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法典》参照下领域法的适度法典化
1
作者 何松威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92,共16页
参照对象的选择是研究领域法适度法典化的前提。以理想的法典化理论为参照,《民法典》与领域法典的编纂都具有适度性,所谓的领域法适度法典化不仅无法彰显其相对于《民法典》的独特性,反而容易导致对《民法典》编纂经验的盲目借鉴。民... 参照对象的选择是研究领域法适度法典化的前提。以理想的法典化理论为参照,《民法典》与领域法典的编纂都具有适度性,所谓的领域法适度法典化不仅无法彰显其相对于《民法典》的独特性,反而容易导致对《民法典》编纂经验的盲目借鉴。民法与领域法的分立逻辑决定了领域法典在《民法典》的参照下必然采用适度编纂的立法技术,所以领域法的适度法典化并非领域法体系化不足的权宜之计,反而体现了领域法典编纂的独特性。对于领域法典的内在体系,领域法基本原则的生成需要采用适度的归纳路径和演绎路径。对于领域法典的外在体系,总则编的适度编纂是重中之重。在规范构造上,领域法典总则编需要规定领域法基本制度,同时应避免对《民法典》内容的重复规定;在体系构造上,则需要在法律关系和权利之间选择恰当的构造线索,并且接受构造线索展开的环节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域法 领域法典 法典 适度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解构及当代中国民事立法的理性选择:适度法典化——以比较法为视角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小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89,共5页
十九世纪以来,编纂民法典一直是大陆法系国家实现法治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进入二十世纪,解构民法典成为大陆法系国家新的潮流。本文以比较法的视角,论述了大陆法系国家解构民法典的表现,剖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若干原因。指出,当代中... 十九世纪以来,编纂民法典一直是大陆法系国家实现法治化的主要标志之一。但是,进入二十世纪,解构民法典成为大陆法系国家新的潮流。本文以比较法的视角,论述了大陆法系国家解构民法典的表现,剖析了形成这一现象的若干原因。指出,当代中国的民事立法应该以大陆法系国家解构法典化为启示,不应该再片面追求制定一部大而全的民法典,而应该采取"适度法典化"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解构 原因 民事立法 适度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适度法典化:立法限度、规范表达与教义学构造 被引量:21
3
作者 程飞鸿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126,共17页
适度法典化追求的灵活性与环境法典的稳定性存在张力,影响了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鉴于此,有必要从立法论和解释论的角度,厘清适度法典化。我国环境法治主要存在环境法律规范、环境法司法解释和环保党政规范性文件三种规范类型。通过对... 适度法典化追求的灵活性与环境法典的稳定性存在张力,影响了法典编纂工作的进行。鉴于此,有必要从立法论和解释论的角度,厘清适度法典化。我国环境法治主要存在环境法律规范、环境法司法解释和环保党政规范性文件三种规范类型。通过对三者进入法典的识别,环境法典适度法典化可以划定立法的限度。在假定条件上,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要分情形明确,禁止性规范则应绝对明确;环境法典规范的行为准则要预留一定弹性和应急调整的空间;围绕法律后果,环境行政法律责任宜进行适度的体系化表达,环境法典生态环境责任编要进行绝对的体系化表达。适度法典化的教义学构造以环境法典条款和未进入法典的其他环境法律规范为基础,以环境法的指导性案例为补充,以传统生态文化和环境习惯法为外围助力。在划定适当的边界之后,环境法典的教义学方能形成适当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适度法典化 规范类型 规范表达 法教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法典中法律救济体系之构建 被引量:3
4
作者 任海涛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救济是保障权利实现的程序化机制。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备程度是检验受教育权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准,因而有必要将其纳入教育法典。在建构教育法典的救济体系时,应以基本权利保护为理念,以纠纷实质化解为目标,以体系化为方法。在体系化的... 救济是保障权利实现的程序化机制。教育法律救济制度的完备程度是检验受教育权能否实现的重要标准,因而有必要将其纳入教育法典。在建构教育法典的救济体系时,应以基本权利保护为理念,以纠纷实质化解为目标,以体系化为方法。在体系化的具体方式上,应理顺非诉法律救济制度的内部关系,妥善衔接非诉与诉讼法律救济制度,寻求司法谦抑与司法能动的平衡点。由于教育法典宜采“总则+分则”的编排形式,救济规范也应以此为据,妥善安排。为体现适度法典化的指导思想,救济体系宜以“确认规定”和“确认+转致规定”的方式呈现,并厘清内部逻辑顺序,以保证法典精炼、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法典 教育法律救济 教育权利 体系化 适度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环境立法法典化模式选择及其展开 被引量:151
5
作者 吕忠梅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82,共13页
世界范围内,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法律传统,对环境立法体系化采取了"基本法+单行法"与法典化两种模式。按照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适度法典化"成为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合理选择。"适度法典化"是动... 世界范围内,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法律传统,对环境立法体系化采取了"基本法+单行法"与法典化两种模式。按照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目标,"适度法典化"成为中国环境法典编纂的合理选择。"适度法典化"是动态开放的实质性法典编纂,应以理念变革、方法创新为基础,构建以目标价值为核心,以工具价值为技术方法的基本逻辑体系。"适度法典化"模式下的环境法典的体例可采取"总则一分编"结构。总则编采取"提取公因式"方式,规定可以统领全局和普遍适用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管理体例和引领性制度等内容。分则编整合部分现行法律法规,对法典调整的事项进一步详细规定。由此,编纂方法上需要界定"生态环境"基石概念,厘清环境法律关系;以"生态环境法典"命名,采取"双法源"模式;以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以"生态环境"为基石概念,法律关系为体系化工具,构建环境法典框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立法 法典化 适度法典化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环境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迈向法典的党内法规体系化建设 被引量:24
6
作者 蒋清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129,共15页
党内法规法典化是成文制度的发展趋势,对于确保制度协调融贯、提升体系化效应,促进依规治党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其客观可行性在于管党治党制度体系已更加成熟定型,具备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主观可行性在于形成了新时代依规治... 党内法规法典化是成文制度的发展趋势,对于确保制度协调融贯、提升体系化效应,促进依规治党事业高质量发展十分必要。其客观可行性在于管党治党制度体系已更加成熟定型,具备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主观可行性在于形成了新时代依规治党重要思想、已有体系化立规初步经验、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现阶段应以适度体系型法典化为目标,因为党的团结统一、自我革命的特质决定了党内治理不适用回应型法治对应的汇编型法典,而党的制度建设仍将继续发展决定了体系型法典应规模适中。建议对表法治中国建设规划设定编纂目标任务,实行先易后难工作策略,明确四大板块各自内部以及跨板块之间体系化整合的方向和思路,起草党的组织机构法典、领导法规总则、纪律条例、工作责任制条例、领导干部条例、党员条例等,积极稳妥推进法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法规体系 适度法典化 体系型法典 组织机构法典 领导法规总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自足与互助:以环境法典为中心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忠民 冀鹏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3-196,共1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时代"和"百年变局"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理念科学、视野宏大的理论体系。首先,习近平法治思... 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时代"和"百年变局"的历史方位,深刻回答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内涵深刻、逻辑严密、理念科学、视野宏大的理论体系。首先,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构建具有自足性:在理论创新层面,汲取以"儒释道"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和法治观;在问题应对层面,破解当下"四大赤字"危机并提出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为核心的中国方案;在全球视野层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提出未来全球伦理观。其次,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功能表达具有互助性:二者互为价值观指引、互为方法论支撑,并共同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后,在形式理性层面,环境法典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治理思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在实质理性层面,环境法典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运用体系性、系统性、整体性方法和"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环境法典不仅通过适度法典化的路径实现环境法典形式外观的体系性、结构内容的开放性、逻辑关联的自恰性,还通过"总则+分则"的立法技术支撑实现制度编排的合理性、程序运转的流畅性、法律体系的稳定性。因此,环境法典是最优承载习近平法治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的集大成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环境法典 适度法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广义法源与环境法典的适配性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静 汤宇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4-136,共13页
环境法与其他法律、政策交叉的部分属于环境法的广义法源。厘清环境法典的调整范围,应当进行是否应入法的法典适配性、是否应归于环境法典的环境法典适配性两层判断,分析环境法广义法源在环境法典编纂中的取舍。环境民法中以私法手段实... 环境法与其他法律、政策交叉的部分属于环境法的广义法源。厘清环境法典的调整范围,应当进行是否应入法的法典适配性、是否应归于环境法典的环境法典适配性两层判断,分析环境法广义法源在环境法典编纂中的取舍。环境民法中以私法手段实现公共利益的新生制度、环境行政法中特殊的规制工具、环境政策中涉及公民实体的权利义务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手段性政策可纳入环境法典。而环境侵权法等环境民法规范、环境刑法规范、环境保护税法和工作环境保护法等由非环境监管部门执行的法律,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中央环保督察的相关规定,以及目标性政策等不宜进入环境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法源 适度法典化 法典适配性 体系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典编纂:实践需求与理论供给 被引量:87
9
作者 吕忠梅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对环境立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环境立法在数量迅速增长、修法十分频繁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立法体系不适应导致环境立法整体性不强,立法方式不适应导致环境... 中国进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对环境立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环境立法在数量迅速增长、修法十分频繁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立法体系不适应导致环境立法整体性不强,立法方式不适应导致环境立法协调性不够,立法程序不适应导致环境立法权威性不足,由此导致环境立法碎片化问题显著,并使得法律实施遭遇困难。同时,体系化思路缺失也导致环境立法选择摇摆不定。为此,亟须通过体系化方式解决在环境保护道路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比较和分析世界范围内法律体系化的路径可见,环境法法典化是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适度法典化是符合中国客观条件和现实需要的合理路径。中国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单项法,生态环境法律范畴体系相对成熟,环境法治实践相对丰富,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法典的需求强劲,并有良好的政治生态与坚定的决策者意志,具备了环境法典编纂的基本条件。在这一背景下,为环境法典编纂提供理性方案,就成为环境法学者应该承担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 环境法典 环境立法碎片化 适度法典化 生态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法法典编纂的适度化模式
10
作者 尹婷 湛中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5年第8期33-42,77,共11页
现代社会,在各国法典化实践中,“实质编纂”与“形式汇编”两种模式不断融合,出现了结合特定法领域特征和发展需求确定目标定位与框架结构的“适度法典化”模式。这一模式在各领域法法典编纂中被广泛应用,通常以优化法律结构为目的,采... 现代社会,在各国法典化实践中,“实质编纂”与“形式汇编”两种模式不断融合,出现了结合特定法领域特征和发展需求确定目标定位与框架结构的“适度法典化”模式。这一模式在各领域法法典编纂中被广泛应用,通常以优化法律结构为目的,采取较为松散的体例结构。我国教育法律体系呈现出规范异质、边界模糊、立法空白较多、需求变迁快速的特征,这些特征为体系化建构和全面调整带来困难,也注定了传统的体系型法典难以与其适应。应突破传统范式探索“适度法典化”方案,法典编纂理念从理性主义转向功能主义,在调整范围上以教育治理功能为标准,编纂进程采取动态适应的立法机制,最终形成具有基础涵盖力和综合协调力的教育法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典编纂 适度法典化 教育法典 适度化模式 领域型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