分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 采用承重撞击器颗粒物采样系统在国内某燃煤电厂4#锅炉进行颗粒物采集,采样点包括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入口、静电除尘器(ESP)入口和烟气脱硫(FGD)入口。对采集的颗粒物的质量粒径分布特性和无机成分分布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SCR入口,ESP入口处PM0.2~10的量减少24.45%,但主要减少超微米颗粒物;该锅炉ESP的效率很高,对PM0.2~1.0、PM0.2~2.5和PM0.2~10的脱除率分别达到99.52%、99.64%和99.79%;S在各采样点浓度差异明显,Al、Si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亚微米颗粒物,Na、Ca浓度几乎不变;FGD入口,PM0.2~1.0中各无机元素的排放总量分别为:Na 0.03mg/m^3、Ca 0.19mg/m^3、Al 0.11mg/m^3、Si 0.26 mg/m^3和S 0.08m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锅炉 颗粒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静电除尘器(ESP) 烟气脱硫(FGD) 分布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的V_2O_5/TiO_2催化剂钾中毒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姜烨 张涌新 +1 位作者 吴卫红 高翔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899-3906,共8页
基于催化剂颗粒中毒的渐进壳模型,依据SCR反应的Eley-Rideal机制,对颗粒状V2O5/TiO2催化剂的钾中毒动力学进行研究,建立了V2O5/TiO2催化剂的钾中毒动力学方程。以催化剂的活性保留分率为桥梁,利用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建立了催化剂上钾沉... 基于催化剂颗粒中毒的渐进壳模型,依据SCR反应的Eley-Rideal机制,对颗粒状V2O5/TiO2催化剂的钾中毒动力学进行研究,建立了V2O5/TiO2催化剂的钾中毒动力学方程。以催化剂的活性保留分率为桥梁,利用模型预测值和实验值建立了催化剂上钾沉积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模拟了烟气中钾浓度和催化剂钾中毒反应速率常数的耦合对催化剂活性保留分率的影响,模型结果催化剂实际运行结果相符合。这表明文中建立的V2O5/TiO2催化剂钾中毒动力学模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脱硝 V2O5 TIO2催化 钾中毒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性选择性催化还原催化剂及其对零价汞的催化氧化性能 被引量:16
10
作者 程广文 张强 白博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3-630,共8页
利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氯化铜改性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Cu Cl2/SCR)。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对Cu Cl2/SCR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自制的催化剂活性实验台上,用模拟烟气对催化剂Hg0的催化氧... 利用溶液浸渍法制备了一种氯化铜改性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剂(Cu Cl2/SCR)。用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等对Cu Cl2/SCR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自制的催化剂活性实验台上,用模拟烟气对催化剂Hg0的催化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Cu Cl2在高温(HCl+O2)气氛中能"可逆"释放活性氯;Cu Cl2的引入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在低氯烟气(HCl浓度在0~81.5 mg/m3)中对Hg0的催化氧化效率;Hg0的氧化率随烟气中HCl浓度和催化剂中Cu Cl2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烟气中的NH3和SO2能阻止Hg0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导致Cu Cl2/SCR催化剂在SCR条件下对Hg0的催化氧化效率较纯氧化条件有所降低,但Cu Cl2/SCR仍保持了较高的Hg0催化氧化效率(可高达98%);Cu Cl2/SCR催化氧化Hg0的机制为Mars-Maessen机制。Cu Cl2/SCR兼具较高的脱硝性能和Hg0氧化性,可用于低氯燃煤烟气同时脱硝脱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催化 氯化铜 制备 零价汞氧化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SDPF)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0
11
作者 谭丕强 段立爽 +1 位作者 楼狄明 胡志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495-5511,共17页
日益严格的柴油机排放法规使得其主要排放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M)限值进一步降低.目前去除NO_(x)的主要机外手段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该技术通常在200℃以上才有良好的NO_(x)转化率,而在柴油机冷起动阶段,SCR入口的... 日益严格的柴油机排放法规使得其主要排放污染物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PM)限值进一步降低.目前去除NO_(x)的主要机外手段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该技术通常在200℃以上才有良好的NO_(x)转化率,而在柴油机冷起动阶段,SCR入口的排气温度无法达到200℃,NO_(x)排放控制困难.尽管冷起动时间较短,但该阶段的NO_(x)排放量占比很高.在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下,冷起动阶段的NO_(x)排放控制日益受到关注.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SDPF)将SCR催化剂涂覆在壁流式颗粒捕集器(DPF)载体上,能够同时去除NO_(x)和PM.与SCR技术相比,SDPF更加靠近柴油机排气门,NO_(x)催化还原反应的温度得到有效提高.因此,SDPF成为了提高低温NO_(x)转化率的关键技术.本文从SDPF结构与原理、载体与催化剂、性能及影响因素、SDPF技术路线等四个方面展开综述.SDPF结构与原理方面,介绍了SDPF的基本结构和化学反应原理,并指出了该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SDPF载体与催化剂方面,阐述了常见的载体材料、SCR催化剂涂覆、载体结构参数设计和提高载体性能的膜技术,以及钒基、沸石基SCR催化剂的研究进展;SDPF性能及影响因素方面,对SDPF的碳烟氧化性能、NO_(x)还原性能、尿素混合性能和耐久性能进行了分析,需要重点优化碳烟氧化与NO_(x)还原之间的竞争性反应;SDPF技术路线方面,介绍了带有SDPF的后处理系统优化,尿素双喷技术、低温NO_(x)吸附、热管理等技术耦合SDPF能够进一步拓宽后处理系统的温度窗口,是满足未来超低排放法规的后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氮氧化物 后处理 选择性催化还原捕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下CO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凯杰 于庆波 +1 位作者 王奎明 王春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72-977,共6页
进行了CO作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低温烟气中NO_x的实验.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活性金属种类3个因素对脱硝效率及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温度窗口内(100~180℃),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u-Co/Al_2O_3催化剂的NO... 进行了CO作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低温烟气中NO_x的实验.主要考察了反应温度、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活性金属种类3个因素对脱硝效率及CO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考察温度窗口内(100~180℃),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u-Co/Al_2O_3催化剂的NO脱除率逐渐升高,Cu-Mn/Al_2O_3催化剂的NO脱除率先升高后降低,CO转化率不断增大;随着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的改变,实验工况下Cu-Co/Al_2O_3和Cu-Mn/Al_2O_3催化剂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均为1.5时催化剂的脱硝性能最优;Cu-Mn/Al_2O_3的整体NO脱除率高于Cu-Co/Al_2O_3;8种催化剂中活性金属负载质量比为1.5的Cu-Mn/Al_2O_3催化剂在160℃下脱硝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一氧化碳(CO)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脱硝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酸性对铜基交联黏土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绮纯 林维明 +2 位作者 郝吉明 李俊华 傅立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8,共4页
采用聚合羟基复合阳离子合成交联蒙脱土A l-Ce-PILC,并分别用NH4NO3和(NH4)2SO4处理后,将其作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应用于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铜基交联黏土催化剂Cu/A l-Ce-PILC.用Py-IR,IR和DSC等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 采用聚合羟基复合阳离子合成交联蒙脱土A l-Ce-PILC,并分别用NH4NO3和(NH4)2SO4处理后,将其作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应用于C3H6选择性催化还原NO反应的铜基交联黏土催化剂Cu/A l-Ce-PILC.用Py-IR,IR和DSC等表征技术研究了不同处理方式对A l-Ce-PILC的结构、酸性和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处理的A l-Ce-PILC中同时存在L酸和B酸,以L酸为主,Cu/A l-Ce-PILC上NO的最大转化率仅为18.5%;用NH4NO3处理提高了L酸量,NO转化率降低;而用(NH4)2SO4处理改变了A l-Ce-PILC的酸性结构,增大了B酸量,并形成了超强酸中心,催化剂上NO转化率显著提高,在350℃时达最大值50.2%.B酸对于Cu/A l-Ce-PILC上NO的还原是必要的,它有利于C3H6吸附并适度氧化为活性中间物种,其酸量和酸强度的增加是催化剂活性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基交联黏土催化 酸性 (NH4)2SO4处理 氮氧化物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O_2-CeO_2/Ti_(0.25)Zr_(0.25)Al_(0.5)O_(1.75)整体式催化剂的低温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秋林 林涛 +3 位作者 李伟 徐海迪 龚茂初 陈耀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49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O2(T)、Ti0.5Zr0.5O2(TZ)和Ti0.25Zr0.25Al0.5O1.75(TZA)载体材料,并以MnO2和CeO2为活性组分,以T、TZ和TZA为载体,制备了3种整体式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低温N2吸附脱附、储氧量(OSC)、NH3-TPD和XPS的表征,并研究...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TiO2(T)、Ti0.5Zr0.5O2(TZ)和Ti0.25Zr0.25Al0.5O1.75(TZA)载体材料,并以MnO2和CeO2为活性组分,以T、TZ和TZA为载体,制备了3种整体式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低温N2吸附脱附、储氧量(OSC)、NH3-TPD和XPS的表征,并研究了3种催化剂在过量O2存在下的低温NH3-选择催化还原(NH3-SCR)活性及其抗H2O和SO2性能。结果指出,MnO2-CeO2/Ti0.25Zr0.25Al0.5O1.75(TZAC)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储氧能力、最强的表面酸性和最大的表面酸量,而这对选择催化还原(SCR)反应至关重要。活性测试结果指出,TZAC有最好的低温SCR活性和最宽的活性温度窗口。NO在102℃起燃(转化率为50%),在175~325℃之间NO转化率接近100%,而且TZAC表现出了较强的抗H2O和SO2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氮氧化物 催化 整体式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焙烧温度对Mn-Fe/CeO_2-TiO_2催化剂低温NH_3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大旺 张秋林 +2 位作者 林涛 龚茂初 陈耀强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5-709,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n-Fe/CeO2-TiO2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其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活性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Mn-Fe/CeO2-TiO2催化剂,考察了不同焙烧温度对其NH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NO活性及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Mn-Fe/CeO2-TiO2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其中焙烧温度为500℃时Mn/CeO2-TiO2的NH3-SCR活性最佳,该催化剂在113~250℃之间表现出了良好NO去除效率。表征结果表明,500℃焙烧时,催化剂中Fe和Mn物种在CeO2-TiO2表面的分散效果最好。500℃焙烧时Mn-Fe/CeO2-TiO2表面Mn以+4价存在,Fe以+3、+2价存在,而Ce以+4、+3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温度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氮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Fe_2O_3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性能及其对NH_3和NO的表面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辉 查贤斌 归柯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2期5734-5740,共7页
采用γFe2O3纳米粉末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sis reduction,SCR)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此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性能在一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考察;此外通过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法(diffuse reflectan... 采用γFe2O3纳米粉末制备选择性催化还原(selective catalysis reduction,SCR)脱硝催化剂,通过XRD、BET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对此催化剂的低温SCR脱硝性能在一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考察;此外通过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法(diffuse reflectance infrared Fourier transform spectroscopy,DRIFTS)研究了反应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活化。结果表明,实验所采用的Fe2O3为纯γ相,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脱硝效率。DRIFTS实验研究表明,NH3主要吸附到γFe2O3催化剂表面L酸位形成吸附态的NH3,在小于270℃时有部分NH3吸附到B酸位生成NH4+;O2的存在能促进吸附到L酸位上的NH3发生脱氢反应生成NH2,并能够大大促进NO在催化剂表面吸附生成硝酸盐和吸附态的NO2,从而促进低温下的SCR反应。在90~360℃的温度区间内可能遵循两种反应途径,主要反应是吸附在L酸位的NH3脱氢生成NH2,然后和气态的NO反应生成N2和H2O;在低于240℃时,可能存在另外一种反应途径,中间产物NO2(NH4^+)2与NO反应生成N2、H2O和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催化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脱硝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Mn/TiO_2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_X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之浩 陈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0-105,117,共7页
研究了Cu-Mn/TiO2催化剂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技术.通过实验,考察了催化剂活性组分配比、制备工艺、催化温度、空速、进口氧气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活性以及催化剂抗中毒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环境化学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氮氧化物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车用柴油机国六排放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的开发与验证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延相 张洪涛 +3 位作者 张元清 耿祥 何政汕 李盼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45,共7页
设计开发了一种配备新型周向变流式排气混合器的筒式后处理系统,以某型3.0L排量的国六柴油机后处理为例,首先设计了排气混合器结构,建立了该催化器的流动及尿素喷射、雾化和扩散模型,进行全尺寸排气流场模拟分析,研究了混合器后的速度... 设计开发了一种配备新型周向变流式排气混合器的筒式后处理系统,以某型3.0L排量的国六柴油机后处理为例,首先设计了排气混合器结构,建立了该催化器的流动及尿素喷射、雾化和扩散模型,进行全尺寸排气流场模拟分析,研究了混合器后的速度均匀性、NH3浓度分布和压降损失等,并对特征尺寸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结构尺寸及设计使标定工况下NH3均匀度可以达到0.996,混合器压降不超过4.17kPa。然后进行了发动机台架试验,验证了新开发设计优化的后处理系统阻力较小,标定工况下实测的NH3均匀度高达0.98,不同空速和温度情况下,不带扰流板的混合器表现更优。最后进行了发动机排放试验,全球统一瞬态循环和全球统一稳态循环结果达到国六标准要求,确证了新开发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及排气混合器能够用于道路车辆国六重型柴油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后处理 选择性催化还原混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在电站锅炉上的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小涛 《江苏电机工程》 2007年第4期60-62,共3页
介绍和分析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烟气脱硝工艺及其化学反应机理。阐述了影响SCR脱硝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并以福建后石电厂SCR裝置(高尘布置方式)为例总结分析了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对电站锅炉运行带来的系列性影响。并指出为... 介绍和分析了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烟气脱硝工艺及其化学反应机理。阐述了影响SCR脱硝效率的几个主要因素。并以福建后石电厂SCR裝置(高尘布置方式)为例总结分析了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技术对电站锅炉运行带来的系列性影响。并指出为保护环境,燃煤电站锅炉的NOX排放需得到有效控制。SCR技术将在中国NOX减排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脱硝技术 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Al_2O_3催化剂上C_3H_6选择性还原脱除烟气中NO
20
作者 闫志勇 高翔 +3 位作者 吴杰 骆仲泱 倪明江 岑可法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9-23,共5页
在Autosorb-1-C物理化学吸附仪上测定了Ag/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等物理特性,并采用该催化剂和C3H6还原剂对NO脱除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温度和空速范围内,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氮活性;除温度和... 在Autosorb-1-C物理化学吸附仪上测定了Ag/Al2O3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等物理特性,并采用该催化剂和C3H6还原剂对NO脱除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反应温度和空速范围内,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脱氮活性;除温度和空速外,催化剂中Ag的负载量、C3H6与NO的摩尔比、烟气中氧含量和NO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催化剂反应性能有较大影响。试验确定的最佳反应温度为450℃~500℃,最佳Ag负载量为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氮 Ag/Al2O3催化 C3H6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 NO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