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2a细胞增殖的痒病小鼠适应毒株RML的致病特性分析
1
作者 吴晓东 邹艳丽 +4 位作者 刘雨田 李金明 张永强 刘珊 王志亮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7-263,共7页
为鉴定细胞体外增殖的痒病小鼠适应毒株RML的致病特性,包括致病性和株系特征等,用RML感染的N2a(Sc-N2a)细胞裂解物接种C57BL/6J小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200±28)d的潜伏期后,C57BL/6J小鼠全部发病死亡,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共济失调... 为鉴定细胞体外增殖的痒病小鼠适应毒株RML的致病特性,包括致病性和株系特征等,用RML感染的N2a(Sc-N2a)细胞裂解物接种C57BL/6J小鼠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经(200±28)d的潜伏期后,C57BL/6J小鼠全部发病死亡,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共济失调,而接种N2a细胞裂解物的C57BL/6J小鼠与接种Sc-N2a细胞裂解物的PrP基因敲除小鼠均正常存活。Sc-N2a细胞增殖的PrPSc与发病小鼠脑组织中PrPSc具有同样的糖基化模式,三种糖基化PrPSc具相同的迁移率,而且均是以单糖基化形式为主。发病小鼠的病理学研究结果显示:脑部的海绵状空泡主要分布于脑干、大脑、小脑、丘脑;脑部的PrPSc主要分布于大脑皮质、海马、丘脑,在小脑、四迭体、嗅球有少量的分布。小鼠回归试验表明:Sc-N2a细胞增殖的PrPSc对小鼠具致病性,并保留RML的株系特征,是TSEs研究的理想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2A细胞 痒病小鼠适应RML PRPSC 致病性 系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姚怀兵 赵毅 +4 位作者 王金泉 刘梦丽 刘宏 任方 黄炯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81-888,共8页
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位点的差异性,研究其遗传变异趋势,找出不同宿主适应毒株在P1和3A基因水平上位点的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O/XJ/10-11株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宿主适应毒株... 为了明确O型口蹄疫病毒不同宿主适应毒株P1和3A基因位点的差异性,研究其遗传变异趋势,找出不同宿主适应毒株在P1和3A基因水平上位点的变异情况,将O型口蹄疫病毒O/XJ/10-11株分别接种于牛、乳鼠、猪及BHK-21细胞,获得相应的宿主适应毒株,提取RNA,反转录并扩增P1和3A基因,目的片段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并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上,筛选阳性菌落,测序并分析其基因序列。结果表明:牛、乳鼠、猪、BHK-21细胞四种宿主适应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未发生缺失,主要抗原位点稳定;P1基因发生了部分变异,变异程度依次为VP1、VP2>VP3>VP4,VP4基因最为保守;3A基因较稳定,变异较少;不同宿主适应毒株的变异程度依次如下:猪适应毒株>BHK-21细胞适应毒株>牛适应毒株>鼠适应毒株。O型口蹄疫病毒在不同宿主传代过程中造成VP1基因的变异,但主要抗原位点稳定;VP2基因的变异均位于抗原表位上;鼠适应毒株作为口蹄疫原始毒种的保存更为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型口蹄疫病毒 不同宿主适应 基因位点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解毒中药对流感病毒FM_1株感染所致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红日 王成祥 +3 位作者 沈杏生 刘清泉 姜良铎 王惠芳 《环球中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161-167,共7页
目的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中药对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BALB/cAn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组、中药治疗组,每组按照流感病毒感染1、3、5、7天不同时相再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8只小... 目的动态观察清热解毒中药对流感病毒感染所致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BALB/cAn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组、中药治疗组,每组按照流感病毒感染1、3、5、7天不同时相再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8只小鼠。用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株)感染小鼠建立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在FM1株感染不同时相,中药治疗组用清热解毒中药混悬液(由生石膏30g、黄芩10g、生甘草3g组成,相当于成人临床剂量5.58g.kg-1.d-1)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流感病毒感染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FM1株感染1、3、5、7天,摘眼球放血处死小鼠,打开胸腔摘出全肺,分别用肉眼、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动态对比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肉眼观察,中药治疗组小鼠肺脏病变在FM1株感染后3~7天,较病毒感染模型组明显减轻,仅有少量渗出,病灶范围较小,病变数量较少。光镜下观察,中药治疗组在FM1株感染后3~7天,肺组织病变程度较病毒感染模型组明显减轻,肺组织病灶较小,炎症细胞分布密度较低,细支气管上皮脱落减轻,支气管管腔内炎症细胞渗出明显减少,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减轻。电镜下观察,中药治疗组小鼠肺组织病变较病毒感染模型组明显减轻,肺泡结构破坏减轻,可见Ⅱ型细胞增生,肺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无肿胀。结论清热解毒中药能够显著改善FM1株感染所致小鼠肺脏的炎性病变,对FM1株感染所致小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具有较强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 中药免煎颗粒剂 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 小鼠 病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_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金粟 顾立刚 +2 位作者 李澎涛 邱泽计 李根茂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39-41,共3页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以及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同时检测肺组织匀浆中流感病毒血凝滴度。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治... 目的研究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痰热清注射液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以及肺指数和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同时检测肺组织匀浆中流感病毒血凝滴度。结果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死亡保护率与模型组小鼠比较,差异显著(P<0.05);肺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发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组肺部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另外,痰热清注射液对肺组织匀浆中流感病毒血凝滴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痰热清注射液(4mL/kg)对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痰热清注射液在体内抑制流感病毒增殖、减轻肺部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 肺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CR法分析两种解表法中药对FM_1感染小鼠肺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红日 王成祥 +5 位作者 王兰 王惠芳 张靖 殷人易 姜良铎 周平安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 动态观察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所含辛温解表法和辛凉解表法中药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肺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上述两种解表法抗流感免疫炎性损伤及其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FM1感染小鼠模型,将... 目的 动态观察益气清瘟解毒合剂所含辛温解表法和辛凉解表法中药对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感染小鼠肺中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上述两种解表法抗流感免疫炎性损伤及其修复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FM1感染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空白组、病毒感染模型组、辛温解表法组(炙麻黄6 g、羌活12 g、紫苏叶10 g)、辛凉解表法组(柴胡10 g、金银花10 g、薄荷6 g),各组按病毒感染后第1、3、5、7天不同时相各分为4个小组,每小组8只小鼠.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veaction,RT-PCR)法,在流感病毒感染后不同时相,动态观察辛温、辛凉解表法中药对小鼠肺中TNF-α、IL- 6、IL-1、IL-10、IFN-γ 5种炎性细胞因子RNA表达的影响.结果 (1)辛温解表法中药在FM1感染小鼠后1~5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TNF-α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3~5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IL-1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1天及第7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IL- 6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显著增加肺组织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1~3天显著增加抗病毒因子IFN-γ的RNA表达.(2)辛凉解表法中药在FM1感染小鼠后3~5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TNF-α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7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IL-1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1~7天显著降低肺组织中IL- 6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3天及第7天,显著增加肺组织中抗炎性细胞因子IL-10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1~3天显著增加抗病毒因子IFN-γ的RNA表达.在FM1感染后第3天辛凉解表法中药可能增加肺组织中IL-1的RNA表达.结论 中药可能通过纠正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抑制机体的炎性损伤,并促进损伤的修复,对靶器官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 解表法中药 流感病毒亚洲甲型鼠肺适应株(FM1) 小鼠 炎性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脑脊髓炎的流行状况及其防控措施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天耀 《北方牧业》 2016年第7期21-21,共1页
一、概况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幼鸡为主的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雏鸡的共济失调、瘫痪、头部震颤,所以又称流行性震颤;在产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一过性产蛋下降。本病... 一、概况禽脑脊髓炎(Avian Encephalomyelitis,AE)是由禽脑脊髓炎病毒(AEV)引起的一种主要侵害幼鸡为主的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雏鸡的共济失调、瘫痪、头部震颤,所以又称流行性震颤;在产蛋鸡,感染后主要表现为一过性产蛋下降。本病呈全世界分布,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实际上在全世界凡有商业化养禽的地区都有本病的发生报道,几乎所有鸡群最终都会被AEV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脑脊髓炎 产蛋下降 幼鸡 世界分布 适应株 鸡胚 特征性病变 共济失调 免疫鸡群 成年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
7
作者 Н.А.лаrуТКUН 董金才 《动物医学进展》 1988年第1期6-8,共3页
禽传染性脑脊髓炎,亦称流行性震颤,是侵害雏禽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急性病毒病。本病以头颈震颤、共济运动失调、麻痹、死亡率高为特征。成年禽罹患后产蛋力下E.Jones(1932,1934)首先报道美国有此病发生。
关键词 雏禽 抗体 周龄 日龄 适应株 禽类 雏鸡 鸡胚 临诊症状 禽脑脊髓炎 雏鸡流行性震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