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9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发展
1
作者 徐路涛 李乾 +3 位作者 韩书磊 陈欢 侯宏卫 胡清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346-2359,共14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NDDs)的发病机制涉及脑区复杂的代谢网络改变,并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传统的代谢组学因缺乏空间维度,难以揭示特定脑区和细胞微环境中的关键代谢变化,限制了对NDDs核心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以质谱成像(MSI)为核心的空... 神经退行性疾病(NDDs)的发病机制涉及脑区复杂的代谢网络改变,并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传统的代谢组学因缺乏空间维度,难以揭示特定脑区和细胞微环境中的关键代谢变化,限制了对NDDs核心病理机制的深入理解。以质谱成像(MSI)为核心的空间代谢组学技术,通过在组织原位对成百上千种内源性代谢物、脂质、神经递质、肽段及金属离子等进行高分辨率的同步检测与定位,克服了传统方法的局限,为NDDs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间视角。本综述讨论了主流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成像(MALDI-MSI)、二次离子质谱成像(SIMS-MSI)、解吸电喷雾电离质谱成像(DESI-MSI)和新兴技术等)的特性、适用场景和当前技术限制,重点阐述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NDDs病理微环境(Aβ斑块、tau蛋白、路易小体等)化学异质性解析、脑区和细胞代谢脆弱性图谱描绘等方面的应用发展,并结合类器官模型、多器官轴、单细胞及亚细胞等当下前沿NDDs研究方法,对该技术在早期诊断、药物筛选和精准治疗等领域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代谢组学 质谱成像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SIRT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万金金 尹艳玲 刘丽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73-1380,共8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以脑和/或脊髓神经元慢性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线粒体定位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SIRTs)家族成员SIRT3、SIRT4、...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以脑和/或脊髓神经元慢性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不清、发病机制复杂,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线粒体定位的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SIRTs)家族成员SIRT3、SIRT4、SIRT5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它们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炎症反应等参与了神经元变性的许多重要环节。本文综述了线粒体SIRTs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线粒体 SIRTs 神经元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线粒体-脂质代谢”失衡探讨“从脾论治”神经退行性疾病
3
作者 马驰远 贺晨菲 +1 位作者 王新志 刘向哲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2-769,共8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治疗方法有限。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气虚则精气血津液...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慢性、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代谢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治疗方法有限。中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气虚则精气血津液化生不足,脑窍失养,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文章从“肠道菌群-线粒体-脂质代谢”角度探讨了从脾论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理,总结出肠道菌群平衡是脾脏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线粒体稳态是脾主运化的重要机制,脂质代谢异常是脾虚痰瘀的重要表现,肠道菌群、线粒体及脂质代谢可能是中医学从脾论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生物学基础,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中医临床研究和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从脾论治 肠道菌群 脂质代谢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的中药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
4
作者 赵子阳 史浩男 +4 位作者 耿杨 张磊 冯倩倩 姜艳艳 董世芬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DDs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 线粒体动力学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NDDs)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NDDs是一种大脑和脊髓的细胞神经元丧失的疾病状态,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这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线粒体动力学的障碍。基于线粒体动力学研究NDDs相关疾病发病机制以及相关药物创新研究受到广泛关注。该综述重点阐述了线粒体动力学包括线粒体转运、线粒体自噬、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基本分子过程,及其在NDDs发病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并且概述了中药与天然药物通过调控线粒体动力学改善NDDs的最近研究进展,拟为通过线粒体动力学进行NDDs相关疾病的中药创新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动力学 线粒体转运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中药 天然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质量控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关璐 格日力(综述) 马爽(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7-365,共9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有许多,致病机制并不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线粒体有重要的关系。线粒体质量控制如线粒体的产生、融合、分裂及清除等出现异常会影... 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因有许多,致病机制并不完全明确,目前多认为与线粒体有重要的关系。线粒体质量控制如线粒体的产生、融合、分裂及清除等出现异常会影响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的功能,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该文将线粒体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阐述,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质量控制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亨廷顿病 肌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卟啉对抗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洁 陆静 +3 位作者 王庆怡 楚楚 曾玲晖 赵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9,共9页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类由大脑和脊髓神经元退化并死亡所引发的疾病,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过氧亚硝酸盐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研究表明体内活性氧的过度积累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紧密相关。有效清除过氧亚硝酸盐的策略可能成为治疗...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类由大脑和脊髓神经元退化并死亡所引发的疾病,至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过氧亚硝酸盐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研究表明体内活性氧的过度积累与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紧密相关。有效清除过氧亚硝酸盐的策略可能成为治疗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一种潜在途径。一些水溶性金属卟啉因其高效的过氧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备受关注,常见金属卟啉如铁卟啉和锰卟啉通过抑制淀粉样斑块聚集、减轻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损伤、改善线粒体功能以及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部分金属卟啉的血脑屏障穿透性不佳,除采用传统的合成工艺外,还可以制备成纳米粒以提高其体内生物利用度。本文综述了金属卟啉在抵抗常见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方面所涉及的不同潜在机制的最新进展,并阐述了金属卟啉作为抗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药物的治疗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过氧亚硝酸盐 金属卟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7
作者 卜彩婷 竺雪冬 +1 位作者 张倩颖 邵文亚 《色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87-497,共11页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脂质双层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脂类等重要生物活性分子,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它们通过内吞作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或直接膜融合等多种机制,将生物活性分子传递给靶细胞,在细胞间通讯中...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脂质双层囊泡,携带蛋白质、核酸、脂类等重要生物活性分子,广泛存在于血液、脑脊液等体液中。它们通过内吞作用、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或直接膜融合等多种机制,将生物活性分子传递给靶细胞,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天然的药物传递系统,外泌体具有生物相容性、高透过性、靶向性和含天然治疗分子等优势,能够提高药物递送的精确性和疗效,从而成为向中枢神经系统递送药物的理想载体。因此,外泌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外泌体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其在疾病发病机制、病程进展、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旨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神经退行性疾病 生物标志物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颗粒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方玥儿 刘晓靓 陈琨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8-654,共7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NDs)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遗传、环境及与衰老相关内源性因素的影响,通常病理表现为特定蛋白质的异常聚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ND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大多数NDs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发病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神经退行性疾病(NDs)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遗传、环境及与衰老相关内源性因素的影响,通常病理表现为特定蛋白质的异常聚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NDs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然而大多数NDs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其发病机制仍需深入研究。当细胞遭受各种不利环境因素时,会启动一种关键的应对机制,即生成应激颗粒(SGs)。SGs是真核细胞内通过“液-液相分离”过程,由RNA、蛋白质翻译复合体以及多种信号分子共同组装而成的无膜细胞结构。近年来研究发现,SGs在多种NDs蛋白质异常聚集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NDs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见解。本文从SGs参与NDs的发病机制出发,归纳总结了SGs在NDs中的潜在作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应激颗粒 蛋白质聚集 液液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运RNA的表观遗传修饰及其异常对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影响
9
作者 唐明敏 毕洪运 +1 位作者 董子敬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9,共12页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组以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完整性逐渐丧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这类疾病的病因复杂,致病机制及药物靶点的研究仍面临诸多难题。转运RNA(tRNA)修饰在调节密码子识别、维持分子结构稳定性以及影...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是一组以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完整性逐渐丧失为特征的神经系统疾病。这类疾病的病因复杂,致病机制及药物靶点的研究仍面临诸多难题。转运RNA(tRNA)修饰在调节密码子识别、维持分子结构稳定性以及影响tRNA衍生片段(tRF)产生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对神经发育和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异常的tRNA修饰与多种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特别是延伸因子复合物依赖的tRNA修饰和甲基化修饰异常能导致翻译过程和tRF水平变化,进而干扰蛋白质稳态和细胞应激反应,影响神经元存活。此外,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患者体内tRF水平也显示出显著变化,特定tRF对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有着不同的影响。本文从tRNA表观遗传修饰的生物学功能出发,深入探讨其异常在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中的作用,包括经典的密码子识别功能和非经典的tRF生成机制,最后讨论了tRNA修饰可以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 转运RNA 表观遗传修饰 转运RNA衍生片段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压电载药系统应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马融婕 陈迎鑫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2-528,共7页
超声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脑部的调控机制包括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即通过激活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及改善血液循环,实现对神经活动的间接干预。超声压电系统基于超声波和压电材料的耦合作用,可提... 超声波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脑部的调控机制包括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即通过激活机械敏感离子通道、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及改善血液循环,实现对神经活动的间接干预。超声压电系统基于超声波和压电材料的耦合作用,可提供无线化电刺激以促进神经修复,明显提升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有望取代传统有创的深部脑刺激技术。超声压电载药系统结合了压电材料的机械-电信号转换特性和超声波的无创穿透优势,并通过药物和电刺激协同作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不仅突破了血脑屏障的限制,实现了药物在脑部区域的精准靶向递送和智能调控药物释放,还可在大脑深部产生电刺激发挥协同修复作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且安全的解决方案。本文综述了超声压电载药系统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调控机制、技术优势等研究进展,旨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超声波 压电材料 药物递送系统 血脑屏障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络丛结构和功能改变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MRI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宇欣 赵阳 +3 位作者 巩涛 陈昱帆 卓梦圆 王光彬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9-143,149,共6页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在...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复杂且缺乏早期诊断手段在临床诊疗面临巨大挑战。脉络丛(choroid plexus,ChP)作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的主要产生部位和血-脑脊液屏障(blood-cerebrospinal fluid barrier,BCSFB)的关键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与大脑微环境失衡、类淋巴清除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大量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老龄化人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脉络丛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因此脉络丛的精准评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早期诊断及个性化诊疗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关于脉络丛在神经系统疾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且缺乏全面系统的综述。本文系统梳理了MRI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脉络丛结构、功能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诊疗提供借鉴。本文认为,未来应加强对脉络丛MRI新技术的研发,深入探究脉络丛结构与功能改变和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联系,有望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及个性化治疗开辟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丛 磁共振成像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能系统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12
作者 胡小义 伍海鹏 +1 位作者 杨建军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3-88,共6页
γ-氨基丁酸能系统紊乱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涉及大脑中的兴奋与抑制信号失衡。兴奋与抑制信号的平衡是神经系统维持内稳态的基础,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可能会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如癫痫、围术期神经认... γ-氨基丁酸能系统紊乱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主要涉及大脑中的兴奋与抑制信号失衡。兴奋与抑制信号的平衡是神经系统维持内稳态的基础,当这种平衡被打破时,可能会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展,如癫痫、围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深入理解兴奋与抑制信号平衡对于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γ-氨基丁酸能系统紊乱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兴奋/抑制失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转录组关联研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季懿 卢刘佳 方向明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9-144,共6页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检测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表型变化,然而,这些表型变化背后的基因表达机制仍未明晰。近年来,随着人类全脑转录组数据(例如艾伦人脑转录组图谱)的发表,影像转录组关联研究这一致力于弥合宏观神...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检测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的脑表型变化,然而,这些表型变化背后的基因表达机制仍未明晰。近年来,随着人类全脑转录组数据(例如艾伦人脑转录组图谱)的发表,影像转录组关联研究这一致力于弥合宏观神经影像表型与微观分子基因表达之间鸿沟的交叉领域逐渐兴起,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系统综述了影像转录组关联研究的方法学框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疾病中的最新进展,旨在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者提供跨尺度研究的理论工具,并为解析疾病机制、开发靶向治疗策略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影像转录组关联研究 艾伦人类脑图谱 多模态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谷氨酰胺延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毛莹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3-780,共8页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扩展是由重复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ytosineadenine-guanine,CAG)序列编码的谷氨酰胺扩展,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异常PolyQ扩展会导致蛋白质异常折叠和聚集,从而引起蛋白质降... 多聚谷氨酰胺(polyglutamine,PolyQ)扩展是由重复的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ytosineadenine-guanine,CAG)序列编码的谷氨酰胺扩展,是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致病机制之一。异常PolyQ扩展会导致蛋白质异常折叠和聚集,从而引起蛋白质降解系统紊乱、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内质网应激,最终造成神经元损伤和死亡。该文综述了PolyQ扩展对蛋白质结构、功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重点探讨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此外,该文总结了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当前的治疗研究进展,包括基因治疗、反义寡核苷酸疗法以及干细胞治疗等新兴疗法,并展望了精准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在未来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聚谷氨酰胺 神经退行性疾病 亨廷顿舞蹈症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 脊髓延髓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症候群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解恒革 吕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29-731,共3页
结构性神经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影像学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直接的病因学诊断支持,提高诊断准确性,是痴呆和运动障碍病因学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方法[1]。基于认知、精神行为、运动等症候群特征,从全脑结构出发建立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 结构性神经影像学和分子标志物影像学可以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直接的病因学诊断支持,提高诊断准确性,是痴呆和运动障碍病因学鉴别诊断不可或缺的方法[1]。基于认知、精神行为、运动等症候群特征,从全脑结构出发建立神经精神影像诊断模式,有利于建立一体化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像诊断指标体系,改进临床诊断路径。1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常见症候群与鉴别路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分为痴呆和运动障碍两大症候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分子影像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梅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晓东 王春玲 +2 位作者 邢诗曼 羊郑薇 苏锦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5,共5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世界性卫生保健难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乌梅是亚洲国家常用的最古老的草药和保健食品之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神经保护作用...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21世纪威胁人类的世界性卫生保健难题,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且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乌梅是亚洲国家常用的最古老的草药和保健食品之一,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有机酸类、黄酮类、多糖类等,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神经保护作用,如抗氧化应激、线粒体保护、抗炎、抗血小板聚集等多种药理作用。乌梅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综述国内外有关乌梅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活性成分、作用机制及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乌梅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神经保护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源性天然产物调控线粒体自噬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曹雨欣 张彦青 +1 位作者 戚务勤 解军波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1-312,共12页
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功能障碍、神经元结构与功能丧失,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线粒体是机体内能量代谢的中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伤并积累。线粒体自噬作为清除这些受损线粒体的一种... 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表现为进行性功能障碍、神经元结构与功能丧失,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等。线粒体是机体内能量代谢的中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受到损伤并积累。线粒体自噬作为清除这些受损线粒体的一种方式,在这些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通常表现出异常状态,而这种异常状态会加重机体的认知功能以及运动功能障碍等,最后加快相关病症的进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食源性天然产物,如槲皮素、姜黄素、白藜芦醇以及水飞蓟素等,具有调控线粒体自噬、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能力,且呈现出安全低毒、经济高效等独特优势。本文综述了食源性天然产物调控线粒体自噬预防减缓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相关研究,以期为食源性天然产物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天然产物 线粒体自噬 神经退行性疾病 Parkin/PINK1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酮类化合物干预神经炎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曾艳丽 金晨 +2 位作者 廖佳伟 何小燕 张凌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4-2231,共8页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肿瘤、抗过敏、降糖、心血管保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黄酮类成分的抗神经炎症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其可通过多通路、多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包括抗氧化、抗炎、抑菌、抗肿瘤、抗过敏、降糖、心血管保护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黄酮类成分的抗神经炎症作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研究发现其可通过多通路、多途径改善神经炎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神经炎症作为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病因及诱发因素之一,抑制神经炎症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该文综述了神经炎症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总结了黄酮类化合物干预神经炎症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进一步为黄酮类成分的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为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神经炎症 神经退行性疾病 氧化应激 线粒体功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炎症机制探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艳 董新刚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4-776,共13页
随着世界老龄化不断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逐年上涨。研究表明,神经炎症是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的病理机制,而星形胶质细胞是参与神经炎症调控的关键神经... 随着世界老龄化不断加剧,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逐年上涨。研究表明,神经炎症是阿尔兹海默病、帕金森、肌萎缩侧索硬化、多发性硬化和亨廷顿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重要的病理机制,而星形胶质细胞是参与神经炎症调控的关键神经胶质细胞。进一步研究发现,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和外周免疫细胞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突触可塑性、神经元功能、谷氨酸循环、能量代谢等,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故本文进一步探讨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星形胶质细胞与其他细胞相互作用所介导的炎症机制的具体表现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以期从星形胶质细胞角度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改善疾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退行性疾病 炎症反应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 小胶质细胞 少突胶质细胞 免疫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卫然 刘小璇 何及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57,共6页
随着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通过归纳近年相关文献,概述了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该技术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异性细胞及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细... 随着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通过归纳近年相关文献,概述了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应用,包括利用该技术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异性细胞及差异表达基因、结合细胞学标志物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通过识别关键信号通路及抗原靶点设计靶向治疗等。总而言之,多组学检测有助于从多维度理解细胞状态,脑脊液单细胞测序技术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单细胞测序技术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