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缘分的媒介化:移动相亲中的选择实践与自主性协商 被引量:8
1
作者 安若辰 许莹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44,共8页
“缘分的媒介化”描述移动相亲平台的技术逻辑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婚恋观念相互交织的过程。移动相亲平台配置了一种“外向性”的选择技术架构,相比于媒人,作为“物”的平台对缘分的中介作用更为透明,这使自主选择的技术想象成为可... “缘分的媒介化”描述移动相亲平台的技术逻辑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的婚恋观念相互交织的过程。移动相亲平台配置了一种“外向性”的选择技术架构,相比于媒人,作为“物”的平台对缘分的中介作用更为透明,这使自主选择的技术想象成为可能。平台用户的使用体验围绕数据处理、时间政治与权力关系展开,呈现出“离身—具身”“理性—情感”“自我—他者”等多重关系协商下自主选择的(不)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 亲密关系 姻缘 选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实践选择与应然策略 被引量:10
2
作者 邢晖 李玉珠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4,共6页
调查发现,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并没有完全摆脱"学校热,企业不热"的困境。但是,不少民办高校凭借其灵活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多样化、多途径的校企合作探索,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让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决策、建立企业筛选与学生选... 调查发现,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并没有完全摆脱"学校热,企业不热"的困境。但是,不少民办高校凭借其灵活的体制机制,进行了多样化、多途径的校企合作探索,与政府建立良好合作、让企业全面参与教育教学决策、建立企业筛选与学生选拔机制、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探索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其他高校校企合作实施提供了逻辑示范。因此,主动服务企业及区域发展、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完善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是民办高校有效实施校企合作的应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高校 校企合作 实践选择 应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选择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宝华 王中向 《职教论坛》 2007年第02S期15-17,共3页
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所应持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主要分为基于理论和表达价值的理念以及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本文认为,高职教育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应为适切性、质量和开放性。同时就此三个理念的实践选择... 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所应持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主要分为基于理论和表达价值的理念以及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本文认为,高职教育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应为适切性、质量和开放性。同时就此三个理念的实践选择展开重点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发展理念 实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教育发展理念与实践选择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宝华 陈朝萌 《职业技术教育》 2006年第31期17-18,共2页
高等教育发展理念作为高等教育发展所应持的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主要分为基于理论和表达价值的理念以及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高职教育指向实践和重在操作的理念应为适切性、质量和开放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发展理念 实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的实践选择 被引量:4
5
作者 肖建国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7-170,共4页
"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关系着祖国未来事业的发展,更关系着国民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承受挫折和... "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关系着祖国未来事业的发展,更关系着国民精神面貌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以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其承受挫折和耐受挫折的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笔者将从"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前期、转化中期及转化后期三个维度来展开论述,为进一步做好"问题大学生"教育转化工作提供经验借鉴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大学生 教育转化 实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生精神生活发展的困境及其实践选择——兼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高职生精神生活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尚艳琼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31-34,共4页
个体精神生活发展离不开个人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以及理想的选择、道德品质的修养,更离不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自觉践行。社会转型时期高职生精神生活发展存在着信仰匮乏,忽视对意义的追寻;文化认同模糊,政治意识淡化;消费主... 个体精神生活发展离不开个人世界观、人生价值观的确立以及理想的选择、道德品质的修养,更离不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自觉践行。社会转型时期高职生精神生活发展存在着信仰匮乏,忽视对意义的追寻;文化认同模糊,政治意识淡化;消费主义盛行,价值取向功利化;轻视品德修养,责任意识淡薄;文化素养不高,鉴赏审美低俗化;闲暇生活理性控制薄弱,随意性强等问题。以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引领高职生精神生活发展,在于找准高职生精神生活发展的实践方式,以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促进其对理想的选择,提升其道德品质修养,从而全面改善和提升其精神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生 精神生活发展 困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实践的选择性
7
作者 陈章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实践选择 实践活动 实践主体 可能性空间 客体 主体精神 再论 选择 主体选择 选择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治理之理论逻辑与实践选择 被引量:2
8
作者 尤玉钿 胡中锋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4期24-28,共5页
无论何种范式的教育,都必须立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与大局,体现鲜明的理论逻辑色彩。理论逻辑是教育治理的基础,也是教育治理实现的根本遵循。以“基于”教育的视角审视教育治理的理论构想与逻辑机理,进而规定教育治理实现的实践选... 无论何种范式的教育,都必须立足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全局与大局,体现鲜明的理论逻辑色彩。理论逻辑是教育治理的基础,也是教育治理实现的根本遵循。以“基于”教育的视角审视教育治理的理论构想与逻辑机理,进而规定教育治理实现的实践选择。教育治理之起点逻辑、价值逻辑和行动逻辑共同推动着教育治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目标指南。教育治理主体因资源利益冲突演化为资源依赖,多元共治是推动教育治理实践的起点逻辑;教育治理主体间因利益与目标的相背离走向责任与规约下的集体行为,善治是推动教育治理实现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价值逻辑;教育治理主体间因盲目与自由演进为契约与规范的合作行为,法治是规范治理主体的行动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起点逻辑 价值逻辑 行动逻辑 实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戏传承的场域变迁与实践选择 被引量:6
9
作者 姚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4,共7页
地方戏是农耕社会时期由一定地域的乡土文化孕育而成的地方艺术,并在其创造者们的生存实践中获得了传承和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赖以生存的乡土场域的逐步消解,地方戏陷入了日益严重的传承危机。通过对地方戏在乡土场域中传承的实... 地方戏是农耕社会时期由一定地域的乡土文化孕育而成的地方艺术,并在其创造者们的生存实践中获得了传承和发展。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赖以生存的乡土场域的逐步消解,地方戏陷入了日益严重的传承危机。通过对地方戏在乡土场域中传承的实践逻辑及其进入现代社会后的艰难适应进行比较性解读,尝试以“现代入域”的实践策略来解决它面临的传承困境,为地方戏的传承研究补充新的视角和阐释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承 地方戏 场域变迁 实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独河四级水电站引水明渠混凝土运输方式选择及实践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选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8-140,共3页
为预防混凝土输送泵的堵管故障,以云南省基独河四级水电站引水明渠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一种山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长距离、高扬程运输时多级混凝土泵接力输送方式,并分析了混凝土泵送堵管事故,提出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物质... 为预防混凝土输送泵的堵管故障,以云南省基独河四级水电站引水明渠混凝土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一种山区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长距离、高扬程运输时多级混凝土泵接力输送方式,并分析了混凝土泵送堵管事故,提出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的防范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独河四级水电站 引水明渠 混凝土运输方式 选择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的选择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章龙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30-35,共6页
关键词 实践活动 实践客体 实践目标 实践选择 群体选择 个体选择 内在尺度 客观尺度 选择 主体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于细微处见宏大——读《编辑选择的理论与实践》
12
作者 李乐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编辑选择的理论与实践 书评 编辑工作 理论建设 编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生为重: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与实践选择
13
作者 毛文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18-121,共4页
改善民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命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道路一直秉持民生为重的价值取向,它不仅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道路的实践选择。中国道路内涵丰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q... 改善民生是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命题,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道路一直秉持民生为重的价值取向,它不仅是中国道路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中国道路的实践选择。中国道路内涵丰富,是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布局的整体呈现,在实践中更好地推进中国道路向前发展,就必须发展好这个五个方面。在中国道路的实践语境下,要实现民生为重,就需要从政治民生、经济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和生态民生五个方面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为重 中国道路 本质要求 实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实践的选择性
14
作者 张斌 《河北学刊》 1983年第3期128-132,共5页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实践范畴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选择性是否是实践的属性研究不够。而研究这个问题却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所谓实践选择性,是指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可以这样或那样进行的一种属性。它根源于实... 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对实践范畴的研究不断深入,但对选择性是否是实践的属性研究不够。而研究这个问题却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所谓实践选择性,是指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可以这样或那样进行的一种属性。它根源于实践主体具有对实践要素、要素之间的联系方式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这样或那样抉择的一种能力,它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 实践选择 实践活动 有害选择 生产关系 实践系统 偶然性 行实 实践方法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的“选择”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37,共3页
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选择,校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各种选择并实施的过程。学校对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对校本化建设中的各种选择和实施进行合理管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学校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各种... 国家课程校本化建设中面临着各种选择,校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各种选择并实施的过程。学校对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对校本化建设中的各种选择和实施进行合理管理。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需要学校做好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各种选择准备;另一方面需要学校通过机制建构等方式对校本化选择决策及落实进行有效管理,通过选择及落实的全面管理使国家课程校本化形成系统的建设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课程 校本化建设 选择模式 选择实践 选择问题 纠错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原则在当代社会理论中的复兴与创新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少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13,共7页
马克思确立的实践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在社会理论从经典到当代的演化史中经历了确立、排斥、复兴与创新的变化。是否有效坚持实践原则,规定了社会理论的兴衰变迁。当代社会理论在复兴实践原则的同时也实现了内容丰富的理... 马克思确立的实践原则是社会理论的基本原则,这个原则在社会理论从经典到当代的演化史中经历了确立、排斥、复兴与创新的变化。是否有效坚持实践原则,规定了社会理论的兴衰变迁。当代社会理论在复兴实践原则的同时也实现了内容丰富的理论创新,关于话语实践、感性实践、选择实践和制度实践的研究,是当代社会理论依据实践原则实现理论创新的突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理论 实践原则 话语实践 感性实践 选择实践 制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哲学视域中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新论
17
作者 章维慧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4-70,共7页
立足实践观视域,让大学生学会思想、学会选择,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质在于其生成人文精神的空间架构。这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现实三者所构成的特定的、具体的、生动的社会情境,具有历史性、现实... 立足实践观视域,让大学生学会思想、学会选择,是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质在于其生成人文精神的空间架构。这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社会现实三者所构成的特定的、具体的、生动的社会情境,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和生产性的特点。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是现实的空间生产活动,是人在其中生成生命姿态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大学人文素质教育 实践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体选择是社会规律发展作用的内在机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田鹏颖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9,共4页
关键词 社会规律 主体选择 发展作用 内在机制 社会主体 经济选择 技术选择 自觉选择 实践选择 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是毛泽东同志提炼的——兼与宋伯勤同志商榷
19
作者 柏青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4-72,共2页
真理的标准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认识,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其原因和理由,不仅仅是这个观点曾经被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写进了有关哲学理论著作,而且,更为重要的... 真理的标准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基本的也是十分重要的问题。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认识,目前比较趋于一致的看法是,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其原因和理由,不仅仅是这个观点曾经被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写进了有关哲学理论著作,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经过长期的实践选择,人们才形成了这样的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理标准问题 正确认识 实践选择 毛泽东同志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者 实践标准 检验 革命导师 基本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